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珍齋

三珍齋

食品品牌
嘉興"三珍齋"是創始于清道光年間,是一家中華老字号食品企業座落于千年文化名鎮——嘉興烏鎮。“三珍齋”所加工生産的産品具有濃郁的地方飲食特點,尤其是醬鹵肉禽制品和粽子糧食類制品因其選料考究、技藝精湛、傳承有序和曆史悠久而享譽江南百多年…[1]
    中文名:嘉興三珍齋食品有限公司 外文名: 别名: 創建時間:1848年 創建地點:烏鎮

品牌概述

“三珍齋”始創于1848年,距今160餘年,誕生于已有1300餘年的中國。

十大曆史文化名鎮——烏鎮。這裡人文荟萃,飲食文化源遠流長。160餘年前,“三珍齋”就創立于這座繁華古鎮上一家商鋪,專門加工、銷售江浙滬一帶特有的傳統醬鹵肉禽制品。據《烏程縣志》等記載,早在清初,烏鎮的五香醬雞已“骨亦有味”;嘉興三珍齋食品有限公司的前身“三珍齋”醬雞店,就坐落在這繁華古鎮商業街的應家橋堍,早在上世紀的二三十年代,“三珍齋”醬雞店就已形成一定的生産規模,加工有醬雞、醬鴨、叫花雞、燒雞、八寶鴨、臘鴨、鹽水雞、鹽水鴨、醉雞等十多種品種常年應市銷售,是當地的一大特産,其産品或色澤紅亮或色如玉白、風味獨特、肉嫩味美、鹵汁馨香、形态優美、營養豐富、地方特色濃郁等特點而成為江、浙、滬一帶食品中的珍品,聞名遐迩。而今随着科技的發展和包裝手段的進步,更勝以往多矣。

品牌曆史

清朝道光年間(約公元1830—1850年左右),“三珍齋”在博采衆長的基礎上溶入自身的技術創新,加工制作的醬雞、醬鴨有“盛夏不馊,嚴寒不凍”的美名,獨領肉食美味之風騷。“三珍齋”食品馳譽江南百多年,“三珍齋”品牌也延續至今,長盛不衰。據運營商:中國五谷子進出口(原深圳市五谷子商貿有限公司)介紹:到了上世紀30年代,“三珍齋”進入了鼎盛時期,在當時亞洲最大的大都市——上海的大陸商場特設“三珍齋”專櫃。利用當時便利的水路交通條件,由每天傍晚的客輪将當天加工生産的醬鹵禽制品運往上海,第二天一早供應市場,深受青睐,名動一時,影響頗大。當年茅盾寓居上海時,便常購買“三珍齋”産品,或自食,或作為家鄉的土特産饋贈親朋好友。

茅盾的表叔——銀行家盧鑒泉,每次從家鄉回京,都少不了帶些“三珍齋”産品去送禮。此後,随着抗日戰争的全面爆發,市道蕭條,三珍齋老店經營陷入困頓,艱難度日,直到解放。解放後“三珍齋”參加公私合營,但由于曆史的原因,“三珍齋”逐漸被塵封了起來,一直默默無聞。烏鎮建鎮日久,飲食文化自有其獨到之處,據幾百年以前的《烏程縣志》上記載:“烏鎮著名骨亦有味桐鄉縣志雲醬雞名許雞,出青鎮以其姓得其名也,今著名者為三珍齋許姓已無”,志書原文充分印證了“三珍齋”烹制的醬雞尤其出色。也說明那時的“三珍齋”醬鹵制品制作技藝已很精湛了。大約在清道光年間,距今約150多年前,三珍齋在秉承烏鎮一千多年飲食文化傳統的基礎和前人的經驗上,博采衆長,又曆經多年的摸索和創新,逐步形成了“三珍齋”自己獨特的加工工藝、制作技巧和優選配方以及留下了充滿神秘色彩的傳說和神奇老湯。

三珍齋故事

傳說故事

據傳說,三珍齋醬禽之鮮美全在于湯,所以,民間流傳說“三珍齋”當時老闆的幾個兒子分家,置萬貫家财于不顧,而獨争那一鍋湯。既是傳說,當然作不得真,但也包含了當地人質樸良好的願望在内,同時也說明“三珍齋”的醬鹵制品确有其獨到之處。使“三珍齋”醬鹵制品真正成為當地及附近地區的第一品牌和一大特産。此時,三珍齋才算真正創立牌子,揚名一方,後來居上,青勝于藍的。

鼎盛時期

到了上世紀30年代,“三珍齋”進入了鼎盛時期,在當時亞洲最大的大都市上海的大陸商場(現今漢口路上)特設“三珍齋”專櫃,利用當時便利的水路交通條件,由每天傍晚的客輪将當天加工生産的醬鹵禽制品運往上海,第二天一早供應市場,深受青睐,名動一時,影響頗大。當年茅盾寓居上海時,便常以購買三珍齋老店每天乘快班輪船送往上海銷售的新鮮“三珍齋”牌産品自食或作為家鄉的土特産,饋贈親朋好友。茅盾的表叔——銀行家盧鑒泉,每次從家鄉回京,都少不了帶些“三珍齋”的産品去送禮。烏鎮寓居在上海的大财東徐冠南、盧學博等家族也将此作為居家佳肴和送禮常品。因其籃、荷葉包裹的醬鹵禽制品色澤紅亮、肉嫩味鮮、酥香不膩,且包裝古樸、别緻精美,更有在盛夏不馊、嚴寒不凍的特點,深深博得京、滬人士以至國外友人的贊賞,被譽為“家中三珍”。

