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

10月2日

陽曆年的第275天
10月2日一般是指陽曆年的第275天(閏年是276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90天。1949年10月2日蘇聯副外長葛羅米柯緻電中國外長周恩來表示:蘇聯政府決定建立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關系,并派遣大使。1952年10月2日劉少奇率團參加蘇共十九大,毛澤東委托劉少奇就中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設想,向斯大林征求意見。它以史詩般的宏偉風格和波瀾壯闊的音樂舞蹈場面,生動形象地概括和展現了從中國共産黨誕生到新中國成立,并開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曆程,開創了歌唱、舞蹈和戲劇相結合的綜合性大型歌舞表演的新形式、新道路。
    中文名:10月2日 外文名: 别名: 紀年:陽曆年的第275天 屬性:閏年是276天 類型:離一年的結束還有90天

重大事件

605年(隋炀帝大業元年秋八月壬寅)——隋炀帝坐龍船到江都。船隊連綿二百餘裡,共用挽船士八萬餘人。

1187年——薩拉丁率領的阿拉伯聯軍收複耶路撒冷,被十字軍侵占達88年之久的聖城重又回到穆斯林手中。

1263年——蘇格蘭抗英戰争:拉格斯戰争中挪威軍隊和蘇格蘭開仗,這是一場當時在北艾爾郡拉格斯附近的無意義的交戰。

1492年——英國國王亨利七世擔心法國國王查理八世同希列塔尼聯合後力量強大,因而向法國發動進攻。

1628年(明天啟七年八月丁已)——明信王朱由檢即帝位,也就是明崇祯帝。

1879年——清欽差大臣崇厚在沙俄脅迫下,于克裡米亞半島的裡瓦幾亞擅與沙俄簽訂了《裡瓦幾亞條約》(即《中俄伊犁條約》,又稱《崇厚條約》)。由于國内輿論嘩然,紛紛指責崇厚誤國,清政府未批準該條約,并将崇厚革職。

1889年——第一屆泛美會議在華盛頓舉行。

1894年——日軍在花園口登陸。

1895年——中國近代第一所現代化大學北洋大學的前身——北洋西學堂,在天津博文書院舊址正式開學。1903年原名北洋大學在天津西沽重建。1952年改名天津大學。

1901年——鄭士良等發起惠州起義。

1909年——京張鐵路正式通車

1915年——美國大使表示支援帝制。袁世凱接見美國大使。

1920年——日本出兵占領吉林珲春。

1924年——國際聯盟通過日内瓦和平解決國際争端議定書。簡稱《日内瓦議定書》。

1925年——英國科學家貝爾德制成世界上第一個電視雛型。

1926年——馮玉祥大軍南下西安。

1928年——西班牙神父施禮華受到神聖的默感,創辦了主業會(OPUS DEI)——教導世界所有人都能成為聖人的天主教會世界性組織。

1931年——全國民衆反日遊行示威。

1932年——“九·一八”事變調查報告書發表。

1935年——意大利軍隊入侵阿比西尼亞。

1937年——國共達成協定,将八個省邊界的十三個地區的紅軍遊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

1937年——拉斐爾·特魯希略命令多米尼加部隊開始對多米尼克北部和西保谷的20000海地人用彎刀進行大規模屠殺。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運送兒童難民去加拿大的英國船“英國女王”号沉沒。

1941年——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向莫斯科全力發動進攻,蘇軍被俘達65萬人。

1944年——波蘭華沙起義宣告失敗

1949年——廣東戰役開始

1949年——蘇聯第一個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并與我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1949年——中國保衛世界和平大會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通過中國保衛世界和平大會宣言,郭沫若當選為大會主席。

1950年——美國漫畫家查爾斯·舒茲創作的花生漫畫首次在報紙上刊載。

1951年——全國第一次婦女兒童福利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1952年——亞太地區和平會議在北京舉行。137個國家參加會議。

