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工業園

蘇州工業園

蘇州的經濟技術開發區
蘇州工業園地處蘇州城東金雞湖畔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和現代化、園林化、國際化的新城區。[1]該園區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的重要合作項目,于1994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同年5月實施啟動,行政區域面積288平方公裡,下轄三個鎮——婁葑、唯亭、勝浦。(斜塘、車坊已并入婁葑,跨塘已并入唯亭),戶籍人口約30萬,其中,中新合作開發區規劃面積80平方公裡。蘇州工業園區于90年代中後期發展。
    中文名: 外文名: 地理位置:蘇州東部 氣候條件: 開放時間: 門票價格: 占地面積: 著名景點: 中文名稱:蘇州工業園 外文名稱:SIP 行政區類别:江蘇省蘇州市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電話區号:0512 郵政區碼:郵編:215028 面積:行政區劃288平方公裡 人口:常住人口72.3萬 方言:吳語—太湖片—蘇州話 火車站:蘇州園區站 車牌代碼:蘇E 行政中心駐地:工業園區現代大道999号現代大廈

簡介

蘇州工業園區于1994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同年5月實施啟動。行政區劃288平方公裡,其中,中新合作區80平方公裡,下轄三個鎮,戶籍人口32.7萬(常住人口72.3萬)。

作為中新兩國政府間重要的合作項目,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一直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中新雙方建立了由兩國副總理擔任主席的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1994年至今,已先後召開十一次聯合協調理事會、十一次中方理事會,國務院八次發文,在目标規劃、管理授權、政策扶持等重大問題上給予直接指導和具體幫助,并明确“凡是符合改革方向的可在園區先行,一時看不準的也可在園區試行”,為園區創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發展環境。

15年來,園區開發建設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态勢,主要經濟指标年均增幅超過30%,取得了GDP超千億元、累計上交各類稅收超千億元、實際利用外資(折合人民币)超千億元、注冊内資超千億元“四個超千億”的發展業績。

2009年,園區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紮實做好“保增長、促轉型、塑品牌、重民生”重點工作,預計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120億元,同比增長15%;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07.5億元,增長13.1%;固定資産投資492億元,增長8.1%;實際利用外資18.6億美元,增長3.3%;進出口總額510億美元,其中出口240億美元,繼續保持較大規模;綜合發展指數居全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前列。目前,園區以占蘇州市3.4%土地、5.2%人口創造了15%左右的經濟總量,成為了蘇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今年以來,園區上下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動力,突出“保增長、促轉型、塑品牌、重民生”工作重點,努力在新平台上推進新一輪開發。經初步統計,1-10月全區實現實現工業總産值2411.6億元,增長4.2%;實現地方一般預算收入94.1億元,增長12.4%;完成進出口總額406.8億美元,其中出口194.8億美元,環比逐月增長,經濟回暖态勢進一步确立。

發展産業

近年來,蘇州工業園區深入實施制造業升級、服務業倍增、科技跨越和生态優化“四大計劃”,加快推進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努力建設成為産業高地、創新高地和人才高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經濟轉型成效顯着。堅持走新型工業化之路,較早啟動轉型,初步走出了一條經濟增長、資源集約、生态和諧的發展之路。先進産業高度集聚,79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區内投資了125個項目,全區投資上億美元項目達101個,其中10億美元以上項目6個,歐美項目占比達49%,并在IC、TFT - LCD、汽車及航空零部件等領域形成了具有一定競争力的高新技術産業集群。

經濟結構明顯優化,堅持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高新技術企業産值占工業總産值比重、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達63%、32.5%,并形成“國家服務外包示範基地”、綜合保稅區等一批新的功能亮點,信息技術、集成電路、離岸外包産值分别約占全國3%、17%和8.8%。發展質量持續提高,開展清潔生産、中水回用、節能降耗和綠色建築等循環經濟試點,萬元GDP能耗0.36噸标準煤,萬元GDP的COD、SO2排放量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18和1/40,資源集約和生态環保等指标走在了全國開發區前列,成為首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和首批“國家生态工業示範園區”。

