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菜

蕨菜

鳳尾蕨科植物

蕨菜;其食用部分是未展開的幼嫩葉芽,經處理的蕨菜口感清香滑潤,再拌以佐料,清涼爽口,是難得的上乘酒菜,還可以炒吃,加工成幹菜,做餡、腌漬成罐頭等。在中國大陸以及東南亞有廣泛分布,而在這些地區餐桌上也受到了歡迎。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緻癌成分,牛羊使用過量會導緻死亡,人食用會導緻癌症的發病率提高,它也被相信是導緻日本胃癌高比率的原兇之一。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蕨類植物門 亞門:真蕨亞門 綱:薄囊蕨綱 亞綱:薄囊蕨亞綱 超目: 目:水龍骨目 亞目: 科:鳳尾蕨科 亞科: 族: 亞族: 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蕨菜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蕨菜在我國分布較廣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蕨菜 中文别名:拳頭菜、貓爪、龍頭菜,鹿蕨菜、蕨兒菜、貓爪子、拳頭菜、蕨苔

簡要介紹

【基源】為鳳尾蕨科植物蕨Pteridiumaquilinum(L.)K. var. Ia. Un.的嫩莖、葉。

【别名】龍頭菜,鹿蕨菜、蕨兒菜、貓爪子、拳頭菜、蕨苔。

【性味】寒,微苦而甘。

【功用】清熱解毒,利水滑腸。

【成分】每1OOg含熱量209kJ、水分86g、蛋白質1.6g、脂肪0.4g、碳水化合物log、粗纖維1.3g、灰分0.4g、鈣24mg、磷29mg、鐵6.7mg、胡蘿蔔素1.68mg,維生素C35mg,維生素B2為0.13毫克。此外,還含有18種氨基酸、蕨素,蕨甙、乙酰蕨素、膽堿、甾醇等。

藥用成分為甾酮類化合物。

蕨菜,又名蕨兒菜、龍頭菜、貓爪子、拳頭菜,多生長在山區土質濕潤、肥沃、土層較深的向陽坡上。它的根莖粗壯、肥大,葉柄挺而直立,常常高達60厘米左右。春天,它的嫩葉剛剛長出,還處于卷曲未展時,人們便将它采摘下來,以備食用。

蕨菜是野菜的一種。它所烹制的菜肴色澤紅潤,質地軟嫩,清香味濃,被稱為“山菜之王”,是不可多得的野菜美味,蕨菜雖可鮮食,但較難以保鮮,所以市場上常見其腌制品或幹品。

曆史記載

據有關史料記載,始于西周,最早蕨是當祭品用的,清代一些地方還有這個習慣。它的名字最早見于《爾雅》。《呂氏春秋》曰:“菜之美者:有雲夢之茁”。這裡的茁,就是蕨類野菜。《詩經》則有:“陟彼南山,言采其蕨”、“山有蕨薇,隰有杞桋”的詩句。《詩經·陸玑疏》雲:“蕨,山菜也。初生似蒜,紫莖黑色,可食如葵”。

形态特征

蕨菜為水龍骨科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莖黑褐色,長而橫向伸展,直徑0.6~0.8厘米,長10餘厘米,最長可達30厘米。葉由地下莖長出,細脈羽狀分枝。葉緣向内卷曲。葉柄細嫩時有細茸毛,草質化後莖稈光滑,茸毛消失。夏初,葉裡面着生繁殖器官,即子囊群,呈赭褐色。

蕨菜一般株高達一米,根狀長而橫走,有黑褐色絨毛。早春新生葉拳卷,呈三叉狀。柄葉鮮嫩,上披白色絨毛,此時為采集期。葉柄長30~100cm,葉片呈三角形,長60~150cm,寬30~60cm,2~3次羽狀分裂,下部羽片對生,褐色孢子囊群連續着生于葉片邊緣,有雙重囊群蓋。

蕨菜每100克鮮品含蛋白質0.43克、脂肪0.39克、糖類3.6克、有機酸0.45克,并含有多種維生素。既可當蔬菜有可制饴糖、餅幹、代藕粉和藥品添加劑。經常食用可治療高血壓、頭昏、子宮出血、關節炎等症,并對麻疹、流感有預防作用。

