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代善

愛新覺羅代善

太祖努爾哈赤次子
愛新覺羅代善(1583—1648),清初宗室大臣。滿族,愛新覺羅氏。太祖努爾哈赤次子。初封大貝勒,與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并稱四大貝勒。代善是清朝四大貝勒之首,統領正紅旗和鑲紅旗兩旗,早年随父親征讨女真各部及蒙古部落中屢建軍功,為人謙虛勤懇,在滿洲八大旗中很有威信,更經曆了兩次驚險的皇位更叠。[1]在四大貝勒中阿敏、莽古爾泰先後被革去大貝勒之職,惟有代善表現乖巧,對皇太極誓表忠誠,風光一生。此外代善在順治時曾大義滅親殺死鼓動多爾衮自立為帝的子孫碩托與阿達禮,對清庭确是一片忠心。
  • 本名:愛新覺羅·代善
  • 别名:
  • 字:
  • 号:
  • 所處時代:
  • 民族族群:
  • 出生地:
  • 主要作品:
  • 主要成就:斬烏拉貝勒博克多,克葉赫西城 薩爾浒之戰大破杜松
  • 别稱:貴盈哥
  • 出生時間:1583年8月19日
  • 去世時間:1648年11月25日
  • 職 業:親王、将領
  • 王 爵:和碩禮親王
  • 封 号:古英巴圖魯
  • 葬 處:北京西郊香山腳下的正紅旗村

人物生平

少年從征

代善與兄長褚英,均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元妃(原配發妻)、第一代大福晉佟佳氏(名哈哈納劄青)所生。

代善年輕時即參與了統一女真諸戰役,1599年(萬曆二十七年),16歲的代善第一次跟随努爾哈赤從征哈達、輝發、葉赫等國,論軍功封貝勒。

代善很早就内佐國政,外統重兵。1607年(萬曆三十五年),代善與長兄褚英奉命随叔父舒爾哈齊,領兵三千,往斐優城,迎接東海女真策穆特赫部衆歸附。他們到達斐優城後,收四周屯寨約五百戶。三位貝勒令費英東、扈爾漢帶兵三百護送先行。不料烏拉部布占泰貝勒聞悉,命博克多貝勒領兵一萬餘,潛伏在圖門江右岸的烏碣崖一帶,于1607年(萬曆三十五年)農曆二月十九日,突然沖出,攔路截殺。扈爾漢一面讓護送的五百戶斐優城女真在山上樹栅紮營,遣兵一百守衛,自己率兵二百與敵軍列營對峙,一面派人将烏拉部攔劫之事回報三位貝勒。

第二天(農曆二月二十日)夜裡,三位貝勒領軍趕到。面對大軍突襲的嚴重威脅,褚英、代善對着全體官員,代善擊潰烏拉兵,策馬憤怒說:“我們的父親素來善于征讨,今日他雖在家,由我二人領兵到此,你們也不要憂愁恐懼。布占泰曾被我國擒拿捉住,用鐵鎖系在他的脖子上養着他。他經過我們的豢養以後遣歸,才能領導烏拉部。這個布占泰是我手中放出去的人,時隔未久,其人依舊,不用考慮他的兵多,我有天賜之弘威,又有父汗之大名,我等必能擊敗布占泰的兵馬。”

這番話鼓舞了建州女真軍隊的士氣,衆軍士都很開心,呐喊着渡河而去。

代善與兄長褚英乘機率領軍隊登山而戰,直沖入敵軍大營,擊敗布占泰截路的一萬烏拉兵。在兩軍對壘之時,代善催馬前行趕至對方主将博克多近處,探左手,一把攥住了博克多頭上所戴之盔,揮刀将其斬于馬下,又斬殺了博克多的兒子

此戰,建州女真兵生擒常柱父子及其弟胡裡布貝勒三人,斬人三千,獲馬五千匹,铠甲三千副。

凱旋回師以後,努爾哈赤因代善奮勇殺敵,就賜與代善“古英巴圖魯”美号。“古英”乃滿文音譯,意為“刀把頂上鑲釘的帽子鐵”,巴圖魯為滿語中“勇将”之意。

位高權重

1612年(萬曆四十年),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和額亦都、費英東等五大臣,因不堪忍受執政的汗之嗣子大阿哥褚英的虐待,而聯合向努爾哈赤上告,努爾哈赤十分氣憤,革掉褚英的嗣子身份,罷其執政(後死)