2.科技創新跨越發展。近年來R&D投入占GDP比重每年提高約0.5個百分點,2009年達4.2%,擁有高新技術企業384家、研發機構160家、創投機構85家、國家級創新基地10個、公共服務平台20多個,建成和在建創新載體300萬平方米,國家納米技術國際創新園、中科院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等國家級創新重點項目均落戶園區,成為全國“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

3.東部新城加快繁榮。以CBD建設為龍頭,集聚各類銀行與專業商務機構140多家,環金雞湖區域成為蘇州新的商業文化中心;以全國首個服務外包示範基地為依托,集聚服務外包企業950家、從業人員4.5萬人,2009年完成服務外包産值150億元,其中離岸執行金額5.45億美元,同比增長69%。以全國首家綜合保稅區為平台,引進注冊生産、物流、貿易企業174家,2009年監管貨值達513億美元。

4.中新合作深入推進。先後派出2000多人次赴新培訓,編制實施了80餘項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發揮了改革開放“試驗田”的作用。教育、衛生等各項事業協調發展,2009年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别達3.77萬元和1.5萬元,是園區開發之初的5倍多。

5.各項事業和諧共進。始終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方針,統籌推進經濟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城鄉發展更趨協調,加快推進老鎮區改造、新鎮區建設、社保并軌等實事工程,居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和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去年分别達3.77萬元和2萬元,所轄三鎮綜合實力均在全市排名前列,基本實現城市化。社會事業更趨繁榮,教育現代化水平躍居全省前列,醫療衛生服務網點實現全複蓋,建立了以鄰裡中心和社區工作站為依托的新型社區服務管理體系,開發建設成果惠及全區居民。

黨的建設更趨加強,高度重視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新型社區黨建工作,設立了“中心區—社區—企業”三級黨員服務中心,基本做到了“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章理事、有陣地活動”,基層黨建實現了“有效複蓋”。重視廉政建設,通過完善責任體系、健全監督網絡,重點規範财務管理、政府采購、建築有形市場招投标與土地公開拍賣等各項制度,有效提高了黨風廉政建設水平。

雖然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中央和省市的要求相比,與國内外先進開發區相比,在不少方面還存在差距:如産業結構還有待進一步優化;自主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民生改善與社會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服務業發展和城市繁榮步伐有待進一步加快;高端人才引進和培育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等等。

發展規劃

經過十五年發展,園區已進入“實踐科學發展、塑造國際品牌”的重要階段。園區将加快推進以轉型升級為引領的“二次創業”,力争實現創新型經濟的領跑示範,努力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争力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和國際化、現代化、信息化的生态型、創新型園區。

一是全力塑造先進産業品牌。始終把産業發展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工程來抓,以東部高新技術産業區為重點,推進制造業向高端攀升,堅持高端化、高效益、高增值的産業發展之路,加快構築具有國際競争力的先進産業體系。力争形成液晶面闆、集成電路、機械制造、現代服務業等4個千億級優勢産業,培育軟件及動漫遊戲、服務外包、納米光電新能源、生物醫藥、生态環保、融合通信等一批百億級新興産業,不斷提升産業規模度和競争力。

二是全力塑造自主創新品牌。以獨墅湖科教創新區為主陣地,大力發展創新型經濟,聚焦科技跨越計劃,實施“科技領軍人才創業工程”,推進海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基地建設,加快打造生物納米園、光電産業園、創意産業園、服務外包産業園、環保産業園等一批新興産業基地,着力推進企業上市,力争用3年左右時間形成500萬平方米創新創業載體、6-8個百億級新興産業,培育成功20家以上自主創新型領軍企業、10家以上科技上市公司,加快打造創新型科技園區。

三是全力塑造國際都市品牌。抓住蘇州建設“三區三城”的有利時機,積極融入中心城市發展,進一步優化城市設計、完善功能、豐富内涵、提升品位,重點加快環金雞湖金融商貿區、獨墅湖科教創新區、陽澄湖生态旅遊度假區等重點闆塊建設,全力打造服務外包經濟、總部經濟、金融商貿經濟、物流會展經濟、旅遊文化經濟五個特色現代服務業,力争3年内服務業年均增速超30%,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進一步提升國際技術産業新城的功能形象。

