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式記賬法

複式記賬法

會計領域術語
所謂複式記賬法,是指以資産與權益平衡關系作為記賬基礎,對于每一項經濟業務,都要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賬戶中相互聯系進行登記,系統地反映資金運動變化結果的一種記賬方法。複式記賬的理論依據是會計基本等式。複式記賬按記賬符号,記賬規則、試算平衡方法的不同,可分為借貸記賬法,增減記賬法和收付記賬法。[1]
    中文名:複式記賬法 外文名:Double entry bookkeeping 适用領域:會計行業 所屬學科: 性質:記賬方法

基本介紹

複式記賬

“單式記賬法”的對稱。對每項經濟業務按相等金額在兩個或兩個以上有關賬戶中同時進行登記的方法。固式記賬的理論依據是會計基本等式。複式記賬按記賬符号,記賬規則、試算平衡方法的不同,可分為借貸記賬法,增減記賬法和收付記賬法。借貸記賬法是一種最雜、當今運用最廣泛的複式記賬法也是目前我國法定的記賬方法。至于哪一方記增加金額,哪一方記減少金額,則取決于賬戶所要反映的經濟内容和業務性質。

種類:

複式記賬主要有借貸複式記賬法、增減複式記賬法以及收付複式記賬法。過去在中國,這三種方法都在采用,現在統一為國際通用的借貸複式記賬法。借貸記賬法、增減記賬法、收付記賬法(資金、現金、實物)

優點:

采用複式記賬法,可以全面地、相互聯系地反映各項經濟業務的全貌,并可利用會計要素之間的内在聯系和試算平衡公司,來檢查賬戶記錄的準确性,它是一種比較完善的記賬方法,為世界為國所通用。在中國的會計實務中,曾出現過三種複式記賬法,即在我國的會計實務中,曾出現過三種複式記賬法,即借貸記賬法、增減記賬法和收付記賬法。1993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記賬必須采用借貸記賬法。

特性:

(1)可以了解每一項經濟業務的來龍去脈,全面了解經濟活動的過程和結果。

(2)可以對賬戶記錄的結果進行試算平衡,以檢查賬戶記錄的正确性。

基本原理

複式記賬法

“會計恒等式”是複式記賬的原理。即“資産=負債+所有者權益”所反映的資金平衡關系。複式記賬的經濟内容是會計要素,它們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各自具有獨立的含義,并以不同的具體形式存在着,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都會引起每一個具體形式的價值數量變化,因而設置相應的賬戶進行登記,就使複式記賬組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的記賬組織體系。有了這樣一個記賬組織體系,不僅反映了資産、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增減變化和結存情況,而且還能确知收入、費用和利潤的數額及其形成原因。這是複式記賬能夠全面的核算和監督企業的經濟活動的根本原因。

複式記賬通過價值形式的計算和記錄,為經濟管理提供核算指标,因而,複式記賬必然有一定的記賬技術方法。它是以記賬内容之間所表現出的數量上的平穩關系,作為記賬技術方法的基礎。會計恒等式即是各會計要素之間的關系表達式,它不僅是價值數量的關系表現,而且也有經濟性質上的說明。

會計恒等式的等量雙方,必然要求經濟事物發生相互聯系和等量的變化,為此,必須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賬戶,相互聯系地作雙重記錄,才能得到全面地反映。顯然,這是複式記賬本身的要求所決定的。它如實地反映了經濟事物的客觀聯系,正說明複式記賬技術方法是科學的。

複式記賬是從單式記賬法發展起來的一種比較完善的記賬方法。與單式記賬法相比較,其主要特點是:對每項經濟業務都以相等的金額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互聯系的賬戶中進行記錄(即作雙重記錄,這也是這一記賬法被稱為“複式”的由來);各賬戶之間客觀上存在對應關系,對賬戶記錄的結果可以進行試算平衡。

複式記賬法較好地體現了資金運動的内在規律,能夠全面地、系統地反映資金增減變動的來龍去脈及經營成果,并有助于檢查賬戶處理和保證賬簿記錄結果的正确性。複式記賬曾有借貸記賬法、增減記賬法、收付記賬法三種,但現在規定使用的隻有借貸記賬法一種。複式簿記的演變,從它的萌芽到接近于完備形式,大約經曆了300年左右(13世紀初至15世紀末)。這一演變過程都發

形成思路

《會計基礎》

首先,由于一項經濟業務的發生會影響資金來方會計要素和與之關聯的資金去方會計要素的變化,那麼,我們就可以針對同時受影響的多個方面的會計要素設置相應的多個相互關聯的會計賬戶。

其次,由于經濟業務對上述相互關聯的兩個方面的會計賬戶的影響數額是相同的,那麼,我們可以在這些已經設置的會計賬戶中的兩個方面以相同的金額進行記錄。

從科學的角度去論證這種記賬思維的可行性。實踐證明,這種想法不僅可行,而且完全有效。因此,複式記賬的核心内容就得以建立起來。

與單式記賬相比,複式記賬有兩個明顯的優點:

1、複式記賬比單式記賬更完整地反映了經濟業務的全貌。

2、複式記賬是對每一經濟業務都以相等的金額,在來龍與去脈兩個方面的賬戶中進行登記,從而在兩個方面的賬戶之間形成了一種數字上的對應平衡關系,如果記賬發生錯誤,這種平衡将被打破,因此可以通過試算平衡的方法來檢查賬戶記錄的正确性,這一點也是單式記賬所不具備的。

理論依據

《會計基礎》

會計的對象是資金運動,企業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每一項經濟業務,都是資金運動的具體過程,隻有把企業所有的經濟業務無一遺漏地進行記錄,才能完整地反映出企業資金運動的全貌,為經營管理提供其所需要的全部核算資料。

