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華僑大學

廈門華僑大學

華僑大學廈門校區
華僑大學廈門校區隸屬于華僑大學,2004年開工建設,2006年正式投入使用。華僑大學是中央統戰部直屬,由中央統戰部、教育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設的普通高等學校。[1]建設華僑大學廈門校區,是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為進一步發揮華僑大學在國家僑務工作中的作用而作出的重大決策,也是華僑大學大力發展華文教育,擴大對外招生,提高學校辦學水平,進一步做好“為僑服務”工作的戰略部署。廈門校區總用地面積132萬平方米,總規劃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總投資16億元,其中第一期工程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總投資8.3億。至2010年全日制普通教育在校生達到1.5萬人。
    中文名:廈門華僑大學 外文名: 簡稱: 創辦人: 辦學性質:中央部屬高校 學校類别: 學校特色: 主管部門: 所屬企業: 現任領導: 專職院士數: 高職專業: 本科專業: 碩士點: 博士點: 博士後: 國家重點學科: 院系設置: 校訓: 校歌: 院訓: 院歌: 地址:廈門市集美區僑英街道兌山社區 院校代碼: 主要獎項: 知名校友: 知名教師: 現任校長:徐西鵬 所屬地區:中國、福建、廈門

廈門華僑大學

華僑大學廈門校區位于獲得聯合國最佳人居獎的海上花園城市、中國經濟特區----福建省廈門市集美文教區,集美區是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的故鄉,由他傾資建設的集美學村就座在此。這裡具有濃郁的人文教育傳統氣息和氛圍,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風光旖旎,氣候宜人,環境優雅,交通便捷,是進出廈門島的重要門戶,校園區位條件良好,北靠天馬山,南臨杏林灣,依山面水,環境怡人。

與規劃建設中廈門園藝博覽園和杏林灣中心區緊密相鄰。建設華僑大學廈門校區,是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為進一步發揮華僑大學在國家僑務工作中的作用而作出的重大決策,也是華僑大學大力發展華文教育,擴大對外招生,提高學校辦學水平,進一步做好“為僑服務”工作的戰略部署。

廈門校區總用地面積132萬平方米,總規劃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總投資16億元,其中第一期工程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總投資8.3億。至2010年全日制普通教育在校生達到1.5萬人。2004年11月7日,廈門校區正式開始動工建設,2006年10月,廈門校區正式啟用。

校園文化

校訓

作為校訓,“會通中外”主要側重于表達治學方法,意思是會合中外文化而變通或貫通之。即是說,做學問既不應拘泥于國學而排拒外邦,也不應言必稱歐美、西洋而數典忘祖。當今,世界各國社會、經濟之發展日趨全球化,各項高新科學技術對人類文明進程發生着愈來愈深刻的影響。我校面向海外及港澳台,學生學成之後将回原居住地工作,故我們有必要也有可能讓他們廣泛接觸、研究中外學問,并盡量做到融會貫通且有所創新。

自然科學作為公理或定律雖無中外之分,但科學技術史上的各種學說,如地心說和蓋天說、數宇宙和氣宇宙,都各有淵源,對于我們了解科學發現的規律有甚大幫助,亦應學習而會通之。至于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知識,雖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但中外相異之處更多,尤需互相比較、互相啟迪、互相補充。“并育德才”,則側重于闡明辦學方針,意指育德與育才不可偏廢,應當并重齊抓,使其互相促進。

“并育”指一齊發育,引申為競相發育。《中庸》雲:“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正是“萬物并育”,才有繁盛活潑的生态。雖有競争,卻更可互相促進。德與才之關系,也大抵如此。品德高尚會産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和良好的學風;而知識的積累和學養的提高,也為道德認識和道德實踐提供必要的前提和豐富的養料。

如是說,“會通中外”講的是如何做學問,标示師生對真理的追求,那麼,“并育德才”講的則是如何育人和做人,标示師生對價值的追求。而真理追求和價值追求的統一,正是本校訓的精華所在。

校徽

華僑大學校徽為徽章形式,标志中心是繁體的“華大”字、将其變成一顆樹的形狀,代表華僑大學和其樹人的性質。“華大”字下面的三條弧線代表海洋,象征着海内外,說明華僑大學面向海内外華僑華人,充分體現了我校的基本特征。

圖标中的“1960”代表華僑大學創辦于1960年。整個标志體現了樹人之宗旨的華僑大學正不斷地為各地輸送各種優秀人才,像一顆茁壯成長的長青樹屹立于大地之間、華僑之間。本标志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和識别性。

錄取批次

本科提前批(文/理):甯夏、四川、河北、内蒙古、重慶、安徽。

本科第一批(文/理):廣西、新疆、天津、湖北、吉林、江蘇、廣東、海南、江西、貴州、湖南、青海、甘肅、福建、雲南、河南、黑龍江、山東、陝西、遼甯、山西。

本科普通批:上海、浙江。

本科第二批(文/理):北京。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