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

以瑞典化學家諾貝爾命名的獎項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的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部分遺産(31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創立的。諾貝爾獎分設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和平五個獎項,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資收益授予前一年世界上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1901年首次頒發。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1968年,瑞典國家銀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際,捐出大額資金給諾貝爾基金,增設“瑞典國家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1969年首次頒發,人們習慣上稱這個額外的獎項為諾貝爾經濟學獎。
    中文名:諾貝爾獎 外文名:The Nobel Prize 别名: 設獎時間:1900年6月 首次頒發:1901年(辛醜年)12月10日 包含獎項:和平獎、化學獎、生理學等 周期:1年 頒發國家:瑞典、挪威

由來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1833-1896)于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瑞典斯德哥爾摩。他的家人是奧洛夫·魯德貝克的後裔,他是17世紀瑞典最著名的技術天才,在這個時代,瑞典是北歐的一個大國。諾貝爾能說一口流利的幾種語言,并寫詩和戲劇。諾貝爾還對社會與和平相關的問題非常感興趣,并持有在他那個時代被認為是激進的觀點。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興趣體現在他設立的獎項上。

在即将辭世之際,諾貝爾立下了遺囑:“請将我的财産變做基金,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利息作為獎金,獎勵那些在前一年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

根據他的這個遺囑,從1901年開始,具有國際性的諾貝爾創立了。并于1901年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5周年時首次頒發。自此以後,除因戰時中斷外,每年的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隆重的授獎儀式。

1968年,瑞典國家銀行(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央銀行)于成立300周年之際,提供資金增設諾貝爾經濟獎(全稱為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伯恩德·諾貝爾經濟科學獎金,亦稱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并于1969年開始與其他5項獎同時頒發。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評選原則:是授予在經濟科學研究領域作出有重大價值貢獻的人,并優先獎勵那些早期作出重大貢獻者。

諾貝爾遺囑

諾貝爾在遺囑中,把大約100萬瑞典克朗贈與十多名親友,餘下部分(3100萬瑞典克朗)用于設立諾貝爾獎,遺囑中關于諾貝爾獎的内容如下:

我,簽名人艾爾弗雷德·伯哈德·諾貝爾,經過鄭重的考慮後特此宣布,下文是關于處理我死後所留下的财産的遺囑:

在此我要求遺囑執行人以如下方式處置我可以兌現的剩餘财産:将上述财産兌換成現金,然後進行安全可靠的投資;以這份資金成立一個基金會,将基金所産生的利息每年獎給在前一年中為人類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将此利息劃分為五等份,分配如下:

一份獎給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發現或發明的人;

一份獎給在化學上有最重大的發現或改進的人;

一份獎給在醫學和生理學界有最重大的發現的人;

一份獎給在文學界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後一份獎給為促進民族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

物理獎和化學獎由斯德哥爾摩瑞典科學院頒發;醫學和生理學獎由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頒發;文學獎由斯德哥爾摩文學院頒發;和平獎由挪威議會選舉産生的5人委員會頒發。

對于獲獎候選人的國籍不予任何考慮,也就是說,不管他或她是不是斯堪的納維亞人,誰最符合條件誰就應該獲得獎金,我在此聲明,這樣授予獎金是我的迫切願望······

這是我唯一有效的遺囑。在我死後,若發現以前任何有關财産處置的遺囑,一概作廢。

設置

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經濟學獎:

頒發諾貝爾獎的發獎儀式都是下午舉行,這是因為諾貝爾是1896年12月10日下午4:30去世的。為了紀念這位對人類進步和文明作出過重大貢獻的科學家,在1901年第一次頒獎時,人們便選擇在諾貝爾逝世的時刻舉行儀式。

科學獎和醫學獎已證明很少引起争論;而文學獎與和平獎,則因其本身性質特殊,最易導緻意見分歧。和平獎常常保留。

​關于獎金

約154萬美元

諾貝爾獎的獎金總是以瑞典的貨币瑞典克朗頒發,每年的獎金金額視諾貝爾基金的投資收益而定,1901年第一次頒獎的時候,每單項的獎金為15萬瑞典克朗,當時相當于瑞典一個教授工作20年的薪金。1980年,諾貝爾獎的單項獎金達到100萬瑞典克朗,1991年為600萬瑞典克朗,1992年為650萬瑞典克朗,1993年為670萬瑞典克朗,2000年單項獎金達到了900萬瑞典克朗(當時約折合100萬美元)。

