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

汉语汉字
抚(拼音:fǔ)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说文解字》小篆,也见于《庄子》《左传》等先秦著作。抚本义为抚摩、轻轻地按着。引申为安慰,安抚,进而引申为爱护。由抚摩又引申为拍,敲,进而引申指拨弄,弹奏。
  • 中文名:抚
  • 拼音:fǔ
  • 繁体:撫
  • 部首:扌
  • 仓颉:QMKU
  • 郑码:DAGR
  • 笔顺:1211135
  • 字级:一级(0613)
  • 平水韵:上声七麌
  • 注音:ㄈㄨˇ
  • 总笔画:3 4
  • 异体字:?、?、?、?、?、?、?
  • 统一码:基本区U 629A
  • 四角码:5101₂
  • 造字法:形声字
  • 结构:合体字,左右结构

字源演变

形声字。篆文作图1,从“手”为义符,表示是手部的动作;从“无”为声符,不兼义。“无”是“舞”的本字,义为“跳舞”,和“抚”本义无关。隶书在小篆的基础上将部分笔画合并,楷书繁体则直接沿袭隶书。因为繁体“无”字简化为“无”,所以繁体“抚”字也类推简化为“抚”。

《说文解字》还收录了一个古文“?”,这个字最早见于战国。商承祚《说文中之古文考》:“‘?’为逃亡之专字,而亦可借为抚。”“亡、无古一字。”

抚的本义指用手轻轻地按。双音词“抚摩”就是用手轻轻地按并来回移动。一些文章中常用“抚摸”,意思也差不多。“抚”还和“拊”相通,是“轻拍”的意思。《释名·释姿容》:“抚,敷也,敷手以拍之也。”把手放在物体表面,然后再轻轻地拍打。类似的还有“抚掌”“抚剑”“抚胸”等。“抚,安也。”《说文》的训释揭示了“抚”字字义更深层的含义。“抚”不仅仅是一个动作,其中还包含着使“抚”的对象“安心”的目的。现代也还说“抚慰”“安抚”。

抚还可以用于抽象的接触,如“抚今追昔”就是接触到今天的事情而缅怀、回想过去。这个抚就当接触讲。

“抚”字“占有”“据有”的意义也是由“安抚”引申来的。《左传·襄公十三年》:“抚有蛮夷。”这个义项要结合古代华夏诸国对四方小国的征服政策来理解。孟子提出“王道”与“霸道”之分,前者是依靠安抚、教化与小国建立良好关系。后者是依靠武力征服,强迫异族归顺。“王道”一向是受到推崇的征服方式,用“抚”来表示通过“王道”实现的对异族的统治是贴切的。

“巡抚”一词也是由此而来。“巡抚”开始是“巡视”“安抚”的意思。《古文苑》中有班固作《车骑将军窦北征颂》:“亲率戎士,巡抚疆域。”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遣皇太子朱标巡抚陕西。这时的“巡抚”还不是专任的地方官员,仍含有上级到地方“巡视”“安抚”的意思。到了仁宗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派大理卿胡槩、参政叶春巡抚浙江,才设置了“巡抚”这一专职。后来官员任某地巡抚索性就说“抚某地”。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抚,fǔㄈㄨˇ

1.慰问:~恤(安慰和周济)。~慰。安~。~爱。

2.扶持,保护:~养成人。

3.轻轻地按着:‰摩。~摸。~琴(弹琴)。~今追昔。

4.同「拊」。

详细释义

1.形声。从手,无声。本义:抚摩。

2.同本义。

抚,安也。——《说文》

抚而泣之。——《国语·晋语八》

左右抚矢而乘之。——《仪礼·乡射礼》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明·魏学洢《核舟记》

3.又如:抚弄(抚摩);抚心(用手抚摸胸口。表示安抚);抚拭(抚摩拂拭);抚背(抚摩脊背。表示安慰、关切等)

4.用手按着。

抚弦登陴,岂不怆悢——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5.又如:抚剑(按剑);抚臆(以手按胸);抚手(拍手)

6.通“婡拊”洎。頭拍或轻樤击。

抚,敷也,敷手以拍之也。——《释名·释姿容》[3]

权抚掌欢笑。——《三国志·鲁肃传》

7.又如:抚掌(拍手);抚胸(以手捶胸。表示悲痛);抚案(用手指按着节拍)