分布情況

蕨菜在我國分布較廣,種類很多,不同的地區品種各有特色,一般按産地可分為以下幾種:

1、河北承德蕨菜是河北省著名的野生蔬菜,承德地區面積有3.3萬公頃以上,主要分面于隆化、豐甯、平泉、寬城等地。全區年産量1000噸,是國内蕨菜主要出品基地。

2、遼甯蕨菜在遼甯省山區都有分布,尤其以東部山區分布廣,數量多。主要出口日本和其他家國,國内市場也很暢銷。

3、内蒙蕨菜在内蒙古各地都有分布,但主要産區在赤峰市、興安盟等地,年産量約200噸。當地采摘期在6月份。

4、吉林蕨菜在吉林省内山區均有分布,産量多。每年5月左右開始上市,主要出口韓國,且國内銷售情況也很好。

5、黑龍江蕨菜在海拔200~800米的高山地帶都有分布,多與雜草混生。5月中旬開始出土,5月下旬到6初月上旬即可采收。

6、貴州蕨菜,蕨類植物在貴州分布廣,種類多,食用蕨類植物有種左右。其中蕨菜在當地的采摘期為3月中旬至8月。

7、湖南蕨菜,在嶽陽山區也有蕨菜分布,像湘陰、汨羅、張谷英等山上都有。

當地春天的時候是蕨菜的采摘期,過了6月左右蕨就成型長大了不能吃。本地的蕨菜分布很散,一般都是農戶自己摘些用于食用和招待客人。

8、山東牟平昆嵛山區也有分布,多在雨後生長較快。

9、廣西桂林全州山區分布廣,種類繁多,尤其杉樹林地帶多。生長期3月~9月。

10、甯夏固原和甘肅榆中縣興隆山、漳縣、渭源等兩地分布較多,尤為漳縣蕨菜品質更高。靖遠縣泰和山、哈思山也有大量分布,品質上乘,多銷往外地。

11、安徽長江以南,皖南山區内一帶較多,野生。當地有加工成鹹菜和幹的蕨菜。

12、甯夏西吉火石寨及月亮山附近分布廣,尤為陡坡上生長的品質更高。

出口蕨菜加工方法

腌漬

原料選擇:選取粗壯、無蟲蛀、長度在20厘米以上的新鮮蕨菜。

處理将蕨菜切去老根,然後按長20厘米以上,每把直徑5~6厘米,重量250~260克紮把。

鹽漬:把蕨菜入缸鹽漬。先在缸底撒一層厚約2厘米的鹽,然後一層蕨菜、一層鹽整齊排列放置。滿缸後,其上複3厘米的鹽層,達到鹽量為蕨菜重量的30%。最上層放一塊幹淨無味的木闆,闆上壓重石。

二次鹽漬:經過7~10天鹽漬後,即可倒缸,将藏菜倒在另一隻缸中,上面的翻到下面,按鹽漬蕨菜重量的15%加鹽,一層蕨菜一層鹽,上面再撒2厘米厚的鹽層,并注入22%濃度的過濾鹽水,蓋上木闆,闆上壓重石,10~15天即可包裝。

裝桶:将鹽漬蕨菜用22%的鹽水沖洗一遍,去掉雜質,瀝淨水,放進襯有兩層無毒塑料袋的桶中,上添一層衛生鹽,灌滿22%過濾的鹽水,将兩層塑料袋紮緊,排出空氣,蓋緊桶蓋,放陰涼處保存或上市銷售。

幹制

選出鮮嫩粗壯、沒有病蟲害的蕨菜,去掉雜質,用開水浸煮10分鐘,撈出晾曬。當外皮見幹時,用手揉搓,反複搓曬10餘次,經2~3天即可曬幹。出口蕨菜幹的标準是完全曬幹,不發黴,無雜質,用手揉搓,發軟打卷,無老化硬梗。

