榉木

榉木

民間家具的常用材料
榉木,也寫作“椐木”或“椇木”。産于我國南方,北方不知此名,而稱此木為南榆。雖不屬華貴木材,但在明清傳統家具中,尤其在民間,使用極廣。這類榉木家具多為明式,造型及制作手法與黃花梨等硬木家具基本相同,具有相當的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榉木重、堅固,抗沖擊,蒸汽下易于彎曲,可以制作造型,抱釘性性能好。為江南特有的木材,紋理清晰,木材質地均勻,色調柔和,流暢。比多數普通硬木都重,在所有的木材硬度排行上,屬于中上水平。自明清以來,榉木一直都是民間家具的常用材料,随之而來的是我國的榉木材料也日漸減少。1999年,榉木甚至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禁止采伐,因為無原材料可加工,直接導緻市場上專門出售國産榉木的店面很少。然而買過家具的人就知道,榉木這個名字仍然經常被提及。榉木是古代江南地區普遍存在的木種。稍微懂得收藏的人可能聽過“椐木”,如清作椐木櫃、椐木榻、椐木小凳等。“椐木”這個名字在中國傳統家具書籍中常有出現,事實上指的就是現代所講的“榉木”。自明清以來,榉木一直都是民間家具的常用材料,随之而來的是我國的榉木材料也日漸減少。1999年,榉木甚至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市場上專門出售國産榉木的店面很少。然而買過家具的人就知道,榉木這個名字仍然經常被提及。[1]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别名:
  • 中文學名:榉木
  • 中文别名:也寫作“椐木”或“椇木”。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 綱: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又稱木蘭綱。
  • 亞綱:金縷梅亞綱(Hamamelidae)
  • 目:荨麻目(Urticales)
  • 科:榆科(Ulmaceae)
  • 族:樸族
  • 屬:榉屬(Zelkova Spach)
  • 種:榉木
  • 分布:産于中國南方,北方不知此名,而稱此木為南榆。
  • 分布區域:産于中國南方
  • 體征:重、堅固,抗沖擊

基本簡介

榉木:又稱英國,丹麥,法國山毛榉(以産地命名)。樹高一般可達30米,偶爾可達50米,直徑可達1.3米。在密林中枝下高可達18米以上。産歐洲大陸和英國。南斯拉夫,奧地利,法國,捷克,羅馬尼亞,德國,丹麥和波蘭的産量也較大。

榉木,也寫作“椐木”或“椇木”。産于中國南方,北方不知此名,而稱此木為南榆。雖不屬華貴木材,但在明清傳統家具中,尤其在民間,使用極廣。這類榉木家具多為明式,造型及制作手法與黃花等硬木家具基本相同,具有相當的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

榉木屬榆科,落葉喬木,高數丈,樹皮堅硬,灰褐色,有粗皺紋及小突起;有鋸齒,葉質稍薄。春日開淡黃色的小花,單性,雌雄同株。花後結小果實,稍呈三角形。此木材質堅緻,紋理美觀,可供建築及器物用材。按《中國樹木分類學》載:“榉木産于江浙者為大葉榉樹,别名‘榉榆’或‘大葉榆’。木材堅緻,色紋并美,用途極廣,頗為貴重。其老齡而木材帶赤色者,特名為‘血榉’。”有的榉木有天然美麗的大花紋,色彩酷似花梨木

目前,中國國内木材市場出售的榉木多為進口,産地歐洲和北美地區,木質性能穩定,屬于中高檔次的家具用材。

地理分布

又稱英國,丹麥,法國山毛榉(以産地命名)。樹高一般可達30米,偶爾可達50米,直徑可達1.3米。在密林中枝下高可達18米以上。産歐洲大陸和英國。南斯拉夫,奧地利,法國,捷克,羅馬尼亞,德國,丹麥和波蘭的産量也較大。

中國國内木材市場出售的榉木多為進口,産地歐洲和北美地區,木質性能穩定,屬于中高檔次的家具用材。

闆材等級

其等級分三等:一等AAA,二等AA,三等A。

三A面闆:表面光滑,色澤柔潤,周邊規整,無黑點;

二A面闆:紋路不太規則,有少許黑點;

