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黄河大桥

兰州黄河大桥

天下黄河第一桥
兰州黄河大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桥的前身是黄河浮桥。当时有这样一首民谣:黄河害,黄河险;凌洪不能渡,大水难行船,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可见当时要渡过黄河是多么的艰难。南北两岸的人要过黄河,夏秋凭小船和羊皮筏子横渡,冬天河面结冰,只能在冰上行走。​[1]
  • 中文名:
  • 外文名:The first yellow-river bridge
  • 地理位置:
  • 所处时代:
  • 占地面积:
  • 保护级别:
  • 开放时间:
  • 名称:兰州中山桥
  • 俗称:黄河铁桥,中山铁桥
  • 所属国家:中国
  • 所属城市:甘肃省兰州市
  • 旧名:镇远桥

基本内容

黄河大桥举世闻名,是我甘肃的荣誉兰州是万里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坐落于一条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型谷地,夹于南北两山之间,黄河在市北的九州山脚下穿城而过。沿黄河南岸,开通了一条东西50多公里的滨河路,并打造了全国唯一的城市内黄河风情线,被称为兰州的“外滩”。为把兰州建成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城市,兰州市政府规划了百里黄河风情线,范围西起西固工业区的西柳沟,东至城关区桑园峡,东西长40公里,流域面积27.44平方公里,于2000年开始动工建设。不到8年时间,黄河两岸相继建成观光长廊、“生命之源”水景雕塑、寓言城雕、黄河母亲雕塑、绿色希望雕塑、西游记雕塑、平沙落雁雕塑、近水广场、亲水平台、东湖音乐喷泉、黄河音乐喷泉、人与自然广场,以及龙源园、体育公园、春园、秋园、夏园、冬园、绿色公园和其他沿河景观。黄河发源于青海,流经兰州城内水域并不像其下游那样开阔,但兰州人近年投入巨资打造的四十公里黄河风情线却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就连一些南方的游客也盛赞其美丽。虽无“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势却犹如一幅现代的“清明上河图”,让人面对美景,赞叹不已。兰州沿河而建的黄河风情线,像一串璀璨夺目的珍珠,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中外游客。据说,兰州为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准备把“两山、两线、两园”都纳入到黄河风情线的建设议程。

历史溯源

中山桥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是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1372年(明洪武五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黄河浮桥,也就是的中山桥的前身。

1376年(明洪武九年),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称为”镇远桥"。

1385年(明洪武十八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现在的位置—白塔山下,至今兰州还存有建桥时所遗的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浮桥柱3根,人称“将军柱".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司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总办甘肃洋务的彭英甲奏清朝廷,批准修建黄河铁桥,并在1906年十月以16.5万两白银包工包料的总价承包给德国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合同规定:“铁桥长233.3米.宽7.5米,自完工之日起保固八十年”。黄河铁桥竣工后,实际耗银30.669万两。初名“兰州黄河铁桥"。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

1949年8月26日,在解放兰州战役中,炮弹击中了过桥的两辆国民党军车,车上弹药爆炸,大火烧毁了桥南端18节木桥面和部分纵梁。军管会组织了三百多人昼夜抢修,抢修后虽恢复了通行,但人行桥上桥面晃动不定.已难以担负日益繁忙的运输任务。

1954年,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又增加了五座弧型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浑。

2006年,国家文物局将中山桥定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价值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象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黄启炎传,铁汉秦章光陇板;河清海晏,桥虹耀彩卫金城。”如今,这座古老的桥梁依然横跨黄河之上,与白塔山相呼应。“举头迎白塔,缓步过黄河。对岸两山峙,中流意兴多。”赵朴初的诗句颇能勾出人的游兴。和诸多桥梁相比,中山桥的观赏和纪念价值似乎比交通作用更有意义。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