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社區建設

農村社區建設

公共服務
農村社區建設是指在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領導下,在農村建立社區組織,開展社區公益事業服務,發展社區衛生,繁榮社區文體活動,美化社區環境,調解社區民間糾紛,倡導社區互助精神,樹立社區良好社會風氣,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把農村建設成為管理民主、治安良好、環境優美、文明祥和的新農村。[1]
  • 中文名:農村社區建設
  • 外文名:
  • 活動:繁榮社區文體活動
  • 目的: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
  • 統一認識:加強組織領導

詳細内容

統一認識加強組織領導

省委省政府領導對開展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工作非常重視,作為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深化村民自治的一件大事擺上重要位置。

2008年省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以提高農村公共服務能力為着力點,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大城鄉統籌力度,逐步實現城鄉發展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就業社保、社會管理一體化”。

大明省長對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從實際出發,統籌兼顧,認真做好實驗工作,總結試點經驗,以點帶面,逐步推進,确保實驗工作取得成效;分管民政工作的郭兆信副省長多次深入實驗單位,現場調研指導工作開展,并提出具體明确要求。

我省在認真調查研究,全面分析情況的基礎上,制定下發了《關于開展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農村社區建設的指導思想、原則和任務。在諸城市召開了全省農村社區建設現場會,總結推廣了諸城等地農村社區建設的經驗,對全省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

38個全國實驗單位,普遍成立了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實施方案,并以黨委、政府的名義制定下發專項文件、召開專題會議。濟南、青島、濰坊等近一半地級市積極擴大試點範圍,分别以市委、市政府或城鄉社區建設領導小組名義出台了加快推進農村社區建設的專項文件,召開了農村社區建設工作專題會議,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領導任組長、市直20多個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社區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辦事機構,明确了責任分工,初步形成了黨委政府領導、民政部門牽頭、有關部門配合的領導體制。

因地制宜積極探索農村社區建設模式

各地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進行大膽探索,初步摸索出适合本地特點的農村社區建設模式。

一是以濰坊市的諸城、青州、寒亭、高密為代表的“多村一社區”模式。在現有鄉鎮範圍内,按照地域相近、規模适度、服務半徑一般掌握在2公裡、涵蓋5個左右村、1000戶到2000戶的基本原則,合理确定社區服務範圍。從中選擇相對居中、經濟實力強、人口多、發展潛力大的村建設農村社區服務中心,為社區範圍内各村提供服務。

二是以臨沂市莒南縣為代表的“村莊合并社區”模式。過去一些自然村落中各建制村之間,村村相鄰,但村與村之間互不溝通,在道路、水渠建設等生産方面互不協調,造成生産成本增加,甚至經常由于種種原因導緻糾紛,嚴重影響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針對這種情況,借農村社區建設實驗之際,通過法定程序,實施了村莊合并建社區。以社區為單位成立黨組織和社區居民自治組織。如莒南縣相溝鄉通過合并村莊,建制村總數由原來的45個減少到13個,建設農村社區10個。

三是以青島市的膠南、膠州、萊西為代表的“一村一社區”模式。在一些經濟狀況比較好、人口比較多的村,以現有建制村為基礎,一個建制村建立一個社區服務中心。

四是“企業社區”模式。具有較強經濟實力的企業集團,立足于自身發展需要,在轉化附近村民為企業職工,村民責任田流轉給企業生産經營,整合村莊宅基地,由企業出資建房,群衆低價入住,置換出的土地由投資企業優先使用的同時,建設服務企業職工和社區居民的企業社區。既解決了農村社區建設所需資金的問題,也緩解了企業用地緊張的問題,實現了企業發展與農村社區建設的互利共赢。如濱州市鄒平縣的西王社區、東尉社區和長星社區。分别是由西王集團、東尉集團和長星集團投資建設的“企業社區”。

