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之秋

三峽之秋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
三峽之秋,小學語文課文。文中運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辭方法,抓住了景物特征,進行了動靜、粗細、遠近等多角度的具體描寫,在讀者面前展開了一幅立體的、生動的“三峽秋景圖”,字裡行間洋溢着作者對三峽、對長江的喜愛和贊美。1949年後曾先後擔任《天津日報》編委、文藝部主任,天津市文化局局長,中共天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天津市文聯黨組書記等職。方紀的散文以《揮手之間》(1960年10月)影響較大,其他作品有長詩《大江東去》《不盡長江滾滾來》、評論集《學劍集》等。
    中文名:三峽之秋 外文名: 别名: 作者:方紀 教學目标:體會作者抓住特征寫景的方法 教學步驟:導語、領略美景、賞析美點

正文

方紀

三峽已經是秋天了。三峽的秋天,是從大江兩岸的橘柚樹開始的。這些樹,生長在陡峭的山岩上,葉子也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堅硬、挺直。越到秋天,它們越顯出綠得發黑的顔色。而那累累的果實,正在由青變黃,漸漸從葉子中間顯露出來。就在這時候,它們開始散發出一種清香,使三峽充滿了成熟的秋天的氣息。

早晨,透明的露水閃耀着,峽風有些涼意,仿佛滿山的橘柚樹撒了一層潔白的霜,新鮮而明淨;太陽出來了,露水消逝,橘柚樹閃爍着陽光,綠葉金實。三峽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麗。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陽光在水面上跳躍,長江也變得熱烈了,像一條金鱗巨蟒,翻滾着,呼嘯着,奔騰流去;同時又把它那激蕩跳躍的光輝,投向兩岸峭壁。于是,整個峽谷波光蕩漾,三峽又充滿了秋天的熱烈的氣息。

下午,太陽還沒有落,峽谷裡早升起一層青色的霧。這使得峽谷裡的黃昏來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遲。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黃昏中,兩岸峭壁的倒影,一齊湧向江心,使江面上隻剩下一線發光的天空。長江平靜而輕緩地流淌,變得有如一條明亮的帶子。

夜,終于來了。岸邊的漁火,江心的燈标,接連地亮起,連同它們在水面映出的紅色光暈,使長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隻有偶爾駛過的駁船,響着汽笛,在江面劃開一條發光的路;于是漁火和燈标,都像驚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輕輕地搖曳。

也許由于這裡的山太高,峽谷太深,天空過于狹小,連月亮也來得很遲很遲。起初,隻能感覺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黃昏連在一起;也不知在什麼時候,它忽然出現在山上,就像從山上生長出來,是山的一部分,宛若一塊巨大的、磨平發亮的雲母石。這時月亮和山的陰影,對比得異常明顯——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傾向江心,仿佛就要撲跌下來;而月亮,從山頂上,順着直立的深深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輝,一直瀉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淩空飛降;又像一匹匹素錦從山上挂下來。

這一天,正是中秋。

教案

教學目标

1、能領略三峽之秋的美景,并體會作者抓住特征寫景的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抒發作者對三峽的熱愛。

教學步驟

一、導語:

1、課前播放歌曲《三峽情》。

2、導語:一曲《三峽情》情真意切,勾起了我們對三峽的向往。現在,就讓我們欣賞幾幅三峽的自然風光圖片,從視覺上感受三峽的美麗。(投影打出圖片)令人遺憾的是,三峽這條古文明的大通道已經在2003年永遠地消失了。可幸運的是文學作品保存了三峽的美麗。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三峽之秋》,去重溫那逝去的三峽神韻。

2、出示學習目标。(見上)

二、領略美景

1、布置學習任務(投影):

用你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課文是按什麼順序來描繪三峽之秋的?

