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陸法會

水陸法會

漢傳佛教的一種修持法
水陸法會,全稱“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略稱為“水陸會”,又稱為“水陸道場”、“悲濟會”,是漢傳佛教的一種修持法,也是漢傳佛教中最盛大且隆重的法會。水陸法會起源于南北朝時的梁武帝,經唐代密教的充實發展,直至宋,元,明成熟定型,一直流傳至今日,并得以繼續發展,勢頭不減。水陸法會以上供十方諸佛、聖賢,無遮普施齋食為基礎,救拔諸六道衆生,并廣設壇場,使與會衆生得以其因緣與根器,至各壇聽經聞法。故在法會中所供養、救度的衆生,範圍相當廣泛,因此集合了消災、普度、上供、下施諸多不可思議殊勝功德。[1]
    中文名:水陸法會 外文名: 别名: 全稱: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 簡稱:水陸會 别稱:水陸道場

名稱釋義

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簡稱“水陸法會”,釋名如下:

法界:指諸佛與衆生本性平等,理常一緻,通稱法界。

聖凡:指十法界四聖六凡。四聖即佛、菩薩、緣覺、聲聞,六凡指天、人、阿修羅、餓鬼、畜生、地獄。

水陸:水陸空三界中,水陸衆生受苦最重;空中衆生(欲界色界等)受樂較多,故普濟着重水陸二界。

普度:對六道衆生悉皆度化,使令解脫饑餓之痛苦。

大齋:指不限制的普施衆生飲食。

勝會:除了施食以外,又有誦經持咒的法施,可今受苦衆生心開意解,得法水滋潤,故名盛會。又“會”者,聚集之意,教渡者與被教渡者集會于一堂,飲食與佛法都在一起,故名為會。

即是說借着啟建水陸法會普度大齋之功德,超度六道中受苦衆生,使之離苦得樂,同證佛道。

簡介

水陸法會,略稱水陸會,又稱水陸道場,悲濟會等,是中國佛教經忏法事中最隆重的一種。這種法事是由梁武帝的《六道慈忏》(《即梁皇忏》)和唐代密教冥道無遮大齋相結合發展起來的。啟建水陸法會的主要目的,是要通過佛法的巨大威力,以食施、法施為手段來救度一切衆生,特别是要救度陷于水陸之處,蒙受深重苦難的六道衆生,使其皆得解脫。

起源

“水陸”之名,始見于宋遵式(964—1032 )的《施食正名》,謂系“取諸仙緻食于流水,鬼緻食于淨地”(見《金園集》卷四)。

外壇

有六個壇場:大壇二十四人,專門禮拜《梁皇寶忏》。諸經壇七人,諷誦諸經。《法華》壇七人,專誦《妙法蓮花經》。淨土壇七人,稱念阿彌陀佛名号。《華嚴》壇二人,靜閱《大方廣佛華嚴經》。瑜伽壇,亦稱施食壇,為夜間施放焰口之用,人數由各壇臨時調用。此外監壇一人,共計四十八人。

法事内容

水陸法會分為内壇佛事及外壇佛事,共分七個壇場。内壇是整個法會與四聖六凡交流的樞紐,普同供養法界一切有緣含識神靈,發願度化一切有情,普利冥陽;外壇用于接引修行各種不同法門、根基的修行者。

啟建一場水陸法會,需動員的人力物力頗巨,需要七晝夜才能功德圓滿。七晝夜中,諷誦經典作法超度。水陸法會乃是一堂整體的佛事,每一壇同等重要。每日分三時,至總回向壇宣讀文疏,昭告十方法界,将每日所誦經典功德回向。因此,水陸是内壇外壇緊密結合的,大衆随發心共同成就此一法會,就是最大功德。