褚英被罷政以後,代善在諸子中年歲居長,骁勇善戰,軍功卓著,擁有正紅旗、鑲紅旗二旗,努爾哈赤令大貝勒代善代政,并說:“等我百年之後,我的諸幼子和大福晉交給大阿哥(指代善)收養。”于是代善權勢顯赫。

滅烏拉部

1613年(萬曆四十一年)正月,聽說布占泰要囚禁所娶的努爾哈赤兩個女兒,又要娶努爾哈赤先前已聘的葉赫布齋貝勒之女(葉赫老女),努爾哈赤大怒,統兵三萬,進攻烏拉。

1613年(萬曆四十一年)正月十七日,代善随努爾哈赤出征烏拉部,包圍烏拉孫紮塔城并且攻克,之後由此前進,攻取郭多城,又從郭多城,進取鄂谟城,并駐營于鄂谟城。烏拉部首領布占泰率兵三萬,越過富勒哈城前來迎戰。

努爾哈赤的部下諸将請求出戰,努爾哈赤慎重考慮,代善說:“我師遠來征伐,要速戰速決,最初所考慮的,是如何誘布占泰出城,今其兵已至郊野,我們反而不出擊斬殺。若知如此,何必喂飽馬匹,整備盔甲、鞍辔、弓箭、刀槍從自家中前來。今日不戰,等布占泰娶了葉赫老女再征讨他,豈不是無可奈何了?”

于是努爾哈赤下令進攻,與烏拉步兵相距百步許,代善臨陣之際奮起攻擊,率軍大破烏拉部,攻克烏拉部都城。烏拉兵潰走,代善追殺過半。布占泰奔走葉赫,所屬城邑都歸降努爾哈赤,編戶萬家。

和碩貝勒

1616年(天命元年)春正月初一,努爾哈赤正式建立後金國,定年号為天命。叙群臣功,代善與堂弟阿敏、五弟莽古爾泰、八弟皇太極被努爾哈赤封為和碩貝勒,以年齡為序,代善被稱為大貝勒。

撫順之戰

1618年(萬曆四十六年,後金天命三年)農曆四月十三日,後金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誓師反明,率步騎2萬向明朝的撫順發起進攻,代善與其他貝勒大臣随從出征。軍隊行進了兩天忽然天降大雨,努爾哈赤想要返回。

代善力主進兵,勸谏說:“我們的軍隊既然已經進入了明朝的邊境,如果因雨回兵,還能與明朝和好嗎?軍機洩露,後患無窮。雖然下雨,道路泥濘,行走不便,但是,兵士有備雨用具,還是可以繼續前進的,而且,正因為這樣,敵軍可能松懈,哪有冒雨遠道跋涉進攻城堡的?因此,利用下雨之機,突然偷襲,猶如自天而降,敵方必然措手不及。”

努爾哈赤聽從了代善的建議,撤銷退兵的決定,下令前進,輕取撫順,攻克馬根單、東州等城堡五百餘,獲人畜三十萬,代善身先士卒,奮勇殺敵,再建大功。

薩爾浒之戰

1619年(天命四年)正月初二,努爾哈赤統軍進攻葉赫,代善奉汗父之命,率将十六員、兵五千,駐紮在夾哈關,防禦明兵。

1619年(天命四年)農曆二月末,明朝遼東經略楊鎬率軍共約10萬,号稱20萬(一說47萬),命兵分四路圍剿後金。

努爾哈赤得到明軍分路來攻的消息之後,命令諸王貝勒和大臣領兵出發向西迎敵。軍隊正行進的時候,哨探來報告說:“東南方向從清河城那條路上又有明軍隊兵來了。”代善說:“清河道路狹隘而且崎岖,不利于急行軍,我們應當抵禦從撫順來的敵軍。”

明朝擔任主攻的總兵杜松将自己的部隊一分為二,以主力駐紮薩爾浒山,自率萬人渡河進攻吉林崖。當時吉林崖雖然隻有數百名女真兵防守,不過因為吉林崖地勢險峻,設施堅固,杜松率隊數攻不下。

