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鍊

生物鍊

各種生物一系列吃與被吃的關系
生态系統中貯存于有機物中的化學能在生态系統中層層傳導,通俗地講,是各種生物通過一系列吃與被吃的關系,把這種生物與那種生物緊密地聯系起來,這種生物之間以食物營養關系彼此聯系起來的序列,在生态學上被稱為食物鍊,又稱生物鍊。按照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可将食物鍊分為捕食食物鍊、腐食食物鍊(碎食食物鍊)和寄生食物鍊。
    中文名:生物鍊 外文名:biologic chain 定義: 釋義:各種生物一系列吃與被吃的關系

簡介

概念

生态系統中貯存于有機物中的化學能在生态系統中層層傳導,通俗地講,是各種生物通過一系列吃與被吃的關系,把這種生物與那種生物緊密地聯系起來,這種生物之間以食物營養關系彼此聯系起來的序列,就像一條鍊子一樣,一環扣一環,在生态學上被稱為食物鍊。按照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可将食物鍊分為捕食食物鍊、腐食食物鍊(碎食食物鍊)、和寄生食物鍊。在生态系統内,各種生物之間由于食物而形成的一種聯系,叫做食物鍊(foodchain)。

特點

食物鍊一詞是英國動物生态學家埃爾頓(C.S.Eiton)于1927年首次提出的。如果一種有毒物質被食物鍊的低級部分吸收,如被草吸收,雖然濃度很低,不影響草的生長,但兔子吃草後有毒物質很難排洩,當它經常吃草,有毒物質會逐漸在它體内積累,鷹吃大量的兔子,有毒物質會在鷹體内進一步積累。因此食物鍊有累積和放大的效應。

美國國鳥白頭鷹之所以面臨滅絕,并不是被人捕殺,而是因為有害化學物質DDT逐步在其體内積累,導緻生下的蛋皆是軟殼,無法孵化。一個物種滅絕,就會破壞生态系統的平衡,導緻其物種數量的變化,因此食物鍊對環境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并且,如果食物鍊有一環缺失,會導緻生态系統失衡。

食物鍊中也包括草,如果世界上沒有草的話,羊也就會慢慢滅絕。我們人類也就吃不到羊肉了。

食物鍊是一種食物路徑,食物鍊以生物種群為單位,聯系着群落中的不同物種。食物鍊中的能量和營養素在不同生物間傳遞着,能量在食物鍊的傳遞表現為單向傳導、逐級遞減的特點。食物鍊很少包括六個以上的物種,因為傳遞的能量每經過一階段或食性層次就會減少一點,所謂“一山不能有二虎”便是這個道理。

食物鍊通常具備以下特點:

    一條食物鍊一般包括3~5個環節。(由于食物鍊傳遞效率為10%~20%,因而無法無限延伸,存在極限)食物鍊的開始通常是綠色植物(生産者)。在食物鍊的第二個環節通常是植食性動物。食物鍊中的第三個或其他環節的生物一般都是肉食性動物。

詳述

生态系統中的生物種類繁多,并且在生态系統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根據它們在能量和物質運動中所起的作用,可以歸納為生産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三類。生産者主要是綠色植物,能用無機物制造營養物質的自養生物,這種功能就是光合作用,也包括一些化能細菌(如硝化細菌),它們同樣也能夠以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生産者在生态系統中的作用是進行初級生産或稱為第一性生産,因此它們就是初級生産者或第一性生産者,其産生的生物量稱為初級生産量或第一性生産量。生産者的活動是從環境中得到二氧化碳和水,在太陽光能或化學能的作用下合成碳水化合物(以葡萄糖為主)。因此太陽輻射能隻有通過生産者,才能不斷的輸入到生态系統中轉化為化學能力即生物能,成為消費者和分解者生命活動中唯一的能源。

消費者屬于異養生物,指那些以其他生物或有機物為食的動物,他們将動物的屍體、腐爛的植物等有機物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從而參與物質循環。根據食性不同,可以區分為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兩大類。食草動物稱為第一級消費者,它們吞食植物而得到自己需要的食物和能量,這一類動物如一些昆蟲、鼠類、野豬一直到象。食草動物又可被食肉動物所捕食,這些食肉動物稱為第二級消費者,如瓢蟲以蚜蟲為食,黃鼠狼吃鼠類等,這樣,瓢蟲和黃鼠狼等又可稱為第一級食肉者。又有一些捕食小型食肉動物的大型食肉動物如狐狸、狼、蛇等,稱為第三級消費者或第二級食肉者。又有以第二級食肉動物為食物的如獅、虎、豹、鷹、鹫等猛獸猛禽,就是第四級消費者或第三級食肉者。

由于很多動物不隻是從一個營養級的生物中得到食物,如第三級食肉者不僅捕食第二級食肉者,同樣也捕食第一級食肉者和食草者,所以它屬于幾個營養級。而最後達到人類是最高級的消費者,他不僅是各級的食肉者,而且又以植物作為食物。所以,各個營養級之間的界限是不明顯的。

實際在自然界中,每種動物并不是隻吃一種食物。因此形成一個複雜的食物鍊網。

分解者也是異養生物,主要是各種細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動物及腐食性動物如食枯木的甲蟲、白蟻,以及蚯蚓和一些軟體動物等。它們把複雜的動植物殘體分解為簡單的化合物,最後分解成無機物歸還到環境中去,被生産者再利用。分解者在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大約有90%的陸地初級生産量都必須經過分解者的作用而歸還給大地,再經過傳遞作用輸送給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以分解者又可稱為還原者。

生物鍊是不能根據自己的願望來改變的,如果改變不當,則會對生物産生極大的影響。

分類

食物鍊又稱為“營養鍊”。指生态系統中各種生物以食物聯系起來的鍊鎖關系。例如池塘中的藻類是水蚤的食物,水蚤又是魚類的食物,魚類又是人類和水鳥的食物。于是,藻類一水蚤一魚類一人或水鳥之間便形成了一種食物鍊。根據生物間的食物關系,将食物鍊分為三類:捕食性食物鍊、碎食性食物鍊、寄生性食物鍊。

捕食性

如青草→野兔→狐狸→狼。

禾河谷類植物→昆蟲→食蟲鳥→鷹。

碎食性食物鍊

(腐食食物鍊)。指以零碎食物為基礎形成的食物鍊。如樹葉碎片及小藻類一蝦(蟹)→魚→食魚的鳥類。

寄生性食物鍊

以大動物為基礎,小動物寄生到大動物上形成的食物鍊。如哺乳類→跳蚤→原生動物→原生動物→細菌→過濾性病毒

水稻→稻螟蟲→青蛙→蛇

水稻→稻螟蟲→麻雀

水稻→麻雀(麻雀是雜食性的,既吃水稻種子又吃昆蟲)

浮遊植物→浮遊動物→小魚→白鹭

大魚吃小魚(當然,鲨魚和鲸魚是另類),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浮遊生物,浮遊生物吃綠藻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