1954年——聯邦德國加入北約。

1955年——全國第一屆工人體育運動會在北京舉行。

1958年——幾内亞通過公民投票,正式宣布為獨立共和國,塞古杜爾任總統。

1960年——尼日利亞獨立後舉行首次國會。

1964年——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在京公演

1979年——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修訂的大型綜合性辭典——《辭海》一九七九年版(三卷本),是日正式出版。

1980年——第10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在華沙開幕。這是一次以肖邦命名并以全部的肖邦作品為内容的比賽。

1984年——鄧小平會見參加國慶活動的外籍華人科學家

1984年——蘇聯宇航員基齊姆等3人乘坐“禮炮-7”号軌道站,在太空連續飛行237天後,于一九八四年十月二日在哈薩克共和國傑茲卡茲市附近安全着陸,創造了宇宙飛行的最新世界紀錄。飛行總距離等于地球到太陽的距離。

1984年——在我國遼甯省營口縣金牛山遺址,發現了一具較完整的猿人化石,這是繼周口店北京猿人頭蓋骨發現之後,又一重大發現。

1986年——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和總統宰爾·辛格及部分内閣成員,在參加聖雄甘地誕辰117周年的儀式時,遭到槍擊,拉吉夫·甘地幸免于難。

1990年——廈門航空公司發生劫機事件。

1991年——香港科技大學落成開學。

1991年——蘇猶太移民首次直飛以色列。

1991年——第五屆全非運動會數名選手服用興奮劑被取消金牌。

1992年——巴西總統科洛爾被停職聽候裁決。

1993年——《關于嚴禁用公費變相出國(境)旅遊的通知》

1994年——第十二屆亞運會在廣島開幕。

1995年——首家中韓合資銀行成立。

1995年——首座都市叢林籃球場在京啟用。

1996年——冰島火山爆發。

1996年——秘魯航空603号班機在利馬起飛後不久就墜毀,70人死亡

2004年——胡錦濤到北京市考察工作。

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上海體育場隆重開幕。

2008年——香港灣仔稅務大樓發生縱火案,無人受傷。

2009年——愛爾蘭憲法第二十八次修正案第二次試行,允許國家批準歐盟的裡斯本條約。

出生人物

1450年——希羅尼穆斯·波希,是一位十五至十六世紀的多産荷蘭畫家。(1516年逝世)

1452年——理查三世,英國國王(1485年逝世)

1470年——那不勒斯的伊莎貝拉,公爵夫人米蘭。(1524年逝世)

1538年——聖嘉祿,米蘭樞機主教。

(1584年逝世)

1644年——François-Timoléon de Choisy,法國作家。(1724年逝世)

1704年——František Tůma,捷克作曲家。(1774年逝世)

1722年——李歐波德·魏德漢,奧地利制琴師。(1776年逝世)

1737年——弗朗西斯·霍普金森,美國作家,獨立宣言的簽署人之一。(1791年逝世)

1768年——威廉Carr Beresford,第1位貴族Beresford,英國的戰士和政客。(1854年逝世)

1798年——卡洛·阿爾貝托,意大利薩丁尼亞-皮埃蒙特王國國王。(1849年逝世)

1800年——Nat Turner,美國最成功的反叛奴隸。(1831年逝世)

1847年——德國軍事家保羅·馮·興登堡出生。

1851年——法國軍事家斐迪南·福煦出生

1852年——英國化學家威廉·拉姆塞,19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1869年——印度民族運動的領袖,有“聖雄”之稱的甘地出生

1871年——科德爾·赫爾,美國前國務卿,1945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1882年——前蘇聯元帥鮑裡斯·沙波什尼科夫出生

1889年——卡爾·馮·奧西茨基,德國傑出的政治記者和政論家,1935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1890年——中共創始人之一李達出生

1904年——美國作家G·格林出生

1907年——亞曆山大・羅伯特・托德,195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1933年——約翰·伯特蘭·格登出生,2012年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17年——克利斯坦