1619年(天命四年)農曆三月初一,代善、四貝勒皇太極等奉努爾哈赤之命,率二旗兵增援吉林崖。努爾哈赤自己親率六旗兵進攻薩爾浒一帶杜松軍主力。杜軍主力被擊潰,傷亡甚衆。後金駐吉林崖的守軍在代善援軍的配合下,也打敗了進攻之敵,明軍總兵杜松、王宣、趙夢麟等,都在戰鬥中陣亡。

三月初一的夜裡,明朝北路軍由馬林率領進至尚間崖(在薩爾浒東北),得知杜松軍戰敗,不敢前進,将軍隊分駐三處就地防禦。

代善被命為前線先鋒,率軍直逼尚間崖,三月初二早晨雙方交戰。努爾哈赤率領親衛軍及二旗衆兵全體離營,登上一個山坡瞭望。努爾哈赤見大明營内軍兵與營外軍兵彙合,就命令開始跟明軍作戰。于是代善就從山的左側,也就是南坡下山到山腳下,命令他的二旗士兵下馬準備步戰。下馬的人才四五十個人,大明軍隊就從西面來攻上來了。代善對努爾哈赤說:“我應當領兵前進。”随即策馬迎敵,直殺入明軍的隊伍中。諸貝勒與各位率兵的台吉等也緊随代善殺向明軍,兩軍混戰,明軍敗退,進攻的明軍被殺大半。随即,代善又轉戰斐芬山,擊敗明朝潘宗顔部。三月初五,代善又與其他三大貝勒合兵全殲了明朝總兵劉铤的軍隊,後金國取得了薩爾浒戰役的勝利。

明軍大敗後,許多貝勒都主張殺掉前來為明助戰的朝鮮元帥弘立等。但代善不贊成,他認為“與南面的明朝相戰,不可不與北面的朝鮮相合”。當朝鮮軍隊元帥姜弘立率領剩餘的五千兵下山來投降,因不以後金禮節拜見努爾哈赤,努爾哈赤發怒并欲盡斬朝鮮将卒以後快時,又是代善出面阻止,代善說“陣上和約已指天為誓,若将他們殺掉天所不容”,并建議将朝鮮軍隊盡數釋放回朝鮮國。最後,太祖依代善所言,與朝鮮暫時達成了修好之議。

屢立戰功

薩爾浒之戰後,後金軍乘勢攻占開原,1619年(天命四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代善跟随努爾哈赤進攻鐵嶺。攻占鐵嶺城之後,代善率兵進擊潛伏于高梁地内的蒙古齊賽貝勒所率領的萬餘蒙古兵,蒙古兵潰敗至遼河,代善大殺其兵于遼河。

代善生擒蒙古貝勒齊賽及其生子色特奇爾、柯希克圖二人、紮魯特圖巴克、色本兄弟、科爾沁明安貝勒之子桑噶爾寨等,共貝勒六名,及齊賽貝勒之親信大臣岱噶爾塔布襄以及大臣十餘人,共一百五十人。

1619年(天命四年)農曆八月十九日,代善跟随努爾哈赤發兵進攻葉赫。二十二日晨,兵抵葉赫,代善和阿敏、莽古爾泰,領兵攻陷葉赫西城,努爾哈赤攻取東城,葉赫部貝勒葉赫那拉·布揚古(代善妻弟)與其弟布爾杭古遣使請降,并請代善立誓不殺。代善同意,并與布揚古及其母(代善嶽母)盟誓,布揚古于是投降(後遭缢殺),布爾杭古貝勒由代善領回自己家中。

廢除嗣位

1620年(天命五年)三四月間,後金國準備從界藩城遷居薩爾浒城,努爾哈赤視察并指定各貝勒興建府邸的宅地。代善看到其長子嶽托修整好的宅地比自己的好,就先後讓莽古爾泰和阿敏為自己請命說自己所居之地狹小,意欲霸占嶽托的宅地。

1620年(天命五年)九月初三日,代善次子愛新覺羅·碩托(嶽托的同母弟弟)因為無法忍受代善的虐待而突然失蹤,有人說其“叛逃”投明朝而去。在還未确定碩托是否叛逃時,代善即一口咬定碩托有叛逃之心。在找到碩托并且其本人明确表示并沒有叛逃後,代善還是向努爾哈赤跪下五六次請求斬殺碩托。代善的要求遭到了拒絕,努爾哈赤釋放了碩托。

努爾哈赤由此開始調查代善給予兩個前妻之子的待遇問題,發現代善之子嶽托、碩托所領有的資産均比其他的異母弟弟差。因此努爾哈赤怒斥代善說,你也是前妻的兒子,何不想想我不是對你更親近嗎?你怎麼就被後妻蒙蔽得虐待已長大成人的兒子呢?何況我待你一直是特選良好的部民讓你專管,你為什麼就不能像我一樣将優良的部民賜給嶽托、碩托呢?

