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非物質文化遺産園

合肥非物質文化遺産園

中國4A級旅遊景區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園項目位于合肥市長豐縣境内,非遺園項目占地1000畝左右,總投資5億元,全部建設工期為5年。園區的核心項目有16個,包括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中心、中國傳統與民間工藝遺産園、中國園藝及徽派盆景文化遺産園、國際性非物質遺産學術研究及會議中心、中國名茶文化遺産園等。其中,一期項目計劃一年完工,并先期對外開放。全部項目建設完成後,預計遠期遊客接待能力将達100萬人次/年。[1]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
  • 所處時代:
  • 占地面積:1000畝左右
  • 保護級别:
  • 開放時間:9:00-21:00
  • 中文名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園
  • 景點級别:3A景區
  • 門票價格:128
  • 著名景點:傳統與民間工藝、園藝及徽派盆景、中國名茶文化遺産園
  • 活動:合肥非物質遺産園植樹節

簡介

一期項目計劃一年完工,并先期對外開放。全部項目建設完成後,預計遠期遊客接待能力将達100萬人次/年。

2008年8月29日上午,中國(合肥)非物質文化遺産園奠基儀式在長豐縣崗集鎮卧龍山旁隆重舉行。

旅遊景點

32棟明清建築群搬入園内

非遺園内建起的中國最大的明清古建築群——明清園,将把32棟明清建築群搬遷到園内,遊客仿佛穿越時空,回到千年前。目前,來自徽州的栖鳳樓、官廊、古亭等古建築,均已入住園區。

古龍窯(柴窯)遺

卧龍山曾是古代名寺堯隐禅寺的舊址,非遺園就建在卧龍山下,每年的農曆二月二十九廟會,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都會雲集于此,許多名山高僧慕名而來。1941年日軍侵占合肥時,将寺廟炸毀。這次非遺園建成後,還将在禅寺原址恢複該名寺,寺廟旁原是古龍窯(柴窯)遺址,非遺園開園後,重修的長500米的清代末期古龍窯(柴窯)遺址,也将成為遊客的樂園。

磚雕"四大名着"

非遺園内藏有很多寶貝,但是最有特色的有八個。排名第一的為巨型磚雕《西遊記》。該作品由中國第六代磚雕傳人張存世創作,高3米,長400米,目前該作品已完成,即将運入園區,同時還将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

《西遊記》磚雕完成後,後續的四大名着巨型磚雕也将開始創作,最終的磚雕群将長達一千多米。

在園内,長1500米,按1:1比例再現的“清明上河圖”的巨型實景彩燈,能與世博會中國館内的“清明上河圖”相媲美。該作品完成後,也将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

卧龍三和塔

位于園内的儒塔、佛塔、道塔,稱為三教合一的卧龍三和塔,高度均為118米高,建成後将是國内乃至世界最高的古塔建築群。

演藝三秀

園内的演藝三秀:馬秀、水秀、T秀,将文化與科技融為一體,成為國内獨一無二的演藝文化。同時,還将邀請劉老根大舞台進駐該演藝場,每天都有衆多節目供遊客欣賞。

紅色旅遊園

在紅色旅遊園内,周恩來乘坐過的專機50050三叉戟飛機,也将被引入園内。

動物賽場

園内有從世界各地送來的馬、羊、雞、狗,舉行賽馬賽狗,鬥雞鬥羊比賽。

建設背景

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我國為締約國之一。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有關扶持對重要文化遺産和優秀民間藝術的保護工作的精神,履行我國加入聯合

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的義務,國辦發18号文件頒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工作的意見。”在“意見”中,國務院明确指出了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原則:“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明确職責,形成合力。”工作指導方針:“保護為主、挽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并要求:“地方各級政府要加強領導,将保護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議程,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整體規劃,納入文化發展綱要。”國務院并為此建立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部級聯席會議制度。”

在此大的政策背景下,安徽華教集團,憑借集團公司強大的開發團隊和雄厚的資金,以及在融資和市場運作等方面具有的優勢,會同有關專家經過近8個月的調研,率先提出建立“中國(合肥)非物質文化遺産園”,以此來推動安徽文化産業向大規模、高層次、高品位的方向發展。項目一經推出,即得到省、市二級政府的高度重視。非遺園項目相繼被列為安徽省“861”行動計劃,合肥市“1346”行動計劃中的重點文化

産業項目。該項目由合肥市委宣傳部主管,安徽華教集團主辦。項目在2007年5月18日召開的中國國際徽商大會文化産業項目簽約儀式上首個簽約;在2007年8月28日舉辦的安徽·長豐――浙閩經貿洽談會上,中國(合肥)非物質文化遺産園項目正式簽字落地,标志着中國(合肥)非物質文化遺産園正式落戶卧龍山。

該項目由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春生任名譽組長,合肥市委宣傳部林承安部長任組長,市委宣傳部方東玲副部長及省、市許多相關部門的領導都在項目組中擔任副組長或顧問,為項目的順利實施獻計獻策。

