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

苜蓿

豆科苜蓿屬植物
苜蓿(mùxu)是苜蓿屬(Medicago)植物的通稱,俗稱金花菜,是一種多年生開花植物。其中最著名的是作為牧草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苜蓿種類繁多,多是野生的草本植物。中國産的苜蓿主要有三種。營養價值很高,具有清脾胃、利大小腸、下膀胱結石的功效。苜蓿含有最豐富的維他命K,成分之高,駕乎一切蔬菜之上。其他如維他命C、B也相當豐富。多為牲畜飼料。在西漢從西域引進。
    中文名:苜蓿 拉丁學名:Medicago Sativa Linn 别名:紫苜蓿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豆目 科:豆科 亞科:蝶形花亞科 族:車軸草族 屬:苜蓿屬 二名法:Medicago Sativa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灌木,無香草氣味。羽狀複葉,互生,托葉部分與葉柄合生,全緣或齒裂,小葉3,邊緣通常具鋸齒,側脈直伸至齒尖。總狀花序腋生,有時呈頭狀或單生,花小,一般具花梗;苞片小或無;萼鐘形或筒形,萼齒5,等長;花冠黃色,紫苜蓿及其它雜交種常為紫色、堇青色、褐色等,旗瓣倒卵形至長圓形,基部窄,常反折,翼瓣長圓形,一側有齒尖突起與龍骨瓣的耳狀體互相鈎住,授粉後脫開,龍骨瓣鈍頭;雄蕊兩體,花絲頂端不膨大,花藥同型;花柱短,錐形或線形,兩側略扁,無毛,柱頭頂生,子房線形,無柄或具短柄,胚珠1至多數。莢果螺旋形轉曲、腎形、鐮形或近于挺直,比萼長,背縫常具棱或刺;有種子1至多數。種子小,通常平滑,多少呈腎形,無種阜;幼苗出土子葉基部不膨大,也無關節。

生長習性

多年生草本植物,似三葉草,耐幹旱,産量高而質優,又能改良土壤,因而為人所知。廣泛栽培,主要用制幹草、青貯飼料或用作牧草

産地

紫花苜蓿原産伊朗,是當今世界分布最廣的栽培牧草,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曆史,主要産區在西北、華北、東北、江淮流域。

價值

應用價值

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稱,不僅産量高,而且草質優良,各種畜禽均喜食。我國苜蓿的種植面積約133萬hm^2。随着商品經濟的發展,苜蓿産業化規模發展較快,苜蓿的種植面積正在擴大。為了更科學地種植苜蓿,提高苜蓿産品的質量和産量,現将苜蓿耕作與栽培管理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苜蓿的初生根能深入地下。植株生長20年以上時,若底土多孔則主根可深達15公尺(50尺)以上,因此苜蓿對幹旱的耐受能力極強。生長2個月時籽苗的根可深入土壤90公分,5個月時達180公分(6尺)。常見這種情況:新栽種的苜蓿能耐受嚴重的夏天幹旱而其它根系較淺、分支較多的豆科植物因不耐幹旱而死亡。

苜蓿莖枝收割後能迅速再生出大量新莖,因此每個生長季節内可收割幹草1次至13次之多。可收割的次數及每個生長季節的總産量主要決定于生長季節的長度、對土壤的适應性,陽光是否充足,尤其是生長季節降雨及灌溉的數量和分布。綠葉的苜蓿幹草營養豐富,為牲畜所愛食,含約16%的蛋白質及8%的礦物質,又富含維生素A、E、D及K。

苜蓿含有大量的粗蛋白質、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B族維生素,維生素C、E及鐵等多種微量營養素,不僅可用于家畜飼養,也是人類最古老的食物之一。人們主要食用苜蓿早春返青時的幼芽,苜蓿芽營養成分高,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且僅有很少的糖類,熱量非常低,是一種上佳的高纖維低熱量食物。