努爾哈赤讓嶽托、碩托與代善分家,并公開宣布廢掉代善的太子之位。

代善被廢除嗣位後,于1620年(天命五年)農曆九月二十八日,親手殺掉繼妻以向汗父謝罪,努爾哈赤要他與諸弟發誓,今後如再懷恨衆貝勒、大臣,甘願受天地處罰。努爾哈赤寬容了代善。代善盡管被廢除了太子位,但仍得為四大貝勒之首,參與治理國政。

進攻明朝

1621年(天命六年)農曆二月,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這四大貝勒分月值理政事。

1621年(天命六年)農曆三月,代善率領正紅旗、鑲紅旗二旗兵丁,跟随努爾哈赤,攻克沈陽、遼陽。同年農曆七月,遼東鎮江(明代遼東地名)兵民起義,代善奉努爾哈赤之命,和莽古爾泰和督堂阿敦,領兵二千,遷移金州沿海居民于複州。同年農曆十一月,代善在銀庫取銀六萬六千兩,分賜八旗官兵。

1622年(天命七年)農曆二月,代善與皇太極率正紅旗、鑲紅旗、正白旗三旗,去義州駐防,斬殺義州拒絕降順的漢兵三千人,又将右屯衛漢民四千五百五十七丁、八千八百六十四人及馬、牛、驢三千餘匹(頭),驅往金州。同年農曆四月,為示友好親密,金國汗、貝勒與來歸的蒙古諸貝勒“結成親家”,代善的親家是莽果爾額驸父子、綽爾濟、密賽、伊林秦、額布根、伊思阿布和代青之子拜音岱,其蒙古親家之多,超過阿敏等其他貝勒。他又帶領杜度貝勒、濟爾哈朗貝勒和揚古利總兵官,率兵一萬餘,前往廣甯換防。

1623年(天命八年)農曆二月,代善偕二貝勒阿敏,領兵前往錦州、義州一帶,捉拿來此運糧的蒙古兵。同年農曆六月,代善奉汗命,和齋桑古等四位貝勒,帶兵二萬,前往複州鎮壓漢民起義,獲勝後返回。同月,複州複禦王炳、永甯監備禦李殿魁,分别向代善告密督堂烏爾古岱收受賄物,代善轉告汗父努爾哈赤。諸貝勒審理後,拟将烏爾古岱處死,并指責皇太極、德格類、濟爾哈朗、嶽托四貝勒有過,請努爾哈赤懲治。

努爾哈赤痛斥皇太極驕傲愚昧,谕令罰取四位貝勒牛錄。農曆八月二十日,努爾哈赤下谕,指出諸貝勒都有過錯,次日,諸貝勒上書自責。代善上書說:“當初父汗指出我的過錯,我不聽從,犯了罪,父汗與衆弟仍以禮恩養。我若不深切念此愛護,對我的過失,如僅僅僞言追悔,是我的過錯,而在心中仍認為我正确,皇天豈能寬恕我?不要忘記我的過失。我每每想起自己的過錯,後悔不已。今後我一定要摒棄惡行,勉勵自己行善。如若再有過失,我身将遭殃禍。”

擁立皇太極

1626年(天命十一年)農曆八月末,努爾哈赤病逝。由于實行汗位繼承由八和碩貝勒共同推舉制,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和皇太極都手握重兵,懷有奪取汗位的打算。關鍵時刻,嶽托協同三弟薩哈璘勸代善擁立皇太極。代善放棄自己登位,轉而接受嶽托等人的安排。代善在翌日向大貝勒阿敏、莽古爾泰及貝勒阿巴泰、德格類、濟爾哈朗、阿濟格、多爾衮、多铎、杜度、碩托、豪格等提議立四貝勒皇太極為汗,以八和碩貝勒共同推舉的形式擁立了新汗。