四是全力塑造中新合作品牌。始終維護發展好中新合作優勢,與時俱進加強雙向學習交流,完善互利合作機制,鞏固提升園區項目在中新合作中的“旗艦”地位。充分發揮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機制,按照“第一性、唯一性”要求,加強先行先試探索,努力争取更多政策支持。不斷深化内部體制機制創新,建立健全科學發展考評機制,完善“精簡、統一、效能”的管理體制,弘揚“借鑒、創新、圓融、共赢”的園區經驗。繼續加大“走出去”探索力度,加快蘇宿工業園、蘇通科技産業園開發,不斷提升園區競争力。

五是全力塑造和諧社會品牌。以社會民生為根本,積極探索城鄉一體發展新模式,按照“功能對接、産業對接、建設對接、管理對接”的思路,提升區鎮協調發展水平。更加注重社會和諧,提高群衆生活質量、發展潛能和幸福指數,積極塑造多元多彩、開放包容的園區文化,努力構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間新天堂”。

在新的發展時期,我們将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居安思危、勵精圖治,與時俱進、争先進位,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蘇州工業園區規劃總面積288平方公裡,其中中新合作區80平方公裡。作為蘇州東部新城,園區将建設成為蘇州市現代化新城區和蘇州中央商務區。

根據區域發展總體目标,中新雙方專家融合國際城市發展的先進經驗,聯合編制了科學超前的區域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科學布局工業、商貿、居住等各項城市功能,先後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項專業規劃,并确立了“先規劃後建設,先地下後地上”的科學開發程序,形成了“執法從嚴”的規劃管理制度。

規模

規模

蘇州工業園區地處蘇州城東金雞湖畔,行政區域面積288平方公裡,下轄三個鎮,戶籍人口25萬,其中,中新合作開發區規劃面積80平方公裡。

發展曆程

作為中新兩國政府間重要的合作項目,蘇州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一直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高度重視。多年來,在中新合作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園區開發建設一直保持着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态勢,主要經濟指标年均增幅達30%左右,累計上交各類稅收近700億元,創造就業崗位48萬個,城鎮職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别超過3.3萬元和1.3萬元,率先全面達到江蘇省高水平小康考核指标,綜合發展指數在國家級開發區名列前茅,并被評為跨國公司眼中綜合吸引力最強的中國開發區之一。

剛剛過去的2007年,園區上下以黨的十七大成功召開為動力,按照理事會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始終堅持科學率先和諧發展不動搖,全面推進制造業升級、服務業倍增、科技跨越“三大計劃”和新農村建設,區域發展呈現出增長較快、結構優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勢。

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836億元,增長22%;地方一般預算收入76.3億元,增長45%;進出口總額567億美元,增長13%;新增注冊外資47.7億美元、到帳外資18.2億美元,分别增長24%、14%;城鎮職工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别增長9%和13%,經濟發展保持了财稅增長高于GDP增長,企業利稅增長高于産值增長的良好局面。

目前,園區以約占蘇州市3.5%的土地、5%的人口、7%的工業用電量以及1%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和2%的COD排放量,創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和固定資産投資,25%左右的注冊外資、到帳外資和進出口總額,已經成為蘇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并得到了中新兩國領導人的高度評價。吳儀副總理在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第九次會議上充分肯定園區“走出了一條科學發展、集約發展、和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之路,正在成為先進産業的聚集地、外商投資的密集區和體制機制創新的先行區,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積累了有益經驗。

投資優勢

高新技術産業高地

截止2008年6月,園區累計吸引14500家國内外著名企業落戶,已形成集成電路、軟件、遊戲動漫、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産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産業集群。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占工業總産值60%以上。園區專利申請年增長達50%,其中發明專利申請占比達46%,走在全省開發區前列。

國家級産業基地

圍繞科技跨越發展戰略,園區已建成8個國家級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國家電子信息産業基地、火炬計劃軟件産業基地、中國軟件歐美出口工程試點基地、國家動畫産業基地、國家集成電路産業園、火炬計劃汽車零部件産業基地、國家服務外包示範基地、納米技術國際創新園。

創業投資活躍

園區累計引進風險投資機構和擔保機構近50家,組建成立了蘇州創投集團有限公司,形成了集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産業投資、融資擔保為一體的資金支持體系。園區創業投資資金規模達到100億元。接受過風險投資的園區企業100多家,接受過擔保扶持的區内中小企業300家次。自07年6月開始運作的中小企業統貸平台已為30多家區内初創期的企業提供了貸款支持。

