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世宗

遼世宗

遼朝第三位皇帝
遼世宗耶律阮(917-951),遼朝第三位皇帝(947年—951年在位)。曾封為永康王,他是遼義宗(追谥,實際尚未即位。又為遼東丹王)耶律倍之子,遼太宗耶律德光的侄子,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孫子。[1]耶律倍于公元930年棄國逃往後唐,他與其母未從行,留遼。946年從遼太宗伐晉,封永康王。同年遼太宗死,在鎮州為南征諸将所擁即帝位,是為遼世宗。又于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大敗述律太後與耶律李胡兵。再經過大臣耶律屋質的勸阻,雙方和解。世宗正式即位,改元天祿。天祿五年(951),世宗南征時于火神澱為耶律察割所殺。時年僅34歲,在位5年,葬遼顯陵。谥曰孝和莊憲皇帝,廟号世宗。[2]
    别名:耶律兀欲 姓名:耶律阮 民族:契丹族 王朝:遼朝 廟号:遼世宗 谥号:孝和莊憲皇帝 陵墓:顯陵 年号:天祿 出生年月:公元917年1月29日 登基年月:公元947年5月16日 去世年月:公元951年10月7日 退位年月:公元951年10月7日 主要成就:承前啟後,完成了遼朝的過渡時期 國籍:中國 在位時間:4年

人物生平

早期經曆

遼世宗耶律阮,契丹名兀欲。生于917年,為遼太祖孫,東丹王耶律倍長子,母柔貞皇後蕭氏。東丹王逃唐,他與母親未從行而留于遼。耶律阮儀表壯實魁梧,内心寬厚,外表威嚴,擅長騎射,喜歡施舍,人心歸附。遼太宗喜歡他就像自己兒子一樣。

會同九年(公元946年),太宗以後晉皇帝石重貴不肯稱臣為由大舉入侵中原,耶律阮随行軍中。第二年(公元947年)契丹軍入後晉國都東京開封府(今河南省開封市),晉帝石重貴投降,後晉滅亡。遼太宗在開封宮中改國号為大遼,改元大同。耶律阮獲封永康王。

受擁為帝

遼太宗在滅後晉北歸途中逝世,衆将因懼述律後再次大開殺戒,又同情東丹王的遭遇,故商議擁耶律阮繼承帝位。但當時還有兩個人有繼承皇位的資格,一是遼太宗的弟弟耶律李胡,另一個則是遼太宗的長子耶律璟。由于述律太後常說要讓耶律李胡繼承皇位,所以,耶律阮開始很猶豫。他找來耶律安搏商議。

其他人如南院大王耶律吼和北院大王耶律窪也認為如果去請示述律太後,必定會讓李胡即位,而李胡性情暴虐,不得人心。耶律安搏是耶律叠裡的兒子,耶律叠裡在過去曾支持耶律阮的父親耶律倍即位,被述律太後處死。他此時是耶律阮的親信,他認為耶律阮聰明寬容,又是耶律倍的長子,應當當機立斷,以免喪失時機。最後在遼太宗靈柩前,大家一緻擁立耶律阮即位,地點在鎮陽(今河北栾城北),是為遼世宗。

述律平得知後非常生氣,派遣李胡攻打耶律阮,李胡大敗而歸。述律太後親自率軍,雙方在橫河之橫渡對峙,幸虧耶律屋質勸和,最後達成橫渡之約。述律後與李胡被迫承認世宗的皇位。

謀叛不斷

世宗帝位穩固後,改元天祿。并囚述律後與李胡于祖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石房子村)。世宗尊母蕭氏為皇太後,以太後族人剌隻撒古魯為國舅帳,設立詳穩以總攬其事。世宗将崇德宮民戶分賜給輔佐擁戴的有功之臣,又賜給北院大王耶律窪、南院大王耶律吼各五十戶,耶律安抟、耶律楚補各百戶。耶律的魯、耶律鐵剌子孫先前因莫須有之罪被籍沒之家産給予歸還。

