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

漢語漢字
蟲是漢語常用字,讀作chóng或huǐ。蟲和它的繁體本是兩個不同的字。簡體“蟲”本讀huǐ,初文見于商代甲骨文。甲骨文的“蟲(huǐ)”狀似一條蛇,本義為較小的毒蛇。古籍中多寫作“虺”。繁體“蟲”讀chóng,最早見于戰國,字形由三個“蟲(huǐ)”組成,表示各種類型的蟲子,又是動物的通稱,也專指昆蟲。後來“蟲(huǐ)”被用作“蟲(chóng)”的簡化字。
  • 中文名:蟲
  • 拼音:chóng;huǐ
  • 繁體:蟲
  • 部首:蟲
  • 字碼:
  • 五筆:JHNY
  • 倉颉:LMI
  • 鄭碼:IA
  • 筆順:
  • 字級:一級(0423)
  • 平水韻:上平一東;上聲五尾
  • 注音字母:ㄔㄨㄥˊ;ㄏㄨㄟˇ
  • 總筆畫:6+0
  • 造字法:蟲-象形字;蟲-會意字
  • 結構:獨體字或合體字,獨體結構
  • 異體字:䖝、虺、?
  • 四角碼:50136
  • 統一碼:CJK統一漢字-866B

字源演變

現代常用的“蟲”,其實是繁體“蟲”字的簡化。“蟲”和“蟲(huǐ)”在古代分别為兩個不同的字。

“蟲(huǐ)”是象形字。甲骨文(甲組圖1、2)字形像一條頭向上昂,尾巴翹起來的蛇。“蟲(huǐ)”的本義是毒蛇。這個意義後來寫作“虺”。西周曶鼎上的“蟲”字還在頭部畫出了蛇的眼睛,如甲組圖3。戰國文字與甲組圖1的甲骨文很相似,已經線條化(甲組圖4)。小篆(甲組圖5)的線條更加曲折,隸書(甲組圖6-8)則将小篆的線條拉成平直,其頭部逐漸變成方形,身子和尾巴用豎、橫、點三筆寫成,形成“蟲(huǐ)”字。

“蟲”是會意字。字形由三個“蟲(huǐ)”組成,因為大多數昆蟲的幼蟲都是彎彎曲曲蠕動的,與蛇相似。古時三有多個的含義,“蟲”字的本義就是各種蟲子的總稱。但是在古代,“蟲子”的含義廣泛,不限于昆蟲、蛇類等。因此有人認為“蟲”的本義應該是動物的總稱。“蟲”最早見于戰國(乙組圖1),寫法比較簡單,相似的例子還見于包山簡,作新附1,但也是由三個“蟲”組成的。後世“蟲”字的寫法更多地保留了秦系文字的特征。蟲(huǐ)、䖵(kūn)、蟲在表意方面其實無太大區别,古代以“蟲”為形旁的形聲字,多省作“蟲(huǐ)”。宋元以來俗字也以“蟲(huǐ)”為“蟲”。漢字簡化時以“蟲(huǐ)”為“蟲”的簡化字。

現代釋義

基本釋義

蟲(蟲)chóng  ㄔㄨㄥˊ

節肢動物的一類:昆蟲。益蟲。蟲小技(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動物的通稱:大蟲(老虎)。長蟲(蛇)。介蟲(有介殼的蟲子)。

詳細釋義

蟲chóng

〈名〉

(1)(會意。漢字部首之一,從“蟲”的字多與昆蟲、蛇等有關。按:“蟲”甲骨文字形象蛇形,本讀huǐ,即虺,是一種毒蛇。後為“蟲”的簡體。本義:昆蟲的通稱)

(2)同本義[insect]

蟲,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說文》

風為蟲。——《孔子家語·執辔》

煩氣為蟲。——《淮南子·精神》

禽獸蟲蛾。——《列子·黃帝》

蟲飛薨薨。——《詩·齊風·桑柔》

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王安石《遊褒禅山記》

人民不勝蟲蛇。——《韓非子·五蠹》

(3)又如:蟲豸(昆蟲;蟲子);蟲蛭(小蟲子);蟲天(百蟲能各自适應所處的環境);蟲吊(蟲聲。其聲凄切,有如吊問);蟲出(人死後數日則屍體生蟲。喻死後不得入土安葬)

肉腐出蟲。——《荀子》

(4)古代泛指所有的動物[animal]

唻冄蛟蟲頭死筿。——《呂氏春秋·覽冥》

(5)又如:長蟲(大蟲。方言。指老虎);蟲蝦(指魚蝦);蟲虱(泛指蛀蟲);蟲網(謂蜘蛛布網)