食療價值

豆科草本植物此苜蓿、南苜蓿的莖葉或地上部分。苜蓿,又稱牧宿、光風草、連枝草;紫苜蓿,又稱紫花苜蓿、蓿草,又稱金花菜、母齊頭。紫苜蓿分布很廣,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南苜蓿分布于我國中、南部,長江下遊有栽培。夏、秋季采收,洗淨鮮用,或曬幹用。

【性能】:味甘、淡,性微寒。能清胃熱,利尿除濕。

【參考】:紫苜蓿含皂甙、盧瑟醇、苜蓿酚、大豆黃酮、苜蓿素、瓜氨酸、β-甲基-葡萄糖甙、蛋白質、糖等。南苜蓿含胡蘿蔔素。

從紫苜蓿中提出的苜蓿素,對實驗動物小腸有抑制作用;尚有輕度抗氧化作用,可防止腎上腺素氧化,并有輕度雌激素樣作用。全草提取物能抑制結核杆菌的生長,并對小鼠脊髓灰白質炎有效。

【用途】:用于胃熱煩悶,不欲飲食;濕熱所緻的小便不利,石淋,或濕熱發黃。

【注意】:因屬滲利之品,故不宜久食多食。又,牲畜飼以一種南苜蓿的變種後,可産生對光的過敏性皮炎,亦須注意。

【附方】:

1、鮮苜蓿汁:鮮南苜蓿90~150克,搗爛,絞取汁液服。

鮮苜蓿有較好的清熱利尿、能淋的功效。用于濕熱小便不利,或石淋,尿澀,小便淋瀝作痛。現用于尿路結石。

2、苜蓿茵陳湯:苜蓿50克,茵陳15克。加水煎湯服。

本方有除濕退黃的功效。用于濕熱黃疸,或黃疸型肝炎。

種類

本屬有70種,分布于地中海區域、西南亞、中亞和非洲。我國有13種,1變種。

日常用法

菜肴

苜蓿菜即南苜蓿,是苜蓿中的一種,在江南地區是十分家常的食材。上海人稱為“草頭”,較為出名的做法是“酒香草頭”和“草頭圈子”;江蘇人稱為“金花菜”,較為出名的做法是“河蚌肉炒金花菜”,蘇州也有腌金花菜的傳統;浙江人稱為“草籽”,較為出名的做法是“草籽年糕”、“草籽香幹”等。

苜蓿每一根細莖上面,有葉三齒,如倒心形,先端稍圓或凹入上部有鋸齒,葉的表面呈濃綠色,莖梗極短,吃的時候,以葉為主,在江浙兩省生産特多,每逢上市季節,家家戶戶都把它當作家常蔬菜。炒着吃味道很好。苜蓿為豆科植物。因其根部可往地下蔓延10公尺,故能充分吸收土壤中的營養,經常食用苜蓿素可平衡人體的酸堿值,是不可多得的健康美食,各個菜場均有銷售。

【家庭食用法】:

1.将苜蓿揀去老梗黃葉洗淨後,用旺火重油炒食味極鮮嫩。

2.上海菜館有生煸草頭供應,是摘除莖梗,完全用苜蓿葉炒成的,所以特别鮮嫩,售價稍昂。

3.苜蓿冷吃,别有風味,草頭的汁液,比其它蔬菜更清涼可口。

苜蓿的嫩葉,是我們理想的蔬菜,因為極富營養,在綠葉蔬菜中,它的維他命K的含量最高,特别是維他命A含量和胡蘿蔔相差極微,維他命C超過白蘿蔔二三倍以上,這些營養成分都超過菠菜。

關于苜蓿,也就是紫蓿花。春天,它的價值最高的時節,無論從哪方面,這個時候他的新芽味道極佳,可是這時候産量低,物以稀為貴,這個時候苜蓿的鮮美程度,隻有吃過的人能理解的來的,胖胖的身材,嫩而不脆,口觸感極強,味兒,涼熱,品嘗各有千秋,女性最佳補品,保持身材遠遠勝過其它用品。而且是綠色,無公害,因為這個時候他的成長,是在整個冬天就完成的(當然不是溫室)。