但遼統治核心并未完全服從世宗,故貴族謀反不斷。天祿二年(948),耶律天德、蕭翰、耶律劉哥、耶律盆都等謀反,世宗誅殺耶律天德,杖擊蕭翰,遷耶律劉哥于邊地,罰耶律盆都出使轄戛斯。天祿三年(公元949年),蕭翰和公主阿不裡聯絡明王耶律安端謀叛,被耶律屋質得到書信,報告了耶律阮,耶律阮将蕭翰誅殺,阿不裡則在入監獄後死去。安端的兒子耶律察割很狡猾,他假裝揭發父親的罪行,痛哭流涕,騙得了耶律阮的信任,結果,耶律阮隻是将他的父親安端貶到外地統領部族軍隊。察割則留在了朝中,為以後埋下了隐患。察割表面一套,背後一套,偷偷謀劃着篡奪皇位。這沒有逃過耶律屋質的眼睛,但他向耶律阮彙報時耶律阮卻不肯相信。在耶律屋質再次勸說其采取措施時,他卻說:“察割舍棄父親而輔佐我,不會有什麼事的。”

南征遇弑

天祿五年(公元951年),世宗應北漢皇帝劉崇的請求,召集各部首領商議出兵攻打後周,援助北漢。首領們由于連年征戰,民力耗損,不願意南侵。耶律阮強令他們按期率衆南下,自己也統率本部人馬于9月到達歸化州的祥古山,晚上駐宿于火神澱。各部首領也帶領人馬趕到這裡。一日,耶律阮祭祀遼東丹王亡靈後,設宴招待群臣和各部首領,喝得大醉,被左右扶入内帳。深夜,燕王耶律察割和偉王之子耶律嘔裡僧率領一班酋長沖入内帳,耶律察割舉刀砍死了沉睡中的耶律阮。耶律屋質逃出,帶救兵消滅了耶律察割叛軍。

耶律阮死時年僅34歲,在位5年。遼穆宗應曆元年(951),下葬于顯州西山,陵墓曰顯陵。應曆二年(952),谥曰孝和皇帝,廟号世宗。遼聖宗統和二十六年(1008)七月,加谥為孝和莊憲皇帝。

主要影響

内政舉措

遼世宗在橫渡之約後,皇位基本穩定,對于擁立他即位的功臣們世宗也論功行賞,讓耶律安搏統帥腹心部,總領宿衛,還賜給奴婢一百口。遼世宗還效仿漢族制度設置了北樞密院,讓耶律安搏做北樞密院使,掌管遼的軍政大權,成為遼世宗事實上的宰相。然後他采取措施鞏固自己的帝位。一是對述律太後和李胡,他們回到上京後,還想再次發難,為防意外,遼世宗便将他們軟禁到了祖州(今昭烏達盟林東鎮西南),然後将同黨的其他骨幹處死。這樣徹底解除了後顧之憂。

遼世宗的強化統治措施還包括鎮壓叛亂。原來許多擁護他即位的人是因為原來和述律太後有矛盾,等遼世宗地位一穩定,這些守舊的貴族們又和世宗産生了矛盾,以緻最後兵戎相見。因為遼世宗傾慕中原風俗和政治制度,任用很多的漢人擔任要職,這引起了舊貴族的不滿。

在公元948年,耶律天德、蕭翰和劉哥、盆都反叛。結果被發覺,遼世宗将耶律天德處死,杖責蕭翰,流放了劉哥,讓盆都出使外國以示懲罰。

民族官制

遼世宗将後晉的一整套漢族官制帶到了遼國,加上原來阿保機時期确立的官制,終于使遼的官制在部分漢化的過程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官制。随着遼的統治區域不斷擴大,遼世宗為了更好地治理不同民族的事務,就制定了“因俗而治”的原則,形成了北、南兩套完整的官制。即北面官制和南面官制。

北面官制,即遼朝契丹族的官制,官吏一律用契丹族人,掌握契丹的一切軍政事務,也是遼朝的最高權力機關。之所以稱為北面官,是因為遼國有崇拜太陽的習俗,喜歡向東,而且以左為上。這樣,遼王的大帳就面向東方,而北面就是左,也就是契丹族官吏的辦公地點,所以叫北面官。在北面官中,又分為幾種類型:北面朝官,北面禦帳官,北面皇族帳官,以及北面諸帳官和北面宮官。

北面諸帳官,這是為阿保機部落之外,即皇族之外的其他有地位的部族設立的機構,如遙辇氏,渤海王族等,一方面是表示恩寵,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有效地控制。北面宮官,主要掌管宮廷一些日常事務。和北面官相對應的就是南面官,在遼世宗得到十六州之後,進一步完善了漢族的官制,仿效唐朝的官制,設立三省六部等一整套治理機構。以此來招徕漢族人,管理漢族人的事務。南面官主要由漢人來擔任,契丹人也有在南面官中任職的,他們被稱為漢官,也穿漢服。南面官由于辦公的營帳在遼國王大帳的南面,所以稱為南面官。

