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骨盆

女性骨盆

女性身體結構
女性骨盆(pelvis)是軀幹和下肢之間的骨性連接,是支持軀幹和保護盆腔髒器的重要器官,同時又是胎兒娩出時必經的骨性産道,其大小、形狀直接影響分娩過程。通常女性骨盆較男性骨盆寬而淺,有利于胎兒娩出。[1]
    中文名:女性骨盆 外文名: 所屬學科: 類型:女性身體結構 相關:其大小、形态與分娩密切相關 位于:軀幹和下肢之間的骨性連接

骨盆的組成

(一)骨盆的骨骼

骨盆由骶骨(os sacrum)、尾骨(os coccyx)和左右兩塊髋骨(os coxae)及其韌帶連接而成。每塊髋骨又是由髂骨(os ilium)、坐骨(os ischium)及恥骨(os pubis)組成的不規則骨骼。骶骨形似三角,前面凹陷稱骶窩,三角形底的中部前緣突出,形成骶岬(promotory)(相當于髂總動脈分叉水平)。骶岬是婦科腹腔鏡手術的重要标志之一及産科骨盆内測量對角徑的重要據點。

(二)骨盆的關節

1.恥骨聯合(pubic symphysis):兩恥骨間的纖維軟骨聯接。

2.骶髂關節(sacro-iliac jiont):位于骶骨與髂骨間,有寬厚的骶髂骨韌帶連接。

3.骶尾關節(sacro-coccygeal jiont):活動性較大,分娩時可後移50px,使骨盆出口前後徑增大。

(三)骨盆的韌帶

骨盆有兩對重要的韌帶,包括骶骨、尾骨與坐骨結節間的骶結節韌帶和骶骨、尾骨與坐骨棘之間的骶棘韌帶。骶棘韌帶寬度即坐骨切迹寬度,是判斷中骨盆後矢狀徑是否狹窄的重要指标。

妊娠期受激素影響,韌帶較松弛,各關節的活動度也有增加,有利于胎兒娩出。

骨盆的分界

以恥骨聯合上緣、髂恥線及骶岬上緣的連線為界,将骨盆分為上下兩部分。

大骨盆位于界線以上,又稱假骨盆,是腹腔的髂窩部。小骨盆位于界線以下,又稱真骨盆,其内腔即盆腔,前界為恥骨和恥骨聯合,後界為骶、尾骨的前面,兩側為髋骨的内面、閉孔膜及韌帶,側壁上有坐骨大、小孔。盆部系指界線以下的小骨盆部分,它包括盆壁、盆膈和盆腔器官等。盆腔上口由界線圍成,下口封以盆膈,盆膈以下的軟組織稱為會陰。

大骨盆能支持妊娠時增大的子宮,但與分娩無關。臨床上可通過觀察大骨盆的形狀和測量某些徑線間接了解真骨盆的情況。小骨盆有上、下兩口,上口又稱為入口,由界線圍繞;下口又稱為出口,高低不平,由兩個在不同平面的三角形組成,其周界由後向前為尾骨尖、骶結節韌帶、坐骨結節、坐骨下支、恥骨降支、恥骨聯合下緣。

兩側恥骨降支在恥骨聯合下緣所形成的夾角為恥骨弓角度,女性約為90100°。假骨盆與産道、性功能無直接關系。真骨盆容納子宮、卵巢、輸卵管、陰道及鄰近的輸尿管、膀胱、尿道、直腸等器官。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