将清洗整理好的蕨菜投入沸水中燙7~8分鐘。熱燙液中一般加入質量份數0.2%~0.5%的檸檬酸和質量份數0.2%的焦亞硫酸鈉,有條件時使用潔淨的硫磺,先經熏硫後再進行熱燙。每100公斤蕨菜的硫磺用量為0.2~0.4公斤,蕨菜與熱燙液的比例為1:1.5~2;熱燙結束後立即用流動清水将蕨菜冷卻至常溫,然後晾曬或烘幹。為防止蕨菜内外部水分不均,特别要防止過幹使蕨菜表面出現折斷和破碎,應剔除過濕結塊、碎屑,并将其堆積1-3天,以達到水分平衡。同時使幹蕨菜回軟以便壓塊或包裝。

蕨菜成品采用低溫低濕條件下貯藏,貯藏溫度以0~2℃為宜,不宜超過10℃,相對濕度在15%以下。

保鮮及貯存

蕨菜需高溫煮熟後用純淨水裝袋。抽氣真空包裝保存。

以往腌制蕨菜加工簡單,不易貯藏和長途運輸,影響檔淨與銷路。當今,一種采用鋁塑複合袋包裝的新工藝問世,在保持蕨菜色綠、脆嫩、清香爽口等基本特色的同時,外觀精美,保存期長、攜帶方便、衛生,産品附加值高。

一、鹽腌:按7份菜、3份鹽備料。先在浸腌池内撒層底鹽,然後一層菜,一層鹽放勻,最後再用鹽層封頂,壓緊10~15天後出池。

二、脫鹽:将浸腌好的蕨菜投入水池中,清洗6~7小時,然後換水,再次清洗3~4小時。為縮短脫鹽時間,可作适當攪拌,但要避免破碎。

三、複綠:取試劑級硫酸銅作複綠處理。複綠時,溶液溫度一般控制在65℃~70℃,硫酸銅添加量以PH值在6左右為宜。複綠過的蕨菜基本接近于新鮮時的色澤,之後再清洗2-3遍,使粘附在蕨菜上的銅的殘留不超過10ppm。

四、脆化:将複綠後的蕨菜浸漬于0.6%的氯化鈣溶液中,潤濕後投入密封容器進行抽真空脆化處理,抽真空的真空度保持在0.08MP2,溫度50℃~55℃,時間20分鐘。因蕨菜内含果膠類物質,受熱會産生果膠酶,與金屬離子相互作用形成凝膠狀态的果膠酸鈣,從而維持脆性。

五、裝袋、殺菌:湯汁以3.5%的食鹽溶液為主。适當添加其它調味料後用檸檬酸調PH值至6左右。按每0.5公斤袋加湯汁75~85毫升裝袋,熱壓密封,随即在105℃蒸汽中殺菌20分鐘得到成品。

質量标準

①色澤:鮮綠色或略深;

②形态:苗齊、飽滿、脆嫩;

③滋味:具有新鮮蕨菜應有的風味,無異味;

④微生物指标:每克蕨萊細菌總數≤500個;每100g蕨萊大腸菌群≤40MPN;緻病菌不得檢出。經濟價值不錯。

營養成分

蕨菜嫩葉含胡蘿蔔素、維生素、蛋白質、脂肪、糖、粗纖維、鉀、鈣、鎂、蕨素,蕨甙、乙酰蕨素、膽堿、甾醇。此外還含有18種氨基酸等。每100克蕨菜所含營養素如下:熱量(39.00千卡)、蛋白質(1.60克)、脂肪(0.40克)、碳水化合物(9.00克)、膳食纖維(1.80克)、維生素A(183.00微克)、胡蘿蔔素(1100.00微克)、維生素C(23.00毫克)、維生素E(0.78毫克)、鈣(17.00毫克)、磷(50.00毫克)、鎂(30.00毫克)、鐵(4.20毫克)、鋅(0.60毫克)、銅(2.79毫克)、錳(2.31毫克)、鉀(292.00毫克)。

藥用方法

蕨的根莖供藥用。性味:甘、寒。

功用:清熱、滑腸、降氣、化痰。治食嗝、氣嗝、腸風熱毒。

中醫臨床用法:

