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略轟炸機

中國戰略轟炸機

具有戰略核心力量的中、遠程轟炸機
遠程戰略轟炸機作為“三位一體”(其他兩個是陸基和海基彈道導彈)的核力量,是一個政治大國不可缺少的政治手段。即使在和平時期,它也具有不可小觑的威懾力量,任何一個大國都不會忽略它的存在。冷戰時期,它的發展興旺一時,除美蘇外,英、法等國也熱衷于戰略轟炸機的研制。中國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從未低估戰略轟炸機的能力,但由于技術條件的限制,遲遲沒能把中國自己研制的戰略轟炸機送上天。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名稱:中國戰略轟炸機 研制時間:解放初 國家:中國 特點:三位一體

介紹

回顧中國戰略轟炸機的研制曆程,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中國在這方面的研制使用情況,總結經驗,從而更好地指導未來戰略轟炸機的研制工作。

圖-4

解放初期,中國并沒有獨立研制戰略轟炸機的能力,隻能引進前蘇聯的轟炸機。中國最早引進的轟炸機是大名鼎鼎的圖—4重型轟炸機。圖—4是前蘇聯的第一代戰略轟炸機,綽号“公牛”,它仿制的是美國的B—29“超級空中堡壘”,1947年5月試飛。1948年,圖—4正式服役蘇聯空軍。1951年10月18日,圖—4成功地投擲了原子彈,成為了具有戰略核打擊能力的飛機。圖—4後來還發展出空中加油型,為米格—15進行空中加油。1956年初,它開始逐步退役。

1949年底,蘇聯答應将12架圖-4贈送給中國。1953年3月,該批飛機由蘇聯機組人員駕駛至石家莊移交中國。1956年,圖—4開始參加實戰。後來圖—4又在中印邊境;沖突中擔負過巡邏警戒任務。以後,圖—4就作為中國最大最先進的轟炸機擔負起了保衛祖國領土的任務。20世紀60年代,中國研制出核武器後,它又擔負起了核轟炸的任務。此後不久,中國的轟—6開始服役,圖—4作為後備力量,退到了次要的地位。1988年,圖-4結束了使命退出現役。圖—4機體較大,可改進的地方較多,所以中國曾将一架圖-4改裝成無人駕駛飛機母機,另一架圖-4改裝成預警機。目前,有兩架圖—4作為中國人民空軍建軍史上的重要文物收藏于中國航空博物館内。

就像蘇聯當時援助中國的米格—15、拉—9、圖—2等飛機一樣,圖—4的使用極大地促進了當時中國空軍的發展,使其得以在短期内得到鍛煉、提高、發展、壯大,也為中國航空工業奠定了基礎。中國當時使用的圖-4還是比較先進的,但是,随着科技的迅速發展,噴氣式飛機開始大量服役,它很快就落伍了。圖-4的數量本來就少,加之有些又另做他用,零配件供應不足,出勤率很低,所以很少看到它飛行的照片。由于當時的作戰環境限制,圖-4能執行的戰略轟炸任務也十分有限。

轟5

轟-5(H-5或B-5)是哈爾濱飛機公司仿制伊爾-28轟炸機的亞音速輕型轟炸機。1963年1月開始試制,1967年投入批量生産,1984年停産。該機現已退出現役。該機采用兩台渦噴-5甲發動機,平直翼型,在當時是相當先進的一種前線轟炸機,可在各種複雜的氣象、地理條件下執行戰術轟炸及攻擊任務。裝有轟炸雷達,自動領航儀,敵我識别器及各種通訊導航設備。炸彈艙藏在機身中部,機頭一門固定航炮,機尾兩門活動航炮。HP23炮4門該機有多種改型,各型情況如下:

轟-5,基本型;

轟-5甲,改進型,航程增加并縮短了起飛滑跑距離;

轟-5魚雷型,可挂魚雷和副油箱;

轟偵-5,是在轟-5基礎上改裝照相偵察設備而成的偵察機,比基本型航程增大;

轟教-5,轟炸教練型。

轟6

轟6仿制的是蘇聯的圖-16,它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設計的高亞音速中程轟炸機。1950年開始研制,1955年交付使用。圖—16的各型生産總數達2000架,1966年開始退役。當時,它算得上是比較先進的轟炸機。它外形優美,載彈量大,能完成各種戰略戰術任務。它的産量也較大,改進型多,第三世界國家購買的也較多。雖然當時轟炸機的發展迅猛,它很快就被其他更先進的機型取代,但對當時的中國來說,卻是個最好的選擇。