知識産權保護

蘇州工業園區是江蘇省第一個知識産權試點園區。園區設立知識産權專項資金,對企業和個人申請專利給予資助,對年度專利申請大戶、獲得江蘇省名牌産品、江蘇省著名商标和中國名牌産品、中國馳名商标的企業給予重獎。設立蘇州工業園區知識産權服務中心、知識産權舉報投訴中心,以及園區知識産權法庭,為區域保護知識産權提供了司法保障。設立1000萬元的“知識産權保護維權基金”,為區内企業維護自身知識産權合法權益提供訴訟保障。

入駐産業

科技創新集群推進

截止2008年6月底,園區集聚了海内外科技人才創辦的科技型創新企業700餘家,跨國公司和國家級研發機構100多家,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350家。

集成電路産業

園區集成電路産業銷售收入占全國18%。園區已集聚集成電路設計企業40多家,“IC設計與制造産業集群”入選國家産業集群試點。園區是國内集成電路産業最集中、企業最密集的地區之一。

軟件産業

園區軟件企業300家,其中1家産值超10億元,8家超億元,2家入選“中國軟件出口20強”,2家入選“中國軟件外包20強”,5家入選“江蘇省軟件服務外包10強”。

遊戲動漫産業

園區有遊戲動漫企業40多家,其中遊戲公司近20家、動漫公司近30家,50%以上的企業主要從事原創作品生産和營銷,每年原創動畫生産能力超過5000分鐘。

生物醫藥産業

園區醫藥企業産值達80億元。園區已集聚生物醫藥創業企業50多家。5家企業位居“全國醫藥工業企業利潤百強”前列;2家企業位居”全國衛生材料工業企業50強”前列;3家企業位居”全國醫療器械工業企業50強”前列。

新材料産業

園區新材料産業産值達45億元。園區新材料産業主要包括電子信息材料、納米材料、新能源材料、先進複合材料、生态環境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等領域。

在納米新材料領域,由中國科學院與江蘇省和蘇州市人民政府共同創建的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開展以納米電子與器件、納米生物與納米醫學及納米仿生技術為重點方向的研究。

發展目标

我們的目标是:把蘇州工業園區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争力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和現代化、園林化、國際化的新城區。

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一直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高度重視。十年來,在中新合作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園區開發建設快速推進,發展效益不斷提高,群衆生活大幅改善,主要經濟指标以年均45%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長,累計新增就業崗位超過20萬個。

2004年,園區以中央領導多次視察園區和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第七次會議、成立十周年慶典等重大活動成功舉辦為動力,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自覺服從和主動适應宏觀經濟調控,在加快開發建設步伐的同時,更加注重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全區共實現地區生産總值503億元,比上年增長38%;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9億元,增長42%;進出口總額達281億美元,其中出口119億美元,分别增長96%和99%;固定資産投資282億元,增長39%;新增合同外資41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8億美元,分别增長96%和50%;新增注冊内資174億元,成為了國内開發速度較快、協調發展較好、競争力較強的開發區之一。

取得成績

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取得的成績主要體現在:

一、形成了完整科學的規劃體系。根據區域發展總體目标,中新雙方專家融合國際上城市發展的先進經驗,聯合編制完成了具有前瞻性的區域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科學合理布局工業與各項城市功能,先後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項專業規劃,并确立了“先規劃後建設、先地下後地上”的科學開發程序,形成了“執法從嚴”的規劃管理制度。

二、建立了新的開發和管理體制。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CSSD)是園區的開發主體,由中新雙方财團組成:中方财團由中糧、中遠、中化、華能等14家國内大型企業集團出資組建;新方财團由新加坡政府控股公司、有實力的私人公司和一些著名跨國公司聯合組成。管委會是園區的管理主體,下設15個職能局(辦),工作人員面向全國招聘,并通過樹立“親商親民”理念、增強一站式服務功能、實行社會服務承諾制等途徑,初步形成了“精簡、統一、效能”的服務型政府,“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 的服務體系、“公開、公正、公平”的市場秩序和“科學、規範、透明”的法制化環境。

