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餅

太谷餅

山西省傳統名吃
太谷餅是山西省傳統名吃,因産于太谷縣得名。始于清代,太谷餅具有甜而不膩、酥而不碎,味美鮮香等特點,以其香、酥、綿、軟而聞名全國,享有“糕點之王”的美稱。[1]太谷餅為“晉商飲食文化”的典型代表,著名歌唱家郭蘭英那首清脆悠揚的“平遙的牛肉太谷的餅……”更是讓太谷餅的美名傳遍天下。
  • 中文名:太谷餅
  • 外文名:
  • 别名:
  • 主要食材:白面
  • 特點:甜而不膩、酥而不碎,味美鮮香
  • 分類:小吃
  • 口味:甜

曆史淵源

太谷餅的産生和盛行都與明清太谷商業經濟的發展有直接關系。相傳在明末清初,太谷縣城東南的溝子村有一富家太太,經常在夜裡想吃餅子。

可對傭人們從城裡買回的各種面餅,她不是嫌油膩難吃,便是嫌幹硬難嚼。這可難壞了她家的傭人。消息傳到縣城一家燒餅鋪裡,掌櫃的為了做成這筆生意,特地讓鋪子裡的老師傅設計出了一種甜餅。

這種甜餅是由白面、白糖、芝麻油和雞蛋清做成的爐烤實心餅,直徑約12厘米,中間厚約3厘米,其表皮色呈茶黃,上面還粘有脫皮的白芝麻。

太谷餅具有酥而不硬、軟而不綿、香甜不膩的特點,而且即使存放一個月後,它的色、香、味也不會改變。

其主要原料是精白面、白糖、胡油芝麻、蛋清。制作方法是用蛋清将六成上等白糖和四成上等白面調成糊狀,用勺子盛在扣爐内,糊狀自然融流成圓形。

成熟後,上撒芝麻,下抹胡油,再用慢火烤熟。送到闊太太府上後,頗受青睐,于是誕生了享譽後世的太谷餅。後來太谷餅被深居宮廷的慈禧太後發現,将其定為宮廷貢品,更讓太谷餅身價陡增。

另一說在清朝鹹豐年間,太谷城東南溝子村,有個姓張的以開餅面鋪為生。他看到太谷縣商賈雲集,經濟繁榮,富豪大戶們貪圖享受,就苦思冥想,反複試驗,制成了一種“甘餅”,受到有錢人的歡迎。

這種“甘餅”,用料講究,烤制技術特殊,吃起來香酥甜軟,很快即遠近聞名。

相關故事

1934年(民國23年),蔣介石來到太谷探親,看望他的大姐夫孔祥熙。孔祥熙為了迎接他的連襟,買了一座宅院,按照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進行了一番修葺,不僅古色古香,還有地方特色。

山西,在蔣介石的印象中,是個窮鄉僻壤,當然不會有什麼好吃的東西。

然而,當孔祥熙請他品嘗家鄉特産太谷餅時,太谷餅甜而不膩、酥軟爽口的口感使蔣介石大為驚訝,他摸着光頭,連聲說,想不到山西有這麼好吃的東西。于是他便想将太谷餅面點鋪渡江南遷到金陵。

孔祥熙看出了連襟的意思,沒等他開口,采取了先聲奪人之法,講起古來。

說慈禧庚子年逃難長安,途經太谷吃了太谷餅也說好,回京途中,慈禧下旨要太谷餅面點鋪随駕進京,沒想到小小的太谷餅面點鋪不願離開故士,居然抗旨不願随駕進京。

太谷巨賈曹家,聞聽此事,在慈禧面前給太谷餅面點鋪講了個情,慈禧給了曹家面子。

孔祥熙講這個古的意思,是告訴蔣介石你雖有和慈禧一樣有權力,但你免開尊口,别打太谷餅的主意。

别說太谷餅不願意跟你走,你姐夫我孔祥熙,也不願意把我故鄉這塊金字招牌挂到金陵城裡去。蔣介石早已心領神會大姐夫講古的用意,兩個人都會心地笑了。

後來,孔家定居台灣,臨行前,憑着孔家和太谷餅面點鋪掌櫃的情誼,派了一名年輕廚師,在太谷餅鋪學了一手制作太谷餅的手藝。到了台灣後,制作的太谷餅專供孔家享用,也作為禮品饋贈親朋好友。

太谷餅走出孔家門,它獨特的風味,在台灣一傳十,十傳百地傳開了。凡和孔家有點關系,都登門讨要,孔家大方,沒多有少都叫他們滿意而歸。

當時,在台灣能吃到太谷餅,或作為禮品饋贈親友,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制作方法

原料

主料:白面500克。

輔料水125克,白糖125克,饴糖50克,食油150克,堿面3克,芝麻少許。

制法

1、将白面、白糖、食油、堿面、饴糖一并放入盆内,調拌均勻,用水(四季均用溫水)和起,揉勻揉光,然後上案搓成長條,揪成劑子,再抟住粘上芝麻,按成餅形。

2、把制成的餅放入吊爐内,先燙正面,定住皮後再反過來,扣上蓋(不要全蓋住,須透點氣)要注意火候,主要用上火力量烤,底火不能大了,一煽風點火約燒十幾分鐘即成。

3.把沾好芝麻的餅送入烤盤,将溫度調在220℃,烘烤13分鐘左右即成。

榮譽認證

2006年,山西省太谷縣申報的“太谷餅傳統制作工藝”被審核通過,列入山西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遺産編号:Ⅷ-2。

遺産類别:傳統手工技藝。

2007年,太谷餅被列入中國國家地理标志産品保護目錄。

相關保護

地理标志

根據《地理标志産品保護規定》,國家質檢總局組織了對太谷餅地理标志産品保護申請的審查。經審查合格,于2007年批準自2010年9月3日起對太谷餅實施地理标志産品保護(2010年第94号)。

保護範圍

太谷餅地理标志産品保護範圍為山西省太谷縣明星鎮、候城鄉、北汪鄉、水秀鄉、胡村鎮、小白鄉、陽邑鄉、任村鄉、範村鎮等9個鄉鎮所轄行政區域。

專用标志使用

太谷餅地理标志産品保護範圍内的生産者,可向山西省太谷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産品專用标志”的申請,經山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準。太谷餅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山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質量技術要求

(一)原料。

1、小麥粉:小麥産自保護區内的老沙麥,10月下旬種植,次年6月下旬收獲,生長期210天以上。小麥粉面筋質>25.0%(以濕基計),灰分<0.85%(以幹基計),水分≤14.0%。

2、饴糖:使用保護區種植的小米,采用傳統加工工藝生産。

3、水:生産用水為此保護區内地下水,水質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标準

(二)生産加工工藝。

原輔料→調粉→成型→烘烤→冷卻→包裝。

(三)加工技術要求。

1、調粉:将50kg小麥粉、12kg至16kg糖稀、12kg至15kg植物油、16kg至20kg白砂糖、8kg至10kg水等混合,攪拌10至15分鐘,面團内外顔色均勻一緻為止。

2、成型:根據所生産成品規格,将混合後的一定質量面團揉圓,中間部分蘸上芝麻,擀開後芝麻均勻布滿整個餅面為準。

3、烘烤:烘烤溫度215度,烘烤時間9至10分鐘。

4、冷卻:烘烤後的産品采用自然冷卻,産品冷卻到溫度36℃,水分含量小于15.2%以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