蕭條與複蘇

此後,随着抗日戰争的全面爆發,市道蕭條,三珍齋老店經營陷入困頓,艱難度日,直到解放。解放後“三珍齋”參加公私合營,但由于曆史的原因,“三珍齋”逐漸被塵封了起來,一直默默無聞。鬥轉星移,随着時光的流逝,時間進入了二十世紀的90年代初,中國的改革開放也進入到一個新的時期,社會生活逐漸由計劃經濟向商品經濟轉型,時任烏鎮食品有限公司副經理的徐春橋先生憑着在商海中摸爬滾打數十年的經驗,強烈地感覺到農産品深加工大有潛力可挖,同時他又眼光敏銳地發現了“三珍齋”這塊蒙塵已久的老招牌所蘊含的巨大财富和生命力,堅信努力呵護和擦拭這招牌,日後它必将成為金光閃閃的金字招牌,于是,他懷着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毅然地接過2萬元流動資金和帶領13位年老體弱的員工,趁着改革開放的大潮開始了獨闖商海的曆程。憑着徐總的多謀善斷、衆員工的齊心協力,和老職工精湛的加工技藝,同時大張旗鼓地宣傳“三珍齋”品牌,第一年就取得了赢利數十萬元的佳績。“三珍齋”品牌又重新煥發了生機。

初戰告捷後,徐春橋沒有沾沾自喜,相反卻居安思危,深知僅靠這七、八隻鍋,十幾個人是難以把事業做大做強的,正在他為企業下一步發展而冥思苦想時,恰巧他的旅日華僑哥哥回家探親,聽到弟弟對企業發展的一番謀劃,擊節贊賞不已,兄弟倆經過一夜促膝長談後,哥哥立即決定出資200萬元幫助弟弟擴大生産經營規模;與此同時徐春橋也在當地政府的積極扶持下,順利募集到低息貸款120萬元。于是,在1992年初夏,烏鎮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嘉興三珍齋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了,徐春橋先生親自出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具有近千年優良曆史傳統的烏鎮醬鹵禽類制品生産、加工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三珍齋”也重續和超越了昔日的輝煌,連續數年産值和利稅翻翻,同時也極大地帶動了本地區家禽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為了企業的發展和“三珍齋”品牌的推廣,1995年“三珍齋”的真空包裝産品就開始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大城市開始經營活動,結果一炮打響,顧客反映頗佳,“三珍齋”産品的質量和品牌的知名度在短時間内被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但時至2000年,因國内外的連鎖零售業巨鳄以大賣場的全新的商業業态和經營理念率先進入上海灘,展開強大的招商、營銷活動,使我們原先的幾十家專營店鋪銷售直線下降,業務量迅速萎縮,靠以往銷售渠道已無法在上海立足。此時,順應業态的變化而動,還是規避風險,退出市場,嚴酷和緊急的形勢放在我們面前,進入意味着從此每天都要迎接艱苦的挑戰和可貴的機遇,在這決定企業轉折的時刻,徐總當時已不年青,經過數天徹夜未眠的激烈進退之争的思考和審時度勢,毅然決定放手一搏進入這一新的銷售模式,進行二次創業,事實證明我們的選擇是明智和正确的,銷售當年就翻了一番,僅上海一地,從當時的每年銷售額500多萬元,躍升至目前2000多萬元,翻了三番,并且帶動了在周邊江、浙大中城市的經營活動。

現在三珍齋的産品在上海、杭州、甯波、溫州、南京、無錫等大中城市的400多家大賣場和連鎖超市都有銷售,在消費者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影響。與此同時,還積極拓展國内其他區域和國際兩個市場,目前,在國内的20多個省、市、自治區,“三珍齋”設有500餘個銷售網點,部分産品出口美國、韓國、日本和中東等地。在此期間,三珍齋産品也從單一的醬鹵禽類制品發展為肉類制品罐頭、糧食制品、腌臘制品、休閑制品、再制蛋制品、果蔬罐頭制品等六大系列,80多個産品,嘉興三珍齋食品公司也成長為本地區名列前茅的綜合性食品加工企業。

品牌淵源

三珍齋食品庶之邦,人民生活安居樂業,同時又是人傑地靈、鐘靈毓秀之地,曆代學子名人層出不窮,僅此一小鎮,建有書院兩所,自宋至清出了64名進士,161名舉人,又有衆多私塾和義學,辦學風氣濃郁,有著名的藏書家鮑廷博,清乾隆編《四庫全書》其貢獻的藏書乃全國私塾之冠。故有烏鎮“人才之盛,甲于一郡”之說,令人刮目,具有深厚的文化沉澱和人文景觀。

由于曆史和地理形勢的關系,烏鎮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一直是周圍地區的中心,其民俗風情也就有較大的涵蓋性和代表性,但畢竟各地的地理環境、文化背景、物産等各有其特殊性,烏鎮的有些風俗習慣就較為獨特。

n烏鎮的各種民間節日和活動比之其他地方要多許多,大大增加了人們走親訪友的機會。三珍齋的醬鹵制品不但鮮嫩味美、保質期較長,而深受大家的喜愛,成為節日饋贈的上佳之選,既方便美觀又所費不多。“三珍齋”醬鹵産品可謂是烏鎮本土飲食文化中一個情感交流和美味品嘗相交融的特殊載體。

名品推薦

三珍齋創始于清道光年間,因其出産的醬雞,醬鴨選料講究,制作精良,風味獨特而馳譽江南百餘年,解放後老店中尚存一付道光年間的挑水擔桶及老招牌,距今已一百五十多年曆史,國家内貿部曾授予“中華老字号”的稱謂。因其竹籃、荷葉包裹的醬雞、醬鴨色澤紅亮,肉嫩味鮮,酥香不膩,更有盛夏不馊,嚴寒不凍的特色,博得京、滬人士以至國外友人的贊賞,實為“家中三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