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衣社

藍衣社

國民黨特務組織
藍衣社(The Blueshirts)是1930年代中國國民黨的一個内部組織。其實,"藍衣社"的組織并未存在過,隻是一種訛傳。而真正的蔣介石麾下的黃埔系軍人組織叫"三民主義力行社",企圖克服日本入侵危機、制止國民黨腐化堕落。其中到處殺人越貨、密捕刑偵的則是"三民主義力行社特務處"。胡宗南、桂永清、鄭介民、戴笠……都從這裡開始了自己的發迹。但它最終卻演變成中國曆史上唯一一次的法西斯化運動,因為它的創始者們堅信:隻有法西斯,才能救中國。
    中文名:藍衣社 外文名: 别名:中華民族複興社 性質:情報性質的軍事性質團體 主張: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

簡介

藍衣社(The Blueshirts)是1930年代國民黨的一個内部組織,積極效仿意大利和德國法西斯主義的褐衣黨(brown shirts)和黑衫黨(Blackshirts)。于日本侵華後和中國自己對德、意宣戰以後的1940年代解散。1930年代初,中國國民黨内具有理想主義刻苦清廉的人士發起成立“藍衣社”,企圖克服日本入侵危機、制止國民黨腐化堕落。

其實,"藍衣社"的組織并未存在過,隻是一種訛傳。而真正的蔣介石麾下的黃埔系軍人組織叫"三民主義力行社",其中到處殺人越貨、密捕刑偵的則是"三民主義力行社特務處"。

混淆

20世紀30年代初,藍衣社可以說是一個神秘而又恐怖的組織,藍衣社運動也成為當時中國最有影響的政治運動。然而,“藍衣社”的稱呼并不存在,真正代替它的是另一個秘密團體一“複興社”(全名“中華民族複興社”)。“複興社”為何被傳為“藍衣社”?這主要是一個名為劉健群的人所首倡的。劉健群作為複興社中的“十三太保”之一,他是一個唯一例外的非黃埔生。

由于不是嫡系,盡管身居高位,會說會寫,也很會活動,但最終是不可能得到蔣介石的真正信任,不可能取得以黃埔學生為骨幹的各級組織及其成員的認同,更不可能培養自己的基本力量。他的一生發迹于政治。但最終也不過是在官場上插科打诨的醜角,最多也隻能算是一個“跳加官”的場面人物而已。

宗旨

蔣介石為藍衣社拟定的“宗旨”:

革新教育、開發實業、調劑勞資、統制工商、平均地權、扶助耕農、喚起民衆、注重道德、崇尚禮儀、創造武力、夭志勞動、誓服兵役、恢複領土、還我主權

“第二期革命”的主旨是重塑國民黨作為革命黨的形象和靈魂,但是這個以法西斯主義為指導的國民黨革新工程未獲成功。

組織結構

20世紀30年代,存在于國民黨内部的主要是兩個并行的組織,即CC系和力行社,當時的國民黨黨争就體現在這兩個黨派的權力之争,直到1938年這兩大組織被取消之後,國民黨内部的黨派争奪就以黨團對立的形式延續到國民黨敗退台灣。在蔣介石的政權體系中,除了CC系和力行社,還有一個政學系,這三個功能不同的組織同時也是蔣介石政權的三大支撐組織。

力行社由三個不同功能、不同名稱和彼此相對獨立的層級組織所構成。頂層是“三民主義力行社”,是最高決策和指揮層;第二層包括兩個組織,即“革命軍人同志會”和“革命青年同志會”,為承上啟下的決策執行層;第三層是“中華複興社”,為領導群衆,直接執行決策的階層。在“中華複興社”之下,還設有一些外圍團體,如“民族運動委員會”、“中國童子軍勵進會”、“西南青年社”、“中國文化協會”和“忠義救國會”等。這些外圍團體實際構成了力行社的第四層。

頂層的力行社和中層的革命同志會均各有從中央到基層的組織體系:中央設總社,省級設分社,縣級設支社,區級設小組。“中華複興社”自身沒有幹部組織,受革命青年同志會領導。

各階層的人數,頂層“三民主義力行社”大約僅有300餘名成員;中層“革命青年同志會”到1938年解散時,約3萬人;“革命軍人同志會”存在時間不到一年,人數多少不明;底層“中華複興社”的成員有多少,說法不一,或說10萬以上,亦說近50萬。

行社社員的吸收,采層級遞進制,先入“中華複興社”,次由“中華複興社”社員提升為革命同志會會員,再由革命同志會會員晉升為“三民主義力行社”社員。能由同志會升入“三民主義力行社”者很少。