三、建設了高水準的基礎設施。累計投入300多億元,基本完成70平方公裡合作區主要基礎設施開發,其中30平方公裡建成區達到“九通一平”(道路、供電、供水、燃氣、供熱、排水、排污、郵電、有線電視和土地填高平整)的國際水準,建設了首期60萬千瓦發電廠、日供15萬噸自來水廠、日供15萬立方米燃氣廠、日處理10萬噸污水處理廠和每小時供氣40噸集中供熱廠等基礎設施源廠,其中日供20萬噸的水廠二期和日處理10萬噸的污水廠二期将分别于2005年9月和12月完工。

在開發過程中,園區十分注重資源的集約利用,努力在引進項目質量、盤活土地存量、提高單位投資強度上下工夫,開創了 “清淤、治水、取土、擴地”相結合的土地綜合開發利用新模式,避免挖廢耕地1.5萬多畝;通過取消農村宅基地審批,将原先20平方公裡的農村宅基地和村莊用地規劃為6平方公裡的集鎮社區和居住新村,節約用地14平方公裡。

四、引進了高質量的投資項目。園區堅持走經濟國際化和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累計吸引合同外資199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86億美元,投資上億美元項目55個,其中10億美元以上項目6個,區内項目平均投資額超3100萬美元,每平方公裡工業用地投資強度達14.8億美元,英飛淩、三星、日立等50餘家跨國公司設立了研發機構,形成了電子信息、精密機械、生物制藥、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産業集群。同時累計注冊内資512億元,其中私營企業注冊資本158億元,初步構築了國資、民資、外資齊頭并進的混合型經濟發展新格局。

五、促進了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合作區累計開發各類商住房800萬平方米,新建綠地1200多萬平方米,綠化複蓋率超過45%,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示範區和國家生态工業示範園試點認證,空氣、水體、土壤等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具有綜合社區服務功能的鄰裡中心和一批學校、銀行、賓館、商店、公園、醫療診所、體育設施相繼建成投用,園區科、教、文、衛等各項社會事業在高起點上發展、方興未艾。目前,随着蘇州國際博覽中心等50多項地面實事工程啟動,環金雞湖地區将建設成為蘇州市最重要的現代商業商務文化中心。

六、提高了社會和諧文明程度。按照區域總體規劃,統籌布局社會功能,加快區鎮基礎設施對接,基本實現了鄉鎮“兩水兩氣”管網到企入戶。目前,90%農戶已遷入現代化居住小區,5萬名農村富餘勞動力正在轉換為具有就業創業技能的新型市民。園區所轄四鎮綜合實力均居全市前列,婁葑被評為全國千強鎮第四名。同時,不斷加大财政轉移支付力度,建立起複蓋全區的保養安置、社保救助、就業創業三道保障防線,确保群衆生活質量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

七、強化了借鑒創新工作。按照國務院的批複精神,園區結合國情,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經濟發展和公共行政管理等方面,積極借鑒新加坡經驗,累計派出1460多人次赴新學習,編制實施了68項新的管理規章和實施細則,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創新,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環境保護、社會保障、社區服務、一站式服務、職業培訓等方面,建立了高效廉潔的服務型政府和全新的運行體制機制。

基礎設施

80平方公裡中新合作區内主要基礎設施開發已基本完成,目前建成區内全面達到“九通一平”标準。

供電:電源來自三個方向,雙回路供電,電力充足,穩定可靠,擁有華能電廠和藍天熱電廠專門配套供電,總規劃發電量360萬千瓦。

自來水:水源取自太湖湖心,出水水質優于國家标準,并達到飲用水國際先進水平,日供水設計能力為110萬噸。

供氣:已全面使用天然氣,熱值在8000大卡以上,并建有特種氣體專供渠道,可提供不同純度等級的工業氣體。

供熱:采用集中供熱方式,目前每小時可供蒸汽量為290噸。

排污及危險廢物處理: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處理量平均每日達20萬噸,區内100%進行污水收集,污水處理100%達标排放,設計規模達日處理90萬噸;園區建有多家專營的固廢處理企業,擁有先進的處理設備和能力,目前固廢處理和填埋率達100%。

電信服務:可提供國際直撥長途電話、全球互聯漫遊移動電話、無線尋呼、國内主要城市電視和電話會議、傳真通信、ISDN、LAN、ADSL等公用數據網絡通信業務以及DDN數字數據電路等業務。