1957年,中國前往蘇聯談判引進武器裝備,其中就包括圖-16轟炸機。1959年,中國西安飛機制造公司開始仿制這一轟炸機,第一架轟-6原型機于1966年10月完成。1968年12月24日,采用國産渦噴-8發動機的轟-6首飛成功,1969年批量投産。之後,西安飛機制造公司對其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進與發展。

轟-6作為中國最大的轟炸機,在核武器研制成功後,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核武器的載機。1965年5月14日,轟-6進行了第一次空投核試驗,從此它具備了核打擊能力,成為中國核戰略重要的核反擊手段。

把轟-6作為戰略轟炸機,是在當時工業基礎落後的情況下作出的無奈選擇。其實,轟-6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戰略轟炸機,它隻是中程轟炸機,是中國賦予了它戰略任務。它的速度慢(796公裡/小時),航程短(航程5760公裡,作戰半徑2600公裡),尤其是機載設備不完善,突防能力太弱。前蘇聯在圖—16服役十年之後開始使其退出現役,并将其餘的改裝成加油機、電子幹擾、電子偵察機、巡邏機。上世紀五六十時年代,是新科技高速發展的時期,美、蘇兩國的轟炸機服役期都非常短,一個機型能服役十餘年算有不錯的業績了。事實上,中國開始量産轟—6,并形成戰鬥力時,已落伍多年了。中國在轟—6尚未服役時,就對轟—6的缺點和當時轟炸機前沿水平提出了新的方案,但由于當時中國的工業基礎薄弱,加上該時期中蘇關系惡化,技術力量不足,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減少研制風險和縮短研制周期,中國才決定先從轟—6的改型開始。

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于1970年6月提出轟-61方案,1971年2月開始設計,1978年1月首飛。具體改裝内容是以4台英國的“斯貝”MK512-5W型民用渦扇發動機,替換兩台渦噴-8,其中兩台裝在翼根處,另兩台以吊挂形式裝在機翼中段。渦噴—8的最大推力為2x9500千克,重量為323千克。“斯貝”發動機單台推力5428千克,單台重量1204千克。換裝新發動機後,轟-6I的航程和爬升率均提高40%,海平面爬升率從18.6米/秒提高到29.7米/秒,最大航程從原型的5760千米增加8060千米。這樣的航程在世界範圍内都是屈指可數的。同時期的圖—22M的航程為5500公裡,圖—22M3(圖—26C)航程為7000公裡,英國的“三V”(“勇士”、“火神”、“勝利”)轟炸機都不超過6000公裡。後來,因發動機的落後不得不下馬,轟—6I隻改裝了1架,研制項目于1976年停止。

轟-6的使用不僅鍛煉了中國空軍遠程打擊能力,完善了戰略用法,更是為下一代更先進的戰略轟炸機的研制工作積累了必要的經驗。衆所周知,戰略轟炸機的研制周期長,新型轟炸機出現之前轟-6還将繼續使用。

中國空軍并非不重視轟炸機,隻是尚且沒有合适的重轟炸機,現有最先進的轟-6K也隻能算加強版的中程轟炸機。各種迹象表明,轟-20并不隻是傳說,這将極大到改變中國空軍,也肯定要激發西方對中國空中力量的重新認識和評價。

新型戰略轟炸機

1973年3月23日,空軍正式提出全新設計的戰略轟炸機,編号為轟-8,并下達了設計任務。為了減低設計風險,設計人員采用放大的轟-6機身,後掠式中單翼,圓截面蜂腰形機身,乘員6人。該機機身中段有一個8.6x1.8X2.72立方米的炸彈艙,正常載彈量7噸,最大載彈量18噸,可載3枚空對地導彈和100~9000千克的各種口徑炸彈。機翼下挂兩束火箭,對付導彈的警戒幹擾設備。該機正常起飛重量達155噸,計劃采用6台“斯貝”渦扇發動機,後來方案有所改動,用4台渦扇——6代替6台“斯貝”發動機。渦扇-6最大推力為7270千克,加力推力為12640千克(後期加大到14000千克),其推重比為5.93(後期增加到7)。該機機長46.47米,機寬48.50米。武器包括仿制AS-5“鲑魚”的空對地導彈的國産型号和各種航空炸彈,載彈7噸時航程為11000公裡。後來因為種種原因,轟-8沒有進行研制。

其實,從各個角度看,轟-8的方案都是可行的,也應該發展下去。盡管當時的科技水平不高,完成這個任務的難度異乎尋常地大,但這是一個幾乎全新的機型,對于設計隊伍的鍛煉、國防工業的生産加工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轟-8可以完成轟-6無法完成的任務,它完全可以成為新裝備發展的一個契機。盡管它很可能要到八十年代才能服役,但高科技、新科技的發展不但不會将其淘汰,反而會促進它的發展,賦予它新的生命。轟-8下馬造成的被動局面波及的範圍廣且深。它的缺失使新一代、綜合國内外最新成果的戰略轟炸機無法付諸實施,這個影響還将持續一個漫長的時間。