整個組織具有高度秘密性和鐵的紀律。組織内部隻有縱向聯系,而無橫向聯系;隻有自上而下的集權,沒有自下而上的民主;隻有上層組織成員領導和指揮下層組織,而下層機構的成員除幹部外,不知有上層組織的存在。

力行社從發起宗旨,到組織形态,均顯示出是一個龐大的具有嚴密組織系統的準政黨團體。力行社作為一個組織的存在雖然隻有短暫的6年(1938年取消),但它所輻射出的組織能量卻是驚人的,其觸角幾乎伸展和滲透到中國政治社會的各個領域;其組織結構的嚴密性、複雜性和内部協調性亦非既有的國民黨黨機器所能企及。

數十萬人的規模更是戰前國民黨内其它政治派系所無法比拟。戰前國民黨黨員人數,據1937年1月的統計,總計亦不過165萬人,内中有名無實的軍隊黨員約占101萬,海外黨員約占11萬,國内普通黨員不到53萬人。

力行社成員中隻有一部分具有國民黨黨員身分。力行社的組織規模也反映出它不是一個普通的政治派系,而是一個自主性和組織力均甚強健的,堪與國民黨黨機器相颉颃的準政黨組織。

主要人物

蔣介石:三民主義力行社社長、“藍衣社”的最高領袖。

1932年1月,他決心贊助隻有六十餘名成員的力行社,并将之改造為效仿德國納粹黨、意大利“黑衫黨”的秘密組織。在他的支持下,力行社很快發展成員約三百名,其下屬組織“革軍會”、“革青會”和“中華複興社”,成員更多達五十萬。但與此同時,為實現自己的分而治之,他上下其手,使力行社四分五裂、内部傾軋不斷。他的這些手筆,引發了賀衷寒、鄧文儀等力行社首腦的暗自不滿,在西安事變中,他們試圖置蔣介石于死地。 

滕傑:力行社創始人、首任書記。

他富有熱血而忍辱負重、兢兢業業,是力行社、“藍衣社”曆史上最沒有争議的首腦。1931年7月,他甘冒殺身之禍,與未婚妻陳啟坤發起了力行社;一年多以後,力行社、“藍衣社”發展成員萬餘人,他卻被蔣介石免去了書記職務。 

賀衷寒:力行社靈魂人物之一、第二任書記。

他曾是黃埔學生的政治領袖,并被視為蔣介石“接班人”的主要人選。在他的手上,力行社發起了第三級組織“中華複興社”,成員多達十餘萬。

但為了避免他的坐大,蔣介石支持康澤組建了效仿德國黨衛隊的“别動隊”,使以康澤為首的西南人勢力,與賀衷寒為首的湖南人勢力從此勢均力敵、相互抗衡。 

他對蔣介石漸漸怨恨。西安事變中,他成為武力解決的主要代表,試圖取蔣以自代。但蔣介石活着回來後,他被視為有“狼子野心”,從此畢生不得志。 

劉健群:力行社唯一的非黃埔魁首、第三任和第五任書記長。

他以一介文人身份,提出“藍衣社”構想、試圖将中國法西斯化,由此得到蔣介石的賞識,被笑稱為蔣介石“螟蛉子”以及另一個接班人人選。但他與力行社的其他首腦關系緊張,特别是他散發小冊子《中國國民黨藍衣社》、使外界普遍認為力行社是“藍衣社”後,更如此。為此,他曾被戴笠追殺。 

後任台灣小政權“立法院”院長。 

豐悌:力行社第四任書記長。

 

他是藍衣社的“留歐派”首領,1934年夏天出任力行社書記長。他任内表現平平,卻卷入了一樁非常重大的政治事件,那就是“刺汪案”。為避免外界誤認為自己殺人滅口,蔣介石留下了他的性命,1938年10月,他以“長沙大火”的借口被冤殺。 

鄧文儀:力行社第六任書記長。 

他曾任蔣介石侍從秘書,年僅27歲,卻負責軍長、師長人選的薦任審核,是中華民國最有權勢的人物之一,但1934年夏天,他因為CC系、政學系的聯手陷害,失去了一切權力。1936年8月,他被任命為力行社書記長,但對蔣介石也異常怨恨。幾個月後,在西安事變中,他與賀衷寒一同成為武力解決派的主角。 

鄭介民:力行社特務處副處長、第七任書記長。

 

