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喘

咳喘

肺病的主要症狀
咳喘是肺病的主要症狀。咳喘的病因有外感内傷之别,病機有寒熱虛實之分。咳喘與痰密切相關,咳喘每多夾痰,痰也往往導緻咳喘。
  • 中文名:咳喘
  • 外文名:cough and gasp
  • 拼音:ké chuǎn
  • 近義詞:
  • 反義詞:
  • 性質:肺病的主要症狀
  • 與痰相關:咳喘每多夾痰,痰也往往導緻咳喘
  • 文獻:《素問》

出處

唐·柳宗元《宥蝮蛇文》:“(蝮蛇)又善伺人,聞人咳喘步驟,輒不勝其毒,捷取巧噬肆其害。”

例句

1、16年“咳喘”,血淚交織得遇良醫,絕處逢生在候診區,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引起了記者的注意,要不是他主動承認,絕對不敢相信他曾患“咳喘”16年。

2、通過30多年的臨床實踐,自拟碧桃咳喘飲治療慢性支氣管炎250例,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

3、目的探讨地咳喘露治療喘息性支氣管炎的作用機理。

釋義

古人認為:有聲無痰為咳,無聲有痰為嗽,有聲有痰為咳嗽。此病之發生,主要由于肺氣不利而上逆所緻。肺為華蓋,司呼吸開竅于鼻而外合皮毛也。咳嗽的病因不外于外感内傷所緻.外邪風寒暑濕襲于皮毛,侵及肺之所合,阻礙肺之正常功能,引起咳嗽,五髒六腑之邪(七情饑飽)上逆于肺,亦可緻病,所以《素問》咳論謂:“五髒六腑皆令人咳,非徒肺也。”

哮與喘常相提并論,古人以為:哮症氣為痰阻,呼吸有聲,喉若曳鋸,甚則喘息不能卧息.喘亦分為氣、痰、火、水等虛實之分。喘證多見有痰,所以古人以為,哮喘系由痰飲而引起的。但痰飲是病理變化的結果非緻病之根本原因。

表現症狀

一、陽症:

頭痛、惡風、汗多鼻多濁涕,痰亦稠粘,舌燥口渴,皮毛幹枯,甚至甲錯,鼻孔幹,甚或流鼻血,胸膈緊痛,大便幹燥,濁吐腥臭,兩顴帶赤,但坐不眠,嚴重咳時胸中作痛.脈像浮數或細微而數(陽無所付)或滑數,或浮而虛(陰不配陽)。

二、陰症:

頭痛、發熱,惡寒無汗,鼻塞流清涕,咳嗽聲重,呼吸急促,甚至喘息,氣從少腹逆奔而上直沖胸咽,胸中痛,咳喘倚息不得卧,喉中如水雞聲,氣喘若不能續,勞作則咳喘愈甚,牽引少腹或氣短似喘,上下若不相續。脈象浮緊,或沉微遲,兩尺脈微弱無力尤甚。

預防和治療

急性咳喘,西醫治療會好些,主要使用甲硝唑、病毒锉、雙黃蓮、青黴素和先鋒等藥物。

慢性咳喘,也就是慢性支氣管炎,主要使用增強人體機理的中草藥。像複方太子止咳益氣散,是比較好的中成藥,可以預防以及治療。

處方:桑白皮30克、柴胡25克、黨參10克、黃芩15克、清半夏15克、桂枝10克、陳皮10克、杏仁10克、瓜蒌15克、枳實10克、茯苓15克、炒蘇子1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預防與護理:

1、注意氣候的變化,避免感冒,防止感受外邪誘發;

2、忌煙酒,避免接觸刺激性氣體、灰塵、花粉;

3、飲食宜清淡,忌生冷、肥膩、辛辣、海腥魚蝦等;

4、心态平和,做适當的體育鍛煉,提高抗病能力;

5、平時配合服一些扶正固本及脫敏藥物。

典故

黃帝問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對曰: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獨肺也。帝曰:願聞其狀。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于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五藏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藏各以治時感于寒則受病,微則為咳,甚者為洩為痛。乘秋則肺先受邪,乘春則肝先受之,乘夏則心先受之,乘至陰則脾先受之,乘冬則腎先受之。

帝曰:何以異之?岐伯曰: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肝咳之狀,咳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脾咳之狀,咳則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腎咳之狀,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

帝曰:六府之咳奈何?安所受病?岐伯曰:五藏之久咳,乃移于六府。脾咳不已,則胃受之,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肝咳不已,則謄受之,膽咳之狀,咳嘔膽汁。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咳狀,咳而遺矢。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咳狀,咳而失氣,氣與咳俱失。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咳狀,咳而遺溺。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腹滿,不欲食飲。此皆聚于胃,關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藏者治其俞,治府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帝曰:善。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