(2)按課文描寫的順序重新排列下列插圖,并用文中的詞語說說每幅畫面的特點。

2、學生活動:

(1)自讀課文,圈點勾劃、做批注。

(2)四人小組讨論,組長組織并整理歸納小組意見。

(3)全班交流。

3、教師總結:(投影)

三、賞析美點

1、布置任務(投影):

請用欣賞的眼光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或句子,說說你喜歡的原因。

提示:欣賞文章,可從語言、修辭、描寫的角度(動靜、粗細、遠近等多方面)着手。

2、學生活動:

(1)精讀課文,批注。

(2)全班交流。

3、教師總結:(投影)

本文文質兼美。文中運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辭方法,抓住了景物特征,進行了動靜、粗細、遠近等多角度的具體描寫,在讀者面前展開了一幅立體的、生動的“三峽秋景圖”,字裡行間洋溢着作者對三峽、對長江的喜愛和贊美。

四、朗讀美文

1、布置任務(投影):

比較起來,你最喜歡一天中哪一段時間的“三峽之秋”?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入情入景地讀出三峽之秋的神韻。

2、學生活動:

(1)各自放聲朗讀。

(2)同桌之間相互讀給對方聽,并相互作出評價。

(3)個别學生上前進行配樂朗誦,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并帶着欣賞的眼光作出評價。

五、暢所欲言

1、布置任務(投影)

對比今昔,你更喜歡哪種三峽風光,為什麼?

2、學生活動:

(1)自言自語。

(2)個别發言。

3、教師總結:

三峽過去是我們的驕傲,今天它仍是中國人的自豪!不管這塊神奇的土地怎麼變,三峽在我們心中的位置永遠不會變,三峽是我們心中永遠的三峽!三峽承載着我們永遠的愛!

六、布置作業

(一)必做作業

回家後,請你做一做小導遊,将你領略到的三峽美景介紹給爸爸媽媽。

(二)超市作業

1、三峽,以它那迷人的風光吸引着無數中外來賓,而三峽工程又會給三峽帶來些什麼呢?請在課後展開調查,并撰寫調查報告。

2、辦一期主題為《奇麗的三峽》的小報。

方紀

個人簡介

筆名:公羊子、方紀

原名:馮骥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19-1998.4.29

民族:漢族

經曆簡介

現當代著名作家,河北省辛集市(原束鹿縣)人,1919年出生于河北省束鹿縣一個農民家庭。着有十幾部中長篇小說和詩歌集,代表作《揮手之間》,記錄了1945年抗日戰争勝利後,毛澤東赴重慶參加國共和平談判這一重要的曆史時刻。方紀原名馮骥,在北平讀書期間,參加過“一二九運動”。

193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并參加“左翼作家聯盟”。抗戰開始,曾先後在武漢、長沙、重慶等地做政治宣傳工作,1939年到延安,延安時期曾在在中央黨校、文協、馬列學院和《解放日報》社工作。解放戰争時期,在《冀中導報》工作,參加過土改工作隊。抗日戰争勝利後,任熱河省文聯主席。

1949年後曾先後擔任《天津日報》編委、文藝部主任,天津市文化局局長,中共天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天津市文聯黨組書記等職。1956年春,方紀随長江三峽地質勘查隊在長江中上遊工作、采訪,直至同年秋天。這次旅行,他寫了《長江行》《到金沙江去》《三峽之秋》等散文。方紀的散文以《揮手之間》(1960年10月)影響較大,其他作品有長詩《大江東去》《不盡長江滾滾來》、評論集《學劍集》等。

1935年在北京大學旁聽,1936年參加“一二·九”運動,參加“左聯”,加入中國共産黨。參加了農村土改,寫下了反映冀中人民抗日和土改運動的長篇小說《老桑樹底下的故事》和中篇小說《不連續的故事》。

1956年到西南旅行,寫下了歌頌祖國飛躍前進的散文特寫集《長江行》。以後他寫了長詩《不盡長江滾滾來》和《大江東去》;發表了短篇小說《來訪者》。

1965年出版了散文集《揮手之間》。另外還有文學評論集《學劍集》。文革中受到殘酷迫害,造成嚴重病殘。1979年擔任中國文聯委員、作協理事。1939年從重慶到延安,在《解放日報》社等單位從事編輯和寫作。抗戰勝利後曾任熱河省文聯主席。解放戰争時,在前線做随軍記者。解放後,任《天津日報》文藝部主任、天津市文化局長、天津市文聯黨組書記、天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作協天津分會主席等職。

主要作品簡介

《書的夢》

《長江行》

《畫的夢》

《戲的夢》

《夜思》

《悼念李季同志》

《鄉裡舊聞》

《同口舊事》

《新年懸舊照》

《報紙的故事》

《亡人逸事》

《芸齋瑣談》

《母親的記憶》

《青春餘夢》

《芸齋夢餘》

《貓鼠的故事》

《夜晚的故事》

《三峽之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