他是戴笠的主要助手,但與戴笠面和心不和。他代表了特務處中親近力行社總社的力量。西安事變後,他被任命為力行社書記長,但已是“看守”書記長。 

戴笠死後,他擔任軍統局的後身“國防部保密局”局長。 

康澤:力行社第八任書記長、“别動總隊”總隊長。

 

他被譽為民國罕見的“組織天才”之一,1933年夏天,他組建了效仿德國黨衛隊、權勢熏天的别動隊,被毛澤東視為毀滅瑞金的元兇之一。他也被視為蔣介石最有力的接班人之一,但不久後,他明白了自己與蔣介石隻是互相利用關系。1948年5月,他在襄樊被解放軍逮捕時,蔣介石以為他一定會“自殺殉國”,為此開了兩次追悼會,但這時候,他已在西柏坡總結自己的“反動思想”、并痛罵蔣介石了。 

戴笠:力行社特務處處長。

力行社、“藍衣社”解散後,他的特務處被改組為軍委會調查統計局,即無人不知的“軍統”。 

他原先隻是個不得志的小人物,但1931年秋天,他參與發起力行社後,開始了自己的發迹。他先是被任命為特務處處長,兩年多以後又兼并了鄧文儀的“調查課”,成為民國主要的特務首腦。1936年,他控制了中國的警察系統,開始效仿希姆萊的“政治警察”制度,被稱為“中國希姆萊”。更重要的是,在西安事變中,他與力行社其他人物态度截然相反,跑到西安“殉難”,從此深得蔣介石的信任。 

台灣良雄的《戴笠傳》認為,沒有力行社,就沒有戴笠,“即使說力行社隻成就了戴笠一人,亦不為過”。

大事記

1931年7月:滕傑受黃埔東京同學會委托,從日本回國,意在警告中國政府,日本将侵略滿洲亦即東三省。但來到南京後,他發現政府已經完全癱瘓了,任何人對中國時局、命運都失去了信心,為此,他起草《計劃書》,決心創建一個“意志統一、紀律森嚴、責任分明和行動敏捷”的秘密組織,内反腐敗、外抗侵略,以護黨救國。

滕傑之未婚妻陳啟坤為該設想的最早贊助者。

1931年9月:在“滿洲事變”也就是“九一八事變”的背景下,四十餘名黃埔學生發起了“力行社”籌備處。它包括了賀衷寒、胡宗南、桂永清、鄧文儀、戴笠、鄭介民等人。不久後,康澤、肖贊育等二十餘人,也先後加入了力行社“籌備處”。

1932年1月:在奉化溪口鎮,下野的蔣介石得知這些學生發起“力行社”的消息後,不僅沒有按照軍令殺了他們,恰恰相反,對法西斯主義已深感興趣的他,決心利用這個秘密組織,鞏固自己的獨裁地位。他為此召見了力行社的三個主要首腦,滕傑、賀衷寒和康澤,指示他們說,“要多借鑒複興的德國和意大利運動,或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從此以後,力行社的悲歡沉浮,開始取決于蔣介石。

1932年3月1日:在南京勵志社舊址,蔣介石主持召開了力行社會議,“三民主義力行社”正式成立。

在這次會議上,蔣介石兼任社長,滕傑出任首任書記,滕傑、賀衷寒、康澤被任命為常務幹事。

1932年3月:力行社的兩個下級組織,“革命軍人同志會”和“革命青年同志會”先後成立。兩三個月後,革軍會已有成員三千人,革青會也有了大約兩千名成員。

1932年6月:蔣介石駐節武漢,十五名力行社社員随行。他們不僅剿滅了大别山蘇區,并發起了當時廣為人知的“武漢清流”風暴。

在此期間,力行社接管了兩個堂口組織,并将之改組為外圍組織“忠義救國會”。

1933年1月2日:滕傑被免去力行社書記職務,賀衷寒接任書記。此前三天,蔣介石下令停止“革軍會”活動,不久後又将革軍會并入革青會。革青會擁有成員萬餘名。

1933年3月29日:賀衷寒發起了效仿德國沖鋒隊的第三級組織“中華複興社”。當年夏天,複興社已發展成員四、五萬人。

1933年4月4日:在北平,劉健群向衆多記者分發了小冊子《中國國民黨藍衣社》,此舉使外界普遍認為,秘密的、旨在建立蔣介石獨裁統治的力行社,其名稱是“藍衣社”。從此以後,“藍衣社”成為這個龐大的、共分三級并控制着忠義救國會的秘密組織,一個最廣為人知的稱謂。 

