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譜

液相色譜

物理分離技術
液相色譜是一類分離與分析技術,其特點是以液體作為流動相,固定相可以有多種形式,如紙、薄闆和填充床等。在色譜技術發展的過程中.為了區分各種方法,根據固定相的形式産生了各自的命名,如紙色譜、薄層色譜和柱液相色譜。
  • 中文名:液相色譜
  • 外文名:liquid chromatogram
  • 所屬學科:
  • 目 的:分離與分析
  • 組 成:流動相,固定相
  • 分 類:紙色譜、薄層色譜和柱液相色譜
  • 固定相形式:如紙、薄闆和填充床等

簡介

液相色譜是一類分離與分析技術,其特點是以液體作為流動相,固定相可以有多種形式,如紙、薄闆和填充床等。在色譜技術發展的過程中,為了區分各種方法,根據固定相的形式産生了各自的命名,如紙色譜、薄層色譜和柱液相色譜。

經典液相色譜的流動相是依靠重力緩慢地流過色譜柱,因此固定相的粒度不可能太小(100μm~150μm左右)。分離後的樣品是被分級收集後再進行分析的,使得經典液相色譜不僅分離效率低、分析速度慢,而且操作也比較複雜。直到20世紀60年代.發展出粒度小于10μm的高效固定相,并使用了高壓輸液泵和自動記錄的檢測器,克服了經典液相色譜的缺點,發展成高效液相色譜,也稱為高壓液相色譜。

液相色譜類型

液相色譜按其分離機理,可分為四種類型。

吸附色譜法

吸附色譜法的固定相為吸附劑,色譜的分離過程是在吸附劑表面進行的,不進入固定相的内部。與氣相色譜不同,流動相(即溶劑)分子也與吸附劑表面發生吸附作用。在吸附劑表面,樣品分子與流動相分子進行吸附競争,因此流動相的選擇對分離效果有很大的影響,一般可采用梯度淋洗法來提高色譜分離效率。

在聚合物的分析中,吸附色譜一般用來分離添加劑,如偶氮染料、抗氧化劑、表面活性劑等,也可用于石油烴類的組成分析。

分配色譜法

這種色譜的流動相和固定相都是液體,樣品分子在兩個液相之間很快達到平衡分配,利用各組分在兩相中分配系數的差異進行分離,類似于萃取過程。

一般常用的固定液有β,β'-氧二丙腈(ODPN)、聚乙二醇(PEG400~4000)、三甲撐乙二醇(TMG)和角鲨烷(SQ)。采用與氣相色譜(GC)同樣的方法,将固定液塗漬在多孔的載體表面,但在使用中固定液易流失。目前,應用較多的是鍵合固定相。在這種固體相中,固定液不是塗在載體表面,而是通過化學反應在純矽膠顆粒表面鍵合上某種有機基團。

例如,利用氯代十八烷基矽烷與矽膠表面的羟基(-OH)之間的反應就可以形成一烷基化表面。這種固定液的優點是不易被流動相剝蝕。在分配色譜法中,流動相可為純溶劑,也可以采用混合溶劑進行梯度淋洗,其極性應與固定液差别大一些,以避免兩者之間相溶。通常可分為正相分配和反相分配,如圖1所示。

離子交換色譜

離子交換色譜通常用離子交換樹脂作為固定相。一般是樣品離子與固定相離子進行可逆交換,由于各組分離子的交換能力不同,從而達到色譜的分離。

離子交換色譜法是新發展起來的一項現代分析技術,已廣泛用于氨基酸、蛋白質的分析,也适合于某些無機離子(NO3-、SO42-、Cl-等無機陰離子和Na+、Ca2+、Mg2+、K+等無機陽離子)的分離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凝膠色譜法

目前,凝膠色譜法既适用于水溶液的體系,又适用于有機溶劑的體系。當所用的洗脫劑為水溶液時,稱為凝膠過濾色譜,其在生物界的應用比較多;采用有機溶劑為洗脫劑時,稱為凝膠滲透色譜,在高分子領域應用較多。

上述的四種不同類型的液相色譜.可以依據樣品性質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方法,如圖2所示 。

液相色譜與氣相色譜的比較

液相色譜所用基本概念:保留值、塔闆數、塔闆高度、分離度、選擇性等與氣相色譜一緻。液相色譜所用基本理論:塔闆理論與速率方程也與氣相色譜基本一緻,但由于在液相色譜中以液體代替氣相色譜中氣體作為流動相,而液體和氣體的性質不相同。此外,液相色譜所用的儀器設備和操作條件也與氣相色譜不同,所以,液相色譜與氣相色譜有一定的差别。

