恥骨

恥骨

髋骨的前下部
恥骨位于髋骨的前下部,分為體及上、下兩支。恥骨體構成髋臼前下部,較肥厚,自體向前内側伸出恥骨上支,此支向下彎曲移行于恥骨下支。[1]恥骨占髋骨的2/5。恥骨是位于骨盆前方的兩片骨頭,中間有空隙而非緊靠在一起,兩片骨頭間靠韌帶及纖維軟骨組織聯接起來,這個區域就叫恥骨聯合。
    中文名:産後恥骨聯合分離與産後骨盆恢複不良 英文名:pubis 拼音:chǐ gǔ 釋義:位于骨盆前方的兩片骨頭 所屬科室:婦兒科、産科

恥骨的結構

恥骨(pubis):位于髋骨的前下部,分為體及上、下兩支。恥骨體構成髋臼前下部,較肥厚,自體向前内側伸出恥骨上支,此支向下彎曲移行于恥骨下支。恥骨上支的上緣薄銳,稱恥骨梳,其向後與髂骨的弓狀線相續,向前終于圓形隆起,為恥骨結節,恥骨是在小腹下部,大腿内側。恥骨結節是重要體表标志,其向内延伸靜到恥骨聯合面上緣也有一嵴,稱恥骨嵴。恥骨上、下支移行處的内側,有卵圓形的粗糙面,稱恥骨聯合面。恥骨與坐骨圍成的大孔,稱閉孔。恥骨構成髋骨前下部,分體和上、下二支。體組成髋臼前下1/5。與髂骨體的結合處上緣骨面粗糙隆起,稱髂恥隆起,由此向前内伸出恥骨上支,其末端急轉向下,成為恥骨下支。恥骨上支上面有一條銳嵴,稱恥骨梳(pecten pubis),向後移行于弓狀線,向前終于恥骨結節(pubic tubercle),是重要體表标志。恥骨結節到中線的粗鈍上緣為恥骨嵴,也可在體表扪到。恥骨上、下支相互移行處内側的橢圓形粗糙面,稱恥骨聯合面(symphysial surface),兩側聯合面借軟骨相接,構成恥骨聯合。恥骨下支伸向後下外,與坐骨支結合,這樣,恥骨與坐骨共同圍成閉孔(obturator foramen)。

恥骨占髋骨的2/5。

女性分娩時,恥骨聯合之間的裂隙增寬,以便胎兒順利娩出。

恥骨相關病症

聯合分離

在婦女懷孕後期和産後比較多見。婦女懷孕時激素分泌旺盛,為了适應胎兒的發育,骨盆會被撐大撐寬的,生産時由于用力過大,會使恥骨聯合分離,韌帶受損,産後骨盆恢複是産後生理恢複的關鍵。

恢複不良

婦女産後恥骨恢複不良不僅可引發恥骨疼、腰痛、腹痛,甚至還可導緻子宮下垂、陰道松弛、尿失禁和體形方面的變化。

防治措施

産後盡早活動或适當身體鍛煉,對骨盆的恢複有一定的幫助。

産後及時使用專業骨盆矯正帶是骨盆快速恢複的有效措施,如現今被産科醫生比較看好的雙形骨盆矯正帶,它是利用菱形結構結合人體工程學研究發明,可最科學最大化矯正恢複骨盆,使用起來也比較簡單方便、安全有效,對産後骨盆矯正、恢複具有良好作用。

骨盆位于人體中部,由于骨盆生理結構和所處位置的特殊性,兩側突起的胯部使得一般骨盆帶很不好固定在這個位置,選用不好極容易出現上竄下滑等移位現象,據了解,很大一部分使用者都是因為移位、不好用或使用後不舒服而中斷使用,結果也就等于沒有用,既浪費了時間,又錯過了骨盆恢複最佳時機。

因此,産後女性在選用骨盆矯正帶時不要随意跟風、貪圖便宜,一定要充分了解産品品質産品結構的合理性才能保證使用效果,達到産後及時恢複骨盆的目的。

恥骨相關刑罰

古代有一宮刑,即“男子割勢,婦女幽閉”,而幽閉有一說,即為傷其恥骨,以達懲處目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