1933年7月:在南昌,蔣介石下令組建效仿納粹黨衛隊的“軍委會别動總隊”,并任命康澤為總隊長。此舉使康澤為代表的“西南派”勢力,成為堪與賀衷寒的“湖南派”相提并論的力量。

康澤在江西的作為,後來被毛澤東視為毀滅瑞金的元兇之一。

1934年2月19日:在南昌,蔣介石根據藍衣社成員的建議,發起了席卷全國的“新生活運動”。在這場運動中,藍衣社進行了法西斯化輿論鼓吹,它的宣傳處及外圍組織“中國文化學會”,漸漸取代了國民黨中宣部,成為民國最主要的宣傳管制機關。

1934年3月:賀衷寒被免去書記職務,劉健群成為第三任書記,并改稱“書記長”。在賀衷寒的任期内,藍衣社三級組織共發展了約十萬名成員,成為民國三大派系之首;但也是在賀衷寒的任期内,藍衣社内部四分五裂、派系泛濫。

1934年6月:“南昌大火案”發生,因為CC系、政學系的聯手陷害,鄧文儀被免去蔣介石侍從秘書職務,“中國文化學會”被解散。此舉标志着藍衣社的極盛而衰。

1934年8月:劉健群去職,豐悌成為第四任書記長。與此同時,戴笠僅有145人的特務處,兼并了鄧文儀的“調查課”,特務處達到了1772人。後來,史學界普遍認為,“系戴笠個人事業中的一件大事”。

1935年6月:“何梅協定”交涉期間,日本人提出的九項要求中,有五項針對藍衣社。在日本人的幹涉下,藍衣社的主要勢力,政訓處、憲兵三團和社員關麟征與黃傑控制下的兩師中央軍,全部撤出華北。此舉标志着華北淪為日本的勢力範圍。

此舉也刺激了蔣介石,使他下定了對日作戰的決心。

1935年夏天:為對日作戰,在豐悌的領導下,藍衣社發起了全民軍訓。此後兩三年,藍衣社共訓練學生約60萬人、民衆約500萬人,成為抗日戰争的發動機。也是在這個過程中,藍衣社成員先是發展到約30萬,繼而又發展到50萬。

1935年11月1日:在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上,原十九路軍連長孫鳳海刺殺汪精衛。此舉與藍衣社有關:“敵對分子”陳光國已混入了藍衣社,并出任藍衣社助理書記;他參與了刺殺汪精衛的密謀,并通過“《司令塔》事件”,試圖制造蔣介石主使刺殺汪精衛的假象,離間蔣汪關系以分裂國民黨。案發後,蔣介石免去了豐悌職務,劉健群再任書記長;而戴笠迅速破獲該案,從此更得蔣介石信任。

幾十年來,關于“刺汪案”,各種著作汗牛充棟。本書發前人之未見,從藍衣社着手,提出“離間說”。

1936年8月:鄧文儀出任書記長。在他的任期内,主要有三件大事:大量發展複興社社員以準備抗戰;為蔣介石五十歲生日祝壽;以及處置“西安事變”。

鄧文儀出任書記長前後,在“廢警改團”的争論中,戴笠不僅保留住了26萬3千名險遭裁撤的警察,成為中國警察的領袖性人物,他并效仿希姆萊、開始了“政治警察”制度。他的“中國希姆萊”的名聲,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爆發後,以鄧文儀、賀衷寒為首,藍衣社成為“武力解決派”的積極主張者。為置蔣介石于死地,它并采取了一系列被稱為“狼子野心”的舉動。蔣介石被釋放後,開始清洗藍衣社,并決心解散它。

西安事變改變了衆多藍衣社成員的命運。隻有戴笠,因追随宋美齡前往西安“殉難”,從此被視為最忠誠的鷹犬走狗。

鄭介民取代鄧文儀,成為藍衣社第七任書記長。

1937年11月:康澤出任藍衣社第八任也就是最後一任書記長,他的主要工作,是籌備“三民主義青年團”,藍衣社的三四十萬名成員,成為三青團的主體;與此同時,戴笠也受命将藍衣社特務處改組為“軍委會調查統計局”,即“軍統”。

1938年5月16日:在武漢,藍衣社召開了它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全國代表大會。5月18日,藍衣社宣告正式解散,藍衣社的衆多魁首,從此命運沉浮、悲歡難以盡述,但它的兩個遺産:三青團和軍統局,卻依舊久久地影響着後來的中國曆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