郵政服務:有專門郵政企業和中外速遞公司,可提供快捷的郵政信函與速遞服務。

防災救災:擁有專門對化工、電子等災害事故進行處理和救助的機構和設備,并建有嚴密的治安管理和報警系統,技防監控實現了全複蓋。設有急救中心、外資醫院和“境外人員服務24小時熱線電話”,随時提供各種應急服務。

配套

除了已經投入使用的滬甯高速公路、蘇嘉杭高速、各類國道外,随着長三角地區的進一步規劃建設,蘇州将通過京滬高速鐵路、滬甯城際鐵路、蘇州輕軌一号線等與上海、杭州、無錫、南京等2小時經濟圈進一步密切聯系。

擁有完善的現代物流體系。蘇州工業園區設有獨立的海關。區内建有虛拟空港,采用上海—園區貨物空陸聯程中轉快速通關模式,空運貨物通關時間最短可縮至5小時。國務院已批準園區整合陸路口岸、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三個區域,形成具備“自由貿易區”功能的新型保稅監管區域,以進一步滿足企業“大物流、大通關”的需求。

園區文化

與有着數千年曆史文化底蘊的蘇州古城相比,成立了13年的蘇州工業園區的傳統文化可謂蒼白、匮乏。為了改變工業園區就是文化沙漠的觀念,園區近年來緻力于文化設施的開設與文化活動的開展。 無論是恢複修建重元寺、建設屬于園區的“鳥巢”(即蘇州科技文化藝術中心),或積極争取成為中國奧斯卡“金雞獎”的評獎基地,蘇州工業園區都傳達了使文化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的願望。 蘇州科文中心

園區是特殊的,因為世界上不少地方都是曆史自然的沿革,但園區不是,它是一個政策的使然,也基于特定政策而發展成一個新城區。中新兩地決定成立園區時,原來的房屋全拆遷了,目前園區數十萬居民都是“新移民”。這是我們文化的特點—移民化,非常年輕而且很國際化,我們的文化(産業)要根據這個特色來做,這方面目前還在慢慢地積澱。

2007年10月開幕的蘇州科技文化藝術中心以及2008年1月17日才開光的重元寺,就是園區重點發展的兩個人文景點。科文中心的總投資近17億元(人民币,約3億4000萬新元),占地面積近14萬平方公尺。這個用了兩年半建設的中心,擁有1200個座位的大劇院,可容納500人邊用餐邊看表演的演藝餐廳、電影城以及商業中心,未來還要建設科技展館和藝術展館。該建築秉承了中國國家大劇院設計師保羅.安德魯(Paul Andreu)的設計理念,集合了“一顆珍珠、一段牆壁、一座園林”。 目前坐落在陽澄湖畔的重元寺則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時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

據了解,其原址上如今隻剩下一間破舊不堪的偏殿。重建後的寺廟占地200多畝,寺内最引人注目的是33公尺高的觀音像,為中國最高的室内觀音像。 此外,金雞獎評獎基地也落戶園區。園區打算在科文中心内設立金雞獎展示館,也考慮建草鞋山文化展館。草鞋山遺址位于園區唯亭鎮陽澄湖南岸,相傳為春秋時期吳國國王餘昧的墳墓所在地,後被确認為最早人工栽培水稻的地方之一,可追溯到6000多年前。

2011年 5月27日,台灣誠品書店在大陸的第一家分店誠品蘇州分店正式奠基開工。誠品蘇州分店位于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東畔,毗鄰洲際酒店,将打造成一個集結文化、表演、藝術、商業、觀光以及人才培育,具有跨界綜效性的創意平台,項目預計在2014年完工。在北京、上海、杭州、蘇州、南京、無錫這六個城市中,誠品最終選擇了蘇州。誠品創始人、董事長吳清友表示“之所以選擇蘇州工業園區,是被園區的誠意所感動,其次是蘇州有濃厚的文化氣息”。

一個開發區、新的城區的魅力不光在于樓房的建設,也在于有沒有内涵、有沒有經常主辦文化活動。在全國開發區當中,蘇州工業園區走在最前面,希望我們的文化與經濟相匹配,我們的經濟是一流的,我們的文化也是。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