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①操作條件及應用範圍不同

對于氣相色譜,是加溫操作。僅能分析在操作溫度下能汽化而不分解的物質,對高沸點化合物、非揮發性物質、熱不穩定化合物、離子型化合物及高聚物的分離、分析較為困難,緻使其應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據統計隻有大約20%的有機物能用氣相色譜分析。而液相色譜是常溫操作,不受樣品揮發度和熱穩定性的限制,它非常适合相對分子量較大,難汽化,不易揮發或對熱敏感的物質、離子型化合物和高聚物的分離分析,大約占有機物的70%~80%。

②液相色譜能完成難度較高的分離工作

a.氣相色譜的流動相載氣是色譜惰性的,基本不參與分配平衡過程,與樣品分子無親和作用,樣品分子主要與固定相相互作用。而在液相色譜中流動相液體也與固定相争奪樣品分子,為提高選擇性增加了一個因素。也可選擇不同比例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液體做流動相,增加分離的選擇性。

b.液相色譜固定相類型多,如離子交換色譜和排阻色譜等,作為分析時,選擇餘地大;而氣相色譜并不可能。

c.液相色譜通常在室溫下操作,較低的溫度,一般有利于色譜分離條件的選擇。

③由于液體的擴散性比氣體的小105倍,因此,溶質在液相中的傳質速率慢,柱外效應就顯得特别重要;而在氣相色譜中,由色譜柱外區域引起的擴張可以忽略不計。

④液相色譜中,制備樣品簡單,回收樣品也比較容易,而且回收是定量的,适合于大量制備,但液相色譜尚缺乏通用的檢測器,一起比較複雜,價格昂貴。在實際應用中,這兩種技術是相互補充的。

綜上所述,液相色譜具有柱效高,選擇性高,靈敏性高,分析速度快,重複性好,應用範圍廣等優點,該法已成為現代分析技術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在化學,化工,醫藥,生化,環保,農業等科學領域獲得廣泛的應用。

高效液相色譜法介紹

基本原理

高效液相色譜(HPLC),是在經典液相色譜法的基礎上,于20世紀60年代後期引入了氣相色譜理論而迅速發展起來的。與經典液相色譜法的區别是填料顆粒小而均勻。因為較小的填充顆粒具有高柱效,但會引起高阻力,需用高壓輸送流動相,故又稱高壓液相色譜。

使用高效液相色譜時,液體待檢測物被注入色譜柱,通過壓力在固定相中移動,由于被測物種不同物質與固定相的相互作用不同,不同的物質順序離開色譜柱,通過檢測器得到不同的峰信号,最後通過分析比對這些信号來判斷待測物所含有的物質。高效液相色譜作為一種重要的分析方法,廣泛地應用于化學和生化分析中。高效液相色譜從原理上與經典的液相色譜沒有本質的差别,它的特點是采用了高壓輸液泵、高靈敏度檢測器和高效微粒固定相,适于分析高沸點不易揮發、分子量大、不同極性的有機化合物。

高效液相色譜儀的構造

高效液相色譜系統主要由流動相儲液瓶、輸液泵、進樣器、色譜柱、檢測器和記錄儀組成,其整體組成類似于氣相色譜,但是針對其流動相為液體的特點作出很多調整。高效液相色譜的輸液泵要求輸液量恒定平穩,進樣系統要求進樣便利、切換嚴密。同時,由于液體流動相黏度遠遠高于氣體,為了減低柱壓,高效液相色譜的色譜柱一般比較粗,長度也遠小于氣相色譜柱。圖3所示為高效液相色譜儀的結構示意圖。

高效液相色譜的應用

高效液相色譜應用非常廣泛,幾乎遍及定量定性分析的各個領域。

(1)分離混合物

高效液相色譜法隻要求樣品能制成溶液,不受樣品揮發性的限制,流動相可選擇的範圍寬,固定相的種類繁多,因而可以分離熱不穩定和非揮發性的、離解的和非離解的以及各種分子量範圍的物質。

通過與試樣預處理技術相配合,高效液相色譜法所達到的高分辨率和高靈敏度,可分離并同時測定性質上十分相近的物質,能夠分離複雜混合物中的微量成分。并且随着固定相的發展,還可在充分保持生化物質活性的條件下完成對其的分離。

(2)生化分析

由于高效液相色譜法具有高分辨率、高靈敏度、速度快、色譜柱可反複利用,流出組分易收集等優點,因而被廣泛應用到生物化學、食品分析、醫藥研究、環境分析、無機分析等各種領域,并已成為解決生化分析問題最有前途的方法。

(3)儀器聯用

高效液相色譜儀與結構儀器的聯用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高效液相色譜一質譜聯用技術受到普遍重視,如分析氨基甲酸酯農藥和多核芳烴等:高效液相色譜一紅外光譜聯用也發展很快,如在環境污染分析測定水中的烴類等.使環境污染分析得到新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