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窑

建窑

宋代福建烧造黑釉茶盏的窑场
建窑,以在瓷釉上的纹理表现是道家思想在瓷器上的一种反应。北宋徽宗曾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能够得到皇帝的评价,可见建窑瓷在当时受到皇室的重视程度。“冰雪为容玉作胎”是当时文人雅士做人的理想追求,采用和田页岩白玉掏膛作胎,制作出建窑风格的精品瓷器,是瓷器家族里的一个新品种——玉胎瓷。玉胎水盂的烧制成功,把建窑地方性乡土风味一下子提升为宫廷高贵迷人的韵味,在细如毫发的玉毫丝中夹杂无数金黄斑点,说明釉的配方与火的精妙,烧出了建窑风格最美的韵味,成为中国古陶瓷中的精品之作。
    中文名:建窑 外文名: 别名: 创始时期:唐朝 兴盛时期:宋代 终止时期:清代 相关书籍:《建窑》(上海大学出版社)

历史传承

继五代柴窑瓷器的烧制成功,极大地激发了制瓷工艺的创新热情,创造出了燿变瓷,玉胎瓷,同时在建窑风格影响下,结合燿州窑的捏塑和划花工艺技术,产生了新的瓷器风格——钧窑瓷器。并生产出了钧窑笔洗等令人神奇的生态瓷。生态瓷就是指在不破坏胎和釉的矿物的自然活性,并能按照人的意愿表达,使瓷器永远保持在自然状态下的活性的矿物本质,又能呈现人所需要的色,光及各种纹理。优质宝石因其内部结构的致密而压力强度也非常大,里面的压强在不停地向外释放,带出多种矿物粒子与光粒子相遇,在表面形成发光膜,宝石的光彩在发光膜里变幻无穷。

如果瓷胎能够做到像宝石一样透气,并适时向外释放压强,并带出宝石釉里活性的矿物微粒,瓷器的光彩就能够随着光照的变化而变化。由于柴窑的釉层不是紧贴在胎面上,而是釉层与胎体间留有间隙,而胎体又是多层状结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胎体有着足够的压力释放。(参见《百度百科.柴窑》。柴窑的光彩流光四溢其色正碧。

图2,图片被放大后可以看见紫外线被挡在发光膜外,所以我们人眼所看到的柴窑发色,就是紫外线在实时的变化中,所谓"燿变“,就是在烧好的素胎上施以双层釉,(一种带白色斑点的何非石做釉},在烧制过程中流动挤压形成。当光线照射时在胎压的反作用力下,斑点周边的矿物微粒向外反射蓝色光束,并在其釉面的发光膜中莹透呈片状或雾状等.....属于散射型光斑。而钧窑笔洗由于气泡呈有规则的排列,形成不同纹理,紫外线在凸起的气泡中被温和地放大,显得柔和而美丽。多姿多彩的燿变光在发光膜里变幻无穷,属于聚合形光斑。总之,与柴窑一样,几张照片只能反应出其万千美丽的几个瞬间。

历史传承

建窑以产黑瓷而着称。唐代始创烧,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为极盛时期,至清代而终。.建窑原是江南地区的民窑,北宋晚期由于“斗茶”的特殊需要,烧制了专供宫廷用的黑盏,部分茶盏底部刻印有“供御”或“进盏”字样。这种瓷器在日本被称为:天目釉。日本和韩国的茶道都非常重视此物。它的胎体厚实、坚致,色呈浅黑或紫黑,器型以碗、盏为主。

仿烧代表的窑口有:福清窑,武夷山窑和茶洋窑。以福清窑数量居多,武夷山窑的加金彩的器物为贵(窑址中发现残片若干,唯一四件完整器现存于日本某博物馆中),茶洋窑年代最晚。

