天后站

天后站

港铁的铁路车站
天后站(英文:Tin Hau Station)是港铁的一个铁路车站,位于香港东区天后高士威道至英皇道地底,天后庙道地底。车站设有两个侧式月台,并装有月台幕门。本站取名自邻近的铜锣湾天后庙。[1]
  • 中文名:天后站
  • 外文名:Tin Hau Station
  • 车站代码:
  • 所属地区:
  • 主要线路:港岛线
  • 区域管理:
  • 建筑面积:
  • 站台规模:
  • 年客运量:
  • 年货运量:
  • 车站地址:香港东区
  • 启用时间:1985年5月31日
  • 车站色系:红色
  • 车站用途:中途站
  • 车站类型:地底车站
  • 月台类型:侧式月台
  • 月台数目:2个
  • 出口数目:3个

基本介绍

天后站系香港一个铁路站,喺港铁港岛线之上。个站喺铜锣湾东侧,维多利亚公园东面,高士威道至英皇道地底。个名系因为附近有间铜锣湾天后庙而得嚟嘅。喺个站起咗之后,铜锣湾呢部份,亦都叫天后。旧时个站,附近有铜锣湾街市。

车站大堂

天后站是一个地底车站,共设有10条扶手电梯。其中8条连接大堂及各月台,其余2条则往返车站大堂及A出口。2005年12月更加建1部升降机,方便乘客来往大堂和月台。另外,为节约能源,本站的10条扶手电梯中会有5条于非繁忙时间期间暂停使用。

现时,天后站共设有3间车站商店,包括OK便利站、美心西饼及恒生银行。另外,天后站更设有自动售卖机、恒生银行及中国银行(香港)的自动柜员机以及香港邮政邮箱服务。

车站出口

A维多利亚公园

A1巴士总站、香港铜锣湾海景酒店、留仙街、银幕街

设有轮椅升降台及失明人士引导径往返地面

A2万国宝通中心、电气道、兴发街、维多利亚公园

设有失明人士引导径往返地面

B香港中央图书馆

香港中央图书馆、英皇道、香港铜锣湾维景酒店、柏景台、珀丽

酒店、天后庙公园、天后庙道

简介

天后站(英文:TinHauStation)是港铁的一个铁路车站,位于香港东区天后高士威道至英皇道地底。车站设有两个侧式月台,并装有月台幕门。本站取名自邻近的铜锣湾天后庙。

邻接车站

天后站是港岛线的中途站,乘客可在此乘坐往上环或柴湾列车,往返港岛及九龙等地。

港岛线

上环中环金钟湾仔铜锣湾天后炮台山北角鲗鱼涌太古西湾河筲箕湾杏花邨柴湾

利用状况

由于天后站附近大多为住宅,除了上下班及上下课繁忙时间外,车站于平日较少人使用,是港铁港岛线14个车站中人流较少的车站。由于本站跟炮台山站非常接近,本站的部分服务范围会跟炮台山站重叠,让乘客可以选择使用炮台山站或天后站。这亦是天后站客量偏低的间接原因。

然而,当维多利亚公园有大型活动(例如年宵市场及大型游行)时,该站便会有大量人流,甚至要实施人潮管制措施才能应付。2003年的七一游行出发时间前后,因大批市民乘搭港铁前往维园集合,天后站曾出现大型混乱。

此外,由于本站接近铜锣湾(天后)巴士总站及铜锣湾(摩顿台)巴士总站,因此该站亦有元朗、屯门、九龙西及港岛南区居民及山顶的游客乘坐巴士到本站转乘港铁港岛线。

接驳交通

喺天后站起嗰时,早已喺车站上盖物业预留位置起公共运输交汇处,方便乘客转其他交通工具往返宝马山等周边地区。由于天后站属于铜锣湾嘅一部分,而铜锣湾亦有其他总站,因此巴士总站做「铜锣湾(天后)」以免混淆。

电车

城巴:

E11-铜锣湾(天后)↔亚洲国际博览馆

其他路线:5、8X、10、25A、25C、41A、72、72A、76、77、96、592、A11

新世界第一巴士:

15B-天后站↔山顶(净系喺假日提供服务)

其他路线:2、2A、2X、8、8P、19、23、25、27、38、42、63、65、81

过海隧道巴士:

914铜锣湾(天后)↔海丽邨

948铜锣湾(天后)↔长安邨(净系喺朝早繁忙时间提供服务)

968铜锣湾(天后)↔元朗(西)

其他路线:102、103、106、108、110、112、116、170、307、601、603、619、671、680、681、690、692、962、969

专线小巴:

39M-天后站↔渔安苑

49M-天后站↔宝马山(循环线)(八达通转乘优惠)

车站历史

早期系统及港岛线

1967年,地铁规划港岛线初稿中,天后站的位置在炮台山区油街一段英皇道,及七海商业中心的地底,跟现时炮台山站位置相约。1980年,地铁对港岛线的规划作出更改,将原有的天后站一分为二,称为域多利及炮台两站。其中新增的域多利站位于铜锣湾裁判署地底。两站其后再分别更名为天后站及炮台山站,并于1985年5月31日启用。

铜锣湾裁判署是一座富有殖民地色彩的建筑。因应天后站的工程,此建筑需被拆毁。并在1986年1月重建为柏景台。参见:北港岛线及将军澳线

车站的建筑方式

车站承建商为日本熊谷组,售票大堂及月台隧道先后于1982年5月及9月开始动工。上层东行隧道以隧道盾挖掘建造;而下层西行隧道则使用了新奥地利隧道建造法,也是首次使用这种建造技术的。两者均在加压环境下进行。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