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

漢語漢字
丈,漢語常用字(一級字),讀作zhàng,會意字,最早見于戰國文字。本義為度量單位,十尺為一丈;引申義有對長輩的尊稱、丈夫的略語等
  • 中文名:丈
  • 拼音:zhàng
  • 部首:一
  • 字碼:U 4E08
  • 五筆:dyi
  • 倉颉:jk
  • 鄭碼:aos
  • 筆順:134
  • 字級:常用字、一級字
  • 平水韻:二十二養 上聲
  • 注音:ㄓㄤˋ
  • 造字法:會意
  • 總筆畫:3
  • 四角号碼:50000

字源演變

丈,會意字。“丈”是秦漢出土文獻普遍使用的一個常用字,基本意義是度量單位。《說文》所說的“十尺也,從又持十”當屬可信。戰國秦簡中,“丈”的寫法有時訛變得很像“支”字。魏晉以後,連筆簡化,以與“支”字相區别,其字形與現代漢語的楷體“丈”字已經沒有什麼區别了。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zhàng

量詞

長度單位,十尺為一丈。

名詞

對長輩的尊稱。

丈夫的略語。常用于稱姑、姨、姐、妹之夫,如姑丈、妹丈等。

動詞

扶、倚,後作“杖”。

測量土地。

參考資料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丈,十尺也。從又持十。直兩切

說文解字注

丈,十尺也。從又持十。

夫部曰。周制八寸為尺。十尺為丈。人長八尺。故曰丈夫。然則伸臂一尋。周之丈也。故從又持十。直㒳切。十部。

康熙字典

《唐韻》直兩切。《集韻》《韻會》雉兩切。《正韻》呈兩切,長上聲。十尺曰丈。《前漢·律曆志》: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丈為引。

又《左傳·昭三十二年》:以令役於諸侯,屬役賦丈。疏:屬聚下役,課賦尺丈。

又《哀元年》:廣丈高倍。注:壘厚一丈高二萬。

又《禮·曲禮》:若非飮食之客,則布席,席閑函丈。注:函,容也。

又長老之稱。《易·師卦》:師貞丈人吉。

又朋友尊稱。《長編》:富鄭公稱範文正公曰範十二丈。

又釋氏所居曰方丈。杜甫詩:方丈渾連水。

又杜甫詩:百丈誰家上濑船。注:百丈,牽船篾也。《說文》:從又持十。俗加點,非。《正譌》:丈借為扶行之杖。老人持杖,故曰丈人。别作杖,通。

考證:《左傳·昭二十三年》:以令役於諸侯,屬役賦丈。謹照原文二十三年改三十二年。杜甫詩:百丈牽來上濑船。謹照原文牽來改誰家。注:百丈,牽船筏也。謹照原注筏改篾。

音韻彙集

字形

韻書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全濁

直兩切

ȡʰjɑŋ

集韻

全濁

雉兩切

ȡiɑŋ

韻略

除兩切

增韻

直兩切

中原

去聲

江陽

全清

tʂiaŋ

中州

去聲

江陽

池上切

洪武

全濁

呈兩切

dʒ‘iaŋ

韻書集成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i̯aŋ

先秦

王力系統

d

ǐaŋ

先秦

董同龢系統

jaŋ

先秦

周法高系統

d

jaŋ

先秦

李方桂系統

d

rjangx

jang

ja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陽唐

jɑŋ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陽唐

jɑŋ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陽唐

jɑŋ

隋唐

拟音/高本漢系統

ȡʰ

i̯aŋ

隋唐

拟音/王力系統

ȡ

ǐaŋ

隋唐

拟音/董同龢系統

ȡʰ

jɑŋ

隋唐

拟音/周法高系統

ɖ

iɑŋ

隋唐

拟音/李方桂系統

jang

隋唐

拟音/陳新雄系統

ȡʰ

ǐɑŋ

上中古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