涼食苜蓿:北方,如山東各地,于農曆二月上旬摘其葉莖的前三四節,清水沖洗幹淨後,開水焯熟,再入涼水浸泡十餘分鐘以增其鮮,而後可雙手輕搓去除部分汁液。備小蔥花、絲,熱油澆過後加食鹽、涼拌醋及蒜泥等調味品,調勻入味後既可食用。味鮮美,爽口清脾,是家庭餐桌上很好的一道小菜兒,用來下酒亦出其佳效。

4.苜蓿餃子。新疆地區人民群衆有春季采摘苜蓿嫩尖做餃子嘗鮮的習俗。做法如下:每年4-5月苜蓿葉嫩牙鮮之時将其采摘回家,洗淨後先用開水迅速焯一遍撈出,再用冷水漂洗一遍,将水分擠盡後,與事先準備好的羊肉餡、色拉油、鹽、蔥、姜末等拌勻調制自己喜好的口味,然後用擀好的面皮包成餃子,下鍋煮熟後,沾上蒜醋汁食用,其味鮮美。在新疆,苜蓿餃子已成為南北地區各族群衆普遍喜好的春季美食之一。

牧草

苜蓿是一種牧草以“牧草之王”著稱,不僅産量高,而且草質優良,各種畜禽均喜食。中國苜蓿的種植面積約133萬hm2。

藥用

【苜蓿防出血】:一切出血症候,如鼻血、龈血、吐血、咯血、便血、子宮出血、肛門出血。新藥每用維他命K,認為是有凝結血管功能的療法。其實維他命K在食品中,含量最豐富的,就是“苜蓿”。

由苜蓿來作為預防出血症候,實驗的結果認為收效很高,對各種小出血,和肺胃及十二指腸出血,都能獲得預防的效果。

苜蓿的吃法,當然以新鮮為最佳,而且味亦隽美,因為新鮮的苜蓿,四季皆有,即使在寒冷季節,亦有出産,不過由于氣候和土地的關系,有時産品極嫩,有時極老,患者不妨常用此佐膳,可以防止出血。用鹽漬制的“腌金花菜”,功效相等。

【苜蓿清内熱】:苜蓿是清涼性的蔬菜,進食之後,确能消除内火,尤其在燥烈季節,用以佐膳,功效顯著,更勝于西洋菜。

苜蓿經油炒後,乘熱進食,味極鮮潔。冷卻後,進食其味亦佳,其汁有清沁心脾之感,在燥烈季節,如果覺得唇幹舌燥,用以佐膳,是維護健康的上品菜肴。

觀賞

苜蓿除了用于飼養牲畜之外,還可以作為水土保持和護坡植物,園林上多作為鹽堿地、貧瘠土地的綠化草種和景觀野花用草種。

藥理

【藥名】:苜蓿

【歸經】:脾;胃;腎經

【功效】:清脾胃;清濕熱;利尿;消腫

【考證】:出自《名醫别錄》。

【科屬分類】:豆科

【主治】:尿結石;膀胱結石;水腫;淋症;消渴

【藥理作用】:紫苜蓿中提出的苜蓿素對離體豚鼠腸管有松弛作用,但并不使羊引起臌脹。苜蓿素在2×10^-5濃度時能顯著抑制離休兔小腸之收縮,4mg苜蓿素注入在位兔小腸腔,可使蠕動收縮減慢。甲基苜蓿素本身對離體兔小腸無明顯作用,但如先加入浴管中,可輕度拮抗苜蓿素的作用。用紫苜蓿鮮葉作飼料,可能引起動物嚴重臌脹,胃中氣壓太大可壓迫橫膈及血管,使動物窒息而死。苜蓿素尚有輕度的抗氧化作用,可防止腎上腺素的氧化。牲畜飼以南苜蓿的變種Medicago hispida Gaertn.var.denticulata草後,能産生對光過敏性皮炎。

【生态環境】:

1.紫苜蓿:生于曠野和田間。

2.南苜蓿:長江下遊有栽培。

【采收和儲藏】:夏、秋收割,曬幹,或鮮用。

【資源分布】:

1.紫苜蓿分布很廣,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

2.南苜蓿分布我國中部、南部;長江下遊有栽培。

【動植物形态】:

1.紫苜蓿,多年生宿根草本。主根長達2-5m。根莖發達;有蔓莖或無,莖高30-100cm,直立或匍匐,光滑,多分枝,約在15-25枝不等。3出複葉,小葉片倒卵狀長圓形,長2-2.5cm,僅上部尖端有鋸齒;小葉頂端有中肋突出;葉柄長而平滑;托葉大。花梗由葉腋抽出,花有短柄;8-25朵形成簇狀的總狀花序;萼鐘狀,有5齒;花冠紫色。莢果螺旋形,2-3繞不等,稍有毛,黑褐色,不開裂。種子1-8粒,腎形,黃褐色,很小。花期5-6月。

2.南苜蓿,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小葉闊卵形或倒心形,先端稍圓或凹入,上部有鋸齒,下部楔形。花黃色。莢果螺旋形,無深溝,有突起疏刺。

【性味】:苦;平;無毒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豆科植物紫苜蓿或南苜蓿的全草。

【用法用量】:内服:搗汁,150-250克;研末,10-15克。

【出處】:《中華本草》

【功用】:利大小腸,安中,和胃,舒筋活絡。

【便方】:

1.風濕筋骨痛,神經痛:野苜蓿5錢,水煎,一日分2次服。

2.黃疸型肝炎:野苜蓿、茵陳各15克,水煎,一日分2次服。

3.白血病:野苜蓿25克,水煎,一日分2次服(以上甯夏中草藥資料)。

4.毒蛇咬、蜈蚣及黃蜂蜇:鮮草搗爛,塗敷傷口(江西草藥資料)。

毒性

苜蓿芽(alfalfa sprouts,紫色苜蓿的芽)雖然很有營養,但含天然有毒成分,是刀豆氨基酸(L-Canavanine sulfate),即有毒堿性氨基酸,可能引起哺乳動物的自體免疫疾病,使具免疫系統喪失調節機能,誤将自己體内的細胞當成抗原,而産生抗體來對抗,毀壞自己身體産生疾病。猴子長期誤食苜蓿芽或苜蓿芽種子後,會發生類似全身性紅斑性狼瘡(SLE)的血液學及血清學變化。 可能與苜蓿芽所含刀豆氨基酸有關。刀豆氨基酸可能引起身體内免疫T細胞的異常作用,導緻一連串的免疫異常反應,發生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的病變。因此,正常人長期大量生食苜蓿芽或苜蓿芽種子,要留心是否紅斑性狼瘡病變的症狀出現。紅斑性狼瘡的病患者,要避免食用苜蓿芽。苜蓿可使猴子發病,也可能使SLE病人的病情惡化。攝食苜蓿芽大量後,可能會破壞人類各種血球細胞,減少各種血球數,如貧血或自血球稀少、血小闆稀少。病患因此容易感染,且易出血等症狀。有些可能有關節痛、光敏感的反應,應該停止食用後,即可複原。

耕作技術

選地

苜蓿适應性廣,可以在各種地形、土壤中生長。但最适宜的條件是土質松軟的沙質壤土,pH值為6.5-7.5,冬季溫度-20℃左右,年降水量在300-800mm,不宜種植在低窪及易積水的地裡。輕度鹽堿地上可以種植,但當土壤中鹽分超過0.3%時要采取壓鹽措施。為了便于機械化運輸及操作管理,盡量選擇交通便利、大面積連片具有排灌措施的地塊。

整地

苜蓿種子小,苗期生長慢,易受雜草的危害,播前一定要精細整地。整地時間最好在夏季,深翻、深耙一次,将雜草翻入深層。秋播前如雜草多,還要再深翻一-次或旋耕一次,然後耙平,達到播種要求。