1950——漫畫人物史努比出生

1957年——中國著名小品演員趙本山出生

1978年——亞洲流行樂壇超級天後濱崎步出生日本福岡縣

1981年——台灣歌手卓依婷出生

1981年——中國内地女歌手董玟瑩出生。

1982年——中國歌手高娅媛出生

逝世人物

1678年——吳三桂,在都城衡州皇宮駕崩。

1803年——塞缪爾·亞當斯,美國革命家、政治家

1935年——喬治·傑生,丹麥銀器藝術家

1973年——芬蘭長跑奇才帕沃·魯米逝世

1995年——藏族笑星洛桑因車禍身亡

2008年——韓國老牌女星,為中國觀衆最早認識的女星之一崔真實自殺身亡

節日風俗

國際和平與民主自由鬥争日

簡介

1949年4月,第一屆世界和平大會在法國巴黎召開,72個國家代表出席大會。大會決定設立世界擁護和平大會常設委員會,經常性領導世界各地的和平運動。為進一步集中統一各國人民的和平力量,使鬥争的目标更明确。7月29日,世界和平大會常設委員會把10月2日定為國際和平和民主自由鬥争日。每到這一天,全世界大多數國家将同時舉行和平示威,用和平力量來制止戰争行為。

國際非暴力日(甘地紀念日)

簡介

聯合國在2007年6月15日的第61屆聯合國大會15日通過決議,決定将每年的10月2日,即印度聖雄甘地的誕辰,定為“國際非暴力日”。訂立非暴力日的目的是希望各國反對任何的暴力行為。

黨史記錄

1949年10月2日蘇聯政府決定建立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關系,并派遣大使

1949年10月2日蘇聯副外長葛羅米柯緻電中國外長周恩來表示:蘇聯政府決定建立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關系,并派遣大使。同日,蘇聯宣布斷絕與國民黨政府的外交關系。3日,周恩來複電表示熱忱歡迎,并互派大使。自1949年10月至1950年1月,新中國先後與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波蘭、蒙古、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阿爾巴尼亞和越南民主共和國建立外交關系。至1951年底,新中國與印度、緬甸、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瑞典、丹麥、瑞士、列支敦士登、芬蘭建立外交關系。

1952年10月2日劉少奇率團參加蘇共十九大,毛澤東委托劉少奇就中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設想,向斯大林征求意見

1952年10月2日劉少奇率團參加蘇共十九大,毛澤東委托劉少奇就中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設想,向斯大林征求意見。20日,劉少奇給斯大林寫了一封長信,對中國過渡到社會主義所采取的步驟作了說明。其要點是:在中國現實的國民經濟中,社會主義的國營經濟已經占居明顯的優勢,這是中國有可能開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物質基礎

預計經過兩個五年計劃建設,在公私經濟比重中私人工業将不到10%,而且大體都要依賴國家供給原料、收購成品。到那時,可以将這一部分私人工業收歸國家經營。至于國有化的時機及具體方式,還要看将來的情形來決定。在農業中,準備在今後10年至15年内将中國多數農民組織在農業生産合作社和集體農場内。估計改造手工業和組織手工業生産合作社,時間可能需要更長。這封信反映了中共中央領導人對中國怎樣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新思路。

1964年10月2日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首演。

1964年10月2日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5周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首演,3500多名專業和業餘文藝工作者參加演出。《東方紅》是在周恩來的倡議和指導下,集中了全國音樂、舞蹈、詩歌、美術等各方面著名藝術家的智慧集體創作完成的。《東方紅》是一首高昂激越的中國革命頌歌。

它以史詩般的宏偉風格和波瀾壯闊的音樂舞蹈場面,生動形象地概括和展現了從中國共産黨誕生到新中國成立,并開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曆程,開創了歌唱、舞蹈和戲劇相結合的綜合性大型歌舞表演的新形式、新道路。1965年10月,《東方紅》由北京電影制片廠、八一電影制片廠和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聯合攝制成彩色寬銀幕影片,在全國各地放映,産生了深遠的社會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