1.治腸風熱毒 :蕨菜花(葉)焙為末,每服10克,米飲下(《聖惠方》)。

2.治洩痢腹痛:蕨粉150~200克,先用冷水少許調勻,加紅糖,開水沖服(《浙彙天目山藥植志》)。

3.治發熱不退:鮮蕨根50~100克水煎服(《浙江天目山藥志》)。

4.治濕疹:先将患處用水或酒洗淨,将蕨粉撒上或以甘油調擦(《草醫草藥簡便驗方彙編》)。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蕨菜嫩葉含胡、鉀、鈣、鎂、蕨素,蕨甙、乙酰蕨素、膽堿、甾醇。

此外蕨菜還含有18種氨基酸等。現代研究認為蕨菜中的纖維素可有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腸胃對脂肪吸收的作用。蕨菜味甘性寒,入藥有解毒、清熱、潤腸、化痰等功效,經常食用可降低血壓、緩解頭暈失眠。蕨菜還可以止瀉利尿,其所含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胃腸蠕動,具有下氣通便、清腸排毒的作用,還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痢疾、咳血等病。并對麻疹、流感有預防作用。

蕨菜是迄今發現的唯一一種具有緻癌能力的食用植物。它的緻癌性打破了許多人的幻想——“純天然的食物更安全更有營養”。動物植物的演化是為了适應環境以生存下去,成為人類的“優質食物”顯然不符合它們的演化方向。而植物不能跑不能跳,面對動物、細菌或者真菌的襲擊,它們隻能被動挨打。為了生存,許多植物演化出了一些“防禦物質”——在受到侵襲時,具有一定的反擊能力,原蕨苷就是其中的一種。

雖然說“蕨菜緻癌”有明确的科學證據,但“緻癌”的意思是“增加緻癌風險”,而不是“吃了就會得癌症”。所謂“增加風險”,是指得病的可能性增加。“證據确鑿”是說“會增加風險”這個事情很确定,但它跟“增加多少風險”是兩回事。就蕨菜緻癌而言,按照日本1970年代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經常吃蕨菜讓男性的食道癌風險增加了2.1倍,女性則是3.7倍。就增加的比例來說,的确是很大,不過考慮到食道癌的正常發生風險也不高,增加兩三倍也還是一個比較小的幾率。而且這是在長期經常吃蕨菜的地區,當地的飲水中也會有原蕨苷的存在。風險大小跟攝入的量有關,如果實在是喜歡它的味道,偶爾吃幾次嘗嘗鮮,所帶來的風險也小到可以忽略。

蕨菜營養豐富,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脾胃虛寒者慎用,常人也不宜多食。

食療方法

【性能】:味甘、微苦,性寒。能清熱解毒,利濕,滑腸。

【成分】:含麥角甾醇、膽堿、甙類、鞣質、澱粉等。

【用途】:用于濕熱腹瀉或痢疾;小便小利,或婦女濕熱帶下;大便秘結,或習慣性便秘。

【用法】:煎湯,研末,或煮食,炒食。

【注意】:用以滑腸通便,須作菜食。炒肉或煮湯甚美。作菜食,因經過浸、漂、加熱,清熱解毒、利濕作用較弱。素食、久食能傷人陽氣。

【功效】:

1.蕨菜素對細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發熱不退、腸風熱毒、濕疹、瘡瘍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殺菌清炎之功效。

2.下氣降壓。蕨菜的某些有效成分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粗纖維能促進胃腸蠕動,具有下氣通便的作用。

3.蕨菜能清腸排毒,民間常用蕨菜治療洩瀉痢疾及小便淋漓不通,有一定效果。

4.蕨菜可制成粉皮、粉長代糧充饑,有補脾益氣,強健機體,增強抗病能力。

【附方】:

1、蕨菜散:蕨菜研末,每服3~6g,米飲送下。

源于《聖惠方》。本方取蕨菜清熱解毒及利濕之功。用于濕熱腹瀉或痢疾。

2、蕨菜木耳肉片:蕨菜15g,以水浸漂後切段;木耳6g,又水泡脹;瘦豬肉100g,切片,用濕澱粉拌勻,待鍋中食油煎熟後放入,炒至變色,即加入蕨菜、木耳及鹽、醬油、醋、白糖、泡、泡辣椒等翻炒均勻食。