壇場布置

法事壇場從布置上分内壇和外壇。共設七個壇場。

内壇布置:内壇正中供奉毗盧遮那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三像;下置供桌,羅列香花、燈燭、果品供物。供桌前置四張長方台,台上放銅磬、鬥鼓、铙钹、手鈴及儀軌,分别為主法、正表、副表、齋主四人所用。内壇分隔成三間,為“地方界”、“方隅界”、“虛空界”,明确規劃出壇場用地。内壇兩側分别懸挂上堂、下堂各十幅水陸畫像(此乃《水陸儀軌》在舊制基礎上增訂而成)。上堂十幅為:十方常住一切諸佛、十方常住一切尊法、十方常住一切諸菩薩僧等;下堂十幅為:十方法界、四空四禅、六欲天、天曹聖衆、五嶽四渎福德諸神等。上堂畫像下方列插牌竿,詳細記錄每位聖凡的名稱。牌上畫有寶蓋,下面畫蓮花,中間用黃紙連接;下堂則用紅紙,以示區别。

外壇布置:外壇依行持分設六個壇場,分别為:大壇,法華壇,淨士壇,諸經壇,楞嚴壇,華嚴壇。

内壇法事

内壇主要是與四聖六凡交流,是整個水陸的心髒。内壇法事的先後次第如下:

結界灑淨:皈命三寶,恭請諸佛降臨護持道場。結“地方界”、“方隅界”、“虛空界”,明确規劃出壇場用地。結界範圍内有護法諸天守護,閑雜人等不得污犯,令壇場内外清淨。從水陸首日三更天開始,先在外壇灑淨,四更天于内壇結界。結界灑淨後道場開啟,衆聖将臨,當須内外淨潔,灑淨後金剛為牆,琉璃為地、寶幢為華。灑淨結界後壇内行止有禁,不得高聲戲笑。

發符懸幡:在首日五更天時,派遣使者建幡,昭請衆聖神靈,昭告人天佛事将啟。使者手持符牒、疏文,往天、空、地、冥昭請衆聖神靈。升揚寶幡,高懸于大雄寶殿左前方的刹竿上,昭告人天。寶幡上書寫:啟建十方法界四聖六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功德寶幡。

奉請上堂:在次日的四更天,請參與内壇的高僧上堂,五更天奉浴。恭請諸佛菩薩、 緣覺、聲聞、明王、婆羅門仙、梵王帝釋,曆代祖師,一切尊神等衆降臨壇場。

奉供上堂:備齋筵、香花、燈、食衣、珍寶、法等,是為六塵妙供,如法供養。

奉表告赦:為悲憫六道,五更天告達司事天神,祈求赦放被禁六道群靈莅臨法會聽經聞法,除患得安。

召請下堂:六道既赦,衆苦皆離,可赴盛會。第四日三更天請下堂高僧,四更天奉浴,五更天說戒。

受幽冥戒:召請五嶽河海大地鬼神、地獄衆生諸鬼神衆受幽冥戒、六凡衆生等,來受法味飲食,同沾法益。授以一切鬼神六道受苦衆生戒法,将夙昔所造的一切惡業經由忏悔而清淨,可速往無量光明佛刹。

奉供下堂:受戒以後,得清淨識,得以入壇坐列,安享法味。第五日四更天,誦《信心銘》,五更天時,供養下堂高僧,午時齋僧。準備美味素齋,宴請六道群靈,并為其誦阿彌陀經及念佛。

放生:在第六日的四更天,主法和尚親祝上下堂衆僧,午前舉行放生的儀式。

供僧及送聖:第七日五更天,普供上下堂衆僧,午時齋僧,未時迎請上下堂至外壇。(圓滿供:一齊齋供聖凡廿四席,法味滋神,六道群靈歡欣交暢。圓滿香:勝會即将圓滿,六道衆生趁此出離苦海永不沉沒。)為所有參加水陸法會的群靈說法、加持、供養後,回向使他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當接引亡靈同歸極樂的西方船在袅袅香煙中燃起,水陸法會就此圓滿。申時恭送諸佛菩薩及聖賢等衆。