一A面闆:表面粗糙,面紋透底,有木眼,黑點較多。

産品規格

一、榉木指接拼闆

1、雙面A級(AA級)厚度20mm以上

厚度20mm以下

長*寬*厚

2440*1220*35mm

長*寬*厚

2440*1220*25

2、單面A級(AB級)厚度20mm以上

厚度20mm以下

長*寬*厚

2440*1220*35

長*寬*厚

2440*1220*25

3、雙面C級(CC級)厚度20mm以上

厚度20mm以下

二、榉木直拼闆

1、雙面A級(AA級)長度800-1200mm

長度800mm内

長*寬*厚

1000以内*1000以内*35

長*寬*厚

1000以内*1000以内*25

2、單面A級(AB級)長度800-1200mm

長度800mm内

長*寬*厚

1000以内*1000以内*35

長*寬*厚

1000以内*1000以内*25

三、榉木刨光材

1、雙面A級(AA級)

2、單面A級(AB級)

榉木系列

“榉木系列”有着淡雅的木紋色澤,正吻合時下消費者對自然主義家居的追求,此系列小巧精緻的設計,不僅組合方便,也更體現該産品健康、簡潔、環保的設計理念。榉木系列産品與同類産品相比,有四大突出優勢:首先,自然健康的材料優勢;其次,高性價比優勢;第三則是精巧靈活,百變組合的優勢;第四,白色與榉木紋兩種色系搭配,與家居更和諧配套的優勢。有如此多的優點,難怪榉木系列能被衆多業界人士看好,預言它将成為家居市場上一匹黑馬。

衆所周知,現代家居更趨向簡潔時尚,忙碌的生活使更多消費者渴望自由的組合方式,渴望方便快捷的購買,更渴望物美價廉,超性價比将成為"榉木系列"面對市場競争的首要法寶。面對消費者理性消費觀念的增強,香港皇朝家私集團的産品設計師們經過詳細的市場調查與分析後,緻力于開發出适合大衆消費者心理的家具産品,既時尚現代,又簡潔實用;既便于清潔打理,又美觀大方。經過幾個月的精心設計與産品生産試驗,皇朝設計師們不斷在設計上進行優化組合,更在生産制造上進行優化升級,最後銷售上進行價格變革,成就性價比最高的一代新品。

備受矚目的“榉木系列"産品在2009年3月份家具展會上炫世亮相,與廣大消費者見面,相信會令更多參觀者及業界人士眼前一亮。它有着簡潔合理的設計,溫暖柔和的色調,局部弧形裝飾,給人一種舒适和諧之感;它是時尚與實用的化身,是美麗與簡樸相融合的産物,雅緻而富有自然氣息,内斂又不張揚,正适合小戶型家庭及經濟型家庭生活等空間使用。

優質的産品來源于優化的設計,優化的設計創造優雅的生活。因為“榉木系列”不僅在設計手法上控制成本,更在生産制造上合理用材,并在銷售推廣上進行一系列簡化,消費者可以用最優惠的價格獲得優質美觀的産品,真可謂一舉三得。“榉木系列”不僅能讓你體驗健康、環保、舒适的品位生活,更可以讓你以驚喜價格輕松擁有他,并營造出自然和諧的幸福生活,讓你的家居生活來一次完美的變革吧!

榉木特點

榉木特點:重、堅固,抗沖擊,蒸汽下易于彎曲,可以制作造型,釘子性能好,但是易于開裂。紋理清晰,木材質地均勻,色調柔和,流暢。比多數硬木都重,在窯爐幹燥和加工時容易出現裂紋。

從歐美國家進口的同毛榉材質好,進口價為國産山毛榉的數倍。國産同毛榉又稱水青岡,是與榉木木質、構造、木紋、均有所區别的木質,其價位較低。

榉木木質緊密而較重,木紋細且較直,組織構造斑節較少;國産同毛榉木木質較松,重量輕,木紋不明顯,組織構造斑節較多并有色差。

榉樹可以長到30多米,直徑可達1.5米。榉木紋理層層疊疊,比榆木更豐富,蘇州工匠稱其為“寶塔紋”榉木木質也比一般木材堅硬,但不算硬木。在明清家具用材中,榉木有重要地位,自古受人重視。榉木是蘇州地區制作家具的普遍材料。北方也有不少榉木家具,多作明式造型及做工與黃花梨同,素為匠師和收藏家重視。