工艺特色

主要产品以盏、碗、盘、碟为主,兼烧盒、罐、壶、灯、炉、钵、梅瓶、冥器等,在宋代盛产黑釉瓷而闻名于世。足底有“供御”、“进盏”字铭的,应是为宋代宫廷烧制的贡品。黑釉盏的特征:胎含铁量高,一向有“铁胎”之称,胎体厚重,呈黑灰色、紫黑色,胎质粗糙坚硬,露胎处色沉而无光。造型多样,有大小敛口、敞口等不同形式,圈足小而浅,修胎草率有力,刀法自然,釉质刚润,釉色乌黑,器物内外施釉,外釉近底足,足底无釉而露胎。釉面有明显的垂流和窑变现象,有“兔毫”、“油滴”和“曜变”及“鹧鸪斑”等有名的品种。

宋代是建窑的发展时期,以烧黑釉器而著称。兔毫斑、鹧鸪斑、曜变等釉色的名品就出在这里,以茶盏为多 。

在建窑黑釉盏盛名的影响下,各地的仿烧者甚多,除福建本省的南至福清市,北至武夷山以北的几十处瓷窑之外,还有江西的吉州窑,四川、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地都有仿烧的,形成了以建窑为建窑的黑釉属于结晶釉的范畴,含铁量高达8% 以上。在1300多度的高温熔烧过程中,窑温的变化,使釉面产生奇特的花纹。

由于宋代斗茶风尚盛行,而主烧适宜为斗茶的黑釉茶盏,亦称建盏,以水吉镇窑制品为最,北宋后期曾为宫廷烧制斗茶使用的黑釉盏,并于器底刻"进盏"、"供御"字样。建阳窑产品使用含铁高的原料做胎,因而胎色深黑坚硬,有"铁胎"之俗称,或名乌泥窑、黑建、乌泥建等。盏内外均施黑釉,外壁釉不到底,露黑色胎。

建窑特征

1.胎体厚重坚致,胎色紫黑。

2.釉色黑而润泽,器内外施釉,底部露胎,釉汁垂流厚挂,有的凝聚成滴珠状。釉面呈现褐黄色,银灰色和褐蓝色。因釉色细而下垂,酷似兔毫,故称"兔毫盏",按其釉色又叫"金盏"、"银盏"和"蓝盏"。"蓝盏"更为可贵。在高倍放大镜下,可见其釉面开细小蝉羽纹,点缀着雪花片的金星、银星和红星。其流淌下垂的兔毫纹,呈现着浓淡深浅、曲曲弯弯不规则的宛如西北黄土高原的丘壑,呈色上浓下淡,以至消失,给人一种自然的美感。在太阳光下,其黑色釉面闪烁着金红色的光点,盛满水其金红色光点在水中跳跃,其妙无穷。

3.建窑器物以碗盏为多。其造型口大足小,形如漏斗,有敞口和合口两种,以敞口为多。底为浅玉环圈足,有旋坯纹。有的器物底足刻有"进王戋 "、"供御"铭文,为朝廷贡品。

建窑茶具

台湾建窑茶具,有“台湾第一品牌”陶艺之美誉。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工艺精美,款式多样,大陆和东南亚久负盛名,是茶具中的精品。建窑烧造的浮雕荷花系列做工精细、选料考究,受到众多消费者青睐,并还流传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当地人民欢迎,在中外文化交流史具有重要地位。

图书信息

书名:建

作者:马骋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1188141

出版时间:2011年6月1日

开本:16开

定价:32.00元

内容简介

《建窑》主要以介绍陶瓷文化旅游为主,研究的方法在尽可能汇聚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建窑窑址实地考察,从窑炉、窑具和具体窑场的瓷片为切入点,来系统整理建窑古瓷的器形、釉面装饰、瓷胎、圈足、底款等,从宋代建窑名瓷的起点研究产品工艺;并通过对其形成历史名窑的文化形态、历史和人文环境、自然状况的研究,阐述自己对建窑之所以成为一代名窑的见解。即试图从微观和宏观的层面上,去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

图书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方法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遗址现状与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与交通

