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雞儆猴

殺雞儆猴

漢語成語
殺雞儆猴,漢語成語,拼音是shā jī jǐng hóu,意思是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别的人。出自《易經·師》。成語在句中作謂語、定語、賓語;指殺一儆百,含貶義。它的近義詞有殺一儆百、殺雞駭猴、以儆效尤。[1]
    中文名:殺雞儆猴 外文名:punish someone as a warning to others 拼音:shā jī jǐng hóu 近義詞:殺一儆百、殺雞駭猴、以儆效尤 釋義: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别的人。 出處:《易經·師》

注解

儆猴

大淩小者,警以誘之①。剛中而應,行險而順②

①大淩小者,警以誘之:強大者要控制弱下者,要用警戒的辦法去誘導他。

②剛中而應,行險而順:語出《易經·師》卦。師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坎下坤上)。本卦下卦為坎為水,上卦為坤為地,水流地下,随勢而行。這正如軍旅之象,故名為“師”。本卦《彖》辟說:“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

“剛中而應”是說九二以陽爻居于下坎的中信,叫“剛中”,又上應上坤的六五,此為此應。下卦為坎,坎表示險,上卦為坤,坤表示順,故又有“行險而順”之象。以此卦象的道理督治天下,百姓就會服從。這是吉祥之象。“毒”,督音,治的意思。

由來

繩之以法,犯軍令韓信斬殷蓋。殺雞儆猴,振軍心槍斃韓複榘。相傳猴子是最怕見血的,馴猴的人首先當面把雞殺給它看,叫它看看血的厲害。才可以逐步進行教化。捉猴子的人就采用這殺雞戰術,不管它怎樣頑強抗拒,隻要雄雞一聲慘叫,鮮血一冒,猴子一見,便全身軟化,任由捉獲了。

簡介

“殺雞儆猴”說的是殺掉雞來吓唬猴子,比喻懲戒一個以警戒其餘。在耍猴人看來殺掉雞的成本遠遠低于殺掉猴子的成本,雞較之于猴子要無用的多。而雞們一向是“作秀”的高手,什麼“雞飛跳”、“蛋打雞飛”,總之上得了台面,于是被殺的雞總要把“被殺”演繹成一場大張旗鼓奢侈鋪張的大片。滿地雞毛的掙紮,血流四處的慘境,呼天搶地的鳴冤。用這種效果來吓唬猴子是綽綽有餘的了,猴子們自然不想身首異處,隻得俯首帖耳不敢造次了。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齊景公任命田穰苴為将,帶兵攻打晉、燕聯軍,又派寵臣莊賈作監軍。穰苴與莊賈約定,第二天中午在營門集合。第二天,穰苴早早到了營中,命令裝好作為計時器的标杆和滴漏盤。約定時間一到,穰苴就到軍營宣布軍令,整頓部隊。可是莊賈遲遲不到,穰苴幾次派人催促,直到黃昏時分,莊賈才帶着醉容到達營門。穰苴問他為何不按時到軍營來,莊賈無所謂,隻說什麼親威朋友都來為我設宴餞行,我總得應酬應酬吧?所以來得遲了。穰苴非常氣憤,斥責他身為國家大臣,有監軍重任,卻隻戀自己的小家,不以國家大事為重。莊賈以為這是區區小事,仗着自己是國王的寵臣親信,對穰苴的話不以為然。

穰苴當着全軍将士,命令叫來軍法官,問:“無故誤了時間,按照軍法應當如何處理?”軍法官答道:“該斬!”穰苴即命拿下莊賈。莊賈吓得渾身發抖,他的随從連忙飛馬進宮,向齊景公報告情況,請求景公派人救命。在景公派的使者沒有趕到之前,穰苴即令将莊賈斬首示衆。全軍将士,看到主将殺違犯軍令的大臣,個個吓得發抖,誰還再敢不遵将令。這時,景公派來的使臣飛馬闖入軍營,拿景公的命令叫穰苴放了莊賈。穰苴沉着地應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見來人驕狂,便又叫來軍法官,問道:“亂在軍營跑馬,按軍法應當如何處理?”軍法官答道:“該斬。”來使吓得面如土色。穰苴不慌不忙地說道:“君王派來的使者,可以不殺。”于是下令殺了他的随從和三駕車的左馬,砍斷馬車左邊的木柱。然後讓使者回去報告。穰苴軍紀嚴明,軍隊戰鬥力旺盛,果然打了不少勝仗。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