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下南京

劉墉下南京

曲劇傳統劇目豫東名劇
劉墉下南京又名劉公案,盛行于豫東、魯西南、皖北、蘇北一帶,曆史上确有劉墉其人,山東諸城人,乾隆十六年的進士,做過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也确實在南京做過官,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51歲的劉墉獲授江甯知府。清朝乾隆年間的“劉羅鍋”是人們理想中的清官,劉墉就是家喻戶曉的“劉羅鍋兒”,因為他為官“忠君、愛民、清廉”,深得百姓喜愛。有關于他的事迹在民間廣為傳播,後經文人墨客編寫加工改造成戲曲廣為流行。豫劇、曲劇都有這部戲,流布很廣,深受廣大觀衆的喜愛,常演不衰。已是豫劇紅臉演員的必唱劇目,是紅臉藝術中的一張靓麗名片。劉墉下南京分為五部:鍘太師、鍘西宮、下南京、會總督、雙開鍘。
  • 中文名:劉墉下南京
  • 别名:劉公案
  • 流布範圍:中原官話區
  • 主題思想:反強權,抗昏君,除奸人
  • 代表性人物:劉新民,索文化,洪先禮,謝慶軍
  • 第一部:鍘太師
  • 第二部:鍘西宮
  • 第三部:下南京
  • 第四部:會總督
  • 第五部:雙開鍘

内容簡介

清朝乾隆年間的“劉羅鍋兒”是人們理想中的清官,在民間廣泛流傳。“劉羅鍋兒”本名劉庸,清朝乾隆年間任文華殿大學士、史部天官。講述的是三千歲劉庸之父當朝宰相劉同勳包打黃河完工回朝交旨,途經良鄉縣路遇被當地惡霸仝三封搶占民女金萍、銀萍二姐妹、收為義女代為告狀,被昏官打進監牢。二女進京找劉庸審冤,被太師耶律紅诳進太師府,後劉庸查出,怒鍘太師,鍘西宮、被貶三級出任江甯府,在南京三年,整頓吏治,鏟除了以徐氏為首的當地惡勢力的故事。

豫劇版本

磁帶版有豫劇紅臉王楊啟超、劉新民的《下南京》。VCD版有劉新民、陳傳明主演的《劉庸下南京》(又名雙開鍘)、劉新民、索文化主演的《宰相劉羅鍋》張枝茂、張國朝主演的《劉公案》黃友良、景福倉、劉立河主演的《劉庸審九頭案

經典唱段(表家)(觀書)(西宮賠情)(下南京)(大街搶棺材)(搶一口棺材回衙門)(會督)等

作品目錄

頭本:《鍘太師》

劇情:講述的是三十歲的劉墉之父當朝宰相劉統勳包打黃河完工回朝交旨,途經良鄉縣路遇被當地惡霸童三封搶占民女金瓶、銀瓶二姐妹,劉統勳聽完二人遭遇後收為義女代為告狀,卻被昏官打進監牢。二女進京找劉墉申冤,被太師耶律紅诳進太師府,後被劉墉查出,怒鍘太師耶律紅。

二本:《鍘西宮》

劇情:由于太師耶律紅被劉墉鍘了,耶律紅的女兒西宮娘娘耶鳳英上金殿要為父親報仇狀告劉墉,乾隆聽聞後把劉墉打進鉸鍊宮。十大清官上金殿齊保劉墉,但乾隆不準,九千歲郭英也上金殿,用紫金錘打乾隆,乾隆無奈隻得放了劉墉,命劉墉西宮去賠情。耶鳳英的哥哥和其定下用毒酒害劉墉之計,劉墉到西宮後飲下毒酒昏迷,但被郭英救出。耶鳳英又上金殿告劉墉吃醉酒亂西宮,乾隆和國太一起去西宮搜劉墉,沒搜出劉墉,由于耶鳳英毒害劉墉,劉墉怒不可止鍘了西宮娘娘耶鳳英。乾隆一怒貶劉墉三級出任江甯府。

三本:《下南京》

劇情:劉墉被乾隆貶出京城,低調到達南京。許天官之許翠屏與其表兄楊洪通奸,為了能維持長久奸情,灌蛇害死了其丈夫張祿,這一切卻被義士劉青碰巧看到了。劉墉乘坐涼紗轎大皇廟院去降香,而許翠屏為張祿出殡,不料起棺繩斷了,無耐在大街上停棺,白茬棺擋住劉墉的去路。劉墉下轎查看,通過察言觀色、看面相認定張祿死的有冤情,大街上把棺材搶走,把許翠屏一并帶回衙門。