北方不知此名,而稱此木為南榆。雖不屬華貴木材,但在明清傳統家具中,尤其在民間,使用極廣。這類榉木家具多為明式,造型及制作手法與黃花梨等硬木家具基本相同,具有相當的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榉木屬榆科,落葉喬木,高數丈,樹皮堅硬,灰褐色,有粗皺紋及小突起;有鋸齒,葉質稍薄。春日開淡黃色的小花,單性,雌雄同株。花後結小果實,稍呈三角形。此木材質堅緻,紋理美觀,可供建築及器物用材。按《中國樹木分類學》載:“榉木産于江浙者為大葉榉樹,别名‘榉榆’或‘大葉榆’。木材堅緻,色紋并美,用途極廣,頗為貴重。其老齡而木材帶赤色者,特名為‘血榉’。”

榉木是我們最常見的實木樓梯使用木材。心邊材區别不明晰或微明晰。木材白色或極淺的黃褐色,在空氣中放置可轉為淺紅褐色,紋理端直,肌構細緻、均勻,木材光澤。寬木射線顯著,在縱切面上尤為顯著。淺色的背景上顯有深色的條紋或斑紋。材質随生長條件的不同而有較大的變異。木材幹燥迅速,性質良好,木材硬重。丹麥和北歐所産較其他地區更為硬重。

幹材平均重量約為961公斤/立方米。未幹燥材的強度性質約與歐洲栎木相似,但木材的抗彎強度,勁度,硬度,抗剪強度和抗劈力約較歐洲栎木高20%,抗沖力約高40%。木材彎曲性能優異,加工不難,但常因材質不同而表現不同。

歐洲榉木分紅榉和白榉。二者烘幹前是同一種木材,所不同的是紅榉在烘幹時有蒸汽熏蒸的工藝,而白榉沒有。因此紅榉英文名稱為STEAMED BEECH(意為‘通過蒸汽熏蒸的榉木’),白榉為UNSTEAMED BEECH(意為‘未通過蒸汽熏蒸的榉木’)。而蒸汽熏蒸的時間長短,又決定了榉木紅色的深淺。

一般來說,意大利的紅榉顔色較深,而法國,丹麥的顔色較淺。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白榉并不是雪白的,而是較淺的粉紅色。所謂“水線”就是榉木的心材,榉木的心材烘幹後呈紅褐色至褐色,如果闆材制材過程中切到了心材,闆材上就會有紅褐色或褐色的條紋或橢圓(視心材的形狀而定),不影響木材的強度和其他物理性能,但一般認為影響美觀。羅馬尼亞,波蘭,土耳其的制材廠生産的榉木闆材一般來說水線較多。一般來說,烘幹的闆材在北方使用,含水率應在12%以下。做樓梯或家具時應在8%-10%。在南方使用時至多不應超過15%。

榉木用途

按《中國樹木分類學》載:“榉木産于江浙者為大葉榉樹,别名‘榉榆’或‘大葉榆’。木材堅緻,色紋并美,用途極廣,頗為貴重。其老齡而木材帶赤色者,特名為‘血榉’。”有的榉木有天然美麗的大花紋,色彩酷似花梨木。為優良家具用材,又可供造船、建築、橋梁等用。

在中國長江流域和南方各省都有生長,是中國明清時期民間家具最主要的用材,江南有“無榉不成具”的說法。其材質堅緻耐久,紋理美麗而有光澤,其中有一種帶赤色的老齡榉木被稱為“血榉”的,很像花梨木,是榉木中的佳品;還有一種木紋似山巒起伏的“寶塔紋”的榉木,常常被嵌裝在家具的顯目處。在明清白木家具中,榉木家具淺淡的色澤最接近黃花梨家具,以“蘇作”制作最多,做工也與黃花梨家具相同。建築内檐裝飾也常選用。

榉木家具的生産由明代一直持續到現在.隻不過一度被沉香黃花梨、紅木等材質的家具奪去了風光。随着黃花梨原材的緊缺殆盡,榉木家具才東山再起,成為替代黃花梨最好的木材。榉木家具兼具明式與清式的風格,這與其他材質隻具其一的特點不同。榉木家具與黃花梨家具采用相同的造型和做工,藝術性和曆史價值很高。

最優秀的榉木家具産自蘇州,造型多樣、風格隽秀。榉木多為大料,紋理美麗,工匠多用獨闆體現花紋。案、桌、櫃門一般都是獨闆,厚闆則一剖為二,作為左右兩門。榉木紋理以“寶塔紋”最佳。

