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漢語俗語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拼音:qiǎofù nán wéi wú mǐ zhī chuī)是一則來源于文人作品的俗諺,該則俗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于陸遊《老學庵筆記》。“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本義指很能幹的婦女沒有米也做不出飯來(炊:做飯)。比喻缺少必要的條件,再能幹的人也很難做成事。[1]該則俗語在句中多作分句,也作定語;或獨立成句。也單作“無米之炊”。
  • 中文名: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 外文名:
  • 拼音:
  • 近義詞:無米難為炊
  • 反義詞:指雁為羹
  • 出處:宋·陸遊《老學庵筆記》

成語出處

晏景初尚書,請僧住院,僧辭以窮陋不可為。景初曰:“高才固易耳。”僧曰:“巧婦安能作無面湯餅乎?”(宋·陸遊《老學庵筆記》卷三)

“巧婦安能作無面湯餅”後來演變為成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成語故事

晏景初是宋朝的一位尚書。有一次他外出回來,半路上天就黑了,他隻好到一家寺廟去投宿。

這座寺廟非常破舊,裡面依稀閃爍着幾點燭光。晏景初舉手叩響廟門,不久一個小沙彌探出頭來。小沙彌見來了一位官員打扮的人,急忙轉身向大堂跑去。

晏景初随之而進,但見一位白須蒼蒼的老和尚緩慢地走出大堂。晏景初向老和尚說明來意,以為老和尚一定會毫不猶豫地答應。可沒想到,老和尚一臉為難地說:“很抱歉,本寺生活窮困,設施簡陋,實在不便留宿。”晏景初一聽,不滿地說:“作為一廟主持,斷不應該把寺廟弄得一無所有。”老和尚很不高興地回敬道:“沒有面,再能幹的媳婦也做不出湯餅來呀。”晏景初更是不甘示弱,他譏諷說:“如果有面,就是再笨的媳婦也能做呀。”老和尚無言以對,隻好面露愧色,悄悄地退回了大堂。

成語寓意

從這個小故事裡,可以看到對待困難的幾種态度:一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二是認為“有米則拙婦亦可為之”。但他們都沒有說出巧婦碰上無米該怎麼辦。當然,沒有米是煮不成飯的,但是,人們不應束手無策,而是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千方百計地去搞到米(或者别的什麼食物)來煮,這才是積極、主動的态度。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應當采取這種态度。

在生活上或者學習上,人們總會受到某些客觀條件的制約,會遭受到各種各樣的阻礙和困難,使“我”無法按條件完成要求,就像“巧婦”(即聰明能幹的人)在沒有米的情況下也煮不成飯,但是,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人們不應該退卻,不應該向困難低頭,而是要充分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千方百計地得到米或者利用一切可行的條件,用别的食物來代替米。這種積極主動的态度值得學習。此外,從另外一個小側面也可以知道,“巧婦之難”,難為無米,如果有米,那麼一切都可以容易地解決了,與現實生活相似的是,這就要求人們善于積累學習,不管是對知識還是經驗的儲存,這都将會成為自己将來人生的一筆财富。

成語用法

成文用法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比喻缺少必要條件,再能幹的人也做不成事。該成語在句中多作分句,也作定語;或獨立成句;中性。也單作“無米之炊”。    

運用示例

清·袁枚《随園詩話·補遺》卷六:“毛大瀛妻某氏,能詩……後寄毛家信雲:出門七年,寄銀八兩。兒要衣穿,女要首飾。巧婦不能為無米之炊,此之謂也。”  

近代·魯迅《兩地書》八:“無米之炊,是人力做不到的。能别有較好之地,自以從速走開為宜。”  

現代·李國文《冬天裡的春天》二章:“支隊長,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現在兩手空空,需要你的支援啊!”  

現代·秦牧 《〈藝海拾貝〉跋》:“缺乏生活知識,任何有藝術技巧的人也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什麼形象、概括、虛構、想象,都隻好‘停工待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