1626年(天命十一年)農曆九月一日,皇太極在大政殿即汗位,焚香告天,宣布次年為天聰元年。皇太極即位後,代善也能顧全大局,極力維護八弟皇太極的統治和權威。

參與軍政

皇太極繼位為汗之後,與十四位貝勒議定君臣之間的禮儀,并且盟誓昭告天地。誓詞賦予代善與阿敏、莽古爾泰三位大貝勒教訓子弟的特權,他們對阿巴泰、阿濟格等十一位“子弟貝勒”,有管教之權、轄束之權,如果這些貝勒藐視代善三人,則将短命而亡。

1626年(天命十一年)農曆十月初,代善和阿敏等八位貝勒,率精兵一萬,往攻蒙古喀爾喀紮魯特部,生擒巴克貝勒父子及喇什希布、戴青、桑噶爾寨等十四貝勒,斬鄂爾塞圖貝勒,俘獲其子女人民牲畜之後返回。

1627年(天聰元年)正月初一,後金國舉行新年朝賀儀式,皇太極居中,代善與阿敏、莽古爾泰分坐其左右,四人并肩端坐殿上,接受群臣叩拜。

1629年(天聰三年)農曆十一月,皇太極親率大軍征明,嶽托與濟爾哈朗率右翼軍夜攻大安口,毀水門而入,擊敗馬蘭營援兵于城下。代善和莽古爾泰夜入禦帳,不許諸貝勒大臣入内,與皇太極密議說,我軍深入敵境,勞師動衆人困麻煩,即使攻入明朝邊境,也是敵衆我寡,建議皇太極立即班師回朝。皇太極雖不滿,但面對兩大貝勒的共議,又不得不做出讓步。當天深夜,嶽托、濟爾哈朗諸貝勒一起給代善、莽古爾泰施加壓力,最終使代善與莽古爾泰收回成議,之後五戰皆勝。後金軍進逼明都北京,代善率領兒子嶽托擊敗明朝援兵。

南征北戰

1631年(天聰五年)農曆八月,代善與子嶽托率正紅、鑲紅二旗兵丁,參加了皇太極發動的進攻大淩河之戰,父子分領本旗兵攻城之西面。金軍圍城曆時三月,擊敗總兵吳襄等來援明兵四萬,生擒監軍張春,迫使糧盡援斷的大淩河總兵祖大壽開城投降。當時被擒各明朝官員都跪拜在地上,唯獨獨張春不跪。皇太極大怒,拉弓想要射死張春,代善勸谏說:“這個戰俘想以死成名,何必殺死他成全他?”于是,皇太極對張春置之不理。

1632年(天聰六年)年初,代善主動要求放棄自己與皇太極平起平坐的特權。在他的堅持下,皇太極最終同意将代善和莽古爾泰的座位低于自己,分别坐在他的左右。

1632年(天聰六年)農曆四月,代善跟随皇太極讨伐察哈爾,越過興安嶺之後,聽說林丹汗逃往遠處,于是後金軍轉移目标攻取歸化城,大同、宣府,與沙河堡、得勝堡、張家口諸守将議和之後返回後金國。

1634年(天聰八年)農曆五月,代善又跟随皇太極進攻明朝,兵出榆林口,至宣府邊境外,分兵從喀喇鄂博攻占得勝堡,從朔州進取馬邑,在山西大同會師之後返回。

遭受斥責

1635年(天聰九年)農曆九月,因為代善私自設宴款待,并饋贈财帛給怨恨皇太極的姐姐哈達公主,皇太極登門責問代善是何居心。之後,皇太極召集諸貝勒大臣會議,羅列代善一系列罪名,并予以當面斥責:“古往今來,無論強大的君主,幼小的君主,擁戴為君的,都是君主。既為君主,就要一統制令,怎能不分輕重?而今,正紅旗(代善所統)貝勒等輕視君主之處太多。大貝勒以前随我征伐明國,違背衆貝勒意願欲中途回軍。出征察哈爾時,又固執欲回。此外,賞罰不公,偏袒本旗。我喜歡的人,他讨厭,我厭惡的人,他喜歡,這不是離間相互關系嗎?”

