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

陶器

黏土或陶土經捏制成形後燒制而成的器具
陶器是指以粘土為胎,經過手捏、輪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後,在800—1000℃高溫下焙燒而成的器具,坯體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聲音不清。
    中文名:陶器 外文名:pottery 館藏地點: 所屬年代: 類别: 英文名:pottery 拼音:táo qì 釋義:用陶土捏制成的器具

文物曆史

最早已知的陶瓷器是格拉維特文化小雕像,例如在捷克下維斯特尼采境内發現的陶器:維斯特尼采愛神。

這是一個愛神維納斯的小雕像,可以追溯到前29,000年至前25,000年(格拉維特文化)。

最古老陶制容器是中國江西仙人洞文化的陶器罐碎片,于2012年發現的。大約追溯到前20,000年至前19,000年。

文物特征

用粘土成型、幹燥後放在窯内于 950—1165°C下燒制而成的物品,為多孔、不透明的非玻璃質,通常上釉,也有不上釉的。

制作技術

手工或手築

旋壓成形法

幹壓法

鑄漿成形法

文物鑒賞

主要由中子活化進行的微量元素分析令黏土的來源可以準确确認,而熱釋光測試則可以估計出陶器最後的燒制日期。透過考證史前燒制後陶器的碎片,科學家得出在高溫燒制過程中,黏土中的鐵物質與在燒制當時的地球磁場有相同的狀态。

基本釋義

詞目:陶器

拼音:táo qì

基本解釋

[pottery;earchenware] 用粘土成型、幹燥後放在窯内于 950—1165°C下燒制而成的物品,為多孔、不透明的非玻璃質,通常上釉,也有不上釉的。

曆史發展

最初的陶器

最早已知的陶瓷器是格拉維特文化小雕像,例如在捷克下維斯特尼采境内發現的陶器:維斯特尼采愛神,可以追溯到前29,000年至前25,000年(格拉維特文化),表現為一個裸露女性的形态雕像。

而最古老陶制容器是中國江西仙人洞文化的陶器罐碎片,于2012年發現的。大約追溯到前20,000年至前19,000年。

在之前2004年中國江西仙人洞文化中3B1層就出土的條紋陶,其燒制年代至少在13000年以上。

而日本早期繩文人約在前10,500年也制造陶器罐 。

有迹象顯示北非的陶器在距今10,000年前獨立發展出來的,而南美的陶器則是在距今7,000年前。

陶器前6,000年至前3,500年的發展

陶輪在美索不達米亞約在前6,000年至前4,000年(歐貝德時期(Ubaid period))發明,為陶器生産帶來革命。

而在中國的跨湖橋文化(前6000年至前5200年)中也發現了使用陶輪的痕迹。

陶器在古印度梅赫爾格爾(Mehrgarh)時期二期(前5500年-前4800年)及三期(前4800年-前3500年)被使用,當時為陶瓷新石器時代或紅銅時代。

陶器,包括那些稱為ed-Dur容器的,源自印度河流域,在印度河流域文明不同的地點發現。

陶器前1,500年至前300年的發展

在地中海地區希臘黑暗時代時期(前1100年-前800年),藝術家利用幾何圖案如正方形、圓形及直線去裝飾雙耳細頸瓶(amphora)及其他陶器。

陶器前500年至100年的發展

羅馬共和國(前509年-前27年)的陶器以伊特魯裡亞的陶器為基礎發展出自己的風格,當時的陶器主要為單一的黑色。

到了羅馬帝國初期,大型陶器工場的出現令陶器的質素及産量上升,陶器的顔色亦由黑色轉變為紅色。

而此技術亦約在70年期間在整個歐洲,包括北至英國、丹麥,東至希臘完全傳播開來。

而北非亦得到此技術,形成其獨特的非洲赤色陶器。因為北非較佳的陶器質素而被歐洲商人帶回歐洲販賣。

在中國,陶俑在春秋戰國時開始出現,于秦漢時達到高峰。

著名的有秦始皇陵中的秦始皇兵馬俑。秦漢時期的陶器主要為硬陶,出現了陶磚、陶瓦和瓦當,制作工藝精美,故後人有“秦磚漢瓦”之說。

漢代,出現了在釉中加鉛的技術。鉛能使陶器的釉面光滑度和平整度增加,還能使鐵、銅等着色劑呈現美麗的綠、黃、褐等顔色。

陶器700年至1,200年的發展

約在700年阿拉伯人對北非的入侵終止了北非陶器的商貿業,而制陶業的中心被帶回歐洲,但其質素并不佳。

制陶技術的發展轉為由東方中國的隋朝(581年-618年)帶領。

那裡的陶藝家開始制作陶瓷杯及水壺,而這些陶器的受歡迎情況由東方直達西亞。但因為陶器本身不适合作長途的旅程的關系,令那些陶器在西亞變得太貴。

以上情況令當地人想出了利用鉛作釉料,利用低成本的方法模仿出中國陶瓷的白色。

此技術慢慢的倒過來轉回中國及歐洲。

約在1200年的元朝,中國的彩釉技術令西亞再度想出了辨法去模仿中國,而歐洲則想出了辦法去模仿西亞的彩釉。

陶器1,500年至1,800年的發展

在安土桃山時代,日本的陶瓷技術開始萌芽,當時日本主要由韓國引入陶藝家的戰俘來滿足其在茶道的需求。

而"茶聖"千利休的大力推動及翻新以質樸為本質的日本古窯,令日本陶器的發展及質素出現了大幅度的提升。

而明朝在17世紀中期崩潰後,歐洲漸難取得中國高質素的陶器,所以轉而引入日本的陶器,令日本陶器技術得到另一次作進一步發展的機會。

16世紀晚期,紫砂陶制作開始成熟,各式各樣的紫砂陶具開始出現,其中以紫砂茶壺為最。

清代開始紫砂壺造型變為繁複,壺面上出現題字,書畫乃至篆刻,成為文人雅士把玩之物。

現代陶器的發展

陶藝發展轉變為個别的陶藝家來帶來創新的潮流,而部分陶藝家則從日本的原始陶藝,或是古代美國印地安人的陶藝來取得靈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