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爾陸

趙爾陸

中華人民開國上将
趙爾陸(1905年06月04日—1967年02月0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将,山西省崞縣(今原平市)解村鄉北三泉村人。在軍旅生涯中,曆任紅軍連黨代表、團辎重隊隊長、教導隊黨代表、支隊黨代表、支隊長、團長、軍需處處長、供給部部長,晉察冀軍區第2分區司令員、冀晉軍區司令員,冀晉縱隊司令員、晉察冀軍區參謀長、華北軍區參謀長、第四野戰軍暨華中軍區第二參謀長、第四野戰軍暨中南軍區參謀長等職。[1]1967年02月02日,于北京病逝,享年62歲。
    本名:趙爾陸 别名: 字: 号: 所處時代: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山西省崞縣(今原平市)解村鄉北三泉村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參加了南昌起義、參加了中央蘇區曆次反“圍剿”作戰、參加了長征、參加晉察冀軍區反“八路圍攻”作戰、發起雁北戰役 出生年月:1905年06月04日 去世年月:1967年02月02日 畢業院校:紅軍大學 信 仰:共産主義 軍 銜:上将(1955年)

人物生平

早年經曆

1905年6月4日,趙爾陸生于山西省崞縣(今原平市)解村鄉北三泉村。早年在太原讀書時,曾積極參加反帝愛國學生運動。

大革命時期

1926年,趙爾陸加入西北革命同志同盟會。

1927年初,趙爾陸到武漢,入國民革命軍第20軍教導團。

土地革命時期

1927年7月,趙爾陸随部隊赴江西參加南昌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産黨。

1928年,趙爾陸随朱德、陳毅到井岡山。先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28團連黨代表、團辎重隊隊長,第1縱隊教導隊黨代表、第2支隊黨代表和支隊長,第29團團長,軍經理處、軍需處處長,第1軍團供給部部長。曾領導制定紅1軍團的供給标準和供給工作制度,利用繳獲國民黨軍的器械設備組織軍工生産。參加了中央蘇區曆次反“圍剿”作戰。

1934年10月,趙爾陸随紅一方面軍長征。到達陝北後,任紅軍前敵總指揮部供給部部長。

1936年,趙爾陸入抗日紅軍大學學習。

抗日戰争時期

抗日戰争爆發後,任八路軍總供給部副部長,曾赴太原等地籌集武器彈藥和軍需物資,為八路軍各部隊作戰提供了較充足的後勤供應。

1937年11月,趙爾陸任晉察冀軍區第2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和中共地委書記,率領一批軍政人員開赴五台、定襄等地,參加晉察冀軍區反“八路圍攻”作戰,同時配合兄弟部隊摧毀各地僞政權,組織抗日遊擊隊,創建了以五台為中心的晉東北抗日遊擊區。

1944年,趙爾陸任冀晉軍區司令員。

1945年5月,趙爾陸率部進軍雁門關,發起雁北戰役,成功地打破日僞軍三道封鎖線,擴大了雁北解放區,為進一步開辟平綏鐵路以北和綏東地區建立了前進陣地。8月,趙爾陸率軍區部隊參加對日軍的大反攻,解放多座縣城,并一度攻入石家莊,大大擴展了冀晉根據地。

解放戰争時期

抗日戰争勝利後,任冀晉縱隊司令員兼冀晉軍區司令員。

1946年,趙爾陸任軍事調處執行部張家口執行小組中共方面代表,同國民黨破壞和平、挑起内戰的陰謀進行了堅決鬥争。

1947年起,趙爾陸任晉察冀軍區參謀長、華北軍區參謀長兼後勤司令部司令員,參與指揮解放華北的多次戰役,并全面負責組織清風店、石家莊、太原等戰役的後勤保障工作。任華北軍區參謀長時,曾參與平津戰役的策劃和指揮。後任第四野戰軍暨華中軍區第二參謀長,随第四野戰軍主力渡江南下,參與指揮廣西戰役,殲滅白崇禧集團。在四野向中南進軍的過程中,參與指揮湘、桂、粵的剿匪作戰,為中南地區的全面解放和新生政權的鞏固做出了貢獻。

建國之後

1950年,趙爾陸任第四野戰軍暨中南軍區參謀長,參與組織指揮海南島戰役。

1952年起,趙爾陸任第二機械工業部部長、第一機械工業部部長,兼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中共中央軍委國防工業委員會副主任。