增加資金投入強化設施建設

在實驗中積極尋求和争取資金來源,初步形成了以财政投入為主、駐區單位自願幫扶為輔、社會捐助為補充的多元化投入機制。濰坊市縣(市、區)和鄉鎮(街辦)各級把農村社區建設經費列入财政預算,堅持城鄉統籌考慮、重點向農村傾斜的原則,大幅度提高财政支出中對農村投入的比重,大幅度提高農村社區建設投入占農村投入的比重,初步形成政府财政對農村社區投入的持續增長機制。

全市用于農村社區建設的資金已達4.8億元;兖州市将農村社區辦公經費納入财政預算,按照每人每年10元的标準按時足額發放到社區;榮成市财政對農村社區建設投入1億元,并按每年5—10%遞增;截止10月底,全省農村社區建設實驗投入資金20億元,其中38個實驗縣(市、區)投入達10.6億元。

各地把建設農村社區服務中心放在突出位置,積極改善社區辦公和服務條件,建起了集辦公室、警務室、圖書室、文化室、居民學校、文化健身廣場為一體的,設施比較完備、功能比較齊全、服務質量較高的農村社區服務中心。通過派、選、聘、考等途徑,不斷加強農村社區服務隊伍建設,滿足了農村社區服務的需要;初步解決了農村社區“有人辦事”、“有錢辦事”、“有地方辦事”的問題。同時,注重抓好村莊綜合整治,搞好農村道路、水電、通訊和污水、垃圾處理等基本生産生活設施建設,淨化、綠化、美化社區環境。

突出服務以政府公共服務帶動社區服務發展

堅持政府公共服務、市場化服務與村民自我服務相結合,從農民群衆現實需求出發,建立完善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各地大力推進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拓展服務領域,改進服務方式,探索建立引導社會救助、社會福利、醫療衛生、計劃生育、社會治安、科技教育、文化體育、勞動保障、法律服務等公共服務進農村社區的機制,促進政府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

積極為農民提供醫療衛生、就業指導、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社會救助等公共服務和技術技能培訓、科技信息咨詢等“一站式”服務。同時,從解決農民關注的熱點問題入手,以社區服務中心或服務站為基礎,以志願服務活動為載體,組織動員村民和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農村社區服務活動。

青島積極推進為民服務代理制度,建立了區(市)級為民服務代理中心、鄉鎮為民服務代理室、農村社區為民服務代理站;煙台市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改造建設标準化農家服務店;濟甯市注重完善農村社區志願者組織體系,依托農村社區建設工作委員會,建立健全社會救助互助協會、老年協會、擁軍優屬協會、紅白理事會、民間糾紛調解協會、治安巡防協會、計生協會、文化娛樂協會和居民讀書協會等組織,發揮農村社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功能。初步形成了政府公共服務、市場化服務和村民互助、自我服務有序發展的格局。

發展前景

加強了基礎工作

搭建公共服務信息化平台,開展農村社區實驗工作,探索解決農村社區辦公和服務的場所、人員和經費問題,實現農村社區有人辦事、有地方辦事、有錢辦事的目标,為政府各部門和社會各方面搭建了服務平台,為實現政府公共服務向農村社區延伸創造了條件。n

加強了服務體系建設

促進了公共服務覆蓋農村社區。農村社區建設,突出了服務功能,從農民群衆現實需求出發,建立完善了農村社區服務體系。拓展了服務項目,改進了服務手段,設立了服務窗口,實行了“一站式”服務。為農民提供了醫療衛生、社會救助、技術信息等公共服務。促進了老有所養、殘有所助、孤有所撫、病有所醫、貧有所幫政策的落實。n

加強了民主政治建設

保障了農民群衆的民主權利。推進農村社區建設,依托社區黨組織和村民委員會,進一步深化和完善了村民自治機制,保障了農民群衆有序參與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促進了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政策的落實,提升了村級組織管理水平。n

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

加快了城鄉一體化進程。推進農村社區建設,促進了基礎設施建設向農村延伸,公共财政向農村傾钭,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科學技術向農村擴散,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提高了農民群衆的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調動了廣大農民群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實現了城鄉社會協調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