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和

于和

《白眉大俠》中角色
于和,字「九蓮」,出自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根據清末傳統文學作品《小五義》、《續小五義》等作品創作改編的評書作品《白眉大俠》[1]。于和本是東海小蓬萊碧霞宮宮主,武林第一高手,善使碧血鴛鴦劍,江湖人稱綽号為「橫推八百無對手,軒轅重出武聖人」,武器是「雙龍飛鎖」、「碧血鴛鴦劍」。 曾創下一人獨戰十一大劍客劍魔的記錄,實力能擊敗《白眉》中十大高手中任意二人聯手。
    本名:于和 别名: 字:九蓮 号: 所處時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人物簡介

字:九蓮。

綽号:橫推八百無對手,軒轅重出武聖人

武器:雙龍飛鎖、碧血鴛鴦劍

徒弟:「金燈劍客」夏遂良、「九頭神雕」計成達、「八臂哪咤」羅宵

評書《白眉大俠》、《龍虎風雲會》中的重要人物,武藝排名第一,人稱武聖人。

于和是雲南東海碧霞宮宮主,與同門師兄四川峨眉山八寶雲霄觀觀主普渡,冰山北極島島主雪蓮輪流擔任綠林人和武林的領袖。

武聖人在《白眉大俠》和《龍虎風雲會》中是一個絕世的高手,單打獨鬥無人能敵,他的掌門大弟子就是「金燈劍客」夏遂良。

于和一直對上三門不滿,尤其對八十一門總門長普渡和雪竹蓮存在偏見。

後來他的大弟子夏遂良一路退守三教堂、三仙島、最後回到小蓬萊,向于和搬弄是非。

于和誤信,傳來上三門總門長「白雲劍客」夏侯仁,向其詢問此事,不料夏遂良、昆侖僧、計成達等高手從中攪局圍攻夏侯仁,導緻于和與上三門決裂,最後夏遂良怒擺「金燈陣」,困住夏侯仁。

群雄為救夏侯仁,夜探碧霞宮,欲盜碧血鴛鴦劍,與武聖人于和交手。

武聖人于和的最後一戰猶如《笑傲江湖》中的東方不敗力戰群雄一般精彩。于和先是二十個回合将雪竹蓮打吐血,随後力敵普渡,接下來又與偷天換日老劍魔金泰鬥大戰三十回合,最後上三門所有高手圍攻于和,武聖人于和仍然不懼,這正是 問誰敢橫刀立馬,唯我武聖于和。

最後,在遭受上三門所有高手圍攻後,退守東海懸崖,不願投海逃生,遂決定橫劍自殺。

武聖人于和死後,金燈陣被破,其大弟子「金燈劍客」夏遂良亦被上三門所有高手圍攻緻死,被砍成肉醬,其黨羽昆侖僧、計成達、莊子勤、葉秋生、江洪烈等皆被殺死。

武器

「雙龍飛鎖」狀似兩條飛龍,故此得名。

此物堅硬無比,世間萬物,除「碧血鴛鴦劍」外,無任何兵器可斬斷「雙龍飛鎖」。

「碧血鴛鴦劍」:此劍切金斷玉,削鐵如泥,可斬斷世間萬物,于和持「碧血鴛鴦劍」打遍天下無對手。

此劍可謂是《白眉大俠》中的第一神兵利器。

電視劇

拍攝于1993年的電視劇《白眉大俠》裡面的内容與評書中差别較大。然而,電視劇跟評書的共同點之一就是“武林聖人”于和的武功天下第一,同時他也是江湖上公認的武林領袖。

劇中的于和在全劇末尾才出場,但在第十幾集的時候,人們就提到他了。那時,武聖人于和的大弟子“金燈劍客”夏遂良,被古月、郭長達等人所蒙蔽,沒經過武聖人批準,正擅自着手召集五宗十三派八十一門的掌門人召開武林大會。“白雲劍客”夏侯仁将此事告知于和,于和立即派出大護法潘秉臣前往天竺寺當衆人的面宣讀法牒,讓夏遂良取消武林大會。這時的于和還算是秉公辦事。

