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雲召

伍雲召

《說唐》中人物
伍雲召,為描述隋唐的小說《說唐》、《興唐傳》及單田芳評書《瓦崗英雄》等中的人物,是《說唐》第五條好漢(《興唐傳》第十三傑,評書為第六傑)。因其父右仆射伍建章遭朝廷奸黨陷害,乃舉南陽關之兵反隋;然不敵隋将宇文成都,便投奔河北鳳鳴王李子通,任都督大元帥。因人長着面如紫玉的俊美外表,擁有一身冠絕天下的武藝。因其駐守南陽關。世人稱“南陽侯”伍雲召。對于伍雲召這位隋唐第五條好漢,散見于《說唐全傳》,《忠義響馬傳》等曆史演義小說中,但每本書對其描述,都過于簡陋,雖有人物刻畫,但總給人一種一筆帶過的感覺,讓讀者每讀至此,都有言已盡而意猶未的感覺。[1]生卒年不詳。
    本名:伍雲召 出生地:南陽 主要成就:兵反南陽、勇戰宇文成都、抱嬰兒突出重圍 民族:漢族 别名(綽号):南陽侯 所屬作品:《說唐》、《興唐傳》等小說 性别:男 職業:南陽太守、都督大元帥 父親:伍建章 經典衣着:丈八亮銀蛇矛槍、頂鳳翅銀盔、龍鱗銀甲、蟒龍白袍 時代:隋朝 主公:鳳鳴王李子通 坐騎:照夜玉獅子 兒子:伍登

人物簡介

伍雲召,為描述隋唐的小說《說唐》、《興唐傳》及單田芳評書《瓦崗英雄》等中的人物,是《說唐》第五條好漢(《興唐傳》第十三傑,評書為第六傑)。因其父右仆射伍建章遭朝廷奸黨陷害,乃舉南陽關之兵反隋;然不敵隋将宇文成都,便投奔河北鳳鳴王李子通,任都督大元帥。因人長着面如紫玉的俊美外表,擁有一身冠絕天下的武藝。因其駐守南陽關。世人稱“南陽侯”伍雲召。

對于伍雲召這位隋唐第五條好漢,散見于《說唐全傳》,《忠義響馬傳》等曆史演義小說中,但每本書對其描述,都過于簡陋,雖有人物刻畫,但總給人一種一筆帶過的感覺,讓讀者每讀至此,都有言已盡而意猶未的感覺。直到陳萌榮先生的傳統評書《興唐傳》的整理出版才改變了這種尴尬。

《興唐傳》總共包括十個章節,如《賈家樓》、《瓦崗寨》、《虹霓關》、《揚州會》、《搶三關》、《鎖五龍》等,而《南陽關》也是作為這十章之一出現的。《南陽關》的主要故事背景就是南陽侯伍家從擁隋到反隋的一步步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對伍雲召的刻畫描寫,達到了極緻。

他不僅有宇文成都的勇力,還有羅成的儒雅帥氣,不僅有秦瓊的帥才,還有徐茂功那樣的智略。他重情重義,所以在南陽城破之時,他可以放心地托孤給朱燦;他有勇有謀,所以他到哪裡都可以做全軍統帥。正是《興唐傳》,我們才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儒雅勇絕的南陽侯。

藝術形象

伍雲召是《說唐》中虛構的人物。伍雲召是右仆射伍建章之子,隋時官封侯爵,後受封忠孝王。隋朝第五條好漢。活躍在《說唐》第15—19回上,他的活躍,也隻是為了襯托“炀帝無道”、“皇逼官反”、“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為後來的“你反我反大家夥反”點燃導火線。至于19回之後,就少有這位好漢的消息了。此後,伍元帥“隐姓埋名”,于第40回再顯神威——亦是最後一次了。

南陽太守(南陽侯)伍雲召,是春秋五霸時名将伍子胥的後人,使得是一條亮銀槍,跨下踏烏白雪馬。

武器:丈八亮銀蛇矛槍(素白亮銀槍、素纓槍/)

坐騎:踏烏白雪馬(照夜玉獅子、銀屑豹、白龍駒)

裝備:頂鳳翅銀盔、龍鱗銀甲、蟒龍白袍白銀盔铠

伍建章之子雲召,身長八尺,面如紫玉,目若朗星,聲如銅鐘,力能舉鼎,萬夫莫敵……衆王一看,見那員将士銀盔銀甲,面如紫玉,目若朗星,三绺長髯,堂堂儀表,立于帳下。鼓響連聲,伍雲召催馬來到陣前。隻見他面目冠玉,三绺墨髯胸前飄灑,根根見肉,根根透風,白盔白甲白馬素纓槍,背後八杆護背旗。

旗下馬上一員大将,銀髯素袍,白馬長槍,五官端正,三十多歲年紀。

伍雲召之死

伍雲召,隋唐第5條好漢,因其父太師伍建章遭朝庭奸黨陷害,乃舉兵反隋;然不敵隋軍(宇文成都),便投奔河北鳳鳴王李子通,任都督大元帥;後率河北代表隊赴揚州參加“反王奪魁大會”,在演武場上不可思議地被一匹馬(左雄的無尾駒)打死。