從2001年到2011年,單項獎金均為1000萬瑞典克朗(在2013年,折合約154萬美元)。金質獎章約重270克,内含黃金,獎章直徑約為6.5厘米,正面是諾貝爾的浮雕像。不同獎項,獎章的背面圖案不同,每份獲獎證書的設計和詞句都不一樣。頒獎儀式隆重而簡樸,每年出席的人數限于1500人到1800人;男士必須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裝,女士要穿莊重的晚禮服;儀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黃花必須從意大利小鎮聖莫雷(諾貝爾逝世的地方)空運而來。

如何花費

榮譽與聲望無價。學術貢獻更無可衡量。但除此之外,關于諾獎,人們其實也有興趣知道獲獎者是怎麼動用那一大筆獎金的。别怪我們太世俗,不過是想了解下大師們在花掉獎金時,是否也會表現出他們在科研工作中所擅長的創造性?

諾貝爾基金會執行長拉斯·海肯斯坦認為,獲獎者的用錢方式,一般取決于他們來自哪個國家、本身的财力、收入以及處在人生中的哪個階段。以前也有過諾獎得主因為擔心退休後的養老問題,就将錢全部放進瑞銀等着收取利息的。

從以往經驗來看,這些諾貝爾獎得主們使用獎金的方法的确是多樣化:有因此得以維系生活的(原本正在貧困線上掙紮)、有一下子還清了抵押貸款的、有為高端生活錦上添花的、有用于資助戰後重建的、也有将獎金用于學術研究——提攜晚輩、資助同行的,甚至于還有,忙到一直沒空理這筆巨款的。

别出心裁型

其中比較别出心裁的,像是199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理查德·羅伯茨爵士,他在自己房前裝上了一個槌球草坪;

2001年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保羅·納斯,他當即決定升級自己的摩托車;

2005年文學獎得主、奧地利女作家艾爾弗雷德·耶利内克,當記者問到她這件事時,她停頓了一下,然後回答獎金對她意味着“經濟獨立”。

慈善公益型

1995年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德國分子生物學家C.N.福爾哈德,建立了一個慈善團體,幫助年輕女性科學家撫養孩子、購買洗衣機什麼的,進而支持她們繼續投身科研;

至于還沒時間琢磨如何處理這筆錢的則是2012年的物理獎得主之一塞爾日·阿羅什,他太忙了。而通常大師們在獲獎後的第一年,都要忙于出席會議、講座和頒獎典禮。

而早時年間的大師們呢?1921年物理學獎得主,著名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把所有獎金留給了第一個妻子和兩個兒子;1903年和1911年的兩屆得主居裡夫人,所有獎金都投入到科研中。

購房置業型

至于普遍比較受歡迎的選項,那就是房地産了(但是2012年文學獎得主莫言則坦言,所獲獎金仍不夠在中國首都北京市區購房)。

後來有媒體爆料,莫言在北五環買房。該小區房價在每平米一萬八左右,在北京算是低價房,如果莫言居住的公寓有200平米,房價在360萬元左右,占去他諾貝爾獎金的一半。但近日莫言接受采訪表示:“(諾貝爾獎金)還囤着沒花呢。”記者又問他是否已買房,莫言表示“還在看”,或許目前的住房讓莫言并不滿意,以“大文豪”身份住在此地确實有點“屈居”,以後應該還要“更上一層樓”。

1993年醫學獎得主之一菲利普·夏普,獎金就用于購置了一棟費德勒式上百年的老房子。他直言獎金實在是諾貝爾獎美好的一部分,當然,更重要的部分則是一種“承認”。而沃爾夫岡·凱特納,在2001年與兩名同事共享諾貝爾物理獎後,也把獎金用在購買房産和孩子的教育費上。不過據他說,繳稅給美國政府已經花去不少,所剩并不很多了。

