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甯波理工學院

浙大甯波理工學院

全日制公辦普通本科高校
浙大甯波理工學院(NingboTech University),簡稱“浙大甯理(NingboTech)”,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準,由甯波市人民政府舉辦、浙江大學支持辦學的全日制公辦普通本科高校,為浙江省級碩士立項建設單位、浙江省首批應用型建設試點示範學校,浙江省應用型本科高校聯盟成員高校,設有浙江省博士後工作站。浙大甯波理工學院前身浙江大學甯波理工學院,創建于2001年6月。2004年2月,學院被教育部确認為直屬高校試辦的獨立學院。2015年12月,學院入選浙江省首批應用型建設試點示範學校。2020年1月,經教育部批準由獨立學院轉設為普通公辦本科院校。截至2021年3月,學校占地約1200畝,初期建設總投資8.4億元,總建築面積約39.04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144萬餘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産總值25153萬元;建有10個學院,開設41個本科專業;有專任教師628人,外聘教師78人,本科在校生10495人。[1]
  • 中文名:浙大甯波理工學院
  • 外文名:NingboTech University
  • 簡稱:浙大甯理(NTU)
  • 辦學性質:公立大學
  • 學校類别:工科
  • 主管部門:浙江省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胡征宇校長:楊德仁(中國科學院院士)
  • 本科專業:42個
  • 院系設置:商學院、法律與政治學院、傳媒與設計學院、土木建築工程學院、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等10個學院
  • 校訓:明德弘毅開物啟新
  • 院校代碼:13022

曆史沿革

•t浙江大學甯波理工學院

2001年6月25日,甯波市人民政府和浙江大學宣布合作創辦浙江大學甯波理工學院,由甯波市全額出資,浙江大學進行辦學管理。7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甯波市政府與浙江大學合作創辦浙江大學甯波理工學院。

2003年3月,學院獲得教育部的正式辦學批複。

2004年2月,學院列在“教育部直屬高校試辦的獨立學院名單”中。4月,學校對管理體制進行調整,組建信息科學與工程分院、生物與化學工程分院、機電與建築工程分院、外國語分院、法律與傳媒分院、經濟與管理分院等6個二級分院,開始實行二級管理。

2006年3月,學院撤銷原經濟與管理分院、機電與建築工程分院,成立經濟與貿易分院、機電與能源工程分院、土木建築工程分院和管理分院等4個分院。9月,法律與政治學院成立。

2005年6月,浙江大學甯波博士後工作站甯波理工學院科研基地成立,首位博士進站研究。

2007年3月,學院與浙江大學研究生院聯合舉辦建築與土木工程碩士班。

2008年10月,甯波市政府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戰略合作共建的現代服務外包研究中心、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在浙大甯波理工學院揭牌。

2011年6月,學院與太原科技大學簽訂協議,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等學科開展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項目。11月,學院決定将浙江大學甯波理工學院各分院名稱統一變更為各學院。

2015年8月,學院與波蘭比亞維斯托克理工大學聯合成立中東歐物流與服務學院。

2016年11月,原經濟與貿易學院和管理學院(不含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研究所)重組升格為商學院,成立計算機與數據工程學院,原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計算機研究所、信息與控制研究所、數理研究所以及原管理學院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研究所成建制并入計算機與數據學院。

2018年,學院成為浙江省級碩士立項建設單位。4月,浙江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支持浙江大學甯波理工學院轉設為公辦普通本科高校。  

•t浙大甯波理工學院

2020年1月,教育部同意浙江大學甯波理工學院改名浙大甯波理工學院,系獨立設置的公辦本科層次普通高等學校,同時撤銷浙江大學甯波理工學院的建制。   同月,甯波市委改革辦與浙大甯波理工學院正式簽約共建甯波改革研究院。5月,在原法政學院、傳媒學院的基礎上改組成立傳媒與法學院、設計學院,同月浙江省批準學校設立浙江省博士後工作站。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8年12月,浙大甯波理工學院共建有商學院、法律與政治學院、外國語學院、傳媒與設計學院、機電與能源工程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計算機與數據工程學院、土木建築工程學院、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等10個學院,開設有教育部備案專業42個,涵蓋工學、理學、文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藝術學等七大學科門類。繼續教育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為學校直屬單位。與甯波市委組織部等單位聯合舉辦甯波經理學院。

