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

李政

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教授
李政,1965年8月出生于河北石家莊,畢業于清華大學熱能系,博士,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教授,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主任,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研究領域為能源系統分析、低碳發展和氣候變化政策戰略研究、熱動力設備及系統數學模型與仿真、火電廠及分布式能源系統的優化與故障診斷技術。[1]
    中文名:李政 民族: 出生地:河北石家莊 畢業院校:中國科技大學 學位/學曆:博士 職業: 專業方向:能源系統分析、低碳發展和氣候變化政策戰略研究、熱動力設備及系統數學模型與仿真、火電廠及分布式能源系統的優化與故障診斷技術 職務: 學術代表作: 主要成就: 國 籍:中國

人物經曆

學習經曆

1991-1994,博士,清華大學熱能系

1986-1988,碩士,清華大學熱能系

1981-1986,學士,清華大學熱能系

工作經曆

1988年12月至1992年1月任哈爾濱汽輪機設計研究所助理工程師和工程師。

1993年7月到1994年1月及2001年1-3月分别在德國濟根大學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做訪問學者

1994年12月入清華大學熱能系任教,2000年晉升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李政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非線性理論的微焦點薄層結構斷層成象方法研究”、“微焦點X射線相襯成像及三維顯微CT重建算法研究”、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大型集裝箱檢測系統中的圖像分配網絡及協同處理技術”、清華大學骨幹人才支持計劃“射線無損檢測中的缺陷模型及辨識方法研究”等。參加的主要項目有“大型集裝箱檢測信号與圖像處理系統”、“大型集裝箱檢測多站圖像平台及系統運行管理軟件工程化”、“新型輻射成象方法與技術”等。發表論文30多篇。

國家攀登B項目課題:現代發電系統的安全運行、熱力過程診斷理論與技術及新控制策略的研究,1995-199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增壓循環流化床鍋爐的數學模型研究,1996-1998

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子課題:125MW循環流化床鍋爐熱力計算、煙風阻力計算軟件及動态非實時軟件研制,1997-1999

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子課題:(循環流化床)燃燒調節用動态仿真軟件研制,1997-1999

鎮海煉化:進口220t/h燒石油焦循環流化床鍋爐仿真機工程--循環床數學模型研制,1997-1998

“九五”科技攻關重點攻關項目“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IGCC)關鍵技術”分專題:Texaco氣化爐氣化過程分析模型,1998-2000

“九五”科技攻關重點攻關項目:“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IGCC)關鍵技術”分專題:IGCC發電系統動态特性建模及仿真試驗研究,1998-2000

煤的高效低污染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循環流化床複合壓降模型的研究,1996-1997

煤的高效低污染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循環流化床鍋爐控制策略仿真研究,1997-1998

華北電力設計院:發電廠熱力計算軟件研制,1997-1998

哈爾濱汽輪機廠:核電汽輪機動态特性研究,1998-2000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課題:動力系統的計算機集成、動态控制與流場全方位評價,1999-2004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子課題:循環流化床鍋爐脫硫整體精細數學模型研究國際合作項目(日本石川島播磨公司):循環流化床數學模型和動态仿真機研制

國際合作項目(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合成氣城市研究論文、論著及教材(1990年以來)

榮譽表彰

“循環流化床鍋爐本體和動态仿真關鍵技術的研究及産業化”獲2006年國家科學進步獎二等獎

“火電機組狀态及性能全息診斷系統”獲2010年中國電力科學與技術二等獎

“600MW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獲2015年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CO2控制一體化煤基化工動力多聯産系統集成理論與方法” 獲2016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有效管控能耗增長支撐高質量發展理論、方法和應用” ,獲2019年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基于LIBS的快速檢測技術及火電行業應用” 獲2019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電力科技創新獎

2005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

2007年入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2013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社會任職

中國動力工程學會常務理事,編輯出版工作委員會主任,《動力工程學報》第十屆編輯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能源研究會智能發電專委會副主任

國家生态環境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

北京電機工程學會理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