按照諾貝爾最初的意願,理想的獎金額度,應該能保證一位教授在20年不領取薪水的情況下仍然能夠進行他的科研事業。不過2001年以來,諾獎獎金的名義價值雖然固定下來,每年都是1000萬瑞典克朗。但實際上因為全球經濟低迷和彙率變化問題,獎金的實際價值正有所下降。

評選流程

根據諾貝爾遺囑,在評選的整個過程中,獲獎人不受任何國籍、民族、意識形态和宗教的影響,評選的唯一标準是成就的大小。

遵照諾貝爾遺囑,物理獎和化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生理或醫學獎由瑞典皇家卡羅林醫學院評定,文學獎由瑞典文學院評定,和平獎由挪威議會選出。經濟獎委托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每個授獎單位設有一個由5人組成的諾貝爾委員會負責評選工作,該委員會三年一屆。根據諾貝爾基金官方網站的介紹,諾貝爾獎的評選程序與時間表如下:

1、提名工作在評選和頒獎的前一年開始。每年的9月,諾貝爾委員會向提名人發送邀請函和提名表格,物理、化學、生物和醫學、經濟、和平獎大約各發出3000份邀請函,文學獎大約發出600-700份邀請函。諾貝爾獎對提名人的資格有嚴格的限制,通常隻有如下幾類人選才有資格成為提名人:皇家瑞典科學院成員;曾獲得該項諾貝爾獎的人;瑞典、挪威、丹麥、芬蘭、冰島5國各大學相關學科的教授;當年9月前由皇家瑞典科學院決定認可的大學教授、科學家。

此外,一國作家協會或類似機構的主席可能成為文學獎提名人,一國中央政府或國會成員、國際法庭大法官、大學校長、社會科學教授、和平研究機構和國際事務研究機構負責人、挪威諾貝爾學院的卸任顧問可能成為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人。自我提名和不符合資格人選的提名無效。

2、每年的1月31日為當年度諾貝爾獎提名截止日期,此後收到的提名被計入下一年度。近年來,物理、化學等獎項通常會收到250-350個被提名人選,而和平獎大概有140個被提名者,許多被提名者會同時得到多個提名。

3、3月至8月為咨詢與遴選期。由于涉及的領域和學科不同,各個獎項的具體遴選辦法和時間表不盡相同。化學、物理、生物與醫學、經濟學獎項由各委員會在初步遴選後将資料傳給該領域指定的專家,讓他們對候選人的成就作出評估,此後才确定最終候選人并連同委員會全體成員簽名的報告一起,上報皇家科學院或卡羅琳斯卡學院諾貝爾大會(Nobel Assembly)。

文學獎由諾貝爾委員會經兩次遴選确定5個最終候選人,斯德哥爾摩文學院的全體成員在6月至8月的整個夏天閱讀5人的作品,并在9月份聚在一起讨論和比較。和平獎由挪威諾貝爾學院遴選出小名單後,還要送給學院聘請的永久顧問和臨時顧問進行評估。

4.、每年10月上旬由各個獎項的頒發機構通過投票來确定獲獎人選,一旦确定即為最終決定,不接受申訴。如今,獲獎結果會在對外宣布前幾分鐘電話通知獲獎者,這種斯德哥爾摩來的電話通常是突如其來,許多人都毫無準備,有人正在看牙醫,有人正在喝啤酒,有人在逛超市錯過了電話,1991年的化學獎獲得者夏德?恩斯特則正在飛越太平洋的飛機上,機長接到電話轉告了他。

5、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忌辰為頒獎日。物理、化學、生物和醫學、文學、經濟學5個獎項在斯德哥爾摩市政大廳頒發,和平獎在挪威奧斯陸市政廳舉行。除和平獎可以頒給個人或機構外,其他獎項隻頒發給個人,且同一獎項最多隻能同時頒發給三人。獲獎者将領取一塊獎牌,一個獲獎證書,和一份确認獎金金額的文件。