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12月,浙大甯波理工學院共有專任教師612人,外聘教師67人,生師比17.77/1。專任教師中,“雙師型”教師占比39.4%,高級職稱教師占比45.74%,具有研究生學位的教師占比92.82%;“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人;省級高層次人才32人;省部級突出貢獻專家1人;省級教學團隊1個。截至2019年10月,浙大甯波理工學院共有專職院士2人。專職院士(2人):李焯芬(中國工程院、加拿大工程院、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聞雪友(中國工程院、烏克蘭工程院院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4人):金偉良、許為民、王龍山、金彭年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金偉良浙江省高等學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6人):賈志欣、鞠芳輝、羅雲傑、徐豔蕊、鄒建衛、何鎮飚浙江省教壇新秀(3人):胡桂香、于欣、陶劍文省級教學團隊(1個):信号檢測、處理與實現系列課程教學團隊(馬修水)n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12月,浙大甯波理工學院擁有省級重點學科6個、市級重點學科10個。省級重點學科(6個,不全):傳播學、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化學工程與技術市級重點學科(10個):微生物與生化藥學、機械電子工程、結構工程、區域經濟學、新聞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企業管理、藥物化學、結構工程n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截至2018年12月,浙大甯波理工學院共有浙江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省級重點專業4個、省級新興特色專業6個、甯波市重點專業10個;省級精品課程2門。浙江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機電與能源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生物與化學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省級新興特色專業(6個):物流管理、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金融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自動化、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省級重點專業(4個,名單不全):生物工程等甯波市重點專業(10個):生物工程、土木工程、新聞學(兩批均入選)、自動化、制藥工程、微生物與生化藥學、機械電子工程、結構工程、區域經濟學浙江省精品課程(2門):《檢測技術與儀表》、《線性代數》培訓基地截至2017年4月,浙大甯波理工學院共有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市級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5個。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研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市級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5個):IT産業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基地、金融保險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基地、石油化工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基地、文化服務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基地、金融保險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基地特色教學項目浙大“立交橋”:根據浙江大學立交橋政策規定,學校每年從一年級新生中推薦品學兼優的學生,從二年級開始轉入浙江大學學習;錄取名額不超過學校當年普通本科招生總數的1%。新工科求是班:按照浙江大學标準培養,由浙江大學教師承擔核心課程授課任務,高年級階段前往浙江大學本部對應專業進行為期一至兩年的全程訪問學習;符合條件的畢業生,除頒發浙江大學甯波理工學院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外,達到浙江大學要求的,頒發浙江大學相關學習證明、浙江大學甯波校區新工科求是班學習證書。求是班畢業生報考浙江大學甯波校區研究生,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12月,浙大甯波理工學院共有浙江省重點實驗室(共建)1個、省級重大技術創新服務平台(共建)1個、甯波市重點實驗室5個、甯波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個、甯波市創新團隊9個、甯波市協同創新中心1個;并建立了浙江大學甯波博士後工作站科研基地。浙江省重點實驗室(1個,共建):零件軋制成形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甯波市重點實驗室(5個,不全):分子設計與營養工程市重點實驗室、優化和控制方法及應用重點實驗室、微生物和生化藥物重點實驗室、城鄉水污染控制技術重點實驗室n

