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

汉语汉字
朗,汉语常用字,一级字,为现代汉语法定规范简化字,读作lǎng。[3]最早见于篆书,形声字,左声右形,从月,良声。其本义是月光明亮,引申为开朗等意思,可组词为天朗气清、朗朗上口、朗诵、开朗等。“朗”也是中国姓氏之一。
  • 中文名:朗
  • 拼音:lǎnɡ
  • 部首:月
  • 五笔:五笔86:YVCE 五笔98:YVEG
  • 仓颉:SXQ
  • 郑码:SXQ
  • 笔顺:4511543511
  • 字级:常用字,一级字
  • 平水韵:上声二十二养
  • 笔画:10
  • 注音:ㄌㄤˇ
  • 造字法:形声字
  • 结构:左右结构
  • 四角码:37720
  • 统一汉字:U 6717
  • 异体字:朖 朤 烺 脼 誏

字源演变

朗,汉语常用字,在“六书”里属于形声字。小篆的“朗”字,左边是“月”,从“月”表示与月亮有关系,在字中表意,用作形符;右边是“良”,读“liáng”,在字中表音,用作声符,构成左形右声的形声字。隶书、楷书笔画化,“月”与“良”位置交换,形体也有些变化。

“朗”字的本义是月光明亮,为形容词。形容光线充足,如“天朗气清”“豁然开朗”“晴朗”等;又形容声音大,如“朗读”“朗诵”等。

现代释义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朗lǎng(ㄌㄤˇ)

⒈明亮,光线充足:朗敞。朗澈。朗然。明朗。晴朗。开朗。爽朗。

⒉声音清楚、响亮:朗声。朗读。朗诵。书声朗朗。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朗lǎng

〈形〉

(1)(形声。从月,良声。本义:明亮)

(2)同本义[light;bright]

朗,明也。——《说文》

高朗令终。——《诗·大雅·既醉》

其圣能光远宣朗。——《国语·楚语下》

新而不朗。——《淮南子·原道》

朗月垂光。——嵇康《琴赋》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潜《桃花源记》

天朗气清。——王羲之《兰亭集序》

(3)又如:朗白(明亮发白);朗朗(光明亮洁的样子;声音清脆嘹亮);朗鉴(明鉴);朗亮(雪亮);朗明(明亮);朗净(明净);朗烈(明亮);朗朗烈烈(大大方方;理直气壮)

(4)声音清晰响亮[loud and clear]

朗咏清川飞夜霜。——李白《劳劳亭歌》

(5)又如:朗言(响亮的话;说大话;任意胡说);朗然(形容声音响亮);朗吟(高声的吟诵);朗弹(大声弹奏);朗畅(谓声音响亮流畅)

(6)明察[sharp-minded]

公达潜朗。——袁宏《三国名臣序赞》

(7)又

公瑾英达朗心独见。

(8)又如:朗心(明察之心;光明之心);朗照(明察,明鉴);朗抱(旷达的胸襟);朗畅(明白畅达);朗朗彻(明白透彻);朗练(明白凝炼)

(9)高洁[no bleandunsullied]。如:朗目清眉(眉清目秀);朗秀(清秀);朗夷(高洁坦荡);朗烈(高洁刚烈)

(10)清早[early]。如:朗(清晨)

(11)清澈[limpid]。如:朗清(清澈,清明)

(12)爽朗[bright and clear]。如:朗爽(爽朗;明朗);朗畅(爽朗舒展);朗迈(爽朗超脱)

(13)颖悟[understanding]。如:朗拨(颖悟超群);朗赡(颖悟赡详)

常用词组

朗读、朗朗、朗然、朗润、朗声、朗爽、朗诵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朗【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脼《集韻》同朖。《詩·大雅》高朗令終。《傳》朗,明也。

