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質量報告》

《每周質量報告》

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播出的調查類節目
《每周質量報告》創辦于2003年,是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目前唯一一檔以消費者為核心收視人群的新聞專題節目。節目以消費者為核心收視人群,關注人與質量的關系,關注消費者的物質訴求和精神訴求,在關注産品質量的同時,還在人的生存質量、服務質量、生活質量、消費環境質量和經營環境質量等方面給予關注,凸顯大質量觀、淨化消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始終緻力于産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領域的調查報道,以打假除劣扶優,推動質量進步為第一訴求,是我國電視新聞界質量新聞領域的旗幟性節目。[1]
    中文名:每周質量報告 外文名: 别名: 國家/地區: 類型: 主持人:章偉秋 主要嘉賓: 制作公司: 播出頻道:新聞頻道(CCTV-新聞) 導演: 每集長度: 在線播放平台: 英文名:Weekly Quality Report 節目類型:新聞調查類 制作單位:中國中央電視台 演播室:新聞150演播室 播出方式:錄播

節目介紹

節目概述

《每周質量報告》始終緻力于産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領域的調查報道,以打假除劣扶優,推動質量進步為第一訴求,是我國電視新聞界質量新聞領域的旗幟性節目。節目和《焦點訪談》相同的是,用新聞武器對不良行為進行監督,對違法的行為進行曝光。[1]

節目宗旨

共同打造高質量的生活。

節目團隊

主持人:章偉秋

籍貫浙江台州,先在浙江傳媒學院學習播音,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學習新聞。曾在浙江電視台新聞部工作,任《浙江新聞聯播節目》的播音員,另外還主持一檔“關注社會熱點、針貶時弊”的新聞評論節目——《新聞紀事》。1994年6月正式調入中央電視台工作,任《東方時空》、《焦點訪談》欄目的編導、記者主持。2002年開始在《新聞30分》欄目任主播;2003年新聞頻道開播,兼任《每周質量報告》主持人。

參與過多次重大事件的報道,如“香港回歸大型直播報道”、“長江三峽截流大型直播報道”、“黨的十五大重點專題報道”、“澳門回歸大型直播報道”、“建國50周年大慶焰火晚會現場報道”、“世紀大潮——錢江潮”大型直播報道等。采訪、制作過的節目曾獲中國新聞獎,中國電視獎;發表過業務研究文章數篇。

《每周質量報告》有記者、編輯十五人左右,善于處理突發事件。其暗訪手段比較成熟。記者多數采用暗訪方式,到制作假冒僞劣産品的企業中去,取得第一手的資料,與制造假冒僞劣的不法分子周旋。

節目目錄

[每周質量報告]:納豆身份之謎(2010.10.25)

僵屍手機揭秘(2010.11.7)

甜蜜的謊言(2010.11.14)

蜂膠裡的秘密(2010.11.21)

舊家具新作(2010.11.28)

[每周質量報告]:追蹤假發票 (2010.10.17)

[每周質量報告]:北京一日遊亂象背後(2010.10.10)

[每周質量報告]:警惕外來生物入侵(2010.10.3)

[每周質量報告]:揭秘假酒産業鍊(2010.09.26)

[每周質量報告]:珍珠粉内幕(2010.9.19)

[每周質量報告];小龍蝦事件追蹤(2010.09.12)

[每周質量報告]:小龍蝦疑雲(2010.09.05)

[每周質量報告]:再問銀行收費(2010.8.29)

[每周質量報告]:銀行收費項目超750種 消費者“被收費”(2010.08.22)

[每周質量報告]:“烤”問高溫天氣(2010.08.08)

[每周質量報告]:消毒餐具亂象(2010.08.01)

[每周質量報告]:限塑迷局(2010.07.25)

[每周質量報告]:假藥迷案——五種激素藥名單被曝光(2010.07.11)

[每周質量報告]:費解(2010.07.04)

[每周質量報告]:養生之癢(2010.06.27)

[每周質量報告]:手機隐私危機(2010.06.20)

[每周質量報告]:破解黑客病毒(2010.06.13)

[每周質量報告]:直擊問題阿膠(2010.06.06)

[每周質量報告]:紫砂真相(2010.05.30)

[每周質量報告]:1300%的利潤 是誰在推高藥價(2010.05.16)

[每周質量報告]:難以治愈的“頑症”(2010.05.08)

[每周質量報告]:屋頂下的“隐形殺手”(2010.04.17)

[每周質量報告];天缺(2010.04.10)

[每周質量報告];瓷磚放射性安全調查(2010.04.03)

[每周質量報告];兒童血鉛調查(2010.03.27)

[每周質量報告];黃網的誘惑(2010.03.20)

[每周質量報告];誰搶了孩子的青春(2010.03.13)

[每周質量報告];慢品生活(2010.03.08)

[每周質量報告];旅館衛生隐患調查(2010.02.27)

[每周質量報告];豐田召回事件調查(2010.02.06)

[每周質量報告];[3]黃網之禍(2010.01.30)

每周報告

報告介紹

喜歡網購的消費者在淘寶網上購買相關産品時,會發現網上有了打假平台——“網貨每周質量報告”。據了解,這個打假平台是由省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管理等三部門與淘寶網聯合建立的。一旦網售商品被相關部門認定為不合格産品或問題商品後,淘寶網即在專門的網頁上定期曝光,并在第一時間将這些産品下架。 亞洲最大網絡零售商圈淘寶網宣布,為更好保障消費者利益,工商、質檢、食品藥品監管等三大職能部門聯合淘寶網推出“網貨每周質量報告”。

報告背景

與工商、質檢、食品藥品監管等三大職能部門聯合淘寶網推出“網貨每周質量報告”,在政府部門監管并處理違規商品的同時,把這些不合格商品每周曝光,讓網貨消費者第一時間知曉。

報告首批曝光的2009年2月份查處的不合格商品名單中,是相關部門認定其商品不合格或者存在問題後,淘寶網第一時間進行了清理的名單。其中處理下架總數有11種5000多件,有9種都是食品類。

結合發達國家曆史經驗,制假售假違法活動主要集中在早期工業化階段。而當前我國社會經濟正處于從制造型向商業型轉型的曆史階段,網貨已經成為“中國制造”能否快速适應内銷的關鍵。

在特定曆史時期,規範網貨意義重大。2008年,淘寶網全網交易額接近一千億,用戶數接近一億,全國網絡零售總額接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這些數字标志着“網貨消費”正逐漸成為國内主流消費人群的主流消費方式。

為了保護這一億主流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淘寶網一直将打擊假貨、不合格商品作為工作重點。淘寶網表示:在我國經濟轉型期,工商、質檢、食品藥品監管等三大職能部門聯合淘寶網推出“網貨每周質量報告”,意義不僅在于保護消費者,更是“中國制造”轉身“網貨内銷”的必經途徑。

每周曝光

為了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網站的良好聲譽,淘寶網于2009年3月與省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等3部門聯合推出了“網貨每周質量報告”制度。[5]在具體實施中,工商、質監等部門将商品的檢測信息及時反饋給淘寶網,淘寶網則辟出專門網頁,對在該網站上陳列、交易的有關商品的檢測信息進行定期發布。

在采訪中,負責發布“網貨每周質量報告”的淘寶網信息安全部經理隋東平告訴記者,除了發布不合格商品或假貨的信息以外,他們還将通過技術手段将這些賣家的商品下架。

“如果有賣家再次發布這些被曝光的商品信息,情節較輕的,我們将限制賣家發布商品信息的權限;情節嚴重者,我們将對相關賣家作封店處理。”隋東平補充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