評選過程

9月:寄出邀請函。諾貝爾委員會向夠資格提名的人發出邀請提名的信件。

2月(次年):提名截止。

2月至3月:産生小名單。

3月至8月:顧問審查小名單。

10月:産生諾貝爾獎得主。

12月:諾貝爾獎得主得到獎金。

華人獲獎

北京時間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學院宣布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将民間故事、曆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莫言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海外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

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1946年移居美國,1962年加入美國國籍,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獎(獲獎時為中華民國國籍),時年31歲。

楊振甯: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1945年移居美國,1964年加入美國國籍,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時為中華民國國籍),時年35歲。

②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國,美籍華人。丁肇中和伯頓·裡克特由于1974年發現了J/ψ粒子而同時獲得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40歲。

③李遠哲:1936年生于台灣,1962年移居美國,1974年加入美國國籍,1986年以分子水平化學反應動力學的研究與赫施巴赫及約翰·波蘭伊共獲諾貝爾化學獎,時年50歲。1994年放棄美國國籍,返回台灣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④丹增嘉措:1935年生于青海省。198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時年54歲,當時以政治難民身份領獎。

⑤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國,祖籍江蘇蘇州太倉,美籍華人。1997年因“發展了用雷射冷卻和捕獲原子的方法”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49歲,2008-2012年任美國能源部部長。

⑥崔琦:1939年生于河南平頂山,美籍華人,1998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崔琦、哥倫比亞大學的霍斯特·路德維希·施特默及史丹佛大學的勞克林三人因“他們發現了電子量子流體現象,一種新形态的量子流體,其中有帶分數電荷的激發态”而獲得獲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59歲。

⑦高行健:1948年生于江西,祖籍江蘇泰州。1987年移居法國,1997年加入法國國籍。2000年高行健因為作品《靈山》獲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華人作家。

⑧錢永健:1952年出生于美國,祖籍浙江杭州,美籍華人。日裔美國科學家下村修、美國科學家馬丁·查爾菲以及美國華裔科學家錢永健因為發現綠色熒光蛋白方面做出突出成就分享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他是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的堂侄,美國華裔化學家。

⑨高锟:1933年出生于中國上海金山區,英美雙國籍,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2009年因在“有關光在纖維中的傳輸以用于光學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與發明了半導體成像器件——電荷耦合器件(CCD)圖像傳感器的韋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史密斯共同獲得2009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75歲。

諾獎逸事

次數

法國籍波蘭裔科學家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裡,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第一位兩次在不同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1903年物理學獎:發現放射性與钋元素

1911年化學獎:提煉出鐳

美國科學家萊納斯·鮑林,第一位以唯一獲得者身份兩次在不同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1954年化學獎:化學鍵的研究

1962年和平獎:反對核武在地面測試

美國科學家約翰·巴丁

1956年物理學獎:發明晶體管

1972年物理學獎:建立超導BCS理念

英國科學家弗雷德裡克·桑格

1958年化學獎:測定胰島素分子的結構

1980年化學獎:核酸DNA序列的确定方法

逝世者得獎

諾貝爾獎原則上僅能授予在世者,但有三次例外。一為193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埃裡克·阿克塞爾·卡爾費爾特(Erik Axel Karlfeldt),二為196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達格·哈馬舍爾德(Dag Hjalmar Agne Carl Hammarskjöld),三為201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拉爾夫·斯坦曼(Ralph Marvin Steinman)。

最巧合:生日獻禮

2007年10月10日,2007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公布,德國科學家格哈德·埃特爾因為在表面化學研究領域做出的突出貢獻而幸運獲獎。巧合的是,當天正好是埃特爾71歲生日。

最郁悶:等了55年

1911年,勞斯就公布了腫瘤是由病毒引起的偉大發現,但是,一直沒有引起諾貝爾獎委員會關注,結果勞斯等了55年直到85歲才獲獎。

最年輕:17歲獲獎

到目前為止,最年輕的諾貝爾獲獎者是巴基斯坦人馬拉拉·優素福·紮伊。2014年10月10日,因“為受剝削的兒童及年輕人、為所有孩子的受教育的權利抗争”,與凱拉什·薩蒂亞爾希共同獲得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為該獎項最年輕的得主。