合肥市委宣傳部已經在運作将該項目申報全國首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發示範基地”,并與九部委部際聯席會議“非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達成初步意向,待項目正式開工,即參加奠基并進行授牌。同時中國(合肥)非物質文化遺産園将彙聚一大批工藝美術大師,主要有:徽州磚雕第六代傳人張存士、徽州陶藝傳人閻玉敏教授、雪木畫創始人黃德義、徽州青花瓷傳人鄭雲一、陶瓷指畫的創始人戚培才、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李菊生、徽班工藝終生榮譽顧問閻夫立、徽州石雕第五代傳人胡小石、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錫良等。

建設規模

項目占地約600餘畝,總投資5億元人民币,全部工程建設周期為5年。園區内核心項目8個,配套項目7個。全部8個核心項目計劃在三年内全部建設完成。

項目構成為:1.傳統民間工藝美術遺産園(①中國磚雕藝術文化園②中國佛藝文化園③中國徽瓷文化園④中國臉譜文化園等),2.國際性非物質文化遺産學術研發及會議中心,3.中國園藝及徽派盆景文化遺産園及文學,4.藝術家及工藝美術家文化村,5.中國民俗民風餐飲遺産園,6.中華醫藥及新安醫藥遺産園,7.中國名茶文化遺産園,8.說唱藝術及雜藝競技藝術遺産園,9.民俗古風遺産園,10.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中心,11.傳統與民間技藝培訓中心,12.民間文學遺産作品交易中心,13.古玩與書畫藝術展示與交流中心。“非遺園”全部項目建設完成,預計遠期遊客接待能力将達到100萬人次/年。年實現收入8000餘萬元,上繳稅金可達500餘萬元。(不含加工産品銷售收入)。

選址

為何看中卧龍山

開工在即的首個非遺園将以什麼方式對這些文化進行保護?如何将它們繼續創新傳揚?為此,記者昨日采訪了這個項目負責人,安徽省工藝美術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安徽華教集團董事長徐兵,揭開了首個非遺園的神秘面紗。

徐兵介紹,在非遺園的選址問題上,曾考察了不少地方。一方面,非遺園所在的地方要交通便利,在合肥周邊10公裡内,便于廣大市民前去遊覽,聚集人氣;另一方面,非遺園要建在自然環境優美的地方,這樣自然環境才能與園區的人文景觀融于一體。卧龍山距合肥僅18公裡,自然風光優美。非遺園整體上将依托山體本身的自然風貌,建成後,青山綠水、灰瓦白牆間呈現傳統文化的殿堂,将給遊客的參觀、娛樂帶來美的享受。

說起建設這個非遺園的初衷,徐兵有一個精彩的闡述: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遺忘就是對人類“根”文化的遺忘,丢棄的是民族的“靈魂”。人類需要繼續自己的“根”,民族需要固守自己的“靈魂”。為此,徐兵信心十足地稱,要将非遺園打造成合肥文化産業的品牌,成為合肥一張耀眼的名片。

環境優質

中國(合肥)非物質文化遺産園項目選址在長豐縣崗集鎮卧龍山,該地自然風景優美、交通便捷暢通,是大合肥發展的前沿。項目在充分利用原生态,保護原生态的基礎上,興建“非遺園”。将所在區域的自然環境與非物質文化遺産園的人文景觀融于一體。以園區的開發建設來提升落地區域的知名度,拉動地方的财政稅收。通過項目延伸産品的開發。可為落地區域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和推動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選址考察

來自國家文物局、文化部、建設部、清華大學的11名國内著名非物質文化遺産、古建築和世界文化遺産方面的專家學者對該項目總體規劃進行了全面論證與深入分析,一緻認為“中國(合肥)非物質文化遺産園”是中國第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産園,以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搶救、保護、傳承、創新和發展為理念,将建成後成為一個集保護、研發、展示、生産、銷售、休閑為一體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園,并努力打造成中小學傳統優秀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5A級文化産業旅遊基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保護與研發基地、國家級文化産業基地。

有代表性的徽州古民居至園區

非遺園采用安徽皖南、皖中、皖北、古村落建築風格進行規劃,将有代表性的徽州古民居平移至園區内。

平移一組建築群是件複雜且浩大的工程,但将來帶給遊客的可能是一幅最美的風景。試想一下,在一個原汁原味的皖北建築裡,界首彩陶的傳人現場燒制彩陶,為遊客展示彩陶的工藝技巧,并供參觀交流。這樣一個真實還原的環境更能讓遊客耳濡目染地感受界首彩陶的藝術魅力。

徐兵說,這種建築物的平移與徽園不同,徽園是為了展示建築物本身,而非遺園平移來的建築不是為了展示建築本身,而是為了更好地展示在這個建築環境中曾誕生的非遺文化。

經濟效益

對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挽救、保護、傳承、創新是每個負責任的文化企業所應該承擔的義不容辭的責任。“非物質文化遺産園”的建立,将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産以及全國各地的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産全部容納于園區,并選擇具有開發價值的項目,運用市場化運作的手段,讓其煥發新的生命力。讓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在産生巨大的社會效益的同時,也将産生極大的經濟效益。這樣,才能真正有效的保護我們民族的根文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