目前,國内木材市場出售的榉木多為進口,産地歐洲和北美地區,木質性能穩定,屬于中高檔次的家具用材。

如何辨識

榉木的辨識應該說不很困難,以肉眼觀,少有木材與之類似。榉木的紋理清晰,沒有拖泥帶水之處。榉木常見大材,因而木材質地勻稱,紋理流暢。榉木家具中常見獨闆為案者,寬尺半、長丈餘屬于平常。榉木紋理美麗,故工匠就有意識加以利用,櫃門一般都是獨闆,厚闆一剖為二,翻轉為左右兩門,塔形紋最佳,俗稱寶塔紋。雙寶塔紋櫃門為櫃中上品。

榉木紋理遠觀與黃花梨木相似,近觀相差甚遠。黃花梨木細膩,榉木則略粗糙。黃花梨木紋理多曲線變化,榉木則規律性較強。榉木沒有黃花梨木的“鬼臉”,少疖子,不見榉木有瘿。

榉木分量很重,與黃花梨木不相上下。因質地緻密,硬度很高,其性脆而硬,施工不易。榉木性大,變形率之高,為各類木材之首,尤其南木北運,幾乎每件都發生變形。有的家具從蘇州運到北京,僅數星期就開始變形,改變之大,不可想象。我曾見一圓角櫃的栓杆,自上而下扭轉了一百多度,以緻栓杆的銅件扭向櫃裡,觀之不可思議。

北方人過去不識榉木,稱之南榆,細想有一定道理。榉木為小葉喬木,葉與榆很近似。北方鄉村家具中,榆木為大宗;其地位與榉木在江南地位相等。兩類樹都有高達數丈者,紋理雖有異但卻屬通達順暢一類,細細辨認,榉木紋理的通暢是由極其細小的棕眼不厭其煩的構成,而榆木的通暢則洋洋灑灑,追求大的效果。兩種木材放在一起比較,很容易得出上述感受。

榉木分黃榉和血榉。望文生義,黃榉就是常見之榉木,為大宗,血榉就少很多,色澤深紅,使用舊者稍不注意易與紅木混淆。血榉比黃榉分量更重一些,硬度也更高一些,可能這類品種不如黃榉粗大,故血榉家具小件為多,大櫃、大床、大案幾乎不見。

榉木家具生産的年代長久,時間跨度極大,不像黃花梨、紅木等家具有着明顯的時間跨度。榉木家具在漫長的歲月中,始終執著地将自身的優點展現出來。明末清初,榉木家具追摹黃花梨家具的神韻,清中葉以後,榉木家具又把目轉移到商品化傾向十足的紅木家具上,依然充當一個任勞任怨的角色。榉木家具的品種很多,以黃花梨家具作參照,可以找到一模一樣者。以紅木家具作參照,依然也可以找到與之幾近相同者。

研究進展

1999年,在研究《明清蘇式家具》的專著中,就江南榉木和榉木家具又一次作了進一步的闡述:“就地取材,是人類适應自然環境,創造滿足自己日常生活需要的物質産品的最基本法則。人對天然物材的認識和利用,常常又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文明程度的标志。蘇式家具在用材上開始于廣泛采用江南本地生産的椐木,在民間大量生産椐木家具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木質家具的設計水平和工藝水平。在長期的生産實踐中,漸漸地改變了幾千年來中國古代習慣于生産和使用漆飾家具的傳統觀念……促使明代家具的發展進入了新的曆史階段。椐木家具成了開創中國古代硬木家具生産的先鋒,并獲得了重要的地位。”

“在明清兩代的蘇式家具中,生産時間長久、産品豐富多樣的以榉木家具為最。今天,凡研究明清家具的,都已經清楚地認識到:最早、最優秀的明式家具中,有不少是選用榉木來制造的;各個不同的曆史時期,都可以找到榉木家具的各個品種。由此不難推斷蘇式家具之所以成為明式家具的典型和代表,首先是由于廣大民間榉木家具的大量生産奠定了深廣的基礎。這也清楚地說明了蘇式家具在用材上的一個重要特點,這個特點成為蘇式家具與其他地域家具文化截然不同的區别和特色。”

2007年年底,赴海南島對明清家具的用材降香黃檀(俗稱海南黃花黎)進行考察。卻發現,如此優質的木材,在明清時期的海南隻是大量用它來作為建築材料,或用于制造各種日常使用的生活器具和生産工具,包括刀墩闆、雞食槽、犁柄、爬竿等等。當時海南所制的家具大多十分簡陋,在海南地區,降香黃檀在明清時期當地也隻視為一種普通的木材而已,它卻并沒有像江南榉木一樣在明清家具史上産生如此的輝煌。這一曆史情景充分地說明不是單純的某一種物質,而是在某種環境、在許多特定的條件下人們對某一種物質的認識、利用、改造才産生和創造了一種新的文化現象。