外壇法事

水陸法會外壇用于接引修行各種不同法門、根基的修行者。共六個壇場、諷誦大乘佛經,以七天為期。

大壇:禮拜《梁皇寶忏》十二部,諷誦《藥師經》、《金剛經》六十部、《梵網經心地品》二十四部。并依儀軌施放瑜珈焰口、齋天普佛,放生超度,功德廣大無邊。

法華壇:諷誦《妙法蓮華經》二十四部、《大佛頂首楞嚴經》二十四部等。

華嚴壇:默誦《大方廣佛華嚴經》一部。闡揚佛世界的偉大,圓滿成佛因,成就佛果。

楞嚴壇:諷誦《楞嚴經》二十四部。

淨土壇:諷誦《阿彌陀經》、念佛、繞佛、拜佛等。祈求自身、親人命終及亡靈往生淨土。

諸經壇:諷誦《佛說無量壽經》二十四部、《觀無量壽佛經》二十四部、《金光明經》二十四部、 《大方廣佛圓覺經》二十四部。闡述各種解脫法門,除一切橫逆不順與業障。

相關新聞

蘭州報恩寺水陸法會圓滿 送聖儀式舉行

2010年7月31日,甘肅省蘭州市報恩寺為期七天的“法界聖凡水陸空普度大齋勝會” 功德圓滿,送聖儀式隆重舉行。

上午8時30分左右,在大齋勝會即将圓滿之際,内壇舉行了上圓滿供、燒圓滿香,願将此間所進行的佛事之無量功德,回施法界一切群靈,忏悔業障,勤發四十八大願,往生淨土。随後奉請五位判官将判疏送往十方各界,宣說水陸法會功德圓滿。外壇還舉行了延生普佛等佛事活動。

下午1時許,報恩寺内鐘鼓齊鳴,鑼鼓喧天,慈悲聖号,梵音清揚,二序儀仗,莊嚴肅穆。在虔誠的念佛引導聲中,普正法師、妙慧法師、慧果法師、理方法師、普禅法師等主法法師率全體法師及諸善信人等奉請聖駕,念佛引導,齊心恭送十方法界諸佛菩薩聖衆請登雲路,六道之凡衆并諸眷屬往生淨土。

儀仗隊伍中有手持提爐、燈籠、水陸燈、寶蓋、開道鑼、開道旗的僧衆,有持幡、燈、香、果、花的齋主、功德主和信衆,在齊唱“南無阿彌陀佛”佛号聲中依次前行,引來了衆多圍觀者和信衆的矚目贊歎。送聖隊列浩浩蕩蕩行至黃河邊,手持“慈航普渡”和“鎮守壇前”幡旗的鎮壇大将軍和一艘紙糊的西方大船巍然立在送聖地點,船邊堆滿了紙折的蓮花和金元寶。衆僧列隊面對鎮壇大将軍和西方大船,一起唱誦,并把二十四席牌一一放到西方大船裡,普正法師等法師率衆僧及信衆起腔念誦,與此同時,鳴放鞭炮,點燃西方船,祈願鎮壇大将軍護持西方船上的所有亡靈順利前往西方極樂世界。

水陸法會送聖儀式在與會大衆的誦念聲中圓滿結束,普正法師就此次水陸法會舉辦緣起和過程向大衆作了開示,并對此次水陸法會給予支持的法師和居士等表示感謝,祝願與會四衆弟子消災安康、增福增慧。

甘肅武威海藏寺第二屆水陸法會圓滿送聖

2010年8月7日,甘肅省武威市海藏寺為期七天的第二屆水陸法會圓滿結束,下午1點舉行了隆重莊嚴的送聖儀式。送聖儀式由海藏寺方丈道安法師等五位法師主法。

再次舉辦

2014年7月30日至8月6日,“靈鹫山第21屆水陸空大法會”将于桃園巨蛋莊嚴啟建,水陸法會是漢傳佛教最隆重莊嚴的盛事,靈鹫山心道法師自1994年舉辦水陸法會以來,恪遵千年傳承的水陸儀軌,嚴謹考究壇場布置及擺設,今年法會延續去年“大普施”的主題,體現佛教的“普度”精神。

民間習俗向來視農曆七月為“鬼月”,強調諸事不宜,佛教則将這個月視為“孝親月”、“感恩月”,是祭祖祈福、普度布施的好時機,靈鹫山佛教教團每年均在此期間舉辦水陸法會,建,期盼信衆發起慈悲善念,自利利他,使人心和諧慈悲,達成地球平安的願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