皇太極在曆數代善罪狀後,宣布閉宮不出,要衆貝勒另選他人為君。于是衆貝勒集議,給代善定罪,并跪請皇太極親政。衆貝勒一緻譴責代善蔑視汗王的行為,拟革去大貝勒,并削和碩貝勒職,奪去十牛錄人口。皇太極給予從寬處理,免革貝勒職,免奪十牛錄人口。代善被責以後,克制退讓,自居臣僚。

壓抑晚年

1635年(天聰九年)農曆十二月,代善和諸貝勒再三勸進,擁戴皇太極為帝。當皇太極要諸貝勒立誓以表忠心時,因為代善年邁,命令他可以免去立誓,代善卻堅請參與盟誓。經皇太極同意後,代善對天立誓說:“代善誓告天地,自今以後,若不克守忠貞,殚心竭力,而言與行違,又或如莽古爾泰、德格類謀逆作亂者,天地譴之,讓代善不得善終。“

1636年(崇德元年)農曆四月,皇太極即皇帝位,建國号為大清,改元崇德。冊封大貝勒代善為和碩禮親王,世襲罔替。

1636年(崇德元年)農曆五月,代善第三個兒子薩哈廉病逝,皇太極特意和代善、嶽托去渾河觀看漁獵,以解代善之憂。同年冬,代善跟随皇太極讨伐朝鮮。

1637年(崇德二年),皇太極為了限制諸貝勒的權力,對每一旗的護衛數實行嚴格限制。每一旗隻可選用護衛20人。代善違背定制,在規定人數外,多選護衛20人。皇太極知道後,于同年農曆七月,召集諸貝勒大臣,當衆指斥代善“表面上恭謹,暗地裡懷有異心。

1638年(崇德三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七日,代善自行檢舉說:“我延誤了排班,可以送去法司審拟。”法司審理核實定罪,被皇太極赦免。

1639年(崇德四年)農曆五月,傳來代善的兩個兒子嶽托和瑪占率軍征明均殁于軍中(死于1638年,崇德三年)。噩耗傳來,代善下馬倒地痛哭,良久,皇太極命左右扶代善上馬,且哭且行的過程中,代善再次哭倒于馬下。喪禮過後,因代善家居痛悼,農曆十一月十四日,皇太極率諸福晉,和代善以及諸貝勒、文武官員等,去葉赫狩獵,農曆十一月十六日,至拜虎地方折回。時值冬至祭天日,打獵來到一個叫盈格的地方,代善騎在馬上射獐子,馬匹跌倒導緻代善腳部受傷,皇太極策馬至前,下馬親為代善包紮,以金巵賜酒,飲畢歎道:”朕以為兄長年高不可馳馬,兄長奈何不自愛?“于是停止射獵,返回盛京途中,命代善乘輿緩行,日行十五或二十裡。

擁立順治

1643年(崇德八年)農曆八月九日晚,皇太極突然駕崩。皇太極死後的第五天,即農曆八月十四日,代善召集議政王會議,共同議立嗣君。在會議過程中,多铎提出:“不立我,論年紀,應當立禮親王代善。”

代善說:“睿親王如果應允,當然是國家之福。否則,豪格是皇帝的長子,當承大統。至于我,年老體衰,難得勝任。”

多爾衮一看自己和豪格都不會得到一緻擁護,于是,他提出一個折衷方案,即立皇太極第九子6歲的福臨為帝,由濟爾哈朗和他自己輔政。當諸王貝勒會議通過折衷方案後,代善立即召集所有文武大臣、王公貴族共立誓書,昭告天地。1643年(崇德八年)農曆八月二十五日,6歲的福臨正式舉行登基典禮,繼承了皇位,年号順治。

