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詞

涼州詞

唐代曲調名
涼州詞,又稱涼州曲,是達官顯貴、宗室名流為涼州歌所填唱詞,是唐朝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涼州(今甘肅省武威市),因“地處西北,常寒涼也”,而得名。[1]《涼州》是唐代民族樂府第一曲調:開元九年之前郭知運所獻,屬胡部:為大曲,調式有正宮、道調和高宮;音樂風格愁苦悲涼;樂器有觱篥、琵琶、胡笳、羌笛、筝、橫笛、笙、方響;配有舞蹈,屬軟舞;歌者、舞者、演奏者甚衆;很多著名詩人為之創作歌辭;歌辭通過藝人選詩入樂方式進入樂府;也是中唐後人追憶盛唐的符号。漢唐之際,涼州是我國西北地區僅次于長安的最大古城,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唐初的大涼都曾在此建都,以後曆為郡、州、府治。它還是古代中原與西域經濟、文化交流的樞紐,“絲綢之路”西段的要隘,中外商人雲集的都會,并一度成為我國北方的佛教中心。《涼州》的家喻戶曉和它當時的政治地位、經濟地位、軍事地位是相匹配的,流行自然順理成章。
  • 外文名:Liangzhou word
  • 中文名稱:涼州詞
  • 類别:唱詞
  • 代表詞人:王之渙、王翰、張籍、韓綜等
  • 流行朝代:唐代

藝術價值

唐詩中的涼州,内容豐富,情感真摯,有描寫戰争苦難、抒發愛國情懷的;有表達濃烈的思鄉、思親之情的;有描述奇麗的邊地自然風光的;有展現涼州獨特異域文化的,其中異域文化裡主要描寫了涼州的風土人情、涼州樂舞、涼州佛教;涼州詞(曲)所展現的豐富内容,是邊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唐代涼州詩歌風格上呈現為悲涼蒼勁、威武豪邁、平和自然。不同的藝術風格,體現出詩人不同的情懷,也豐富了涼州詩歌的情感内涵與曆史厚重感。

涼州詩歌意象豐富,有胡笳、筚篥、琵琶等胡樂意象,因其音色的遼遠、凄冷、悲涼,帶給邊地征人強烈的傷感情思與蕭瑟心境;荒寒意象主要表現為沙碛、冷月、寒風、寒花、寒霜、寒驿、寒雪、寒氣。涼州詩歌的寫實精神,留給我們一個真實而鮮活的古涼州。

作品賞析

涼州(今甘肅省武威市)是中國邊塞詩詞創作的大舞台。邊塞詩是中國詩歌的一枝奇葩,尤其是唐代的邊塞詩更是中國詩歌中的精華。唐代的大部分詩人都創作過邊塞詩,尤以岑參、高适和王之渙、王翰、王昌齡、李益、元稹最為著名,而他們的邊塞詩大都與涼州相關。此外,駱賓王、陳子昂、李白、王維、孟浩然、王建、張籍等也寫過一些與涼州相關的邊塞詩。

據統計,全唐詩有近2000首邊塞詩,以《涼州詞》為題或以涼州為背景的詩就有100多首。唐代以後,仍有不少冠以《涼州詞》的邊塞詩。

部分作品

王之渙版

涼州詞

(唐)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翰版

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孟浩然版

涼州詞

(唐)孟浩然

渾成紫檀金屑文,

作得琵琶聲入雲。

胡地迢迢三萬裡,

那堪馬上送明君。

異方之樂令人悲,

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關山月,

思殺邊城遊俠兒。

陸遊版

涼州詞

(宋)陸遊

垆頭酒熟葡萄香,

馬足春深苜蓿長。

醉聽古來橫吹曲,

雄心一片在西涼。

張籍版

涼州詞

(唐)張籍

鳳林關裡水東流,

白草黃榆六十秋。

邊将皆承主恩澤,

無人解道取涼州。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