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種人

塞種人

歐羅巴人種印度地中海類型
塞種人原是住在中國新疆伊犁河流域的遊牧民族。約在公元前160年前後,塞種人受大月氏人的驅趕,向南遷徙,通過開伯爾山口進入南亞次大陸,消滅了幾個印度—希臘人王朝,建立了統治。塞種人的王朝除了北印度大部以外,向西南到達今馬哈拉施特拉邦西部地區。塞種人被認為是現今哈薩克族等操突厥語民族的祖先之一。
  • 中文名:塞種人
  • 外文名:Saka
  • 别名:
  • 簡稱:塞人
  • 領域:曆史
  • 語言:伊朗語支

簡介

塞種人統治了100多年,大約在公元初衰落,印度在21世紀初沿用的傳統曆法(塞曆),就是起源于公元初。

據史料記載,距今3000多年前,塞種人就已活動在中帕米爾(蔥嶺)、天山及新疆北部大部分地區。同衆多的遊牧民族一樣,他們主要是“随畜逐水草”,兼冶煉和加工鐵器。

在公元前3世紀末進入階級社會,建立國家政權,“塞王”是他們的最高統治者。

有關專家認為,古代塞種人入居西域後,曾在新疆曆史舞台上扮演過舉足輕重的角色。

中國記載

《漢書》中,曾不止一次地提到了一個今天已很陌生的名詞“塞種人”。

《漢書·西域傳》說:烏孫國的東邊與匈奴相連,西北面是康居,西鄰希臘化的大宛,南面是居住在城郭内的國家。

這地方原本有塞種人居住。大月氏向西方遷移時,打敗了塞王。塞王向南過懸度,進入了克什米爾(罽賓,原波斯帝國、亞曆山大帝國的極東部城市)地區,大月氏便占領了原塞王的轄地。

後來烏孫王昆莫占有了大月氏的領地。所以說烏孫的人民中有塞種人和大月氏人。

又曾提到:從前匈奴打敗了大月氏,大月氏向西征服了大夏,而塞王南遷遷移,塞種人分散為許多小國。從疏勒起,西北的休循國、捐毒國等都是塞種人的國家。

這兩段文字,均出自東漢初期史學家班固所着的紀傳體斷代史《漢書》中。書中提到的匈奴、大月氏、塞族之間類似多米諾式的遷徙運動,發生在公元前2世紀前後。文中提到的塞地大緻在今天的伊犁河、楚河流域。

起源

大約在公元前7世紀的春秋時代或者更早,在今天中國西北地區的甘肅、青海兩省黃河以西,即河西走廊與湟水流域(古稱河西地區),和北方草原地帶,居住着許多遊牧部族,其中見諸古代典籍的就有允姓之戎、大夏、莎車、大月氏、匈奴、樓蘭等。

這些當時北方的遊牧部落很早就活動在河西走廊、湟水流域和北方草原上,他們依靠強弓勁馬,在這一帶縱橫馳奔,經常與河東之地的定居人民發生沖突。

至秦穆公時,為了徹底解決來自河西地區遊牧部族的侵擾,用能人由餘的智謀,在公元前623年,派兵攻打戎王,占領了許多遊牧部落的地區。

最終導緻了這些被打敗的部落向北和西方遷徙。在這些部落中,就有允姓之戎、大夏、月氏、莎車等部,至公元前7世紀末,這些人開始出現在塞地,即伊犁河和楚河流域。

王政制度

塞種人實行王政制度,他們分成四個大部,每部分成若幹“區”,每區由一個總督加以統治。

實際上這些總督都是由各部落酋長世襲的,因為塞種人雖已進入奴隸制社會,但仍保留有氏族、部落和部落聯盟的組織,因而各大小酋長的權力很大。由各部落酋長再推舉塞王,塞王的權力至高無上。

葬禮

按照習俗,每任塞王死後,要舉行隆重的葬禮。

屍體先塗以香油,然後裝入特制的車,巡行于塞種人各部落間,屍車所到之處,各部落人民都要表示沉重哀悼。

以各種方式毀傷自己,或割去一片耳朵,或毀傷前額、鼻子,或以箭镞穿入左手,或抓爛自己的臉或眼部,或拔掉一绺頭發等等。

巡遊完後,将屍體送至王族的葬地,所掘的正方形的墳墓,面積甚大。屍體放入墓中,以毯相裹,并在屍體兩旁堆放戈矛。

殉葬制度

他們還實行殘酷的殉葬制度,除了要缢死一個王妃殉葬外,凡是塞王的廚夫、圉人、侍者也都要殺死殉葬。

王的馬匹,也要殺死葬于墓門附近。最後,由部落的人民在墓上堆起丘陵,以表示求得王的寬宥。在王死一年之後,還要殺死50個奴隸和50匹馬,陪葬于陵旁。

骁勇好戰

塞種人骁勇好戰。每次作戰的戰利品,都由君王分配給戰士。他們獎勵戰勝敵人和多殺敵人,把敵人的首級割下來,作為分取戰利品的憑證。

同時還把敵人的頭顱用來作飲器,把首級眉毛以下的部分鋸去,并把剩下的部分弄幹淨。富人在外部包上牛皮,裡面還要鍍上金,再把它當做杯子來使用。

窮人隻是把外部包上生牛皮來使用。一個人也可用他自己的族人的頭來做這樣的杯子,但這必須是與他不合的族人,并且曾在國王面前戰勝過自己。

宗教

塞種人有自己的宗教。他們崇拜祖先,認為萬物有靈,對一些自然現象予以崇拜。希羅多德說遊牧的馬薩格泰人在諸神中間更崇拜太陽。他們獻給太陽的犧牲是馬,他們這樣做的理由是,隻有人間最快的馬才能配得上諸神之中最快的太陽。

定居的塞種人則把土地當作母神加以崇拜。出于戰鬥的需要,對戰争之神也很崇拜,他們把劍插在地上,向上澆奶和血,以祈求獲得勝利。

塞種人還特别崇拜黃金。希羅多德在描寫中亞塞種人的特點時說,塞西安王室小心翼翼保護神聖的黃金,每年為它舉行重大的祭典。當時塞種人的衣服上都以黃金為裝飾品。

這些塞種人的遺迹和遺物,通過考古學家們不斷的探尋,已逐漸明晰,還原了其真實的面目。

後裔

西漢初,許多塞種人部落在月氏的壓力下,越過天山向蔥嶺(今帕米爾高原)地區逃竄。但也有部分塞種人留在原地,成為月氏的臣屬。

後來月氏人又敗于烏孫,留在天山以北地區的塞種人複成為烏孫的屬民。今天中亞和新疆許多民族的血液中包含着塞種人的成分。

新疆北部地區的古代居民同哈薩克斯坦天山地區的塞種人及高加索人種安德羅諾沃文化居民的後裔有關,而新疆南部的古代居民卻與高加索人種東地中海類型有關。

現代學者把近現代發現的新疆和田地區公元10世紀以前使用的文字稱為“和田塞語”(Khotan Saka)。

近數十年來,哈薩克斯坦和我國新疆北部出土了許多塞種金器。這些金器一般以金箔錘鍛而成,以動物造型為多。從錘鍛工藝來看,塞種是有很高文化的民族。

新疆的古塞種人部落在公元8世紀前後被來自蒙古高原的回鹘部落。

即今天維吾爾族的祖先以及其他突厥人所征服,然後在漫長的曆史中逐漸融入維族等民族中去了,逐步成為維吾爾族等民族中重要的有機部分,他們使用的東伊朗語也被突厥語族的各種語言所同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