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

漢語漢字
“攜”就是“提着”的意思。攜其妻子。——《公羊傳·襄公二十七年》于是夫負婦戴,攜子入于海。——《莊子·讓王》民扶老攜幼。——《戰國策·齊策四》攜幼入室。——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攜童幾數人。——明·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 中文名:攜
  • 拼音:xié
  • 繁體:攜
  • 部首:扌
  • 字碼:643A
  • 五筆:rwyb(98)rwye(86)
  • 倉颉:QOGS
  • 鄭碼:dny
  • 筆順:1213241112153
  • 字級:一級
  • 平水韻:上平八齊
  • 筆畫:13
  • 四角号碼:50027
  • UniCode:CJK
  • 釋義:攜(形聲。從手,隽聲。本義:提着)同本義(把地上的物品舉提起來)攜,提也。——《說文》如璋如圭,如取如攜。――《詩大雅闆》
  • 統一漢字:U 643A
  • 五筆98:RWYB
  • 五筆86:RWYE
  • 部外筆畫:10
  • 四角号碼:50027
  • 注音:ㄒㄧㄝˊ

字源演變

統一規範簡化為“攜”。

現代釋義

基本釋義

xiéㄒㄧㄝˊ

帶:~手。~帶。扶老~幼。

離,叛離:~離。~貳。

詳細釋義

攜、擕xié

〈動〉

(形聲。從手,隽(jùn)聲。本義:提着)

同本義(把地上的物品舉提起來)[carryinhand]

攜,提也。——《說文》

如璋如圭,如取如攜。——《詩·大雅·闆》

又如:攜壺;攜帶(提挈,照顧);攜酒牽;攜杖

拿着,持[hold]

閑攜杖,漫出門,官槐滿路葉紛紛。——清·孔尚任鯠《臫頭桃樤花扇》

又如:攜盤;攜帚

牽挽;挽扶[lead]

相攜于道。——《淮南子·覽冥》

吾與汝并肩攜手。——清·林覺民《與妻書》

又如:攜抱(牽挽扶抱);攜率(率領);攜将(扶持);相攜于道;攜幼扶老;攜扶;攜負(牽背)

帶,随身一道[bringalong]

攜其妻子。——《公羊傳·襄公二十七年》

于是夫負婦戴,攜子入于海。——《莊子·讓王》

民扶老攜幼。——《戰國策·齊策四》

攜幼入室。——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攜童幾數人。——明·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又如:攜子同行;攜女歸甯;攜行;攜家眷同行;攜款潛逃;攜械投誠

通“愶”。離;背離;離散[discord]

招攜以禮,懷遠以德。——《左傳·僖公七年》

不如私許複曹,衛以以攜之。——《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其刑矯誣,百姓攜貳。——《國語·周語上》

須要宣布皇靈,攜其黨羽,則王直勢孤,自不能容。——《西湖二集》

又如:攜爽(背離);攜弛(有二心而松懈);攜泮(離散);攜貳(有二心,叛離);攜背(背離,背叛);攜叛(背叛)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俗攜字。

(攜)《唐韻》戸圭切《集韻》懸圭切,$音畦。《說文》提也。《六書故》縣持也。《書·立政》左右攜仆。《注》攜持仆禦之人。《詩·大雅》如取如攜。《疏》物在地上,手舉攜之。《禮·曲禮》長者與之提攜,則兩手奉長者之手。《注》提攜,謂牽将行。

又離也。《左傳·僖七年》招攜以禮。《周語》節度不攜。

又連也。《前漢·天文志》杓攜龍角。《注》杓,鬥柄也。

又姓。見《姓苑》。或省作㩦。俗作攜㩗攜,非。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