(6)蟲災[plague of insects]。如:蟲霜水旱(指農田的四大害);蟲妖(蟲類造成的災害。多指蝗災)

常用詞組

蟲吃牙 蟲害 蟲膠 蟲情 蟲蝕 蟲牙 蟲災 蟲子

基本詞義

蟲huǐ

〈名〉

(1)“虺”的本字。毒蛇名[a venomous snake]

猨翼之山多蝮蟲。——《山海經·南山經》

(2)又如:蝮蟲(蝮蛇)

(3)另見chóng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申集中】【蟲字部】蟲·康熙筆畫:6·部外筆畫:0

《唐韻》許偉切《集韻》诩鬼切,音卉。《廣韻》鱗介總名。《說文》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象其卧形,物之微細,或行、或毛、或蠃、或介、或鱗,以蟲為象。凡蟲之屬皆從蟲。《玉篇》古文虺字。注見三畫。《佩觿集》蛇蟲之蟲為蟲豸,非是。○按《說文》《玉篇》《類篇》等書,蟲䖵蟲皆分作三部,蟲籲鬼切,䖵古䰟切,蟲持中切,截然三音,義亦各别。《字彙》《正字通》合䖵蟲二部倂入蟲部,雖失古人分部之意,而披覽者易于查考,故姑仍其舊。若《六書正譌》以為蟲卽蟲省文,則大謬也。

(蟲)《唐韻》直弓切《集韻》《韻會》《正韻》持中切,音種。《說文》從三蟲,象形。凡蟲之屬皆從蟲。《大戴禮》有羽之蟲三百六十,而鳳凰為之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為之長。有甲之蟲三百六十,而神龜為之長。有鱗之蟲三百六十,而蛟龍為之長。有倮之蟲三百六十,而聖人為之長。《爾雅·釋蟲》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外骨内骨,郤行仄行,連行纡行,以脰鳴者,以注鳴者,以旁鳴者,以翼鳴者,以股鳴者,以胷鳴者,謂之小蟲之屬,以為雕琢。《大戴禮》二九十八,八主風,風主蟲。故蟲八月化也。《荀子·勸學篇》肉腐出蟲。

又《詩·大雅》蘊隆蟲蟲。《傳》蟲蟲而熱也。

又桃蟲,鳥名。《詩·周頌》肇允彼桃蟲。《傳》桃蟲,鷦也,鳥之始小終大者。

又《書·益稷》華蟲作繪。《孔注》雉也。

又地名。《左傳·昭十九年》宋公伐邾,圍蟲三月。《注》蟲,邾邑。

又書名。《魏志·裴松之注》邯鄲淳善蒼雅蟲篆。

又姓。《前漢·功臣表》曲成侯蟲達。

又直衆切,音仲。與蚛同,蟲食物也。

又《集韻》徒冬切,音彤。《爾雅·釋訓》爞爞,薰也。爞或作蟲。《羣經音辨》蘊隆蟲蟲,蟲字又音徒冬切。《韻會》俗作蟲,非。

(蟲)

說文解字

【卷十三】【蟲部】蟲

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象其卧形。物之微細,或行,或毛,或蠃,或介,或鱗,以蟲為象。凡蟲之屬皆從蟲。許偉切

(蟲 chóng)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從三蟲。凡蟲之屬皆從蟲。直弓切

說文解字注

(蟲) 一名。爾雅釋魚。蝮、蟲。今本蟲作虺。博三寸。首大如擘指。釋魚文。擘指、大指也。郭雲。此自一種蛇。人自名為蝮虺。今蝮蛇細頸、大頭、焦尾。色如艾绶文。文閑有毛似豬鬛。鼻上有針。大者長七八尺。一名反鼻。非虺之類。此足以明此自一㮔蛇。按此注見斯幹正義及小顔田儋傳注。郭意爾雅之蝮今無此物。今之蝮蛇非爾雅之蝮蛇也。象其卧形。蟲篆象卧而曲尾形。它篆下雲蟲也。象冤曲垂尾形。許偉切。十五部。物之細。或行或飛。或飛二字依爾雅釋文補。或毛或。見衣部。但也。俗作蠃。非。或介或鱗。㠯蟲為象。按以為象、言以為象形也。從蟲之字多左形右聲。左皆用蟲為象形也。月令。春、其蟲䚬。夏、其蟲羽。中央、其蟲倮。虎豹之屬。恒淺毛也。秋、其蟲毛。冬、其蟲介。許雲或飛者、羽也。古蟲蟲不分。故以蟲諧聲之字多省作蟲。如融赨是也。鱗介以蟲為形。如螭虬蚌是也。飛者以蟲為形。如蝙蝠是也。毛?以蟲為形。如蝯蜼是也。凡蟲之屬皆從蟲。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