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舍我

成舍我

中国著名报人、教育家
成舍我(1898年8月28日-1991年4月1日),中国著名报人、教育家,在中国新闻史上享有很高声望与影响。他原名希箕,舍我为其笔名,从事新闻业近77年。一生参与创办媒体、刊物近20家,直接创办12家,成为中国新闻史上创办现代“报业托拉斯”第一人,也是以个人力量创办新闻教育机构最多、影响重大的新闻教育家。[1]
    中文名:成舍我 外文名: 别名:成平、成勋 籍贯:湖南湘乡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江苏南京 性别:男 出生日期:1898年8月28日 逝世日期:1991年4月1日 职业:文学 新闻工作者 毕业院校:安徽省安庆第四公学,北京大学 主要成就:创办世新大学 代表作品:先后创办《世界晚报》(北京),《民生报》(南京),《立报》(上海),《香港立报》等 重要事件:创办《世界晚报》、《世界日报》

人物经历

成舍我青年时代就学于安徽省安庆第四公学,课余为当地《长江报》等报刊写。

1915年到奉天(今沈阳),在《健报》任校对、编辑。

1916年入上海《民国日报》(上海),任要闻及副刊编辑。

1917年发起筹办上海记者俱乐部,并参加柳亚子、陈去病等主持的进步文学团体南社,任《太平洋》杂志助理编辑。

1918年曾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当旁听生,课余在《益世报》北京版任主笔、采访主任、总编辑,并试办小型报纸《真报》。

1924年在北京创办《世界晚报》,以消息迅速受到欢迎。1925年增出《世界日报》、《世界》画报,并在北京创办世界新闻专科学校,为三报培养初级人才。1926年曾被奉系军阀逮捕。

1927年在南京创办《民生报》。1934年《民生报》被国民党当局查封,一度被拘。

1935年到上海创办小型日报《立报》。抗日战争爆发后,被国民党当局聘为国民参政员。1942年在桂林恢复世界新闻专科学校。

1945年在重庆出版《世界日报》。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北平(今北京),复刊《立报》和《世界日报》。1947年当选国民党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

1949年移居香港。1952年去台湾,在台北各大学任教。1956年后,主要从事新闻教育工作,在台北创办世界新闻专科学校,任该校校长及世界书局董事长。1988年台湾当局解除报禁后,申请在台北创办《台湾立报》。

1991年,舍我先生因病过世,享年94岁。

人物成就

办报

《世界日报》除揭载国内外要闻外,还设有经济界、教育界、妇女界等专栏。副刊《明珠》发表张恨水长篇小说《金粉世家》,连载2196次,历时七年,成为风靡一时的小说。日报版面扩大后,增出“世界日报副刊”,由刘半农主编,约请许多学者名家撰稿。如鲁迅的杂文《马上日记》、《马上日记之二》,张闻天的小说《周先生》,许钦文的小说《我的父亲和兰花》,沈尹默的旧体诗《杂感七首》等,都使副刊增色不少。《世界日报》创刊半年后,即1925年10月1日,将原先第五版的画报版,改出单张画报,即《世界画报》。至此,成舍我成了在我国报业史上第一个独立办三个报的报人。

人才培养

除了办报之外,舍我先生亦重视新闻人才的培育,在先后在北平、桂林创办新闻专科学校,1955年在台北创办世界新闻职业学校,1991年改制为世新大学。

人物评价

成舍我先生办报与兴学的过程讲求“立场坚定,态度公正”、“德智兼修,手脑并用”。

民国41年先生举家迁台,因当时报禁关系未能如愿办报。故于民国45年在台北木栅沟子口创办“世界新闻职业学校”仍以“德智兼修,手脑并用”为校训。先生一生为“新闻自由”与“人权保障”而奋斗,民国44年担任立法委员期间为前国大代表龚德柏蒙冤失踪五年,有关当局“不审、不判、不杀、不放”在立法院提出质询,并质问“新办报纸杂志何以不许登记?”,

挑战执政当局的“戒严”、“报禁”措施。义正辞严,掷地有声,在当时台湾,尤有空谷足音之感!

舍我先生将其一生奉献给了中国新闻事业与新闻教育,以终身记者自许。直至晚年病中口不能言,仍以笔书写“我要说话”四字,恰是舍我先生毕生事业写照。

纪念

世新大学于2006年10月15日创校五十周年纪念日成立舍我纪念馆,舍我纪念馆设立之宗旨,在于纪念世新大学成创办人舍我先生在办报、兴学与问政三方面的努力与贡献。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