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狀非洲楝

筒狀非洲楝

楝科非洲楝屬植物

筒狀非洲楝,俗稱沙比利木,是闆根很少的樹種。常高45m,樹幹通直,枝下高12-21m,胸徑100cm以上。産于熱帶非洲、科特迪瓦、加納)和尼日利亞)到喀麥隆,東至烏幹達和安哥拉、剛果等地區。這種非洲楝心材和邊材區别明顯,從它的橫斷面圖示來看,心材新切面為紅褐色,放置時間久了之後易氧化成鐵棕褐色;邊材呈淺黃白色,年輪不清晰。

    中文名:筒狀非洲楝

    拉丁學名:Entandrophragma cylindricum

    别名:沙比利、紅影木、幻影木

    界:植物界

    科:楝科

    屬:非洲楝屬

分布區域

喬木,無或不具闆根;常高45m,樹幹通直,枝下高12-21m;胸徑100cm以上,材表常見稀疏的縱向淺溝槽。本屬9種,硬雜木類,生長成材期幾十年至百年,非洲常見木材。分布于幹濕兩季的非洲熱帶地區,主要從Aboudikro(科特迪瓦)、Penkwa(加納)和Sapele-wood、Sapelli-mahagoni、Ubilesan(尼日利亞)到Sapelli(喀麥隆),東至Muyovu(烏幹達)和Undianuno(安哥拉、剛果)進口。

木材特征

樹種

是闆根很少的樹種。高達45m.胸徑常達1.0m以上。木材系散孔材。心邊材區分明顯至略明顯;心材新切面紅褐色,随大氣氧化而漸變為似桃木的紅褐色或鐵鏽褐色;邊材淺紅至淺黃白色,寬6-11cm。木材有光澤;氣幹材,特别是新鮮的切面有濃郁似香椿木的香氣(樹皮亦然),無特殊滋味。紋理略交錯及皺狀紋理;徑切面上有較楝科其他樹種顯著的深色條狀或斷續的帶狀花紋,同時由于波狀紋理所形成的漣狀花紋也有時可見;結構細至中,均勻。樹木根據切面不同表現出不同圖案(立體的直紋、山水紋路、水墨紋路)。

樹皮

厚1.0-1.5cm,質地較硬,具有香味;外皮薄脆、淺紅褐色、略帶灰白。内皮紅棕色;韌皮纖維較發達,近外皮部位木質化,近材表部位易成片狀分離,石細胞豐富。

性質

木材耐腐性中、抗白蟻和蠹蟲危害;幹燥速度中至快,稍有開裂和變形缺陷産生。加工不難,紋理略交錯難,工具刃口易鈍,宜用合金鋼鋸片;膠粘、塗飾和砂光性良好;旋切、抛切、膠黏、握釘、油漆、砂光、着色性能能好。

辨别方法

目前市場上常出現一些假冒沙比利的木材,以此欺騙消費者,主要有良木非洲楝、大非洲楝、安哥拉非洲楝以及剛果非洲楝等,其實這些的樹種都屬于楝科的非洲楝屬,真正的沙比利木應該是筒狀非洲楝。這些樹種的原木和闆材在外觀上都很相似,但價格能差很多。

這幾種假冒的沙比利木材的主要特征主要有:

良木非洲楝的外皮灰褐色至灰白色;材表和内皮表面具有明顯的布格紋。心材和邊材區别明顯。心材新切面為玫瑰紅色,久置後變成褐色。邊材淺褐色。在加工時容易鈍鋸;略有端裂和變形。桃花心木的好多替代品也是它。

大非洲楝的心材是深紅褐色,時間長就變深紅色,它的邊材是白色至淺灰褐色;

安哥拉非洲楝的心材粉紅至暗紅色,久轉暗紅褐色,邊材色稍淺,有異味;

剛果非洲楝的材質硬較脆。心材和邊材的區别略明顯。心材粉紅至紅褐色,略顯暗褐色條紋,邊材的顔色稍淺;易變形和開裂。

木材用途

适用于抛切微薄木、旋切單闆、木線條;木材強度中,氣密度中,抗白蟻,宜于制作地闆和中檔家具,室内裝飾配件及護牆闆;櫃櫥,室内外細木工制品、門窗;船舶、及刨切裝飾單闆等。

識别要點

樹皮表面具有不規則淺凹坑。原木斷面常呈現鐵鏽色。徑面闆有深淺帶狀花紋和變幻帶狀光澤,所以呈現出中國傳統的山水畫和水墨畫色彩,直紋立體感比較強;旋切面波紋痕明顯。樹皮及木材具有松脂香味。

參考資料

1.非洲筒狀楝的特點(2)·古典家具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