四本:《會總督

劇情:劉墉公堂上審問許翠屏,許翠屏甯死不招,後許家的衆功名大鬧公堂。許拔貢質問劉墉為何搶官?劉墉認為死者有冤情,當堂開棺把屍驗,但卻沒有驗出任何傷情,楊洪要用劍殺劉墉,後被許拔貢攔下,與楊洪講明道理後去總督府告劉墉,總督高俊成二次去提江甯府,提牌官、催牌官要下馬金被劉墉痛打。劉墉在江甯府改扮齊整,擺下銮駕去見總督,總督高俊成跪求饒罪,嚴守三千歲劉墉已到南京。

五本:《雙開鍘》

劇情:劉墉為破張祿這一案,暗訪訪到了劉青母子得知此事的來龍去脈,且與劉青結為兄弟。龍國太親到南京,許天官把江甯府就是三千歲劉墉告訴許翠萍,要許翠萍去求國太。十三堂會審許翠屏,許翠屏向國太求情,國太讓其向劉墉求情,劉墉鐵面無私堅持要審清這一案,許翠屏仍然不招供,後劉青公堂上作證公開實情,劉墉怒鍘許翠屏。

作品影響

豫劇《劉墉下南京》有五個第一!

第一個:系豫劇裡演出最多場次的劇目,據統計《劉墉下南京》目前中國每年豫劇團演出這個劇目,大約700個左右。而且基本是每個台口都在演出。據研究,商丘大約300多個民營豫劇團、安徽大約100多個、山東、河北、江蘇的劇團也很多,河南豫劇團裡,民營劇團裡不演出《劉墉下南京》劇團也很少。豫劇裡任何一個劇目都無法和此劇目比演出場次。

  第二個:出版商出版的影像次數第最多,且衍化出大量“劉公案”系列劇目。

  第三個:《劉墉下南京》系豫劇被其他劇種移植最多的劇目。

  第四個:憑借《劉墉下南京》吃飯的演員人數最多。

  第五個:農村演出的點戲頻率最高是《劉墉下南京》。

且豫劇《劉公案》有豫東紅臉“第一劇目”之美譽。客觀看,從以上五個第一亦可看出其影響。

經典唱段

劉新民《鍘太師》朝事一畢下龍廳

劉新民《鍘太師》一字字一行行細觀分明

索文化《鍘西宮》且低言來慢高聲

索文化、段紅玉《鍘西宮》西宮賠情

索文化《下南京》劉三秀帶人馬離了北京

劉新民《下南京》劉三秀帶人馬離了北京

索文化、張水英《下南京》搶棺材

劉新民《下南京》搶棺材

張家訓《下南京》搶棺材

劉新民《會總督》搶來口棺材回衙門

洪先禮《會總督》搶來口棺材回衙門

劉新民《會總督》我在此江甯府把衣來更

洪先禮《會總督》我在此江甯府把衣更

洪先禮、張彩霞《會總督》又聽得中軍一聲禀

謝慶軍《雙開鍘》走街串巷把路問

張會麗《雙開鍘》有本後出京來山搖地動

謝慶軍、張會麗《雙開鍘》我一見劉墉兒跪溜平

張水英《雙開鍘》紮跪在大堂以上悲哀悲痛

曆史原型

劉墉在豫東調裡是一個極其受關注的一個曆史人物,關于劉墉的戲碼也非常多。劉墉(1719 — 1804),即百姓口傳的“劉羅鍋”(戲曲舞台上不建議使用此名稱用于劉墉身上),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山東人,父親劉延清(即劉統勳)是清乾隆年間重臣。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甯府知府、内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于世。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真實曆史上,乾隆并非寵妃任奸之君王,郭英一人純屬虛構(戲曲虛構此人也算合理),更莫談其“九千歲”的王号了。一至五本的《劉公案》的劇情自然是虛構的。

作者簡介

劉墉(1720年~1805年),字崇如,号靜庵、石庵,清乾隆帝時曾任吏部尚書,内閣大學士嘉慶帝時封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山東諸城人。父親劉統勳,是乾隆帝所倚重的股肱大臣。劉墉為官清廉,為人正直,生活節儉,遵守禮法,可謂一代名臣。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