後來,古月、郭長達等跟随夏遂良來到了小蓬萊,即武聖人的身邊。徐良、白雲瑞他們不久也到了那捉拿朝廷要犯。徐良等原本希望大護法潘秉臣向武聖人道出事情真相,武聖人依法将郭長達等罪犯交給開封府。誰知,于和正在閉門練功,不肯露面。而潘秉臣則被古月下了毒生命垂危,不省人事。古月他們更是在聖人殿搬弄是非。随後,武聖人于和與徐良達成口頭協定,讓徐良一席人在十天内将潘秉臣醫治好。徐良等馬上就帶潘秉臣去了客棧,想盡辦法救治。

不料,古月、郭長達又從中攪局。十日滿了以後,潘秉臣不治身亡。于和事先已讓酒天王救出了晉王趙吉。于和在練成了純陽大法後,便讓四大天王與夏遂良去殺徐良。于和自己則召見晉王趙吉,講出一切原委,并表示自己一直在用武林的力量助趙吉一臂之力。

經過一場又一場的暗算、厮殺,雙方都死了不少高手。徐良連過三關,與白雲瑞、房書安來到聖人谷。這時,徐良已經猜到于和明知古月害了潘大護法,還袒護郭長達他們。此外,于和還是紫血團的首腦,一邊殺人賺錢,一邊赈災濟民。于和也是在隐蔽之處的要犯。在與徐良等人的口角當中,于和繼在聖人殿見趙吉之後,再一次說出了自己的身世來曆。原來,于和不是他真正的姓名。他叫趙德昭,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兒子,八王趙德芳的兄長,晉王趙吉的父親,也就是宋太祖皇位的合法繼承人。宋太宗篡位後他大難不死。這下子,徐良一切都明白了,武聖人于和才是所有一切的幕後主使。

是于和他為了奪取被叔父趙光義簒奪并代代相傳到現今皇帝趙祯手中的皇位,而不擇手段。為此,造成了武林門派間明争暗鬥,江湖生靈塗炭,朝廷與百姓也因此而遭殃。從于和口中,徐良等又了解到,十天以前,在聖人殿,于和的純陽大法尚未練成,不能見血光,所以那時于和他才沒有對徐良他們下毒手,還假意讓他們帶走和醫治潘秉臣。

于和欣賞徐良的才能,希望他追随自己幫助自己奪得本該屬于自己的皇位。徐良表示不願意,于和深表可惜。最後的決鬥也就不可避免了。徐良等打死了許多于和手下的小卒。房書安殉命,徐良和白雲瑞殺死了四大天王。這時,于和終于親自出馬了。于和不愧武功蓋世,練成了純陽大法之後更是如虎添翼。此時的徐良已經得到了陶福安的全部功力再與白雲瑞聯手仍戰不過于和。經過激戰,眼看白雲瑞和徐良紛紛落敗,将要死于于和手裡時,于和突然自盡身亡。臨終前,于和又表示沒人能殺得了他,他已做到物我兩忘,所以他才殺了自己。徐良、白雲瑞也因此僥幸不死。這樣的結局多少讓人有點費解。

于和死後,徐良等就能順利地辦完案了。徐良他們不願幫于和,反而與于和他們勢不兩立似乎與當時流行的封建正統思想不符,因為于和、晉王趙吉他們畢竟是太祖正宗。大概是因為徐良知道于和、趙吉和他們的黨羽太兇狠、殘冷,手段又過于卑鄙,幹了數不清的缺德的、見不得人的或者禍國殃民的事。所以,認為再幫于和就是助纣為虐,不分是非。徐良也不想禍害國家與百姓,也就下決心将于和他們一網打盡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