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

魏王

戰國時代魏國君主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正式稱王。更改元年,至前225年秦将王贲引黃河、鴻溝水灌大梁城,水淹三月,城内死傷無數,“魏王假”投降,魏國滅亡。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民族: 籍貫: 畢業院校: 職業: 主要成就: 本 名:魏王 别 稱:魏文侯 出生地:魏國

戰國時代魏王

魏國

453年,魏桓子聯合韓、趙擊敗智氏,并三分其地,架空晉侯。此後,形成了“三家分晉”的局面。前445年,魏文侯(魏斯)繼承魏氏宗主之位。在位期間,任用李悝實行變法,較早地實行了社會改革,使魏國成為最先強盛的國家。前403年,周威烈王冊封魏文侯為諸侯。

前395年,魏武侯繼位,将魏國的霸業再一次推向高峰。前376年,韓、趙、魏三國廢晉靜公,徹底瓜分晉地,晉國滅亡。

前354年,魏惠王派大将龐涓率兵進攻趙國。魏軍橫沖直闖,如入無人之境,很快逼近趙都邯鄲。在這形勢危急的情況下,趙成侯忙派使者前往齊國求救。齊威王派田忌為主将,孫膑為軍帥,出兵救趙。田忌接受孫膑的意見,領兵殺向魏國都城大梁。龐涓聽說大梁吃緊,領兵回救,星夜趕路。孫膑、田忌将齊軍埋伏在桂陵(今山東菏澤東北),靜等魏軍前來決戰。魏軍長途行軍,疲于奔命,人困馬乏。雙方一經交戰,魏軍全線崩潰,齊軍獲得全勝。這就是以“圍魏救趙”的戰法著名于世的“桂陵之戰”。事隔不久,魏國聯合韓國打敗齊國,挽回了敗局。魏國在中原又成為第一強國。

前342年,魏國進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國仍派田忌、孫膑率軍解救韓國。孫膑采取退兵減竈、誘敵深入的戰術。龐涓以為齊軍逃亡嚴重,窮追不舍。這時,孫膑在馬陵設下埋伏,等龐涓帶兵追到馬陵,孫膑一聲令下,齊軍金鼓齊鳴,萬箭齊發,大敗魏軍,龐涓自殺,魏太子申被俘。這就是著名的“馬陵之戰”。此後,魏國逐漸衰弱,齊國和秦國成為東西對峙的兩個霸主,進入了齊、秦争強時期。

前334年,魏惠王在徐州(今山東滕州)尊齊威王為王,齊威王也承認魏惠王的王号,史稱“徐州相王”,正式稱王,并改元重新紀年。

前293年,魏國與韓國的二十四萬聯軍被秦國消滅,從此魏國淪落為二流國家,再也無法單獨抵抗秦國的進攻,魏國加速衰落。

前225年,秦将王贲引黃河鴻溝水灌大梁城,水淹三月,城内死傷無數,魏王投降,魏國滅亡。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