苜蓿有根瘤,能為根部提供氮素營養,一般地力條件下不提倡施氮肥。據有關研究表明,苜蓿施磷肥後增産效果比較明顯,且一次施足底肥和以後分期施肥效果基本一樣。播前結合整地施有機肥2-3m2/畝、純磷8-16kg/畝一次施入。由于苜蓿生長過程中莖葉帶走大量的鉀,有條件的地方可适當施些鉀肥以維持高産,為了防止苗期雜草的發生,播前将48%的氟樂靈(100m1/畝)噴入土中,結合整地旋入5cm土中,有效期可達3-5個月。

播種

選種

選擇适宜的良種是種好苜蓿成功的第一步。因為苜蓿是多年生植物,一次播種後,少則利用2-3年,多則利用4-5年,一旦選錯,幾年受損。國内品種表現較好的有保定苜蓿、甘農l号雜花苜蓿、新疆大葉苜蓿、敖漢苜蓿、中苜l号耐鹽苜蓿等。國外引進的比較好的有美國的皇後、WL323.WL320.安斯塔、百綠及日本的立若葉和北若葉苜蓿。國外引進的品種直立性好,利于機械化收割。

種子處理

國内生産的種子有的雜質較多,品質不能保證,所以一定要清選,使淨度90%以上、發芽率85%以上,純度98%以上才行。播前種子最好進行丸衣化處理。按種子500kg+包衣材料150kg+粘合劑1.5kg+水75kg+钼酸铵1.5kg的配方進行,使種子在苗期不受病蟲害、雜草等的危害,才能健壯生長。

播種時間

北方一年兩熟地區,一般采用秋播。土壤水分充足,溫度适宜,雜草和病蟲害較少。在陝西、河北、河南、山西、山東地區,以秋播最好,播種期為8月10日至9月10日。太晚影響正常越冬。

播種方法及播種量

大部分地區以條播為主,行距30cm,利于通風透光及田間管理。播種量一般為1千克/畝左右,采種田要少些,鹽堿地可适當多些,播量過大苗細弱。播種深度是影響出苗好壞的關鍵,一般是播種過深,最佳深度為0.5-1cm。

田間管理

除草

清除雜草是苜蓿田間管理的一項主要内容,一-是在幼苗期,另一則是在夏季收割後,由于這兩個時期苜蓿生長勢較弱,受雜草危害較為嚴重,特别是夏季收割後,水熱同步雜草生長快,不論采取什麼方法,一定要做到及時規範。選擇除草劑要慎重,以免造成牲畜中毒。

灌水排水

苜蓿耗水量大,每生産1千克幹物質需水800L。在冬前、返青後、幹旱時要澆水。濱海、低注地要注意雨季排水,水淹24小時苜蓿會死亡。

防治病蟲

苜蓿生育期間遇到病蟲害時一定要及時防治,否則會影響産量和品質。一般用殺螟松、樂果、氰戊菊酯等噴霧,防治害蟲、如發生鏽病、褐斑病、霜黴病,用多菌靈、托布津等藥劑防治。

常見病害

我國苜蓿常見的病害主要有鏽病、霜黴病、褐斑病、白粉病、夏季黑莖病、黑莖和葉斑病、黃斑病和輪斑病等8種。其中以鏽病分布最為廣泛,發生于我國13個區,從南到北均有分布,其次為霜黴病、褐斑病、白粉病等。在進行苜蓿生産時,對上述病害應給予充分注意苜蓿病害綜合防治在苜蓿病害綜合防治體系中,農藥的應用十分有限。所以苜蓿病害的防治更加注重于“防”,更加依賴于農牧措施。包括整地(區域、地點、前作、種床、肥力)、播種(品種、種子質量、種子處理單播、混播、播期、播量、播深)、田間管理(肥料、水分、雜草、病害監測、蟲害監測、田間建植、殘茬)、利用與收獲(刈割、放牧、收種、利用方式、利用時機、利用順序)、儲藏(溫度、濕度、氧氣、藥劑)的全過程。