科研成果

截至2017年4月,浙大甯波理工學院與甯波市地方政府以及衆多企事業單位開展了全面合作,與200餘家企業開展科研合作,科研經費累計達到3000餘萬元,并在全國同類院校中首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的資助。2017年,學校外源科研到款總經費達到8347萬元。截至2016年11月,浙大甯波理工學院共完成各類縱向課題520餘項、橫向課題450餘項,科研總經費超過9000萬元,累計發表論文1900餘篇,其中被SCI、EI收錄310餘篇,出版著作120餘部,申請發明專利100餘項,獲各類科研成果獎近60項。n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截至2017年底,浙大甯波理工學院圖書館館藏總量達到144.5萬冊(件),其中,紙質圖書資料110.9萬冊,電子資料33.6萬冊(件);特藏室共有1.76萬冊珍貴文獻,其中包括《近代中國史料叢刊》、《叢書集成續編》、《台灣文獻叢刊》、《四庫全書》(文淵閣)、《續修四庫全書》、《四庫未收書輯刊》、《四庫禁毀書叢刊》、《民國圖書集粹》等文獻,形成了近代史和民國文獻的特色館藏。此外,該校圖書館還共享浙江大學、甯波市數字圖書館的數字資源,并與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CASHL)、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浙江省高校數字圖書館(ZADL)等國家級和省級文獻系統建立了合作關系。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12月,浙大甯波理工學院先後與美、英、澳、日以及“一帶一路”沿線中東歐等二十多個國家以及港澳台地區的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與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大學舉辦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波蘭波茲南密茨凱維奇大學聯合成立“甯波市波蘭研究中心”,與波蘭比亞威斯托克技術大學合作成立“中國-中東歐國際物流與服務學院”。

文化傳統

學校标識

•t校徽

校徽為白底藍色雙圓套圓形徽标。校标的設計體現了浙江大學元素,保留了浙江大學校标中的“求是鷹”,并對“求是鷹”的造型采用了現代設計理念的表達,以展翅騰飛的姿态,體現了積極向上的精神,寓意學校傳承浙大精神、年青且充滿朝氣和活力。

校标以地球儀為背景,體現了全球視野的時代要求。校标上的“浙大甯波理工學院”采用竺可桢字體。  

精神文化

•t校訓

明德弘毅、開物啟新

明德:“明”,一為明白、清楚,二為懂得、了解,三為弘揚、彰顯;“德”,指品行、品質、道德。即認同、踐行和彰顯美德。《大學》開首即雲:“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德育為先”,是中國當代社會對教育功能的普遍認知和期待,也是大學的精神和價值追求。同時,它暗示了甯波的古稱——明州。

弘毅:出自《論語·泰伯》,原文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曾子就是孔門弟子曾參。根據南宋朱熹的解釋:弘,寬廣也,毅,堅忍也,非弘不能勝其重,非毅不能緻其遠。這意味着一種以寬廣的胸懷和眼界、以堅忍的意志和毅力,去面對人生的态度,隻有這樣,才有可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同時,還意味着知識分子對于社會的責任感、以天下為己任的自信心。

開物:出自《易·系辭上》:“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開:開通,了解;務:事務。意即:通曉萬物的道理并奉行而得以成功。孔穎達疏:“言《易》能開通萬物之志,成就天下之務。”《南齊書·崔祖思傳》:“自古開物成務,必以教學為先。”南宋浙東學派陳亮也曾有引用。被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的《天工開物》(〔明〕宋應星著)即取其“創生萬物”之意。浙大甯波理工學院的創建,是名城名校合作辦學的産物,是高等教育辦學機制和模式的一種探索與創新,“開物”既是對學院辦學模式創新的反映,其暗嵌一個“工”字,也是對學院“理工”特色的一種提煉和概括,同時也是對浙江大學“求是”精神的傳承,浙江大學校歌歌詞中也有“何以新之,開物前民”之句。

啟新:是對浙大校訓“求是創新”所體現的浙大文脈的繼承。暗示甯波理工學院是在浙大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又有自己的新的特色;同時,也以維新、創新為學校發展的内在動力。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黨委書記

胡征宇

院長

楊德仁

黨委副書記

楊德仁、李鳳旺、馮建波

副院長

章獻民、毛才盛、魯東明、楊燦軍、胡餘波]

紀委書記

黃光傑

現任領導

參考資料

曆任領導

職務

姓名

任職時間

院長

俞慶森

2001.6—2005.7

許為民

2005.7—2009.7

金偉良

2009.7—2018.8

章獻民

2018.8—2020.4

黨委書記

俞蒙槐

2001.6—2005.7

孫桂铨

2005.7—2009.7

許為民

2009.7—2011.4

費英勤

2011.4—2018.8

曆任領導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