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虎

美洲虎

貓科豹屬動物
美洲虎又稱美洲豹,廣泛分布在南北美洲各處。最北分布至加拿大,最南分布到阿根廷的南部。體型小于虎而大于豹,與美洲獅不同屬,為貓科豹屬,是美洲最大型的貓科動物,也是最兇猛的動物。它雖然被稱為“虎”,實際上一點老虎樣也沒有,它的花紋象豹,又會爬樹,所以稱美洲豹更合适。由于整個美洲不産虎,人們也沒見過真老虎,才把它稱作“虎”。
    中文名:美洲虎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學名:美洲虎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哺乳綱 目:食肉目 科:貓科

美洲虎

美洲豹又叫美洲虎,其實它既不是虎,也不是豹,而是生活在美洲的一種食肉動物。它身上的花紋比較像豹,但整個身體的形狀又更接近于虎,體型大小介于虎和豹之間,是美洲大陸上最大的貓科動物。除此之外還有美洲豹汽車公司和美洲豹超級計算機

中文學名: 美洲豹 

别稱: 美洲虎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哺乳綱 

目: 食肉目 

 科: 貓科 

屬: 豹屬 

種: 美洲豹 

分布區域: 墨西哥至中美洲大部分地區,南至巴拉圭及阿根廷北部。 

英文名: Jaguar  

基本介紹

 學名:Panthera onca 

英名:Jaguar 

動物學分類: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食肉目-貓科-豹亞科-豹屬-美洲豹種 

産地:北美西南部、中南美洲 

美洲虎簡介

美洲豹 ,西半球最大的貓科動物,又稱美洲虎,貓科中的全能冠軍。但它既不是虎也不是豹。外型像豹,但比豹大得多,為美洲最大的貓科動物,一般居住于熱帶雨林,可以捕食鳄魚等動物,身手十分矯健,美洲豹集合了貓科動物的所有優點,貓科中名副其實的全能冠軍,具有虎、獅的力量,又有豹、貓的靈敏,特别是其咬合力和犬齒在貓科中最強,使獵物斃命的效率最高,喜歡直接洞穿獵物的頭蓋骨是其一大特點。美洲豹的性情比獅、虎還要兇猛,河裡作戰這本不是陸地猛獸的長處,而美洲豹卻敢沖入河中捕殺南美鳄。它們廣泛分布在南北美洲各處,最北分布至加拿大,最南分布到阿根廷的南部。栖息于森林、叢林、草原。單獨行動,白天在樹上休息,夜間捕食野豬、水豚及魚類,善于遊泳和攀爬。無明顯的繁殖季節,常在春季發情。4歲性成熟。孕期100天左右,每胎2-4 仔。壽命約22年。美洲豹與金錢豹(豹)不同的是毛皮的環紋圈中有黑斑點。它是美洲大陸上的大型貓科動物。在南美洲各處都可以發現它們的蹤影,連南極邊的巴塔哥尼亞高原也不例外。至于北美洲,不久前美國南部各州還能發現美洲豹,但現在已經絕迹。雖然,美洲豹現在已是受保護的動物,但仍面臨絕種危機。這主要是因為人們不斷開發森林,破壞了栖息環境,再加上它們帶斑點的美麗毛皮具有高度的經濟價值,使得數以千計的美洲豹遭到人們屠殺。美洲豹長得和豹很像,不過體形較大、沒有豹那麼柔軟靈活。美洲豹是獨來獨往的獵食性動物,會獵食貘、樹懶、烏龜和其他小動物。它們也會爬樹,但技術不太高明;它們比較喜歡在陸地上或水裡狩獵。美洲豹需要的領域範圍,由5平方千米到500平方千米不等,主要依照範圍内的獵物多寡來決定。

 

形态特征

體長為112—185厘米,尾長45—75厘米,體重65—130千克。與豹相比, 美洲豹頭的比例較大,臉較寬,前胸較粗,身體肥厚,肌肉豐滿,四肢粗短。身上的花紋美麗,黑色圓形環圈較大,而且圓環中一般都有一個或數個黑色的斑點,由于是圓環而不是條紋,所以很容易與虎相區别,但它的圓環又與豹的較小而環内中空的環紋顯著不同,細看時不難分辨。尾巴顯著地短于豹尾,僅略長于身長的1/3。美洲豹在頭上和四肢上的花斑為黑色的斑點,毛色同豹差不多,全身呈金黃色至桔黃色,但偶爾也能見到極少數黑色或白色的變種。

  

亞種分化

Pantheraoncaonca–指名亞種,亞馬遜熱帶雨林 

Pantheraoncaarizonensis–亞利桑那亞種(美國境内的已滅絕,墨西哥可能還有) 

Pantheraoncacentralis–中美亞種 

Pantheraoncagoldmani–金色亞種,墨西哥、中美 

Pantheraoncahernandesii–赫爾南德斯亞種,墨西哥, 

Pantheraoncapalustris–潘塔納亞種,巴西南部 

Pantheraoncaparaguensis–巴拉圭亞種 

Pantheraoncaperuvianus–秘魯亞種 

Pantheraoncaveracrucis–韋拉克魯斯亞種

除了已被發現在亞利桑那州的美洲豹繁殖族群(在圖森南部),美洲豹自1900年代初開始就已在美國消失(地區性絕種)。雖然如此,一些美洲豹的族群仍然很可能存在于美國一些未被觀察的地區,包括南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甚至德克薩斯州。 

