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不花

樸不花

元順帝寵幸的一名太監
樸不花(朝鮮語:박불화),高麗人,又名王不花。是元順帝最為寵幸的一名太監。樸不花生于元文宗時代,7歲時被送到元朝的宮廷内成為一名小太監。“不花”(Buqa)為其入宮後所賜的蒙古語名字,意為牛。元順帝後期任用樸不花推薦的搠思監為宰相。于是樸不花開始權傾朝野,幹預官吏任免,當時内外百官中投靠樸不花的占到十分之九。
  • 本名:
  • 别名:王不花
  • 字:
  • 号:
  • 所處時代:
  • 民族族群:
  • 出生地:
  • 主要作品:
  • 主要成就:
  • 中文名:樸不花
  • 國籍:高麗
  • 職業:太監
  • 好友:奇洛

人物事迹

安葬災民

至正十八年,河南、河北、山東發生戰亂,大批難民避居京城,造成京城發生嚴重饑荒,死者枕藉。樸不花出面買地收葬屍體二十萬具,花費二十萬餘錠,墳地占地廣闊,從南北兩城到盧溝橋之間,男女分葬。

太子對于監國仍不滿足,準備逼迫順帝禅位,得到奇洛皇後、樸不花、搠思監的支持。

樸不花、搠思監對駐紮大同、手握重兵的孛羅帖木兒收留政敵、順帝母舅老的沙一事不滿,誣告孛羅帖木兒謀反,二十四年三月,下诏解其兵權,削其官爵去四川,且命擴廓帖木兒出兵讨伐,孛羅帖木兒怒不奉诏,不顔帖木兒等一批宗王對其表示同情,出兵與孛羅帖木兒會合,并上表稱其無罪。

順帝這時下令逮捕樸不花、搠思監,分别流放到甘肅和嶺北,以平息衆怒。

但事實上二人并未流放,而是一直留在京城。于是在四月,孛羅帖木兒派秃堅鐵木兒出兵進攻京城,揚言要“清君側”。四月十二日,軍隊進駐清河。順帝四次派達達國師前去,孛羅帖木兒表示退兵的條件是交出搠思堅、樸不花,順帝不得已交出兩人,于是孛羅帖木兒退兵,殺死樸不花。

傳說

樸不花,高麗人,亦曰王不花。皇後奇氏微時,與不花同鄉裡,相為依倚。及選為宮人,有寵,遂為第二皇後,居興聖宮,生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于是不花以閹人入事皇後者有年,皇後愛幸之,情意甚膠固,累遷官至榮祿大夫、資正院使。資正院者,皇後之财賦悉隸焉。

《元史》中有她和他的傳。她姓奇,生于高麗幸州,蒙古名字叫完者忽都,是元朝最後一個皇帝元順帝的第三任皇後。他叫樸不花,也叫王不花,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外國籍的太監,也是唯一一個為了愛情而自己動手淨身入宮的古代男人。

對于這傳說,有人認為樸不花這樣做太傻、太不值得了。也有人認為,隻有真正懂得愛的人才會去做,為了心愛的人,哪怕是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更何況是自己動手淨身入宮陪伴自己心愛的人,隻要能天天看到心愛的人,對他來說已足夠了,這便是人世間最凄美的真愛故事——“絕愛”。

愛的真谛在于甘為所愛的人付出,許多人狹隘地把愛當做自己的占有欲。真愛是為他人犧牲自我利益的奉獻,皇後完者忽都無疑被懂愛的人——樸不花這份執着、真誠打動。願愛不再是自私自利的行為,願天下有情人都懂真愛!

情史

她和他是鄰居,都是高麗人,兩個人從小青馬,情投意合。日月流逝,她出落成一個亭亭玉立的美少女,他也長成一個高挑的壯少年。

他們山盟海誓,今生今世,要相親相愛,白頭到老。可是,她的父親卻極力反對她和他交往,更不願意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為了使她和他死心,她的父親将她以高麗貢女的身份進獻給中國的元朝皇帝。

憑着自己的美貌和聰穎,她在皇宮,由一個為皇帝煎茶的的身份卑微的小宮女,逐漸得到皇帝的寵幸,最終,被冊封為皇後。

她進宮以後,他對日夜思念,念念不忘。終于有一個天,他無法忍受感情的煎熬,痛苦而又勇敢地舉起刀——切斷了塵根;這是他能走進皇宮,接近昔日情人的唯一辦法和途徑。

皇宮中太監宮女成千上萬,各有各的任務和活動範圍,在才開始的幾年當中,他并沒有機會見到她。

直到她當了皇後以後,他才被她抽調到身邊。他的所作所為,令她心疼不己。她傷心地哭了,罵他傻瓜。他卻欣慰地笑了,雖然不能再如正常男女那樣恩愛纏綿共食人間煙火之趣,但每天都可以看到自己曾經的愛人,陪伴着她一天天到老,這已足夠!

曆史評價

李國鳳:“不花驕恣無上,招權納賂,奔競之徒,皆出其門,骎骎有趙高、張讓、田令孜之風,漸不可長,衆人所共知之,獨主上與殿下未之知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