企業發生的所有經濟業務無非就是涉及資金的增加和減少兩個方面,并且是一項資金在量上的增加和減少,總是與另一項資金在量上的減少或增加相伴而生。這樣就要求會計在記賬的時候,必須把各項經濟業務所涉及資金增減變化的原因和結果都記錄下來,從而完整、全面地反映經濟業務所引起的資金運動的來龍去脈。複式記賬方法恰恰就是适應了資金運動這一規律性的客觀情況,把每一項經濟業務所涉及到的資金在量上的增減變化,通過來龍與去脈兩個方面的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賬戶的記錄予以全面反映。可見,資金運動的内在規律性是複式記賬的理論依據。

基本原則

複式記賬法

(1)以會計方程式作為記賬基礎。

會計方程式是将會計對象的内容即會計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運用數學方程式的原理進行描述而形成的。它是客觀存在的必然經濟現象,同時也是資金運動規律的具體化。為了揭示資金運動的内在規律性,複式記賬必須以會計方程式作為其記賬的基礎。

(2)對每項經濟業務,必須在來龍與去脈兩個方面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對應賬戶中進行等額記錄。

經濟業務的發生必然要引起資金的增減變動,而這種變動勢必導緻會計方程式中有兩個要素或同一要素中至少兩個項目發生等量變動。為反映這種等量變動關系,會計上就必須在來龍與去脈兩個方面的賬戶中進行等額記錄。

(3)經濟業務記錄的結果應符合會計方程式的影響類型。

盡管企業單位發生的經濟業務複雜多樣,但對會計方程式的影響無外乎兩種類型:

一類是影響會計方程式等号兩邊會計要素同時發生變化的經濟業務。這類業務能夠改變企業資金總額,使會計方程式等号兩邊等額同增或等額同減。

另一類是影響會計方程式等号一邊會計要素發生變化的經濟業務,這類經濟業務不會影響企業資金總額變動,是會計方程式等号一邊等額的增減。

這就決定了會計上對第一類經濟業務,應在方程式等号兩邊的賬戶中等額記同增或同減;對第二類業務,應在方程式等号一邊的賬戶中等額記錄有增有減。

記賬作用

複式記賬法

複式記賬就是利用會計方程式的平衡原理來記錄經濟業務,其主要作用:

(1)複式記賬能夠把所有的經濟業務相互聯系地、全面地記入有關賬戶中,從而使賬戶能夠全面地、系統地核算和監督經濟活動的過程和結果,能夠提供經營管理所需要的數據和信息。

(2)複式記賬對每筆會計分錄都是相互對應地反映每項經濟業務所引起資金運動的來龍去脈,因此,應用複式記賬原理記錄各項經濟業務,可以通過賬戶之間的對應關系了解經濟業務的内容,檢查經濟業務是否合理、合法。

(3)根據複式記賬結果必然相等的平衡關系,通過全部賬戶記錄的試算平衡,可以檢查賬戶記錄有無差錯。

綜上所述,複式記賬是一種科學的記賬方法。目前,這種方法在世界範圍内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各國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做法不盡相同,從而形成了不同的複式記賬方法,在我國使用過的主要有借貸記賬法、增減記賬法和收付記賬法三種。目前國際上普遍采用的複式記賬方法是借貸記賬法,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也是使用借貸記賬法。

記賬方法

1.記賬符号

複式記賬法

借貸記賬法以“借”、“貸”二字作為記賬符号。所有的賬戶都分為借貸兩方,左方為借方,右方為貸方。

2.賬戶結構

(1)資産類賬戶的結構是:賬戶借方記錄資産的增加額,貸方記錄資産的減少額如果有餘額在借方。

(2)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賬戶的結構是:賬戶借方記錄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減少額,貸方記錄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增加額,如果有餘額在貸方。

(3)費用成本賬戶的結構與資産類賬戶基本相同。賬戶借方記錄費用成本的增加額,貸方記錄費用成本轉入抵消收入類賬戶(減少)的數額,由于借方記錄的費用成本的增加額一般都要通過貸方轉出,所以賬戶通常沒有期末餘額。如果因某種情況有餘額,也表現為借方餘額。

(4)收入類賬戶的結構則與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賬戶的結構基本相同,收入的增加額記入賬戶的貸方,收入轉出(減少)記入賬戶的借方,由于貸方記錄的收入增加額一般都要通過借方轉出,所以賬戶通常沒有期末餘額。如果因某種情況有餘額,也表現為貸方餘額。

3.借貸記賬法的記賬規則是

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運用借貸記賬法處理經濟業務時需進行三步分析,涉及哪些賬戶、是增加還是減少、根據賬戶性質判斷記賬方向。發生對應關系的賬戶稱為對應賬戶。這種指明某項經濟業務應記入的賬戶,應借應貸方向及其金額所做的紀錄,稱為會計分錄。會計分錄有簡單分錄和複合分錄。

4.借貸記賬法的試算平衡有賬戶發生額試算平衡法和賬戶餘額試算平衡法兩種

不能通過試算平衡表發現錯誤的有:

1、一筆經濟業務的紀錄全部被漏記或者重記。

2、一筆經濟業務的借貸雙方,在編制會計分錄時,金額上發生同樣的錯誤。

3、在編制會計分錄時一筆經濟業務應借應貸的賬戶互相颠倒或誤用了賬戶名稱。

4、會計分錄的借貸雙方或一方,在過入總分類賬時誤記了賬戶。

5、借方或貸方的各項金額偶然一多一少,恰好相互抵消。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