蕨菜、木耳質滑潤而能利腸道,便性偏寒涼,唯與肉同炒,則較平和而味而鮮美。用于老人、虛人津血不足,腸燥便秘或大便不利。

古典論注

1.《食療本草》:補五髒不足,氣壅經絡筋骨間,毒氣。

2.《本草拾遺》:去暴熱,利水道。

3.《本草再新》:滑腸,化痰。

4.《本草求原》:降氣。

5.《南京民間藥草》:治食嗝、氣嗝。形态特征。

6.《本草綱目》:治咳嗽、理氣。

食用方法

蕨菜隻有少數可食用,莢果蕨、鹿角蕨菜與肉桂蕨都可食用。鳳尾蕨長有羽狀複葉,比莢果蕨味道苦,還有一種鴕鳥蕨菜,每株上可采摘3~5棵。蕨菜根和一小部分莖都可食用,葉子已舒展開的蕨菜不應再食用。蕨菜可以冷食也可熱食。

1.蕨菜可鮮食或曬幹菜,制作時用沸水燙後曬幹即成。吃時用溫水泡發,再烹制各種美味菜肴

2.鮮品在食用前也應先在沸水中浸燙一下後過涼,以清除其表面的黏質和土腥味

3.炒食适合配以雞蛋、肉類

鮮炒蕨菜

【原料】:新鮮的蕨菜用清水反複沖洗幾遍,洗去浮土和表面的絨毛。切掉蕨菜尾部發黑的部分。在滾水中燙2~3分鐘,再放冷水中浸泡時間長一點,浸泡了1個小時,澀味就幾乎沒有了。也有說浸泡2天的,其實沒必要。蕨菜切成段、胡蘿蔔絲、肉絲、泡發的海米、蔥姜蒜末。

【做法】:熱鍋溫油,爆香蔥姜,加入肉絲炒2分鐘。加入胡蘿蔔絲、海米一起翻炒2分鐘。加入蕨菜段大火翻炒2分鐘。烹入幾滴黃酒提鮮。再煸炒幾分鐘,按個人的口味,加入胡椒粉、鹽調味就可以了。做法雖然很簡單,卻可以吃到蕨菜滑潤軟嫩的鮮純滋味。

涼拌蕨菜

【原料】:蕨菜、蒜(按個人喜好)。

【做法】:

1、蕨菜洗淨切段;

2、放開水中煮大約一分鐘;

3、撈出後過冷開水;

4、蒜切成蒜泥;

5、加入剁椒、生抽、糖、醋、鹽、麻油、蔥花拌勻;

6、淋在蕨菜上拌一拌即可。

豬肉炒

【原料】:

蕨菜350克,豬肉150克,蒜苗兩根,辣椒兩根,油适量,糯米酒适量,鹽适量,醬油适量。

【做法】:

幹蕨菜在開水煮20分鐘後,用煮過的水泡半天以上待用手可以扯斷。濕蕨菜可直接使用。

豬肉切片,蕨菜用手掰斷、蒜苗辣椒切段。

鍋内不用加油,先把蕨菜炒幹,加半碗水、加鹽煮幾分鐘(這樣蕨菜比較入味)将水分炒幹。

将炒好的蕨菜盛出,另起鍋。熱鍋放油,将辣椒爆香。

加入豬肉翻炒,加鹽、糯米酒,豬肉炒至兩面焦黃。

加入炒幹的蕨菜翻炒,加一點水,醬油焖兩分鐘,稍稍收汁,加入蒜苗翻炒幾下即可。

蕨菜拌海茸絲

【原料】:

海茸絲50克,水蘿蔔适量,紅辣椒适量,大蒜适量,白糖适量,醬油适量,白醋适量,紅油适量,

蕨菜100克。

【做法】:

先把海茸絲用涼水泡發20分鐘左右,之後焯水過涼一下。

水蘿蔔洗淨切絲,蕨菜焯水過涼,切成小段。

紅辣椒切丁備用,之後将上面的所有食材,裝在小碗中。

加适量的白糖,蒜泥,醬油,再倒入适量的白醋、紅油,拌勻一下。

裝盤,香菜點綴一下,即可食用。

酸辣蕨菜

【材料】:蕨菜适量、鹹肉适量、姜适量、大蒜适量、幹辣椒适量、陳醋适量、醬油适量、鹽适量、糖适量

雞精适量

【做法】:

1、蕨菜洗淨,焯水過涼水,切大小合适的段備用。

2、姜切絲,蒜切片,幹紅辣椒切絲,鹹肉切絲。

3、鍋熱放入鹹肉煸出油至肉絲變金黃色。

4、倒入姜蒜幹紅辣椒爆香。

5、倒入蕨菜大火翻炒片刻。

6、調小火放入陳醋。

7、加入醬油15ml。

8、加入鹽。

9、加入糖。

10、加入雞精。

11、轉大火炒勻即可關火。

适宜人群

蕨菜适宜高熱神昏、筋骨疼痛、腸風熱毒、排尿不利、婦女濕熱帶下、大便秘結或習慣性便秘等患者食用。每次30克左右。

蕨菜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忌食,常人亦不宜多食。

潛在危害

1.孫思邈:久食成瘕。

2.孟诜:令人腳弱不能行,消陽事,縮玉莖,多食令人發落,鼻塞目暗。

3.《食療本草》:冷氣人食之多腹脹。

4.蕨菜中含有的與癌症有關的物質有苯草酸、蕨内酰胺、黃堿醇類化合物、橡黃素以及與橡黃素類似的一些物質。這些緻癌物質在蕨菜的根莖中的含量最高,葉中次之。

據世界許多國家進行蕨菜緻癌的試驗表明,蕨菜可使大鼠誘發腸癌、乳腺癌、膀胱癌、白血病等。

科學家還對經過烹調加工過的蕨菜緻癌試驗表明,即使經過加工的蕨菜,也能誘發癌症。

一些研究顯示,蕨菜中的原蕨苷具有明确緻癌性,而這種物質在蕨菜幼苗中含量尤其豐富,應盡量避免食用,并進行适當加工。

典籍資料

1.食用蕨菜始見載于《詩經》:“陟坡南山,言采其蕨。”古有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采蕨薇于首陽山的故事,所以後世以采蕨薇作為清高隐逸的象征。

2.《爾雅·翼》載:“蕨生如小兒拳,紫色而肥。”唐代詩人白居易有“蕨菜已作小兒拳”之句,宋朝詩人黃庭堅也有詩曰:“嫩芽初長小兒拳。”此皆指蕨菜。蕨菜産區,群衆一般把蕨菜俗呼為“拳頭菜”、“拳芽菜”或“佛手菜”,“佛手魚翅”由此而名,實即“蕨菜魚翅”。

3.蕨菜為山珍,入馔曆史極其悠久。《詩經·召南》:“陟彼南山,言采其蕨。”唐朝陳藏器在《本草拾遺》中記載:商朝末年,孤君之子伯夷、叔齊,在商滅後發誓不食周粟,采蕨、薇以充饑,最後都餓死在首陽中。西漢初年,有“四皓”之稱的甪裡先生、夏黃公、東園公和绮裡季,志行高浩,壽長德劭,因逃避秦亂,攜妻将子,隐居今陝西境内的商山,采蕨而食。漢高祖劉邦聽說後,非常敬仰,遂下诏請他們下山做官,但他們拒不應诏,繼續過其清貧的隐居生活。故商山一帶至今稱蕨萊為“商芝”。“商山芝”或“紫芝”。《本草拾遺》又載:“四皓食芝而壽”,是說這四隐士食蕨而長壽。“四皓”所寫的《商之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充饑。唐虞世遠,吾将何歸?驷馬高蓋,其優甚大。富貴之畏人兮,不如貧賤之肆志。”由此可見,蕨菜有延年益壽的食療功效。

4.伯夷兄弟和四皓隐士食蕨的方法,尚有待考證。據《齊民要術》記載,後魏年間,甘肅天水人吃蕨菜的方法是,二月間采集,制成幹菜,放到秋冬時食用。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明人吃蕨菜的方法是,采取嫩莖,用灰湯煮去粘液,曬幹當菜吃。清人則是用滾水泡軟,擇去根葉及粗梗,選取極嫩部分,用雞湯煨熟而食。當代,蕨菜可煮,可燒,可煨,可炖,可炒,烹制方法甚多,菜肴品種不勝枚舉。