北面禦帳官,它也有許多下屬機構。例如侍衛司,負責禦帳的護衛。北南護衛府,負責北南兩個樞密院的護衛工作。北面皇族帳官,阿保機的後裔、阿保機伯父的後裔、阿保機叔父的後裔、阿保機兄弟們的後裔共四個系統的皇族,分别設立有職權的營帳,叫做四帳皇族,地位很高。北面皇族帳官也有分支機構,大内惕隐司就專門掌管四帳的政教事務。

南面官中的分支機構有:漢人樞密院,阿保機的時候叫“漢兒司”,其他有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禦史台、翰林院等。在地方官制當中,遼朝也是兩套制度并存,就是部族制和州縣制,契丹人和其他遊牧民族用部族制,而漢人和渤海人則使用唐朝時用的州縣制。在耶律倍投奔後唐之後,遼世宗又趁機整頓了東丹也就是原來渤海國的行政制度。先讓耶律倍的妃子主持東丹政務,然後采取措施加強了對東丹的控制。

轶事典故

遼太宗耶律德光攻克大梁(今河南開封),滅後晉。此時的甄氏已41歲,但她風韻猶存、端莊秀雅。被随叔父耶律德光出征的耶律阮看中。雖然甄氏比耶律阮大十歲,但是卻依舊獲得其寵愛。後甄氏生下耶律阮的第三子,取名隻沒,字和魯堇。由于甄氏是漢人,因此受到了一些貴族的非議。

耶律阮後迫于壓力,在天祿四年(950)把自己原先的妃子蕭撒葛隻冊立為皇後,于是便出現了兩位皇後并存的局面。天祿五年,剛剛建立後漢的劉崇向遼朝稱臣,要求派兵支持,合攻後周。耶律阮不顧衆人反對,強行親自領兵南下。他的生母蕭氏、以及甄氏、蕭撒葛隻等後妃也從軍随行。當抵達歸化州的祥古山時,耶律阮在行宮擺宴祭奠生父,席間她與群臣都喝得大醉。當天傍晚,擦割等五人發動叛亂,他們将耶律阮與甄氏殺死在睡夢中。随後,蕭撒葛隻也遭到殘害。甄氏死後始終沒有得到谥号。甄氏是遼國曆史上唯一一個漢人皇後。

曆史評價

《遼史》贊曰:世宗中才之主也,入繼大統,曾未三年,納唐丸書,即議南伐,即乏持重,宜乖周防,蓋有緻禍之道矣。然而孝友寬慈,亦有君人之度焉。未及師還,變起沉湎,豈不可哀也哉!

《遼史》:帝儀觀豐偉,内寬外嚴,善騎射,樂施予,人望歸之。太宗愛之如子。

人際關系

父輩

祖父:耶律阿保機,遼太祖;

祖母:述律平,淳欽皇後;

父親:耶律倍,遼義宗(追谥,實際尚未即位。又為遼東丹王);

母親:蕭氏,柔貞皇後。耶律倍第二任太子妃。耶律倍逃往後唐以後為東丹國攝政,兒子耶律阮即位後尊為皇太後。951年耶律察割叛亂中被殺害。

兄弟

同母庶人耶律婁國

同母吳王耶律稍

後妃

甄皇後;

懷節皇後,蕭撒葛隻;

啜裡,妃妾,保甯三年(971年)與蒲哥因厭魅,被賜死。

浦哥,妃妾,同上。

子女

兒子

耶律氏,長子,名字不詳,早夭;

遼景宗耶律賢,次子,蕭撒葛隻所生

甯王耶律隻沒,第三子,甄皇後所生。

女兒

長女耶律和古典,蕭撒葛隻所生,保甯年間,封秦國長公主,下嫁蕭啜裡

次女耶律觀音,蕭撒葛隻所生,保甯年間,封晉國長公主,下嫁蕭夏剌

三女耶律撒剌,蕭撒葛隻所生,未封公主已逝世,下嫁蕭斡裡

萌古公主,公元950年生,蕭撒葛隻所生,與第三女耶律撒剌可能為同一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