因病去世

1648年11月25日(順治五年十月十一日),代善在北京的禮親王府病逝,葬在他的世襲領地:北京西郊香山腳下的正紅旗村。

代善的家庭得到一萬兩兩銀子的赙儀,朝廷為代善立碑紀功。康熙帝時追賜代善谥号“烈”。

主要成就

劉小萌:代善幾十年披堅執銳,戮力疆場,立下汗馬功勞,在國家政治活動中同樣立有安邦定國的勳勞。

朱誠如:代善在努爾哈赤去世後,以及皇太極去世後的兩次争嗣鬥争關鍵時刻,敢于直言,使入關前兩代嗣位得以順利進行,穩定了清入關前統一的大局。

轶聞典故

1620年(天命五年)農曆三月,努爾哈赤的小妾塔音查告發努爾哈赤的第四位大妃烏拉納喇氏阿巴亥(多爾衮之母)曾兩次備飯送給代善吃,代善接過去吃了。而且大妃一日兩三次差人至大貝勒家,還曾深夜出院二三次。

在審理過程中,諸貝勒大臣又說他們都目睹過大福晉借宴會或議政之時對代善眉目傳情。努爾哈赤對此又恨又惱,但終因其有言在先,欲将諸幼子及大福晉交由大阿哥撫養,而且滿族曆來有父死子妻其庶母的收繼婚俗,加上又沒有确鑿的證據證明代善如何不軌,所以努爾哈赤以大福晉竊藏财物的罪名,将阿巴亥休離。代善雖沒有因此獲罪,但經過此事,代善的威信一落千丈。

人物評價

康熙:“忠冠當時,功昭後世。”

全祖望:“東國乃能恪遵成命,推讓其弟。又能為之扡禦邊圉,舉止與聖賢何異,其國焉得不興?”

家族成員

妻妾

嫡福晉:李佳氏,達褚祜巴晏之女。

繼福晉:葉赫納喇氏,布齊貝勒之女。

三繼福晉:葉赫納喇氏,名蘇本珠,葉赫部阿納布貝勒之女。與皇太極側妃葉赫那拉氏是姐妹。

側福晉:哈達納喇氏,孟格布祿貝勒之女。

側福晉:喀爾喀博爾濟吉特氏,寨三貝勒之女。

側福晉:泰松公主(亦稱泰松格格),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之二妹,稱二公主。博爾濟吉特氏。前夫是衮楚克台吉,泰松公主在林丹汗死後,在1636年(後金天聰九年)與衆福晉一起歸附滿清,改嫁代善為側福晉。

妾,富察氏。

子嗣

長子:嶽托,多羅克勤郡王,為八大鐵帽子王之一。母嫡福晉李佳氏。

次子:碩托,已革固山貝子,黜宗室。母嫡福晉李佳氏。

第三子:薩哈璘,和碩穎毅親王。母繼福晉葉赫納喇氏。

第四子:瓦克達,多羅謙襄郡王。母繼福晉葉赫納喇氏。

第五子:巴喇瑪,母繼福晉葉赫納喇氏。

第六子:瑪占,奉恩輔國公。母側福晉哈達納喇氏。

第七子:滿達海,和碩巽簡親王。母三繼福晉葉赫納喇氏。

第八子:祜塞,追封和碩惠順親王。母三繼福晉葉赫納喇氏。

世襲表

和碩禮親王世襲表

代善:努爾哈赤子,和碩禮烈親王。

滿達海:代善子,和碩巽簡親王。

常阿岱:滿達海子,巽親王(後追奪)。

傑書:代善孫,祜塞子,和碩康良親王。

椿泰:傑書子,和碩康悼親王。

崇安:傑書子,椿泰弟,和碩康修親王。

巴爾圖:傑書子,椿泰、崇安弟,和碩康簡親王。

永恩:崇安子,和碩禮恭親王(複号禮)。

昭梿:永恩子,和碩禮親王(後革爵)。

永諲:崇安子,永恩弟,追封和碩禮親王。

麟趾:永諲子,和碩禮安親王。

錫春:麟趾子,追封和碩禮親王。

全齡:錫春子,和碩禮和親王。

世铎:全齡子,和碩禮恪親王。

誠厚:世铎子,和碩禮敦親王

後世紀念

禮親王府

禮親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區西皇城根南街西側,即大醬坊胡同東口路北。南起大醬房胡同,北至頒賞胡同,占地約30公頃,是清代王府保護較好的一處。在王府内先後生活過包括代善在内的12位親王。

1984年公布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禮親王墳

禮親王家族墳位于北京西郊香山附近,禮烈親王代善墳地坐西向東,建有宮門、紅牆、碑樓、享殿、月台和寶頂。他的墓碑兩面镌文,背面為乾隆賜詩。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