就如所有的作物一樣,苜蓿也會受惡劣氣候、疾病及昆蟲之害,其中為害最烈的包括凍害、細菌性萎蔫病、苜蓿葉象、蚱蜢、苜蓿斑翅蚜及葉蟬等。在潮濕或灌溉地區,生長3年以上的苜蓿群叢常常為土壤中的萎蔫病病原體植物單胞苜(Phytomonas insidiosum)所侵染,因而變得稀疏。

收割

時間

一般在始花期,也就是開花達到1/10時開始收割,最晚不能超過盛花期。

收割次數及留茬高度

苜蓿為多年生植物,再生性強,每年可收割3-4次,最後一次收割不要太晚,否則影響養分積累,不利于安全越冬。一般收割後要留出40—50天的生長期。留茬高度以5cm為宜。

産量

1畝地割1茬可産1500斤左右。一年最多可以收割4茬,修根牧草,一次播種10年受益,市場價格在2毛5分錢1斤左右。

紫花苜蓿種子每公斤9—45元

苜蓿含有最豐富的維他命K,成分之高,駕乎一切蔬菜之上。其它如維他命C、B也相當豐富,這是一種有價值的食品。

苜蓿種類最多,多是野生的草本植物。中國産的苜蓿,主要有三種∶第一是紫苜蓿,莖長約六公寸,直立,開紫花莢豆轉彎曲。第二是黃苜蓿,莖不直立,匍匐地上,開黃色花,葉狀如鐮。這兩種都産于北方各省。第三種是野苜蓿,俗名草頭,又名金花菜,莖卧地,每一細莖,上有三小葉,中國長江下遊有野生和栽植作為食用的。

古人吃苜蓿的記載,在群芳譜中記載尤多,簡直是不勝備錄。唐孟說食療本草論苜蓿謂:“利五髒,輕身健人。洗去脾胃間邪熱氣,通小腸熱毒。”

相關傳說

傳說

關于三葉草的傳說由來已久,最正宗的三葉草,即英文的clover,有人翻譯成“苜蓿”,但其實不是苜蓿(Medicago),中國人通常認為是苜蓿同屬豆科的車軸草屬(Trifolium),即國内最常見到“白花車軸草”和“紅花車軸草”,但實際應當是酢漿草的一種(Trifolium repens L)又稱為白色酢漿草是愛爾蘭的國花。有說它是亞當、夏娃從伊甸園帶到人間的禮物;也有說幸運草之名是源自拿破倫,一次他行軍路過一片草原時,發現一株四葉草,感到非常奇特,俯身摘下時,剛好避過向他射來的子彈,逃過一劫,從此三葉草便被成為幸運的象征。四葉的三葉草已經被國際公認為幸運的象征。

三葉草的傳說在英國、愛爾蘭最為盛行,并成為愛爾蘭的國花。至于在日本不少商鋪用四葉草做店名,又或以它作為漫畫書的背景。甚至連台灣的名作家瓊瑤曾出了《幸運草》的小說。由此可見關于幸運草的故事已廣為流傳,而且有很久的曆史背景。

它的每片葉子都有着不同的意義,當中包含了人生夢寐以求的四樣東西:名譽、财富、愛情及健康,倘若同時擁有這些東西,那就是幸運了。

幸運草(Four Leaf Clover )第一片葉子代表真愛(love),第二片葉子代表健康(health),第三片葉子代表名譽(glory),第四片葉子代表财富(riches)。傳說,誰能找到四葉的幸運草,誰就能得到幸運,享有幸福。

四片葉子的幸運草,每片葉子都有不同的意義,當中包含了人生夢寐以求的四樣東西:名譽、财富、愛情、健康。相傳若是為愛人找到了幸運草,那就是找到了幸福……也有另一種說法:第一片葉子代表乞求,第二片葉子代表希望,第三片葉子代表愛情,第四片葉子代表幸福。