伍雲召武力

血戰南陽初顯威

何倫大怒,舉起宣花斧,劈面砍來,雲召把槍一架,叮當一響,何倫雙手酸麻,虎口震開。複一槍,結果了性命。衆将上前圍住雲召,雲召一杆槍,神出鬼沒,一連幾槍,又挑死了隋朝十餘員将官,衆皆敗走。雲召又趁勢把三軍亂砍,殺得血流成河,屍積如山,雲召後面迫來,四将上前擋住,雲召獨戰四将,不上二三合,二将中槍落馬而死。另外那二将見勢頭不好,正待要走,被雲召拔出寶劍,俱斬落馬下。

隋兵敗走,雲召追至長平岡,隻聽一聲炮響,閃出埋伏四将,領了三千人馬,攔住去路。後面那四員大将,聽得炮聲呐喊,連忙領兵從後面殺來。雲召急引兵回時,韓擒虎又差二員大将,一員是陳州總兵吳烈,一員是曹州參将王明,各帶兵馬五千,四面圍住。

雲召東沖西突,随兵愈加衆多,雲召手執長槍,殺上前面,四将來迎,雲召大喊一聲,竟沖四将。那四将抵敵不住,被雲召刺死三将,一将往前逃走,又被雲召一箭射死,前軍四散逃生。雲召從後追來,兩脅下伏兵齊起,吳烈、王明,各執大刀,一齊殺來。雲召在中央獨戰二将,全無懼怯,不上五個回合,吳烈中槍落馬。王明要走,也被雲召一槍,結果了性命。軍士亂逃,被雲召把青虹劍亂砍,如砍瓜切菜一般,不消半個時辰,四将皆喪在沙場。可憐麻叔謀帳下十二員将官,俱傷于伍雲召之手。隻逃走了麻叔謀。

後人有詩贊曰

血染銀袍透甲紅,隋将莫敢與争鋒。當今多少英雄将,盡喪南陽戰澤中!

小時讀到這莫不為之震撼,萬軍之中,槍挑、劍砍、弓射,隋軍血流成河,真是英雄氣蓋世,城破後推牆掩井,懷幼子力退尚師徒!!且雲召生得也是異常漂亮,“銀盔銀甲,面如紫玉,目若朗星,三绺長髯,堂堂儀表,立于帳下。”宛如三國錦馬超重生~

如果說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慶、雄闊海無外都是以力大器沉的力量性選手,那伍雲召就是隋朝第一全能型戰将,标準的元帥型,槍與寶劍的配合使用堪稱一絕,遠者輔之以弓箭,連宇文成都也手中一箭敗走,這在以力緻勝的<說唐>前十條好漢中僅其一人。

伍雲召的武藝究竟有多高,揚州奪魁中突厥老英王的大将鐵木金,使一條鐵棒,三合擊敗瓦崗五虎之一王伯當,而伍雲召出馬兩槍即剌死鐵木金,如果王伯當與伍雲召交手伯當一回合之内極可斃命,與伯當武藝相當的如單雄信、程咬金諸将也等同。

史料索引

對于伍雲召這位隋唐第五條好漢,散見于《說唐全傳》,《忠義響馬傳》等曆史演義小說中,但每本書對其描述,都過于簡陋,雖有人物刻畫,但總給人一種一筆帶過的感覺,讓讀者每讀至此,都有言已盡而意猶未的感覺。直到陳萌榮先生的傳統評書《興唐傳》的整理出版才改變了這種尴尬。

《興唐傳》總共包括十個章節,如《賈家樓》、《瓦崗寨》、《虹霓關》、《揚州會》、《搶三關》、《鎖五龍》等,而《南陽關》也是作為這十章之一出現的。《南陽關》的主要故事背景就是南陽侯伍家從擁隋到反隋的一步步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對伍雲召的刻畫描寫,達到了極緻。他不僅有宇文成都的勇力,還有羅成的儒雅帥氣,不僅有秦瓊的帥才,還有徐茂功那樣的智略。他重情重義,所以在南陽城破之時,他可以放心地托孤給朱燦;他有勇有謀,所以他到哪裡都可以做全軍統帥。正是《興唐傳》,我們才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儒雅勇絕的南陽侯。

人際關系

與李元霸

伍雲召VS李元霸一合虎口震開,伍雲召大敗而走。

與宇文成都

“成都又是一铛,雲召拿槍架住,兩個戰了三十餘合,雲召料難敵他,回馬便走。成都縱馬追趕,看看相近,雲召回馬挺槍,又戰三十餘合。雲召氣力不加,虛刺一槍,回馬又走,成都縱馬又趕。”

