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姬

薄姬

中國秦朝人物
薄姬(?―公元前155年),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是漢高祖劉邦的嫔妃、漢文帝劉恒的生母。劉恒即位,尊薄姬為太後,史稱薄皇太後。[1]薄呂後去世之後,朱虛侯劉章兄弟、丞相陳平、太尉周勃,聯合誅殺呂氏諸王,迎立代王劉恒即位為帝,是為漢文帝。次年,迎駕入京,尊為皇太後。漢景帝劉啟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後。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去世,葬于南陵(霸陵之南)。
    本名:薄氏 别名:薄姬,薄太後 所處時代:西漢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會稽郡吳縣 主要成就:教養漢文帝,義救周勃

人物生平

納入後宮

薄姬的父親薄氏是吳郡人,在秦朝之時與從前魏國的宗室之女魏媪私通,生下薄姬,薄姬的父親死在山陰,因而就埋葬在那裡。

時值秦朝末年,各地紛紛起兵反秦,魏豹自立為魏王,魏媪就将自己的女兒薄姬送進魏王宮中。

魏媪到許負那裡看相,蔔算女兒薄姬的命運,許負說薄姬将生下天子。

當時西楚霸王項羽正與漢高祖劉邦在荥陽相抗衡,天下大勢尚未分明。魏豹開始時跟随漢高祖一起攻打項羽,當聽到許負的話後,心中獨自高興,因而背叛漢高祖,持中立的态度,接着與項羽聯合講和。

漢高祖派曹參等人攻打并俘虜了魏豹,把魏國改置為郡,将薄姬送進宮中織布的工房。魏豹已死,漢高祖劉邦有一次到織布工房中,看見薄姬很有姿色,诏令納入後宮。

得到臨幸

薄姬入宮一年多,也沒有得到漢高祖的禦幸。

當初薄姬年少時,與管夫人、趙子兒相親愛,約定說:“先顯貴的人不要忘記同伴好友。”

後來管夫人、趙子兒先受到劉邦的寵幸。

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漢高祖坐在河南宮内成臯台(一作成臯靈台)上,管夫人和趙子兒兩位美人相伴,她們在一起談笑當年與薄姬的相約。

漢高祖聽到後,問她們笑什麼,兩人将實情全部告訴了漢高祖。漢高祖内心感到傷感,憐憫薄姬,當天就把薄姬召來并與她同房。薄姬說:“昨夜我夢見有蒼龍盤踞在我肚子上。”

漢高祖說:“這是顯貴的吉兆,我為你促成這件好事。”

這一次同房,薄姬就有了身孕,于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生下兒子劉恒。

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劉恒年八歲被立為代王。

自此薄姬生下兒子劉恒以後,就很少有機會再見到漢高祖。

随子入代

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漢高祖去世,那些受到漢高祖禦幸的愛姬如戚夫人等,呂後都惱恨她們,都被幽禁起來,不能出宮。而薄姬因為極少被漢高祖見愛的緣故,得以出宮,跟随兒子劉恒前往封地代地,作代王的太後。薄姬的弟弟薄昭也跟随到代地。

尊為太後

劉恒被封代王的第十七年,即公元前180年,呂後去世。

大臣們商議擁立繼位皇帝,恨外戚呂氏勢力強盛,都稱贊劉恒仁慈善良,所以迎回代王劉恒,立為皇帝,是為漢文帝。

薄姬由王太後改稱為皇太後,她弟弟薄昭被封為轵侯。

同年三月,大臣們請求封立皇後,薄姬說諸侯王都是同母所生,就立太子劉啟的母親窦漪房為皇後。

于是漢文帝立窦漪房為皇後,即後來的窦太後。

薄太後的湯沐邑在陝西富平縣。

福蔭家族

薄姬的母親魏媪很早去世,葬在栎陽北部。

于是朝廷便追尊薄姬的父親為靈文侯,在會稽郡劃出三百戶土地設置園邑,長丞以下官吏奉守墳墓,靈廟供奉食享祭祀都按侯位規格禮制行事。

又在栎陽北部也設置靈文侯夫人園,一切禮法比照靈文侯園。

薄姬認為她的母親是魏王的後代,自己早年失去了父母,那些奉養照顧薄姬出力最多的魏姓人,下诏令免除他們的賦稅徭役,又根據親疏各自給予賞賜。

薄家封為侯爵的計有一人。

義救周勃

曾經削平諸呂、挽救劉漢王朝的周勃被誣告謀反。薄太後知道後,認為周勃沒有謀反的事。文帝臨朝時,薄太後抓起頭巾向文帝擲去,說:“绛侯身挂皇帝賜給的印玺,在北軍率領數十萬大軍,不在那時謀反,如今身居一個小縣,反倒要謀反嗎!”漢文帝于是向薄太後謝罪說:“獄吏剛才查清楚了,馬上放他出獄。”于是派使臣手持符節釋放绛侯,恢複他的爵位和封邑。