轟-8下馬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新的轟炸機研制項目上馬,也許是出于國家戰略考慮,利用相對和平的環境使技術儲備更充足些。當技術不再成為瓶頸時,國家戰略決策對戰略轟炸機的研制起着決定性作用,它不外乎是根據本國及國際環境、地緣政治等方面制訂的。戰略轟炸機屬戰略級武器,它的研制必須兼顧周邊國家及其他世界大國的反應。蘇聯解體後,國際政治的相對穩定給人們造成了一個假象:美蘇對抗的結束,危機以乎也結束了。然而,事實是美國更加變本加厲地鞏固加強它的霸權地位,更加無視國際法,911事件又強化了這種趨勢。中美在20世紀八十年代一度走得很近,但美國對中國的敵對意識和活動從未放松過,蘇聯這個假想敵沒有了,中國取而代之。中國作為維護第三世界利益的大國永遠不會和美國走到一起,美國深知這一點,所以不放棄任何機會牽制中國。中國對戰略轟炸機的認識,也是對未來中美關系的認識。

水轟-5

水轟-5型水上反潛轟炸機由水上飛機設計研究所和哈爾濱飛機廠研制,用于中近海域海上偵察、巡邏警戒、搜索反清等任務,也可監視和攻擊水面艦艇。

特點

水轟-5飛機的外形很美,修長的機身保證了水面漂浮時具有良好的縱向穩定性。機腹是相當長的單斷階船底,尾端裝有水舵,機尾是向後延伸數米的磁探儀。輔助機輪可收進機身。船型底按兩艙破損不沉設計,共10個水密艙。機頭有一個雷達罩機鼻,稍下方是領航員的向下觀察透明艙。機頭上方是駕駛艙,通常為雙人駕駛機組,兩人均有全套操縱系統。大展弦比梯形平直機翼裝在機身背部,上面設有開裂式襟翼及擾流片。上反平尾兩端裝有2片橢圓形垂尾。機頭下有抑波槽和擋水闆,減少了浪花的飛濺。座艙非氣密,但有高空供氧設備。

機水轟-5可以在海上、江河湖泊以及水庫中起降,并具有超低空、大航程、全天候、大載彈量短距起降和抗波浪性好等特性。水轟-5在水面起飛距離約500米,水上着陸距離大于800米,可在水深2.5米、長1500米、寬200米的水面起降。另外水轟-5也可在岸上機場着陸,但由于起落架較短小,安全系數不高,因此一般都采用水上起降,然後再通過岸邊坡道滑行上岸。飛機可連續飛行11小時55分鐘或4609千米。北京航空博物館存有該機。

動力裝置

其動力采用4台渦槳-5甲發動機,額定功率為2045.9千瓦,最大功率2386.1千瓦,驅動四個金屬4葉螺旋槳。考慮到南方濕熱的天氣,渦槳-5A發動機經特殊措施,在30度氣溫時,仍能提供3151馬力的推力。為保證飛機在水面随時能自行起動發動機,備有動力電源系統。

航電系統

機上電子設備包括XS-5A信标機、BWL-7自動無線電羅盤、263無線電高度表、773多普勒導航雷達、搜索轟炸雷達、航向系統、慣性多普勒組合導航儀、高度速度中心儀、地形回避設備、火控計算機、光學和激光轟炸瞄準具及反潛專門設備。反潛設備包括多種聲納浮标和尾部的長杆狀磁力探測器。部分設備為後期改進加裝的。

武器裝備

可以攜帶自導魚雷、“鷹擊”-8型空艦導彈、航空炸彈、深水炸彈等反潛武器,主要挂在機身與内側發動機之間以及内外側發動機間的機翼挂架下面。

據未證實的消息,水轟-5還裝備了C-101超音速反艦導彈。C-101是我軍裝備的第一代沖壓式低空超音速反艦導彈,1969年5月開始研制,1985年飛行實驗成功,經多次改良後定型。制導采用末端主動雷達自動尋的方式,因此載機或艦艇在發射後即可關閉自身的雷達脫離。導彈重達1849千克,射程45千米,使用液體沖壓發動機加火箭助推器。北約代号CSSC-X-5。但目前公開的資料中,C-101僅有岸艦型号和導彈快艇攜帶的型号出現,尚未有水轟-5攜帶C-101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此外機身背部還裝有PX-5型活動炮塔系統,裝兩門23-2型23毫米機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