應該說伍雲召與成都交手七幾合内不會有任何問題,超過百招就難支了,如聯合雄闊海、伍天錫之力則能與宇文成都打平輕松。

與裴元慶

裴元慶則與成都武力相當,雲召、闊海、天錫三兄弟應在伯仲之間,書中有闊海、天錫殺了半月不肯住手之描寫。

與雄闊海

伍雲召、雄闊海與麻叔謀都有過交手的戰例,雄闊海占優,“殺出城來。遇着麻叔謀,也不說話,闊海把斧砍來,叔謀把槍架住,不知怎的,叔謀覺得兩手酸麻,回馬就走。闊海趕到,一斧砍作兩段”麻叔謀能與猛将司馬超大戰四十餘合,決非庸才,麻是使槍的技術型武将,遇同樣使槍的雲召還能糾纏兩三合,遇雄闊海更多的是輸在氣力上,槍法還來不及展開就力怯了,或許開挖運河,吃小孩,整天尋歡作樂,久疏陣仗,才有不知怎的覺得兩手酸麻之感。

對于雄闊海與伍雲召來說,類型不同,如同許褚與馬超,力量型的優勢更突顯在前幾合,雄闊海雖氣力上略勝雲召,但雲召武藝更強,長久纏鬥下去,力量型的消耗會更大些,後期并不一定就能占優勢,而技術性的久纏之下,摸熟套路,往往尋個破綻,大喝一聲,挑将于馬下,林沖就屬此類,更何況伍雲召力量技術兼有之。

單純以麻叔謀作參考來判斷雄闊海應比伍雲召強一些,但如兩人交手我想幾個月都不會有勝負,三英圍攻無敵将那回中是恰恰是力量型的雄闊海料不能敵,率先第一個撤出合鬥,說唐把力量型擡得過高,而《興唐傳》裡李元霸空有一身力氣,反成羅成槍下小醜。

與羅成

隋唐中還有另一使槍的羅成,很遺憾,揚州會上伍雲召死于沒尾駒下,錯過兩大槍的較量,但究竟誰高一籌,也隻能從雙方戰例進行對比,這方面的例子很少,可用排名第十的尚師徒為參照,

“雲召無心戀戰,提槍撞陣而走。尚師徒拍馬道趕道:“反臣那裡走?”照背後一槍刺來,雲召回馬,也是一槍刺去。大戰八九合,尚師徒那裡戰得過。”尚師徒更得益于呼雷豹與提爐槍之威,特别是提爐槍,好不厲害,若撞着身上,見血就不活了。

伍雲召懷幼子八九合戰退排名第十的尚師徒,而羅成排名第七,通過新文禮對戰裴元慶的表現來看,7至10的武力相差不大,從羅成對戰尉遲恭的表現和尚師徒對戰秦瓊的表現來看,(秦瓊和尉遲恭武力相當),尚師徒比羅差半個級别多,羅成打敗尚師徒需40.50合,而伍雲召懷抱幼子9回合擊敗尚師徒,羅成比尚師徒強半個級别多,由此可以得出結論,伍雲召打敗羅成隻需20——30回合

與楊林

至于第八的楊林與雲召交手的可能結果,因無對比戰例,隻能另作分析了,南陽關上與伍雲召交手過的還有齊國公韓擒虎,韓擒虎是隋朝開國元老,出場隻一次,但絕不可輕視,十二歲打過老虎,十三歲出兵,曾破番兵數十萬。南征北讨,不知會過多少英雄,并無敵手。

不亞于楊林,雖未在隋唐好漢排名中,但年近七旬,須發蒼白,與伍雲召大戰十個回合看看招架不住,伍雲召要想完全擊敗韓擒虎應需11.12回合,但伍雲召曾讓韓擒虎三刀,讓三刀為三個回合,除去水分,韓擒虎能擋伍雲召8.9個回合,武力和第十條好漢尚師徒同一水平,楊林曾經被第三條好漢裴元慶一招擊敗,被打斷一根囚龍棒,而第十條好漢新文禮對戰裴元慶的表現居然比楊林好,以此得出,第七——第十武力為同一級别,伍雲召9回合擊敗尚師徒,楊林8棒擊走秦瓊,尚師徒5.6個回合才使秦瓊半敗,要想完全擊敗秦瓊得8.9個回合,以此得出,楊林強出尚師徒半個級别,伍雲召擊敗楊林應在15——20回合之間

楊林雖然被羅成回馬槍所殺,但第七、第八好漢武力應該沒有質的差距,羅成有兩合剌敗程咬金的戰例,而楊林也有三合生擒程咬金的本事,“羅成遂提槍直刺,楊林舉棍相迎,大戰十餘合。楊林隻戰得平手,卻被瓦崗衆好漢殺來,楊林心中一慌,被羅成正中左腿。”不能作為高下的依據。

與尚師徒8,9合擊敗

評書地位

評書版隋唐“十三傑四猛四絕”中十三傑之五

四猛四絕十三傑:

十三傑:1.李元霸2.宇文成都3.裴元慶4.雄闊海5.伍雲召6.伍天錫7.羅成8.楊林9.魏文通10.秦用11.尚師徒12.新文禮13.秦瓊/尉遲恭

四猛:1.羅士信2.來護兒3.新文禮4.王伯當

四絕:1..羅松2.尚師徒3.侯君集4.程咬金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