又姓。《廣韻》出姓苑。

又《韻補》叶盧當切。《王逸·九思》昊天兮淸涼,氣兮高朗。北風兮潦冽,草木兮蒼黃。

说文解字

朗【卷七】【月部】

明也。从月良聲。盧黨切

说文解字注

(朗)朙也。大雅。高朗令終。傳曰。朗、明也。釋言曰。明、朗也。从月。良聲。盧黨切。十部、今字作朗。

音韵方言

韵书集成

韵书

字头

声调

韵目

字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上古音系

raːŋ

广韵

上声

一等

次浊

卢党切

lɑŋ

蒙古字韵

上声

中原音韵

上声

江阳

次浊

laŋ

中州音韵

上声

江阳

罗党切

洪武正韵

上声

次浊

里党切

laŋ

分韵撮要

阳上

上中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l

ɑŋ

先秦

王力系统

l

先秦

董同龢系统

l

ɑŋ

先秦

周法高系统

l

先秦

李方桂系统

l

angx

ang

a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阳唐

ɑŋ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齐

阳唐

ɑŋ

南北朝

齐梁陈北周隋

阳唐

ɑŋ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l

ɑŋ

隋唐

拟音/王力系统

l

ɑŋ

隋唐

拟音/董同龢系统

l

ɑŋ

隋唐

拟音/周法高系统

l

ɑŋ

隋唐

拟音/李方桂系统

l

âng

隋唐

拟音/陈新雄系统

l

ɑŋ

闽语

方言区

方言片

方言点

声母

韵母

调值

调类

闽南区

泉漳片

南安(溪美镇)

l

ɔŋ

55

阴上

闽南区

泉漳片

漳州

l

ɔŋ

53

上声

闽南区

泉漳片

厦门

l

ɔŋ

51

上声

闽南区

泉漳片

漳浦

l

ɔŋ/aŋ

53

上声

闽南区

潮汕片

潮州(府城话)

l

35

阳上

闽南区

潮汕片

潮州(汉语方音字汇)

l

35

阳上

闽南区

潮汕片

揭阳(榕城话)

l

35

阳上

闽南区

潮汕片

澄海

l

35

阳上

闽南区

潮汕片

汕头(汕头市区)

l

35

阳上

闽南区

潮汕片

海丰(海城镇)

l

53

阴上

闽南区

潮汕片

陆丰(内湖镇)

l

53

上声

闽南区

潮汕片

大埔元洲仔(香港新界福佬话)

l

53

阴上

闽南区

雷州片

电白(霞洞镇黎话)

l

oŋ/aŋ

31

阴上

闽南区

雷州片

海康(雷城话)

l

33

阳上

莆仙区

仙游(城关话)

l

ɒŋ

32

上声

莆仙区

莆田

l

ɒŋ

453

上声

闽东区

侯官片

福州

l

ouŋ

31

上声

闽东区

侯官片

福清

l

33

上声

闽东区

福宁片

柘荣

l

ɔŋ

51

上声

闽东区

福宁片

福安

l

ouŋ

42

上声

闽东区

福宁片

宁德

l

ɔŋ

42

上声

闽北区

西北片

崇安(崇城镇城关话)

l

ɔŋ

21

上声

闽北区

西北片

石陂

l

ɔŋ

21

上声

闽北区

西北片

建阳(潭城镇城关话)

l

ɔŋ

21

上声

闽北区

东南片

松溪

l

223

上声

闽北区

东南片

建瓯

l

ɔŋ

22

阴去

闽北区

东南片

建瓯(市志)

l

ɔŋ

44/21

阳去/上声

闽中区

沙县(城关话)

l

21

阴上

闽中区

明溪(城关话)

l

31

上声

闽中区

三明(三元话)

l

am

21

阴上

广西闽语

平南(上渡雅埠)(广西汉语方言)

l

uoŋ

45

阴上

闽方言岛

中山(隆都)(珠江三角洲)

l

ɔŋ

24

上声

闽方言岛

中山(隆都)(广东闽方言)

l

ɔŋ

33

阳平

闽方言岛

中山(三乡)

l

ɔŋ

11

阳去

海外闽语

曼谷(潮州话)

l

53

阴上

邵将过渡区

将乐(城关话)

l

ɔŋ

51

上声

官话

方言区

方言片

方言小片

方言点

声母

韵母

调值

调类

北京官话

京师片

北京

l

214

上声

北方官话

石济片

聊泰小片

济南

l

21

去声

中原官话

关中片

西安

l

55

去声

西南官话

武天片

武昌

n

42

上声

西南官话

桂柳片

桂林(临桂)

l

42

上声

西南官话

桂柳片

柳州(雒容)

l

52

上声

江淮官话

洪巢片

合肥

l

ɑ̃

24

上声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