5.相傳劉邦的兒子劉高有一天出城打獵。突然一陣狂風卷來,把他和他的随從卷到雲霧之中。等他睜開眼睛的時候發現他被挂在一棵松樹上。四周靜悄悄的,沒有一點聲音。他想找回皇宮的路,可是哪裡找的到?于是他在樹林裡轉了幾天,肚子餓了隻能吃點蕨菜充饑。等随從找到他,他已經死去好幾天了。太醫們從他的身上找出了緻死的根源,但為時已晚。從那以後,漢朝人都不食蕨菜。如果不是蕨菜的罪過,那麼漢朝的曆史就要重寫了。

飲食禁忌

經期能吃蕨菜嗎?

經期不能吃蕨菜。

1.蕨菜素對細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發熱不退、腸風熱毒、濕疹、瘡瘍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殺菌清炎之功效;

2.蕨菜的某些有效成分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

3.所含粗纖維能促進胃腸蠕動,具有下氣通便的作用;

4.蕨菜能清腸排毒,民間常用蕨菜治療洩瀉痢疾及小便淋漓不通,有一定效果;

5.當今科學研究表明蕨菜還具有一定的抗癌功效。

蕨菜清腸排毒的功能特别适合經期女性食用,因為經期女性常常有便秘的情況,而且經期就是一個排毒的時期,所以在經期食用蕨菜對女性的身體健康很有好處。但是有的人吃蕨菜會有不良的反應,所以女性還是要根據個人體質決定經期要不要吃蕨菜。

與蕨菜相克的食物

黃豆蕨菜黃豆富含維生素B1,而蕨菜卻含有維生素B1分解酶,所以二者不宜同食。

與蕨菜搭配的食物

雞肉蕨菜二者搭配具有補髓添精、補腎壯陽之功效。

香菇蕨菜二者同食有益氣開胃的功效。

藥理作用

該品之原種植物P.Aquilinum,牛、羊及馬食之可中毒,豬食之無礙。毒性物質可能系硫眩酶,故維生素B,有治療作用。有人認為,毒性物質不僅是硫胺酶,還有其他成分。對全骨髓造血系統都有傷害,特别是抑制紅細胞之生成,抑制紅細胞對59Fe的攝取。此外也有血小闆及白細胞的減少,發生廣泛的點狀出血。牛大量食此草質,有小腸的傷害、潰瘍,血尿及膀胱腫瘤,給大鼠喂食,也可緻癌,特别是小腸部位。

最新研究:原蕨苷

上世紀80年代日本科學家還從蕨菜中提取了一種叫做“原蕨苷”的緻癌物質。原蕨苷在蕨的各部分中都有,而人吃的蕨菜——蕨的幼嫩部分中含量更高!原蕨苷對牛吃了會造成骨髓損壞,對羊吃了會失明,而對人則有什麼影響呢?

20世紀70年代,在日本中部山區調查過吃蕨菜和食道癌的關系。發現在那裡的居民中,吃蕨菜使得男性的食道癌發生率增加了2.1倍,而女性則增加了3.7倍。在英國的北威爾士地區,胃癌發生率一直很高。

對于多數人來說,這些研究結果隻是出現在學術刊物上。而某些宣傳“野生蔬菜”的人,熱衷于引用“科學研究發現”來支持“純天然”的“營養”和“安全”,卻對這些研究視而不見。更有甚者——包括某些百科條目,還宣稱“科學研究表明蕨菜還具有一定的抗癌功效。”而對于吃少量蕨菜有一定的防癌作用的說法學術界對這樣的評價是“令人吃驚的”。

那我們該怎樣降低呢?

人們一般要把新鮮蕨菜用草木灰或者堿水處理。而這樣的處理,會大大降低原蕨菜苷的含量。這樣的處理隻是降低,但不是消除,對于原蕨苷的毒性和限制劑量,國際上尚無明确标準。所以我們必須謹慎食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