2.历史沿革与生态环境

3.窑址分布与窑系

第二节 历史源流

1.窑址创烧年代与下限

2.历代产品烧造情况与窑场性质

第三节 产品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

第四节 建瓷的对外贸易

第二章 窑址遗物及产品工艺

第一节 产品工艺特征

1.成彤

2.器具

3.烧成

第二节 胎釉

1.瓷胎

2.釉色

3.底款

第三节 造型

第四节 手工装饰工艺

第五节 建窑与吉州窑、北方窑黑釉瓷产品的关系

1.建窑与吉州窑黑釉瓷产品的关系

2.建窑与北方窑黑釉瓷产品的关系

第三章 时代背景与文化形态

第一节 社会环境与文人品位

第二节 茶文化与生活方式

1.宋代饮茶方式与贡茶

2.茶风炽盛与斗茶

第三节 建盏的人文内涵与文化影响

第四章 瓷业传承与文化产业开发

第一节 历代建窑黑瓷仿制与辨识

第二节 当代建窑黑瓷传承、作伪与辨识

1.当代建窑黑瓷艺术的传承

2.当代建窑黑瓷碗盏的作伪与辨识

第三节 建窑文化资源评估与文化产业开发

建窑古瓷器标本图典

1 北宋建窑黑釉斗笠盏

2 北宋建窑绀黑釉敛口碗

3 北宋建窑兔毫黑釉盏

4 北宋建窑兔毫黑釉盏(残)

5 北宋建窑油滴黑釉盏

6 北宋建窑茶叶末褐釉盏

7 南宋建窑茶叶末褐釉敛口碗

8 北宋建窑柿红釉敛口碗

9 南宋建窑柿红釉撇口小盏

10 北宋建窑紫金釉敛口盏

11 北宋建窑灰皮釉撇臼盏

12 南宋建窑灰皮釉小盏

13 南宋建窑灰白釉小盏

14 南宋建窑龟裂釉小盏

15 北宋建窑酱釉盏

16 南宋建窑青瓷小盏(残)

17 北宋建窑兔毫黑釉盏(残)

18 北宋建窑油滴黑釉盏(残)

19 北宋建窑金油滴瓷片

20 北宋建窑蓝油滴瓷片

21 北宋建窑油滴黑釉小盏(残)

22 北宋建窑绀黑釉小盏(残)

23 宋建窑油滴褐釉钵残片

24 宋建窑香斑(和尚顶)褐釉钵残片

25 北宋建窑黑釉盏(残)

26 北宋建窑黑釉“供御”款

27 北宋建窑黑釉“供御”款

28 北宋建窑兔毫黑釉“供御”款

29 北宋建窑青釉“供御”款

30 宋建窑各种“供御”款

31 北宋建窑阳文反体“供御”款垫圈

32 北宋建窑“造□”款

33 宋建窑各种“造□”款

34 北宋建窑“官”字款

35 北宋建窑“寅”字款

36 北宋建窑“上”字款

37 北宋建窑“新窑”款

38 北宋建窑“王尔”字款

39 宋建窑“皿”字款

40 宋建窑黑釉“一”数字款

41 宋建窑兔毫黑釉“四”数字款

42 宋建窑兔毫黑釉“八”数字款

43 宋建窑黑釉“九’’数字款

44 宋建窑兔毫黑釉“十八”数字款

45 宋建窑“两六”数字款

46 宋建窑黑釉“四一”数字款

47 宋建窑柿红釉“四六”数字款

48 宋建窑黑釉大碗(残)“五四”数字款

49 宋建窑系黑釉盏

50 宋建窑系黑釉盏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建窑又获福建文博成就殊荣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福建文博成就”(53项)中,我市水吉(建窑)宋元窑址榜上有名(全省文物、考古新发现共23项,其中南平市5项)。这是该项目继1999年获得“建国五十年来福建省十大考古发现”之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建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窑场,以生产黑釉瓷器着称(俗称“建盏”)。建盏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并一度进贡宫廷,而且流传日本、韩国等海外国家和地区。1989――1992年,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福建省博物馆和建阳市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建窑遗址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科学发掘,清理了唐代至宋末元初的龙窑11座,获得了大量的实物标本和不少珍贵文物,基本摸清了建窑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全面、系统地了解建窑增添了宝贵的资料。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