還有這一種說法:第一片葉子是信仰,第二片葉子是希望,第三片葉子是愛情,第四片葉子是幸運。

傳說1

傳說中的四葉草(Clover)是夏娃從天國伊甸園帶到大地上,花語是幸福。又名三葉草。通常隻有3瓣葉子,找到4瓣葉機會率隻有萬分之一,隐含得到幸福及上天眷顧。

傳說2

關于四葉草,還有一個很美的傳說呢!以前有一對戀人,他們真的很相愛,一起住在一片很美的桃林裡,但是因為一件特别小的事,他們鬧别扭了,彼此不肯讓步,終于有一天,愛神看不下去了,她飄到他們住的那片桃林,悄悄撒了一個謊:告訴他們各方會有難,隻有在桃林的最深處找到那片四葉草才可以挽救他們,他們聽後裝作十分無所謂,可是心裡還是為對方擔憂着,那晚下雨了,是暴雨,可是他們仍偷偷為對方到桃林最深處尋找四葉草,當他們知道對方都很在乎自己,都好感動,決定讓四葉草見證他們的愛情,愛神笑了……這是愛神開的一個玩笑,因為她并不想讓幸福來得過于容易,隻有彼此在乎,彼此珍惜的人才配擁有幸福……

四葉草,愛情的見證!!!

傳說3

亦有說幸運草之名是源自拿破倫,一次他正帶兵行過草原,發現一株四葉草,甚覺奇特,俯身摘下時,剛好避過向他射來的子彈,逃過一劫,從此他便稱四葉草為幸運草。輾轉流傳四葉草已經被國際公認為幸運的象征。它的四片葉子分别代表着愛情、健康、名譽及财富,擁有它将為您帶來好運。

傳說4

幸運草最先起源于歐洲,尤以英國、愛爾蘭最為盛行。它已變成西方國家的民間傳統。小朋友會以在草原上找尋四葉草為樂,而每年三月在紐約舉行的聖帕特裡克節(St.Patrick's Day),人們都會穿上綠色衣物,帶上吉祥物-四葉幸運草的飾物來遊行。

三葉草味道:甜酸,可作的遊戲:掐四葉草并隻留下絲莖,可互相纏繞,拉拉扯扯

傳說5

愛爾蘭民間傳說,四葉的三葉草能帶來好運,是愛爾蘭最知名的國家象征。在傳統的愛爾蘭婚禮上,新娘的花束,新郎的胸花,都必須包含幸運草。幸運草被認為婚禮上必不可少的第三個人。

傳說6

在瑞士,每年聖誕節,都能在商場買到真正的四葉幸運草盆栽,幸運草被認為是最有創意的聖誕禮物,幸運草的好運氣,送給親人,受贈人會從此開始幸福,在這個世界上一切順利。

傳說7

德國,在1190年發現了真正的四葉草,幸運草被認為是自由,統一,團結,和平的象征。他們認為,沒有什麼不好的可能發生,如果他們擁有一個四葉的三葉草。

花語

苜蓿的花語:希望與幸福。

苜蓿還有一個花語,那就是希望,愛情,不是絕望,而是希望。

價值成分

苜蓿為豆科植物紫苜蓿MedicagosativaL.的嫩莖葉。苜蓿的營養價值很高,另外還含有止血作用的維生素K。民間有些驗方用它來治胃或痔、腸出血。苜蓿具有清脾胃、利大小腸、下膀胱結石的功效。

苜蓿曆史

苜蓿的原産地并不在中原地區,它是在漢代由“西域”傳入中原地區的。(兩漢時期,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新疆地區和更遠的地方,稱為“西域”)西漢的張骞分别在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兩次出使“西域”,加強了内地同“西域”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苜蓿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傳入中原地區的。金花菜的原名就是苜蓿,屬豆科植物。見載于陶景宏《名醫别錄》。各地有野生,亦有栽培。江蘇蘇州等地将其嫩苗腌作菜蔬,叫金花菜。

食物營養成分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苜蓿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64千卡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