由此可見,明式家具之所以起源于以蘇州為中心的江南地區,除了不可或缺的以用材為條件之外,更重要的是人們對優質木材獲得的文化思想,是以蘇州為中心的江南地區當時的經濟基礎、時代背景和人文意識所共同孕育的結果。

時下不難看到,近些年來,在傳統家具的理論研究和社會生産中,仍然存在着與此類似的關于用材與家具等認識上的種種偏頗和錯誤,至今,仍有着許多從“紅木家具熱”中引進的“唯材”而貴、“唯材”而美、“唯材”而論的現象,對當今傳統家具的設計和創新,對居室家具文化生活的提高以及社會生活文明的發展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由此,2008年靈岩山房主人的收藏品和蘇州市職業大學聯合舉辦了一個以蘇州地區榉木家具為内客的主題性展覽,展出江南明清榉木家具140餘件,其中不乏明代和清代時期的明式家具精品佳作。現擇選明代榉木團螭紋六柱架子床、明代榉木靈芝紋夾頭榫畫案、清代康熙刻款榉木翹頭案、淸代乾隆榉木漆書平頭案、淸代中晚期榉木嵌寶三屏榻等為實例,重溫故情,并飨廣大讀者。

中國明式家具的研究,從一開始就進入了一個很難避免的誤區,由于認識的不足,研究者沒有注意和重視明式家具産生的源頭,直至今天有不少人仍然認為似乎是“黃花梨木”家具的出現才産生了中國的明式家具。從1944年德國學者古斯塔夫.艾克教授出版《中國花梨木家具圖考》到1985年王世襄出版《明式家具珍賞》和1989年出版《明式家具研究》,他們在對中國明式家具的研究中都不自覺的疏忽了江南榉木家具在中國古代漆家具發展到硬木家具過程中所發揮的特殊作用。

王氏認為榉木“比一般木材堅實但不能算是硬木”,不過,在說到“細木家具”時倒也說了“其中可能包括椐木(榉木)家具”的一番話,并說“流傳在北方的所謂南榆家具(注:即榉木家具)也不少,多作明式,造型與制作手法與黃花梨等硬木家具相同”。但是,對于“黃花梨”等硬木家具的形成,恰恰是賴于長期以來以蘇州為中心的江南地區的“細木家具”,即榉木家具的生産,卻沒有引起重視。以後有些人甚至把江南榉木家具一概地說成是“鄉村家具”、“柴木家具”,以帶有貶義的心理和價值觀去看待這一明式家具的先驅,并且以為其生産的年代較晚。

如1995年《收藏家》雜志第10期中,《中國鄉村家具》的作者就這樣認為:“在黃花梨木清初告缺以後,顯然紅木的進口沒有跟上,而蘇州工匠又不可能停止生産,所以大量的明式風格的蘇做家具是以當地優良木材——榉木制做的。”并在次年該雜志的第23期的有關闡述中又再陳述說:“榉木為蘇州一帶特有木材。北方人稱之為南榆,此類木材為蘇州工匠替代黃花梨首選木材。”

1996年在正式出版的《中國紅木家具》一書中,就曾發表了自己不同的觀點,認為“在長江中下遊的江南地區,民間選用當地盛産的榉樹為家具的用材,大量制造供人們日常生活使用的榉木家具,給中國傳統家具帶來了一次開創性機遇。榉木,江南人書寫成‘椐木’,木材質地堅緻,色澤明麗,花紋優美。尤其是樹齡久長、粗大高直的樹材,心材呈紅橙顔色,紋理的結構呈排列有序的波狀重疊花紋,俗稱‘寶塔紋’。從明代榉木家具中,我們可以一目了然地發現當時匠師們憑借這種天然本質紋理創作的審美意匠。在蘇州、松江一帶,還把這類木制的家具稱之謂‘細木家夥’,以示它與傳統‘銀杏金漆’家具在工藝技術上和類别上的差異。這說明,這類家具在當時人們心目中已經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還強調地指出“榉木在江南民間被視為‘硬木’,所制的家具非常考究,它不僅是中國古代優質硬木家具之先導,而且一直連續不斷地生産到20世紀的五六十年代,是生産時間最長久的民間實用硬木家具。江南榉木家具對優質硬木家具發展的作用,對明清家具文化的積極意義,今天已越來越成為人們的一種共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