最年長:88歲圓夢

迄今,年齡最大的諾貝爾獲獎者是美國人雷蒙德·戴維斯,他由于在“探測宇宙中微子”等領域的開創性工作而獲得2002年物理學獎,當年他88歲。戴維斯已于2006年去世。

最集中:居裡家族

居裡夫人和丈夫曾經獲得諾貝爾獎,後來居裡夫人又再次獲獎,而20多年後,他們的長女也和丈夫約裡奧一起發現人工放射性物質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繼承了居裡夫婦的科學事業。

世界大學諾貝爾得主

第一名英國·劍橋大學88位

主要校友有:克倫威爾、牛頓、達爾文、拜倫、彌爾頓、羅素、懷特、凱恩斯、維特根斯坦、霍金、馬爾薩斯、盧瑟福、莫裡斯。其他諾獎得主Lord Rayleigh(發現氩)、Owen Richardson(創建理查森定律)、James Chadwick(發現中子)、Ernst Chain9(發現青黴素)、Patrick Blackett(核物理和宇宙輻射)、Richard Synge(開發分區色譜)、Frederick Sanger(發現胰島素分子結構)、Francis Crick(決定DNA結構)、John Hicks(創建均衡理論)、Antony Hewish(發現脈沖星)、Cesar Milstein(發展單克隆抗體生産技術)等。

第十一名到第二十名是:

第十一名是美國康奈爾大學(41位)

第十二名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37位)

第十三名是德國慕尼黑大學(36位)

并列第十四名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與美國紐約大學(33位)

第十六名是美國耶魯大學(32位)

第十七名是美國加州理工學院(31位)

第十八名是瑞士聯邦理工學院(亦叫蘇黎世聯邦高等工業大學,30位)、

第十九名是德國柏林洪堡大學(29位)

第二十名是英國倫敦大學學院(26位)

第二十一名美國洛克菲勒大學(24位)

第二十二名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槟分校(24位)

第二十三名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23位)

第二十四名英國曼徹斯特大學(19位)

第二十五名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18位)

第二十六名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15位)、英國帝國理工學院(13位)

第二十七名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12位)

第二十八名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大學(10位)

第二十九名加拿大多倫多大學(10位)

第三十名英國愛丁堡大學(10位)等。

争議事件

諾貝爾在他的遺囑中并沒有可操作的評選标準細則,而隻規定了幾條原則。首先是給人類帶來最大利益,具體到物理、化學、醫學、文學、和平5個獎項中則分别是:最重要的發現或發明、最重要的化學發現或改進、最重要的發現、理想主義傾向之最傑出的作品、為促進各國友誼、廢除或裁減軍備、舉行和平會議作出最多或最好的工作。

皇家瑞典科學院、卡羅琳斯卡學院等實際操作的執行人也從未公布過評選的細則标準,而且提名人與被提名人、評委評價、投票等都是50年保密。

僅有的硬性指标是單個獎項最多隻能同時授予3個人,此外從1974年起決定不頒發給已經去世的人。因此,雖然瑞典科學院、斯德哥爾摩文學院獨立于任何政府機關、機構團體,成員也都是德高望重的權威,但是仍然會出現評選受到質疑的情況,最著名的例子便是愛因斯坦提出劃時代的相對論卻從未獲得諾貝爾獎,反而因發現光電效應獲得了192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以非暴力不合作促使印度獨立的甘地,一生多次獲提名諾貝爾和平獎卻從未獲得,也引起了極大的争議。美國總統奧巴馬獲得2009年諾貝爾和平獎的消息瞬時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有人認為,奧巴馬履任總統之職不足九月,尚未對國際社會有何顯着的實際性貢獻,諾貝爾委員會把獎項頒發給他是“爆冷”,“為時過早”,“令人吃驚”。不過也有國際政要對奧巴馬獲獎表示祝賀,很多人敦促他為世界和平多做貢獻。

獎金削減

2012年6月11日,諾貝爾基金會宣布,由于面臨經濟危機,諾貝爾獎的獎金數額将削減20%。基金會說,從資本中得到回報的增幅趕不上支出的增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