1961年,趙爾陸任國務院國防工業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後兼中共中央國防工業政治部主任。參與組織領導武器裝備的試制和生産,建立和健全科學研究機構,發展現代化國防工業。

1962年,趙爾陸參加負責原子能事業的專門委員會,在周恩來總理領導下,為原子彈的研制和生産做出了貢獻。

1963年,趙爾陸在負責國防科技工作期間,曾要求第五設計院用8年的時間,研制一種“四級液體推進導彈”。該院随後制定了《火箭技術研制8年計劃》,由此拉開了“東風”系列導彈發展的序幕。

趙爾陸是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第一至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

1967年2月2日,趙爾陸在北京逝世,終年62歲。

主要成就

保障軍工供給

1928年,趙爾陸随朱德、陳毅到井岡山,利用繳獲的國民黨軍器械設備組織軍工生産,有效地粉碎了國民黨軍對中央蘇區的“圍剿”。

1934年10月,趙爾陸參加長征。紅軍翻越夾金山時衣着單薄,部隊急需補充棉衣,卻買不到布和棉花。趙爾陸發現當地出産羊毛,就組織供給人員買了一批羊毛,發動大家撚毛線,織毛衣、毛褲、毛襪、毛帽。毛澤東高興地說,這下可解決大問題了。

抗日戰争爆發後,趙爾陸赴太原等地籌集武器彈藥和軍需物資,為八路軍各部隊作戰提供了較充足的後勤供應。

解放戰争時期,趙爾陸參與指揮解放華北的多次戰役,并全面負責組織清風店、石家莊、太原等戰役的後勤保障工作。

開創國防工業

1952年6月,趙爾陸負責組建第二機械工業部,統一領導原來分散管理的軍事工業,迅速組織人員開創國防工業,生産并修複了抗美援朝前線急需的彈藥和武器裝備。

1956年,趙爾陸随中國代表團赴蘇聯訪問回國後,組織了中國第一代制式武器的定型與生産,籌建了電真空、光學、航空工藝和特種材料等專業科研機構,自行生産了沖鋒槍、輕機槍、重機槍、迫擊炮、100高射炮、122榴彈炮、152加農炮、戰車防禦炮、國産飛機和坦克等武器裝備。

狠抓兩彈一星

1962年11月,中央專委成立後,趙爾陸帶領工作組奔波于北京、甘肅和青海的核武器研制單位,到研制第一顆原子彈的各研究、加工、裝配和試驗現場,進行全面細緻的檢查,掌握中國的原子彈研制試驗的進展情況,幫助科研人員解決問題。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上爆炸成功。

在原子彈、氫彈、導彈有了重大進展和階段性成果後,趙爾陸向周恩來總理建議,加速展開人造衛星的全面研制工作。趙爾陸為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在辦公室奮鬥到了生命的最後一息。

主要作品

《關于重工業生産建設方面的幾個問題的意見》(1959年5月26日)

親屬成員

父親:趙嘉骥,秀才,主要是教書講學。

大哥:趙爾昌。

二哥:趙爾泰。

妻子:郭志瑞。

養女:趙珈珈,部隊轉業後,進入北京一所大學的圖書館工作。

侄子:趙拴龍,少将軍銜,曾任甘肅軍區司令員。

人物評價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趙爾陸是個好同志,導彈内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趙爾陸一直在後勤戰線工作,勤勤懇懇。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解放軍總參謀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羅瑞卿:國防工辦的日常工作主要是趙爾陸在搞,他有經驗。

中央組織部與解放軍總政治部:趙爾陸參加革命四十年來,南征北戰,艱苦奮鬥,把畢生的精力完全獻給了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為中華民族的解放,為社會主義和國防工業建設,鞠躬盡瘁,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不愧是中國共産黨、中國人民軍隊久經考驗的忠誠戰士,優秀的中國共産黨員。

趙珈珈說(趙爾陸的女兒),“除了授銜時照的标準像和僅有的幾張戎裝照之外,與我們家人隻拍過一張穿上将軍服的合影,而且穿着也很不自然。從照相館回來,一進家門就趕忙脫掉上将軍服,讓我媽媽把衣服收起來。從那以後,再也沒有見父親穿過上将軍服。”

後世紀念

視頻

《開國上将之趙爾陸(中國将帥)》

《〈中國将帥〉趙爾陸》

《〈金色夢舞台〉20151004追随父親的腳步》

故居

趙爾陸故居位于山西省原平市解村鄉北三泉村。

塑像

趙爾陸塑像位于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