生活習性

      美洲豹較喜歡栖于樹木茂密的熱帶雨林,但它們亦會廣泛分布于高山、平原等不同的地方。它們生活于多水之地,且跟虎一樣,是喜歡遊泳的貓科動物。美洲豹愛獨行,是蟄伏突襲的掠食者,在選擇獵物方面,它們完全是投機取巧的。它們是頂級掠食者和基石物種(keystone species),在平衡生态系統和調節獵物數量方面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美洲豹有異常驚人的咬力,甚至比其他大貓也強得多,讓它們能咬穿爬行動物的厚皮或甲殼和使用一種不常見的殺戮方式:直接把獵物的顱骨從耳部咬穿,對獵物的腦部造成緻命的損傷。

 

食性介紹

為南美洲食物鍊上端,食物包括魚、樹懶、水豚、鹿、刺鼠、野豬、猴類、淡水龜等,甚至是尖牙利齒的鳄魚和體型巨大的森蚺。近年研究亦顯示美洲豹也有吃腐肉的習性。

繁殖情況

美洲豹沒有固定的繁殖期,一般多在初春發情交配。雌獸一般每隔一年或更長的時間才生育一次,懷孕期約為100—110天,每胎産2—4仔。幼仔出生6周後便會随雌獸出外狩獵,一年半以後才離開雌獸,3—4歲性成熟,但要到5年左右才能完全長成。在幼仔尚未成年的大部分時間裡,随時都會受到雌獸的嚴密保護和悉心指導。   

對幼仔的教育是一個煞費苦心的過程,雌獸首先教它們經常洗澡,這樣有助于它們習慣在水中活動,增強它們的能力和肌肉彈性。還要教會它們遊泳并在水中站穩,讓它們了解水下光線折射的現象。雌獸總是十分精心地注意着幼仔的發育情況,經常同它們做遊戲,這樣也能夠幫助雌獸了解幼仔力量的增長和獨立能力的提高等情況。當雌獸認為幼仔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能力,便開始放手讓它們自由活動了。美洲豹的壽命約為22年。

進化過程

美洲豹雖然和豹長得很像,但頭部顯得較大,尾巴較短,特别是眼窩内側有腫瘤狀突起為其主要的特征,這個腫瘤狀突起是豹、虎和獅等其他豹屬動物所沒有的。美洲豹的祖先是在距今約300萬—1萬年的更新世前期至中期時生存于亞洲的一種四肢細長的大型貓科動物,後來經白令海的陸橋分散到北美洲大陸各地,然後再進入南美洲。但随着時代的變遷,其體形變小,四肢變短,成為現在的美洲豹。

種群現狀

美洲豹為珍貴的觀賞動物之一。在南美洲,很多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尤其是托爾鐵克人、瑪亞人以及阿蘭特克人等奉為美麗的天神,直到今天還受到人們的敬畏,這對美洲豹的保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南美洲的印地安人還總是把美洲豹描繪成能夠在智慧上和争鬥中戰勝所有對手的動物,但是在與人的較量中它卻總是處于劣勢。美洲豹皮毛上那美麗的顔色和花紋是一種很好的保護色,也使它成為一種價值昂貴的毛皮獸,被人們用來制做各種服裝等,價值大約略與豹皮相等。由于現代文明的沖擊,人類不斷開發森林,墾為農田,使自然生态環境遭到大規模的破壞,奪去了美洲豹賴以生存的環境,縮小了栖息地;而且人們為了得到它那漂亮的毛皮,運往北美洲的交易市場,而進行了瘋狂的大規模偷獵活動,尤其是在一些邊遠地區。  

據統計,在1968至1970年内,就有31105張美洲豹的皮張運至美國各大城市出售,這種情況雖然引起了有關部門和野生動物的專家們的強烈反對,但偷獵和走私活動一直沒有被有效地制止。因此,美洲豹的野外數量在最近幾十年中急劇減少。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美洲豹被列入附錄II。此外,産地的巴西等國的政府也都已經建立了保護美洲豹的有關法律。

瀕危原因

美洲豹的主要威脅來自于森林砍伐和偷獵,沒有樹木遮蓋的美洲豹如果被發現,會被立即擊斃。農場主為了保護家畜也經常殺死美洲豹,當地人也經常和美洲虎争奪被捕獲的獵物。從上世紀70年代起,獵取美洲豹皮毛的現象已經大大減少。 阿根廷,巴西,哥倫比亞,法屬圭亞那,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馬,巴拉圭,蘇裡南,美國,烏拉圭和委内瑞拉都禁止捕獵美洲豹,不過有問題的美洲豹允許被處理。 玻利維亞允許捕殺它們并作為獎品,美洲豹在厄瓜多爾和圭亞那沒有受到任何保護。

保護現狀

美洲豹被IUCN列為近危物種,其主要面臨的威脅是栖息地範圍的縮小。南美大多數國家都嚴格禁止捕獵美洲豹。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