去世追尊

漢文帝後元七年(前157年),漢文帝去世,薄姬的孫子、漢文帝之子漢景帝劉啟即位,尊薄姬為太皇太後。兩年後的漢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年),薄姬去世,葬于南陵。按漢朝禮制,薄姬因是姬妾,無法追尊為皇後,遂稱文帝太後,史書上多稱薄姬或薄太後。因呂後與漢高祖合葬在長陵,所以薄姬特地獨自起一陵墓,靠近漢文帝的霸陵。

東漢建武中元元年(公元56年),東漢光武帝劉秀追尊薄太後為高皇後。但在《漢書》中,仍稱薄太後為薄姬,而不稱高皇後,是因為薄太後是妾姬,呂後既是正妻又是高祖伉俪,不能因為子孫廢黜加尊而改變原本持有的地位。

《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漢書·卷九十七上·外戚傳第六十七上》有記載。

主要影響

道家思想問世後,便對哲學、政治、養生、思維等産生影響。漢文帝以力量薄弱的藩王身份繼位,初登皇位“常戰戰栗栗,恐事之不終”,而黃老學“卑弱以自恃”、“以弱勝強”的特點适合他“蓋力不能取,而以智取”的特點,被其奉為“南面君人之術”。

漢高祖劉邦死後,政權落入其妻呂雉手中,她想将帝位轉給自己娘家的人,于是,大開殺戒,将劉邦的兒子幾乎趕盡殺絕,隻有小兒子劉恒幸免于難。這不是呂雉心軟才刀下留人,而是劉恒及其母親“無欲無争”的姿态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劉恒母親薄氏知道宮廷鬥争的殘酷現實,便苦讀《道德經》,領略道家思想的精髓,走上清淨無為的道路。在母親潛心寡欲思想影響下,劉恒或無意與其他皇子争奪繼承權,甘願被分封到西北邊疆、毗鄰匈奴的荒漠貧瘠地帶為代王。劉恒在沒有其他皇子願意來的偏僻地方為王,幾乎被朝野遺忘,正因如此,才躲過了呂雉的迫害。

呂雉死後,大臣們在尋找合格的皇位繼承人時發現,皇子隻剩劉恒一人了(除了齊王劉肥壽終正寝外、劉長由呂後撫養長大關系密切外,其餘全部被呂後直接或間接害死。)于是,這位遠在邊疆、性情樸實、清心寡欲、守道尚德的代王便被請到長安,是為漢文帝。

曆史評價

西漢大臣:“代王,方今高帝見子。最長,仁孝,寬厚。太後家薄氏謹良。且立長故順,以仁孝聞於天下。”

光武帝劉秀:“薄太後母德慈仁,孝文皇帝賢明臨國,子孫賴福,延祚至今。其上薄太後尊号曰高皇後,配食地隻。”

人際關系

父母

父親:薄氏,追贈靈文侯

母親:魏媪,魏國宗室之女

弟弟

薄昭,車騎将軍、轵侯

丈夫

第一任丈夫:魏王魏豹

第二任丈夫:漢高祖劉邦

兒子

漢文帝劉恒

兒媳

代王王後某氏

孝文皇後窦漪房

慎夫人

尹姬

孫子

漢景帝劉啟

梁孝王劉武

代孝王劉參

梁懷王劉揖

孫女

館陶公主劉嫖

昌平公主劉氏

孫媳

孝景皇後薄氏

孝景皇後王娡

王夫人王兒姁

賈夫人

栗姬

程姬

唐姬

梁孝王後李氏

孫女婿

堂邑侯陳午

绛侯周勝之

轶事典故

當年薄姬懷漢文帝後,卻遭呂後的極端仇視,漢高祖也聽信呂後讒言,阄薄姬誣貶于荒野,逃到河曲黃河孤島上避難,此島故名娘娘灘。相傳薄姬來到此島後,到附近另一黃河島上生了漢文帝,此島故名太子灘。經過兩千餘年的滄桑歲月變化,漢娘娘英名至今留存在黃河灘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