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落葉喬木,高11米,胸徑達1米;樹皮深灰色,深縱裂;1年生枝灰綠色,密被銀灰色星狀毛。
葉互生,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6-9厘米,寬2-5厘米,全緣,稱端鈍尖,下面密被灰白色星狀柔毛,側脈10-12對;葉柄長6-15毫米,密被灰白色柔毛。
花兩性,淡黃綠色,1-3花生于新枝基部葉腋,花梗長3-4毫米;無花瓣,萼筒鐘形,具8棱脊,長5-8毫米,直徑5毫米,在子房上面稍向内收縮,頂端4裂,裂片近三角形;雄蕊4,花絲短;子房上位,紡錘形,1室,含1枚胚株,花柱細長,有絨毛,柱頭頭狀。
分布範圍
翅果油樹是經第四紀冰川作用後殘存下來的中國特有的六大古生物植物之一,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并編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動植物紅皮書。
全球翅果油樹的天然林隻存活于晉南呂梁山、雲丘山等海拔800米到1500米之間的無污染的山裡。
山西省臨汾市鄉甯縣已經被國家授予翅果油國家地理原産地認證,是非常稀有的一種植物。
營養成分
翅果油中的蛋白質由17種氨基酸組成,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翅果油中含有7種。
翅果中α-亞麻酸與亞油麻酸的含量之比為1:7,非常接近母乳的比例,營養成分像母乳一樣非常豐富、均衡、全面、易為人體吸收,被稱為“天然母乳”。因産地局限稀少,翅果油比冬蟲草更為珍稀。翅果油對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生命活力,延緩衰老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發現史
公元1899年,法國植物學家格德在穿行山西内陸的時候,發現了這種前所未見的神奇物種,他驚歎不已,随後向科學界宣告了這一發現,鄉甯之外的世界第一次知道了這種樹。
公元1905年,德國植物學家迪爾斯再度考察山西鄉甯,确定了其拉丁文的植物學名Elaeagnus mollis diels,胡頹子科胡頹子屬植物。
公元1966年,中國農林科學院院長鄭萬均教授确定了該樹的中文學名——翅果油樹。
公元1970年,首次列入《中國樹木志》,之後被列入國家級保護樹種。
公元1976年,國務院組織專家,由山西省林業所牽頭成立翅果研究小組,并由山西省中醫藥研究院專家進行了翅果油成分臨床研究。
公元1991年,聯合國發展計劃委員會和聯合國糧農組織派貝克先生等一行數人專程實地考察,鄭重建議對這一珍貴樹種要加強保護與開發,同時呼籲世界各國都要大力重視和發展這一珍稀的木本油料物種。
公元2001年,在奧地利第17屆世界營養大會上,中國學者進行了關于翅果油的專題發言,翅果油的珍稀價值和特殊成分及功效被世界營養學界所公認。
公元2009年,全球首家翅果油樹博物館在中國鄉甯奠基。
膠囊
翅果油養生功效神奇,從翅果油樹提取的一種特殊物質—翅果素,具有很強的調節内分泌、抗疲勞和提高免疫力等功能,是生理活性很強的腫瘤類疾病的預防劑。通過現代科技技術,把翅果油中的翅果素制成翅果油膠囊,集日月之精華的翅果油膠囊效果更為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