8.安抚;安慰。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三国志·诸葛亮传》

及设备使抚表众。——《资治通鉴》

9.又如:抚驭(安抚控制);抚理(安抚治理);抚辑(安抚慰问);抚柔(安抚怀柔)

10.弹拨(乐器)。如:抚桐(弹琴);抚弄(拨弄;弹奏);抚弦(拨弄琴弦)

11.照料使健全生长;养育。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清·林觉民《与妻书》

12.又如:抚字(抚养;抚肩);抚孤(抚养、救济孤儿);抚畜(抚养);抚稚(抚养儿女)

13.占有。

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礼记》

14.通“幠”。掩;盖。

神与化游,以扶四方。——《淮南子·原道》

15.又如:抚世(盖世)

16.凭借,依凭,趁着......的时候。如: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屈原《离骚》

词性变化

〈名〉

1.官名。巡抚的简称。

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輙表贺。——《明史·海瑞传》

(袁可立)登朝十有二年,剔历卿寺,节抚登莱。——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前抚与岛帅小谬,当事者忧之。——明梁云构《袁节寰晋大司马奉命乘传锦还序》

2.又如:抚军(巡抚的别称);抚台(巡抚的别称);抚署(巡抚公著);抚院、学院(巡抚衙门和学院衙门。清巡抚,省级最高行政长官

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巡抚登莱备兵防海赞理兵饷(袁可立)。——明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3.古州名。汉豫章郡地,陈置抚州。在今江西省临川县治。

常用词组

◎抚爱fǔài

照顾爱护。

◎抚今追昔fǔjīnzhuīxī

面对当前情景而追忆往事

往往抚今追昔,物是人非,不免怅然而返。——《花月痕》

◎抚恤fǔxù

对因战或因公致伤、致残和牺牲以及病故人员的家属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安抚。

抚养yǎng

供给衣、食、住或其他生活必需品。

◎抚育fǔyù

照料培育。

◎抚摸fǔmō

用手轻轻地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芳武切(fǔ)

安也。从手无声。一曰循也。

?(?),古文从辵、亡。

说文解字注

安也。从手,?声。

段注:芳武切,五部。

一曰揗也。

段注:揗,各本作循,今正。揗者,摩也。拊亦训揗,故抚、拊或通用。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部】抚·康熙笔画:8·部外笔画:4

(fǔ)《唐韵》芳武切。《集韵》《韵会》斐父切。并音捬。《说文》:安也。《增韵》:慰勉也。《礼·文王世子》: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注:抚,犹有也。疏:抚为存抚,故为有也。《左传·文十二年》:鎭抚其社稷。

又《说文》:一曰循也。《书·皋陶谟》:抚于五辰。

又《广韵》:持也。

又按也。《礼·曲礼》:君抚仆之手。又:客跪抚席而辞。疏:以手按止之也。又:国君抚式。注:抚,犹据也。

又拍也。《仪礼·乡射礼》:左右抚矢而乗之。

又扬子《方言》:拊、抚,疾也。郭璞注:谓急疾也。

又州名。汉豫章郡隋置抚州。

(mó)又《集韵》蒙逋切。与摹同。

《韵会》:通作拊。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i̯wo

王力系统

ǐwa

董同龢系统

juaɡ

周法高系统

jwaɣ

李方桂系统

ph

jagx

东汉

juo

juo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鱼虞模

jwo

北魏后期北齐

鱼虞模

jwo

齐梁陈北周隋

虞模

ju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i̯u

拟音/王力系统

ǐu

拟音/董同龢系统

juo

拟音/周法高系统

iuo

拟音/李方桂系统

ph

ju

拟音/陈新雄系统

pfʰ

ǐu

韵书集成

字形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韵部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上声

九麌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芳武切

pʰjuo

集韵

平声

上平十一模

合口呼

一等

次浊

蒙脯(晡)切

mo

上声

九噳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斐父切

pfʰio

韵略

上声

斐父切

增韵

上声

斐父切

中原音韵

上声

鱼模

合口呼

全清

fu

中州音韵

上声

鱼模

叶敷上声

洪武正韵

上声

五姥

全清

斐古切

fu

分韵撮要

阴上

第十二孤古故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